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七 现代文阅读·写人记事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得分:
一、写人记事文章阅读。(67分)
(一)阅读短文《父亲的谎言》,回答问题。(36分)
父亲是个鞋匠,已年逾古稀。父亲没有文化,生活中吃过不少苦头。父亲不吃肉,这全家人知道,全村人也知道。
小时候听父亲说,他12岁那年去一户有钱的人家学手艺,掌柜的煮肉时让他烧火,后来肉煮煳了,掌柜的就硬逼着他全部吃掉。此后,他就再也见不得荤。
父亲不吃肉,却最喜欢看我吃肉。每当我( )的时候,父亲总是坐在一旁,手持烟袋锅,慢慢地装满烟叶,轻轻地划着火柴。然后一边美滋滋地抽着,一边惬意地眯着眼看我贪婪的吃相。因为贪吃,我的嘴巴、鼻尖给弄得油亮亮的,这总会让他开心地笑起来,笑过之后还不忘补上一句:“慢慢吃,我们的日子会好起来的,日子好过了,可要有这种吃肉的劲头!”
父亲有一手修鞋的好手艺,每年腊月都要到距村子几十里以外的镇上摆摊做生意,回来时会带些肉回来,所以,每年春节,我们吃的肉就比别家的相对多些。后来,我考上了大学,临走那天,母亲端上香喷喷的饭菜,但不知为什么,她明明知道父亲不吃肉,却( )地劝父亲试着吃点。为此父亲( ),母亲也委屈地流泪。
父亲不吃肉,春节期间我家就得分锅另灶。父亲占据蜂窝煤炉,青菜面片成了他唯一的主食。
但他独得其乐,非常风趣地讲他天天都在过年,因为他吃面就跟别人吃肉一样。一番话说下来,倒让我这个学中文的大学毕业生( )。
今年春节村里唱大戏,正月初五那天,家里来了20多个我的学生,他们中有工程师、飞行员、研究生,也有军官和记者。我把他们一一介绍给父亲,学生们轮流向父亲敬酒,席间充满了热闹又融洽的气氛。
忽然,我吃惊地发现父亲在吃肉,不但鸡鱼遍尝,就连肥腻的红烧肉也没有放过,我担心父亲会发生意外,紧张地注视着他,但他望着我会意地笑着,笑得那样舒心,那样( ),脸上那( )的皱纹也随之舒展了许多。
事后听母亲说,父亲本来是吃肉的,所谓见不得荤纯属子虚乌有,一切只为了恪守他“儿无成,不食肉”的誓愿,而且一守就是大半辈子。
父亲了却了他的心愿,终于吃肉了,这使我有一种带着深深愧疚的轻松感,我心中更多的是对父亲的感激,我不知道怎样才能回报这凝结着父亲一生操劳的谎言。
1.将下列词语的序号填入文中相应括号内。(6分)
①没遮没拦 ②无地自容 ③饱经风霜 ④不厌其烦 ⑤大发雷霆 ⑥狼吞虎咽
2.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10分)
3.以下对“儿无成,不食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4分)
A.儿子没有成才,做父亲的就发誓一定不吃肉。
B.这句誓言是作者父亲发自内心对儿子的一种希冀和支持。
C.这句誓言饱含着一位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以及望子成龙的夙愿。
D.这是作者家乡的风俗习惯,只有儿子成家后,方能吃肉。
4.文中两次出现父亲看着“我”笑的细节描写,想一想这两次笑分别表达了父亲怎样的情感。(8分)
① ②
5.读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一写作者"愧疚”和“感激”的原因分别是什么。(8分)
(二)阅读短文《墙》,完成练习。(31分)
①小区有些年头了,密密麻麻的防盗笼、蜘蛛网似的线路爬满了红砖墙。每个单元门楼前的空墙上,除了偶尔有几张水电费催缴通知外,贴满了代办信用卡、疏通下水道的牛皮癣广告。
②小王一家人带着刚满月的孩子搬了进来。老人从乡下老家带的土鸡蛋太多,小王怕天气太热,鸡蛋时间一长就放坏了。
③媳妇说:“要不给邻居送点吧,我们刚搬来,少不了要麻烦人家。”
