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学情调研(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学情调研(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7-12 08:19:21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学情调研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6分)
1.如图所示是小兰将一个透镜的一面正对太阳光,在某一段距离内白纸上承接的圆形光斑的直径小于透镜圆的直径。该透镜为  (选填“凸”或“凹”)透镜。用该透镜观察远处的物体时,物体所成的像是   (选填“倒立的实像”或“正立的虚像”),利用该成像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选填“幻灯机” “照相机”“放大镜”) 。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2.小华在参观博物馆时,发现在较小文物上方放了一块  (选填“凸”或“凹”)透镜来方便游客观察,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小华觉得该透镜到文物的距离应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透镜的焦距,才能看清较小文物。如图所示,在一个不透明的木板上钻一个小孔,用眼睛通过小孔可以观察到一定的范围,为了能获得最大观察范围,在小孔中最好嵌入  (选填“凸”或“凹”)透镜,因为其对光有   作用。
3. 如图所示,烛焰经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成像原理可用于制作   。不改变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凸透镜到某一位置,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若烛焰的高度大于凸透镜的直径,在足够大的光屏
上   (选填“能”或“不能”)成清晰且完整的像。
4.如图小华拿出手机,保持手机到眼镜的距离不变,开启屏幕打开手机前置摄像头,通过摄像头成的像与屏幕关闭时成的像相比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由于不合理使用手机,小华患上了近视眼,图   (选填“甲”或“乙”)是近视眼的光路图。
第4题 第5题
5.物理课上,小花透过装有水的圆柱形矿泉水瓶看到同学的“眼睛”,如图所示,此时的矿泉水瓶相当于凸透镜,对光线有   (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小花看到的“眼睛”是   (选填“实”或“虚”)像。
6.实验物理学的先驱   率先利用望远镜观察天体运行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如图,今日中国天眼利用其强大的   (选填“电磁波”或“超声波”)探测能力使人类真正迈向了太阳系以外的浩瀚宇宙。
7.油画保护属于跨学科专业。如图所示,诊断油画会用到红外线、紫外线、显微镜。光学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观察油画时油画应位于物镜的  (选填“一倍焦距以内”“一二倍焦距之间”或“二倍焦距以外”)。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8.《重庆市消防条例》规定:2023年7月1日起,禁止携带电动自行车或其电池进入电梯轿厢.一旦有人违规操作,会被电梯内的摄像头拍摄成像并智能识别,电梯将停止运行并发出声、光警报。如图所示,某次警报时,摄像头凸透镜成像的像距为10.1mm,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A.5mm B.10mm
C.15mm D.20mm
9.小明透过爷爷的老花镜看远处的楼房,发现楼房成倒立缩小的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老花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B.电影放映机的成像原理与该成像原理相同
C.老花镜不能当放大镜使用
D.爷爷远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变厚了
10.人形机器人是一种模仿人类外观和行为的机器人。如图所示,人形机器人正在给汽车做质检工作,其头部安装有高感知摄像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凹透镜
B.摄像头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摄像头成像的原理与显微镜的物镜相同
D.当机器人靠近汽车仔细检查时,摄像头所成的像变小
11.如图所示,有一圆柱体PQ,放在凸透镜前图示的位置,它所成像P'Q'的形状应该是下列图中的(P'点是P点的像,Q'点是Q点的像)(  )
