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普通高中过程性评价质量检测
高一年级生物学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8页,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
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
第I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遗传学概念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对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亲本杂交,F,表现出来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
B.性状分离是指杂合子自交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C.表型是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基因型相同的个体表型不一定相同
D.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2.孟德尔说:“任何实验的价值和效用,都决定于所使用材料对实验目的的适合性”,下列有关遗传
学实验材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A.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
B.与豌豆相比,玉米杂交实验时无需进行人工去雄操作步骤
C.去雄操作的对象是父本,去雄后套袋的目的是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
D.豌豆与玉米都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且后代数量都较多,便于统计分析
3.下图甲、乙两个箱子中,放置了灰色和黑色的小球各20个。若用此装置做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
验,需分别从两个箱子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组合。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甲
A.甲桶中丢失一个黑球,可从甲桶中去除一个灰球继续实验
B.两个箱子中放人的小球个数越多,实验结果可信度越高
C.第2次抓取并组合出一个灰球和一个黑球的概率是1/4
D,从两个箱子中抓取小球组合的过程模拟了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榆林市高一年级生物学-1-(共8页)
4.“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孟德尔利用该方法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下列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高茎自交产生的F2植株中高茎和矮茎比例接近3:1,属于“观察现象,发现问题”
B.F,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属于“提出假说”
C.让F,与隐性个体测交,子代产生了两种表型且比例接近1:1,属于“演绎推理”
D.摩尔根使用该方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5.某植物的紫花与红花是一对相对性状,且是由一对遗传因子(D、d)控制的完全显性遗传。现用
一株紫花植株和一株红花植株作为实验材料,设计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方案以鉴定两植株的遗传
因子组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选择亲本及交配方式
预测子代的表型
推测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
出现性状分离
①
第一种:紫花自交
②
③
全为紫花
DDxdd
第二种:紫花×红花
④
⑤
A.两种实验中,只有第一种可推测紫花和红花的显隐性
B.若②全为紫花,则③一定为DD
C.若④为紫花和红花的数量比为1:1,则⑤为Dd×dd
D.①为Dd或dd,依据是子代出现性状分离,亲本需携带隐性遗传因子
6.某玉米植株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YR:YryR:yT=1:1:1:1:若该个体自交,其F,中基因型为
Yyr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A.1/16
B.1/8
C.1/4
D.1/2
7.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既保持了遗传的稳定性,又表现出遗传的多样性。下列有关高等动物减数
分裂以及受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的次级精母细胞中Y染色体的数量是1条或2条
B.受精卵中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
C.受精作用实现了基因重组,从而导致有性生殖后代的多样性
D.受精作用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8.某雄性动物(2n=20)的基因型为AaXY,下列有关该动物体内的一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过
程及结果的分析(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互换),错误的是
A.经过染色体复制产生的初级精母细胞中有10对同源染色体
B.若产生的一个精子基因型为aX,则减数分裂Ⅱ过程中出现异常
C.若产生的一个精子基因型为AaY,则减数分裂I过程中出现异常
D.该细胞进行正常减数分裂后会形成aXB、AY、aY、AX"四种精细胞
榆林市高一年级生物学-2-(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