④小王提了一篮鸡蛋去敲对面邻居的门。厚厚的防盗门阴沉着脸。
⑤门后一阵窸窸窣窣的响动,小王知道这是主人家正对着猫眼往外观察呢。他对着门里说:“我是刚搬来对面的邻居,家里有些乡下带来的土鸡蛋,给你们送几个过来。”门内沉默了几秒钟,传来一个女人冷冰冰的声音;“谢谢,不用了,我们家都不喜欢吃鸡蛋。”话音一落,便有脚步声渐渐远去。
⑥小王感到有些失落,他抬腿上了楼,敲了敲楼上邻居家的门。一个男人探出头来,粗声粗气地问道:“你找谁 ”小王忙将手里的篮子往面前送了送,把刚才的话又重复了一遍,男人一愣,打量一下小王,又看了看篮子里的鸡蛋:“谢谢,不用了,我们家冰箱里还有很多。”说完便砰的一声关上了门。
⑦小王站在阴冷的楼道里,感觉心里很冷。
⑧没过几天,孩子变得不安生了,一到深夜就哭闹不停,吵得一家人不得安宁,也搅得楼上楼下都睡不好觉。小王媳妇说:“这样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啊,要不你去给大家道个歉,伸手不打笑脸人,等人家骂上门来,不如咱先去赔个笑脸。”小王一想到上次吃的闭门羹,心里就一万个不愿意。
⑨最后一家人商量决定,用小纸条统一给大家表示一下歉意吧!
⑩第二天,天一亮,单元门前的空墙上出现一张手写的纸条:“各位邻居,我们刚搬到这个小区,孩子太小晚上吵闹,影响了大家的休息,深表歉意,感谢大家这些天来对我们以及孩子的理解和包容,在此真诚地感谢大家!”在小纸条的最后,还印上了孩子的小脚印。
第二天,纸条旁边多了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谁家都有孩子,我们能理解!”纸条的后面,画了一颗小小的爱心。
第三天,又多了一张小纸条:“是不是尿不湿让孩子不舒服,我家用的是XX牌的,孩子晚上睡得很香,你们可以试试!”
第四天,再次多了一张纸条:“是不是夜里有蚊子,我们家有婴儿驱蚊器,下班就给你们送过来!”
第五天、第六天……
最后有一天,在那面贴了无数张爱心小纸条的墙上,又多了这样一张小纸条:“我们在这个小区住了很多年了,大家都不认识,中秋节快到了,我们就在院子里搞一次联欢会吧!”
关了电视,放下手机,二楼的抱来一箱苹果,三楼的提了一篮花生,四楼的拿出一袋核桃,院子里顿时热闹起来。一轮明月慈祥地挂在夜空,皎洁的月光倾泻在每个人开心的笑脸上。“好长时间没有这么悠闲地赏月了,真美啊!”“哦,原来那张纸条是你写的啊!”“你就住在我对面 搬进来几年了,愣不知道我对面住的是什么人,哈哈哈……”爽朗的笑声打破了小区原来的死气沉沉。
夜深了,但大家还意犹未尽。
1.根据文章内容填空。(12分)
2.读读文中画“___”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6分)
3.本文的题目是“墙”,结合全文内容,说说题目的含义。(5分)
4.读了文章,你准备如何和邻居相处呢 把你的想法写下来。(8分)
二、真题综合练。(33分)
(写人)阅读短文《那月光如水的夜晚),完成练习。(33分)
奶妈没有上过一天学,丰大的字不识一个。但在我看来,她却满腹经纶,尤其是奶奶自编自创的那些童谣,一直流淌在我童年记忆的长河里。
夏日的燥热刚刚退去,月上中天,皎洁温柔,柔和的月光把夜晚烘托出一片平静与祥和。每晚睡觉前,院子口的那棵梧桐树下,年幼的我依偎在奶奶的怀抱中,奶奶一边用手拍着我的背,一边念叨着:“娃娃乖,穿花鞋,花鞋哪 猫拉了,猫哪 上树啦。”奶奶一遍又一遍不知疲倦地念叨,奶奶的童谣犹如一只催眠曲,伴我入眠,直到我酣然入睡。
白天,奶奶又一遍一遍地教我,这是奶奶教给我的第一首童谣,也是奶奶给我上的第一堂语言文字启蒙课。
儿时的记忆中,每次吃饭前,奶奶一边擦拭着饭桌,一边说:“打锣锣,扯板板。他舅来了吃啥饭 油饼馍馍下挂面,你一碗,我一碗,把他舅憋死我不管。”
奶奶还用这诙谐幽默的童谣哄着我呢:“吃饭饭,擀面面,洗手手,炒肉肉。”
