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课件 (5)

文档属性

名称 3.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课件 (5)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36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08 17:53: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沈从文(1902--1988),湖南凤凰人,现代作家。1927年参加“新月社”,曾任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作品着力描绘不受“近代文明”玷污的原始古朴的人性,在古老的生活节奏与情调中塑造一系列不带社会阶级烙印的自然化的人,讴歌一种自在自得的人生。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一系列以湘西为背景的小说,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长篇小说《边城》、《长河》是其中的代表作
作家介绍
导读题
1、作者小时侯为什么要逃学?
2、在逃学过程中有哪些见闻?
3、作者认为这段逃学生活对他有何影响?
要求: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做好圈注。
(一)整体把握内容:
提示:本文对童年生活的追述是以
时间为顺序展示作者成长的足迹的,
试划分文章层次。
一、在私塾时的读书、逃学生活。
二、在新式小学时的读书、逃学生活。
三、总结这段生活的收获及影响。
(二)探究理解
1、作者小时侯为什么要逃学?
1)简单枯燥的私塾、学校教育无法满足“我”的好奇心,“我学会了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一切,到不同社会中去生活”。
2)生机盎然的大自然深深吸引着“我”,
“我的心总得为一种新鲜声音、新鲜颜色、
新鲜气味而跳”。
3)丰富多采的人间生活吸引着“我”。
“我的智慧应当从直接生活上吸收消化……
2、作者认为这段逃学生活对他有何影响?
感情上:感情流动而不凝固
学识上:善观察,智慧增长
性格上:多思善疑,常常为人生远
景而 凝眸
(三)鉴赏:
在逃学过程中有哪些见闻?
作者是如何描写的?
具体生动、趣味盎然的细节描写
作用:使读者可以深刻地领略大自然和社会生活对作者的人生观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体会到大自然和社会生活的博大精深、奥妙无穷。
五光十色的大自然、
鲜活有趣的人间生活
(四)评价:你怎样评价作者儿时的这段逃学生活?(结合文本)
作者对待“小书”与“大书”的关系
对其性格的形成及日后文学创作的影响
逃归自然,寻找本真
练笔
选取自己的一段生活经历,写一篇小传
要求:叙事真实生动。
有对生活的独特感受或理解。
《边城》故事情节
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傩送,情愿以碾坊做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想娶翠翠为妻,宁愿作个摆渡人。
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对哥哥的死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