A. B. C. D.
12. 如图是航天员王亚平太空授课制作水球时呈现的情景。假设她稍稍向前靠近水球,则她在球中所成的像将(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消失
第12题 第13题
13.通过凸透镜观察某一图画,若凸透镜先贴着图画,然后逐渐远离,则看到图画的像的先后顺序应该是(  )
A.甲→乙→丙→丁 B.乙→丙→甲→丁
C.乙→丁→甲→丙 D.丙→甲→乙→丁
14.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如图所示,消费者结账时只需站在距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40cm~60cm的距离,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
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完成交易。下列相关说法中(  )
①摄像头成像特点与照相机相同
②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③图中摄像头的焦距可能为15cm
④若消费者逐渐远离摄像头,则她的像会逐渐变大
A.只有②④正确 B.只有①④正确
C.只有②③正确 D.只有①③正确
15.我国发射的地球同步(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在距地表高度为36000km处利用红外遥感技术拍摄的祖国全景图,被微信采用为启动页面图片,寓意从“人类起源”到“华夏文明”的历史发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要比电磁波的快,且为3×105m/s
B.以地面为参照物,“风云四号”卫星是运动的
C.卫星拍摄地球,地球位于卫星相机透镜的1倍焦距到2倍焦距之间
D.图中人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1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位置处,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现将蜡烛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移动光屏后,又在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则( )
A.像变小,像距变大 B.像变大,像距变小
C.像变大,像距变大 D.像变小,像距变小
17.在模拟近视眼的实验中,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较远的位置,如图所示,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此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若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
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将蜡烛远离凸透镜 B.将光屏、蜡烛同时远离凸透镜
C.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D.将光屏或蜡烛靠近凸透镜
三、作图题(每题3分,共12分)
18.光通过透镜会发生折射,请将图中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补画完整。
19.请画出图中入射光线经透镜后相对应的折射光线。
第18题 第19题
20.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作出图中物体AB过凸透镜所成的像A'B'。
21.如图所示,烛焰上A点发出的一条光线经过凸透镜的光心O。
①画出光线AO经透镜后的光线;
②通过作图找到点A经透镜所成的像A′的位置。
第20题 第21题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4分)
2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如图所示位置时,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
(1)分析实验成像情况可知,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当把点燃的蜡烛由图所示的位置向右移至光具座的35cm刻度时,应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到适当的位置,可以得到一个倒立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依据该成像情况可以制成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此时把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光屏上   (选填“会”或“不会”)成清晰的像;
(3)实验中若发现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上方,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调节蜡烛使烛焰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
(4)凸透镜成实像时,若用硬纸板将凸透镜遮住一半,则______ 。
A.光屏上不能成像
B.能成像,像是原来大小的一半
C.光屏上仍成原来的像,像比原来暗
D.要把光屏向前或向后移到适当位置,才能成清晰的像
五、计算题(共8分)
23.小关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数据并根据数据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的关系图像,如图甲所示
(1)凸透镜的焦距是多少?
(2)当u=15cm时,v为多大?此时所成像的特点是什么?
(3)小关同学又想测量蜡烛的像移动速度,于是将该凸透镜固定在长度为1m的光具座的中点并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如图乙所示。他把蜡烛起始位置放在9cm刻度线处;接着蜡烛以0.03m/s的速度向右移至30cm刻度线处,求光屏移至哪条刻度线处时,光屏上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及这段时间内蜡烛的像移动平均速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学情调研
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6分)
1.凸;倒立的实像;照相机 2.凸;小于;凹;发散
3.投影仪;右;能 4.变小;乙
5.会聚;虚 6.伽利略;电磁波
7.放大镜;一二倍焦距之间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8.B 9.A 10.B 11.B 12.A
13.C 14.D 15.D 16.D 17.D
三、作图题(每题3分,共12分)
18. 19. 20.