一听到奶奶这么说,我就赶快去洗手,看着我白乎乎的小手,奶奶会夹一丁臊子奖赏我。奶奶就用这样的童谣,培养了我良好的生活习惯。
多少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奶奶忙完厨房里的活计,就端出一个小凳子,在院口那棵梧桐树下,手摇一把蒲扇,为我赶着蚊子,一边又念叨着自己的歌谣:
“月亮爷,明晃晃,我在河里洗衣裳,洗得白,捶得光,打发娃娃上学堂,读诗书,写文章,一考考上状元郎,喜报送到你门上,你看排场不排场。”
那棵梧桐树下,成了一个天然的小学堂,月光的清辉下,奶奶的童谣在慢慢地开启我智慧的大门。这些沾着泥土气息的童谣,也给我童稚的心灵中埋下了文学的种子,插上了文学的翅膀。我成年后一直酷爱文学创作,奶奶的童谣功不可没!
岁月如梭,一转眼多少年过去了,奶奶已含笑九泉。院口的那棵梧桐树仍然枝繁叶茂,多少个夜晚沐浴在如水的月光下,奶奶的童谣依旧荡漾在这习习的晚风中!
1.短文围绕“奶奶的童谣”列举了三个时间段的内容,照样子概括出其他几个时间段。(6分)
睡觉前→( )→( )
2.奶奶没有上过一天学,斗大的字不识一个。但作者为什么说“但在我看来,她却满腹经纶” (6分)
3.奶奶的童谣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请至少列举三点。(9分)
4.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不以“奶奶的童谣”为题,而是以“那月光如水的夜晚”为题。(8分)
5.在作者的心中,奶奶是一个 的人。(4分)
专题七 现代文阅读.写人记事
一、(一)1.⑥
2.①学艺时烧 火煮煳了肉,被迫吃肉 ②母亲劝他吃肉,他大发雷霆 ③春节吃青菜面片,说和吃肉一样 ④儿无成,不食肉⑤儿成功,他尝遍各种肉
3.D
4.①对儿子的疼爱,期待儿子成才②儿子成才,无比欣慰
5.“愧疚”是因为自己一直没有察觉事情的真相,父亲为了自己那么多年没有吃肉,觉得很对不起父亲;“感激”是因为父亲伟大的爱,“我”才终于成了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二)1.①小王给邻居送鸡蛋 ②说家里有很多鸡蛋 ③附纸条表示理解 ④附纸条出主意、送东西 ⑤附纸条搞联欢会 ⑥搞联欢会
2.不可以。这些句子一方面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和下文形成对比,更加突出后来邻里之间温馨和谐的弥足珍贵,另一方面自然引出下文贴纸条的内容。
3.题目的“墙”既是实指,又是虚指人们的心灵隔膜,后期又象征消除了隔阂的充满爱心的心灵,揭示了人与人之间消除隔阂的重要途径是沟通。
4.示例:邻里之间要相互往来、相互帮助、相互体谅,这样才能使邻里的关系更加和谐美好。
二、1.吃饭前 乘凉时
2.因为大字不识一个的奶奶会自创许多童谣,而且她用童谣给“我”上了第一堂语言文字启蒙课,所以说她满腹经纶。
3.示例:(1)她用童谣给“我”上了第一堂语言文字启蒙课。(2)她用童谣培养了“我”良好的生活习惯。(3)奶奶的童谣开启了“我”智慧的大门。
4.“那月光如水的夜晚”给读者营造了美妙、温馨的画面,这个画面给作者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这不仅仅是简单的环境描写,更是对奶奶的美好回忆。奶奶的形象在这样的月光中变得朦胧、美好,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而“奶奶的童谣”就比较直白,不能让人产生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5.示例:满腹经纶、充满爱心、教育方法独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