21.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4分)
22.(1)10.0 (2)右;放大;投影仪;会 (3)上 (4)C
五、计算题(共8分)
23.(1)解: 由图甲可知,u=v=20cm,成倒立,即2f=20cm;
答: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2)解: 由图甲可知,当u=15cm时;此时2f>u=15cm>f、放大的实像;
答:当u=15cm时,v为30cm、放大的实像;
(3)解: 蜡烛起始位置放在6cm刻度线处,蜡烛以0.03m/s的速度向右移至30cm刻度线处,则蜡烛移动的时间为:;
由题意可知,在7s内以不变的速度将蜡烛移动到30cm刻度线处,像距v=2f,
像移动的路程s′=70cm﹣63cm=7cm=0.07m,
像移动时的平均速度。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学情调研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 2分,共 36 分)
1.如图所示是小兰将一个透镜的一面正对太阳光,在某一段距离内白纸上承接的圆形
光斑的直径小于透镜圆的直径。该透镜为 (选填“凸”或“凹”)透镜。用该透镜观
察远处的物体时,物体所成的像是 (选填“倒立的实像”或“正立的虚像”),
利用该成像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选填“幻灯机” “照相机”“放大镜”) 。
第 1题 第 2 题 第 3 题
2.小华在参观博物馆时,发现在较小文物上方放了一块 (选填“凸”或“凹”)透镜来
方便游客观察,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小华觉得该透镜到文物的距离应 (选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透镜的焦距,才能看清较小文物。如图所示,在一个不透
明的木板上钻一个小孔,用眼睛通过小孔可以观察到一定的范围,为了能获得最大观
察范围,在小孔中最好嵌入 (选填“凸”或“凹”)透镜,因为其对光有 作用。
3. 如图所示,烛焰经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成像原理可用于制作 。
不改变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凸透镜到某一位置,
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若烛焰的高度大于凸透镜的直径,在足够大的光屏
上 (选填“能”或“不能”)成清晰且完整的像。
4.如图小华拿出手机,保持手机到眼镜的距离不变,开启屏幕打开手机前置摄像头,
通过摄像头成的像与屏幕关闭时成的像相比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由于不合理使用手机,小华患上了近视眼,图 (选填“甲”或“乙”)是近视眼
的光路图。
第 4题 第 5题
5.物理课上,小花透过装有水的圆柱形矿泉水瓶看到同学的“眼睛”,如图所示,此时
的矿泉水瓶相当于凸透镜,对光线有 (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小花看
到的“眼睛”是 (选填“实”或“虚”)像。
6.实验物理学的先驱 率先利用望远镜观察天体运行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如图,今日中国天眼利用其强大的 (选填“电磁波”或“超声波”)探测能力使
人类真正迈向了太阳系以外的浩瀚宇宙。
7.油画保护属于跨学科专业。如图所示,诊断油画会用到红外线、紫外线、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观察油画时
油画应位于物镜的 (选填“一倍焦距以内”“一二倍焦距之间”
或“二倍焦距以外”)。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二、选择题(每题 3分,共 30 分)
8.《重庆市消防条例》规定:2023年 7月 1日起,禁止携带电动自行车或其电池进入电
梯轿厢.一旦有人违规操作,会被电梯内的摄像头拍摄成像并智能识别,电梯将停止运
行并发出声、光警报。如图所示,某次警报时,摄像头凸透镜成像的像距为 10.1mm,
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A.5mm B.10mm
C.15mm D.20mm
9.小明透过爷爷的老花镜看远处的楼房,发现楼房成倒立缩小的像。以下说法正确的
是( )
A.老花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B.电影放映机的成像原理与该成像原理相同
C.老花镜不能当放大镜使用
D.爷爷远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变厚了
10.人形机器人是一种模仿人类外观和行为的机器人。如图所示,人形机器人正在给汽
车做质检工作,其头部安装有高感知摄像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凹透镜
B.摄像头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摄像头成像的原理与显微镜的物镜相同
D.当机器人靠近汽车仔细检查时,摄像头所成的像变小
11.如图所示,有一圆柱体 PQ,放在凸透镜前图示的位置,它所成像 P'Q'的形状应该
是下列图中的(P'点是 P点的像,Q'点是 Q点的像)( )
A. B. C. D.
12. 如图是航天员王亚平太空授课制作水球时呈现的情景。假设她稍稍向前靠近水球,
则她在球中所成的像将(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消失
第 12题 第 13题
13.通过凸透镜观察某一图画,若凸透镜先贴着图画,然后逐渐远离,则看到图画的像
的先后顺序应该是( )
A.甲→乙→丙→丁 B.乙→丙→甲→丁
C.乙→丁→甲→丙 D.丙→甲→乙→丁
14.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如图所示,消费者结账时只需站在距摄像头(相当于
一个凸透镜)40cm~60cm的距离,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
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完成交易。下列相关说法中( )
①摄像头成像特点与照相机相同
②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③图中摄像头的焦距可能为 15c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④若消费者逐渐远离摄像头,则她的像会逐渐变大
A.只有②④正确 B.只有①④正确
C.只有②③正确 D.只有①③正确
15.我国发射的地球同步(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在距地表高度为 36000km
处利用红外遥感技术拍摄的祖国全景图,被微信采用为启动页面图片,寓意从“人类
起源”到“华夏文明”的历史发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要比电磁波的快,且为 3×105m/s
B.以地面为参照物,“风云四号”卫星是运动的
C.卫星拍摄地球,地球位于卫星相机透镜的 1倍焦距到 2倍焦距之间
D.图中人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1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位置处,在光屏上
成一清晰的像.现将蜡烛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移动光屏后,又在屏上成一
清晰的像。则( )
A.像变小,像距变大 B.像变大,像距变小
C.像变大,像距变大 D.像变小,像距变小
17.在模拟近视眼的实验中,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较远的位置,如图所示,给凸透镜“戴”
上近视眼镜,此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若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
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
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将蜡烛远离凸透镜 B.将光屏、蜡烛同时远离凸透镜
C.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D.将光屏或蜡烛靠近凸透镜
三、作图题(每题 3分,共 12 分)
18.光通过透镜会发生折射,请将图中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补画完整。
19.请画出图中入射光线经透镜后相对应的折射光线。
第 18 题 第 19 题
20.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作出图中物体 AB过凸透镜所成的像 A'B'。
21.如图所示,烛焰上 A点发出的一条光线经过凸透镜的光心 O。
①画出光线 AO经透镜后的光线;
②通过作图找到点 A经透镜所成的像 A′的位置。
第 20题 第 21题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 2分,共 14 分)
2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如图所示位置时,光屏
上能成清晰的像。
(1)分析实验成像情况可知,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当把点燃的蜡烛由图所示的位置向右移至光具座的 35cm刻度时,应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到适当的位置,可以得到一个倒立 (选填“放
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依据该成像情况可以制成 (选填“照相机”“投
影仪”或“放大镜”);此时把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光屏上 (选填“会”或“不
会”)成清晰的像;
(3)实验中若发现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上方,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调节蜡
烛使烛焰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
(4)凸透镜成实像时,若用硬纸板将凸透镜遮住一半,则______ 。
A.光屏上不能成像
B.能成像,像是原来大小的一半
C.光屏上仍成原来的像,像比原来暗
D.要把光屏向前或向后移到适当位置,才能成清晰的像
五、计算题(共 8 分)
23.小关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数据并根据数据绘制了像到凸透
镜的距离 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u之间的关系图像,如图甲所示
(1)凸透镜的焦距是多少?
(2)当 u=15cm时,v为多大?此时所成像的特点是什么?
(3)小关同学又想测量蜡烛的像移动速度,于是将该凸透镜固定在长度为 1m的光
具座的中点并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如图乙所示。他把蜡烛起始位置放在 9cm刻
度线处;接着蜡烛以 0.03m/s的速度向右移至 30cm刻度线处,求光屏移至哪条刻度
线处时,光屏上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及这段时间内蜡烛的像移动平均速度。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4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学情调研
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 2分,共 36 分)
1.凸;倒立的实像;照相机 2.凸;小于;凹;发散
3.投影仪;右;能 4.变小;乙
5.会聚;虚 6.伽利略;电磁波
7.放大镜;一二倍焦距之间
二、选择题(每题 3分,共 30 分)
8.B 9.A 10.B 11.B 12.A
13.C 14.D 15.D 16.D 17.D
三、作图题(每题 3分,共 12 分)
18. 19. 20.
21.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 2分,共 14 分)
22.(1)10.0 (2)右;放大;投影仪;会 (3)上 (4)C
五、计算题(共 8 分)
23.(1)解: 由图甲可知,u=v=20cm,成倒立,即 2f=20cm;
答:凸透镜的焦距是 10cm;
(2)解: 由图甲可知,当 u=15cm时;此时 2f>u=15cm>f、放大的实像;
答:当 u=15cm时,v为 30cm、放大的实像;
(3)解: 蜡烛起始位置放在 6cm刻度线处,蜡烛以 0.03m/s的速度向右移至 30cm刻

度线处,则蜡烛移动的时间为: = =
0.21
0.03 / = 7 ;

由题意可知,在 7s内以不变的速度将蜡烛移动到 30cm刻度线处,像距 v=2f,
像移动的路程 s′=70cm﹣63cm=7cm=0.07m,
'
像移动时的平均速度 = = 0.07 7 = 0.01 /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5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