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高二年级摸底考试
生物学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元素与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叶子变黄可能是因为叶片缺少微量元素Mg
B.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P元素可用于ATP的合成
C.糖类和脂肪都是只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D.磷脂、胰岛素、抗体、核酸都是由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
2.细胞以其微小的身躯承载着生命的奇迹,不断地在生物体内进行着复杂的生化反应和精密的生命活动。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A.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完成的
B.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C.激素需要与受体结合才能进入细胞内
D.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
3.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描述。下列关于模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属于物理模型
B.探究酶活性的最适温度常构建数学模型
C.描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常构建物理模型
D.对真核细胞结构共同特征的描述常构建概念模型
4.矽肺的形成过程:人体吸入硅或石棉粉尘,被吞噬细胞吞噬,导致吞噬细胞的溶酶体膜破裂,受损的吞噬细胞释放致纤维化因子,使肺组织纤维化,最终导致肺功能受损。下列关于矽肺形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吞噬细胞摄取硅或石棉粉尘依赖于生物膜的结构特点
B.膜破裂的溶酶体释放水解酶是导致吞噬细胞受损的主要原因
C.致纤维化因子导致肺组织纤维化的过程中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吞噬细胞受损导致硅尘逸散,使更多的吞噬细胞受损,属于负反馈
5.某疾病是伴X染色体的单基因遗传病,且在同一个体中致病基因数量多于正常基因即表现为患病,该疾病在男性群体中发病率为10%。某家系中成员的患病情况如下图,已知II1性染色体组成为XXX(有正常生育能力),其他个体性染色体组成正常。不考虑其他变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据题可知,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Ⅱ1患病是I1产生配子时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导致的
C.Ⅱ1与正常男性婚配,所生的男孩正常的概率为1/2
D.Ⅱ2与正常女性婚配所生孩子患该遗传病的概率为1/11
6.2025年2月,研究人员在美国亚拉巴马州发现了一种全新的病毒——坎普希尔病毒,该病毒由衣壳蛋白和核酸两部分构成,主要通过短尾鼩鼱传播,该病毒侵染宿主细胞的过程与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类似。下列关于坎普希尔病毒遗传物质的探究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处理 检测指标 实验目的
A 将坎普希尔病毒的衣壳蛋白和核酸进行分离,分别注射入短尾鼩鼱胚胎干细胞内 检测两组胚胎干细胞内否有坎普希尔病毒 判断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核酸还是蛋白质
B 用32P和35S分别标记坎普希尔病毒,标记后的病毒分别侵染短尾鼩鼱的胚胎干细胞,搅拌后离心 检测两组上清液、沉淀物及子代病毒中的放射性物质 判断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否为核酸
C 在坎普希尔病毒核酸提取液中分别加入DNA酶和RNA酶,然后将酶处理后的核酸提取液分别注射入短尾鼩鼱的胚胎干细胞内 检测两组胚胎干细胞内是否有坎普希尔病毒 判断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哪种核酸
D 将坎普希尔病毒分别接种在被H标记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和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基中 检测两种培养基中坎普希尔病毒的放射性含量 判断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哪种核酸
A.A B.B C.C D.D
7.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神经营养因子。若BDNF基因表达受阻则会导致抑郁症等疾病。图1和图2是BDNF异常减少的两种机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启动子甲基化可阻碍D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
B.miRNA-195阻碍了BDNF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C.某种RNA与miRNA-195结合可以减轻患者的症状
D.以上两种机制导致的症状都可以稳定遗传给下一代
8.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正常情况下,下列物质全部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
①解旋酶和DNA聚合酶
②睾酮受体和睾酮
③血浆蛋白和免疫球蛋白
④尿素和CO2
⑤葡萄糖和葡萄糖载体
⑥肝糖原和脂肪
A.①⑤ B.③④ C.②③ D.②⑥
9.肠—脑轴是肠道与大脑之间的双向沟通系统,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等途径实现信息传递,如图所示。肠道微生物可以产生多种神经递质,如鼠李糖乳杆菌的特定菌株能够产生γ-氨基丁酸(一种重要的大脑抑制性神经递质),肠道菌群失调可能会引起肥胖、抑郁、节重律失调等多种疾病。已知应激状态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轴)兴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长期应激状态下小鼠交感神经兴奋促进肠道蠕动,会改变小鼠肠道微生物菌群
B.应激状态下可能导致鼠李糖乳杆菌产生过量的γ-氨基丁酸,抑制脑内相关区域兴奋
C.受到应激的小鼠出现抑郁症状,可能同时出现肠道炎症,肠道菌群的组成发生改变
D.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通过调节小鼠神经—体液—免疫网络的活动影响小鼠的情感认知
10.某科研团队探究生长素与赤霉素对拟南芥初生根的影响,设置了如下图的三组实验,每组实验均设置水与赤霉素处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最好选用赤霉素合成缺陷型拟南芥突变体植株作为实验材料
B.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对拟南芥植株是否去顶芽及添加植物激素的种类
C.该实验结果表明生长素和赤霉素对促进拟南芥初生根的生长具有协同作用
D.设置“完整植株”和“去顶芽+生长素”目的是排除内源生长素对初生根的影响
11.巢寄生是某些鸟类将卵产在其他鸟的巢中,由其他鸟代为孵化和育雏的一种特殊的繁殖行为,寄生鸟类有时会破坏宿主鸟卵。科学家发现,许多鸟类可以通过比较“亲生卵”与“寄生卵”紫外光反射的差异,对寄生卵进行识别。研究者从褐弯嘴嘲鸫、旅鸫和灰嘲鸫的一些巢中分别选取一枚卵涂上可以阻隔紫外线的防晒霜;在另一些巢中,选取一枚卵涂上凡士林作为对照组(凡士林不能够阻隔紫外线),统计这三种鸟类对处理过的卵的拒绝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自变量是鸟的种类和卵的处理方式,因变量是鸟拒绝处理过的卵的频率
B.实验结果说明三种鸟都具有对寄生卵进行识别的能力,褐弯嘴嘲鸫此种识别能力最强
C.据图可推测,灰嘲鸫与旅鸫种间竞争强度大于灰嘲鸫与褐弯嘴嘲鸫的种间竞争强度
D.巢寄生的生存策略提高了寄生鸟类的繁殖成功率,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有一定积极意义
12.阿伦定律指生活在寒冷地区的恒温动物,其体表突出的部分相对较短,生活在热带地区的恒温动物则相对较长;伯格曼定律指恒温动物中即使是同种动物,生活在寒冷地方的个体,其体积、体重一般较生活在温暖地方的个体更大。下列关于阿伦定律和伯格曼定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阿伦定律描述的是恒温动物通过改变与外界环境进行热量交换的面积,进而适应环境
B.伯格曼定律描述的是恒温动物通过改变相对表面积调控体内热量散失,进而适应环境
C.北极熊较其他种类熊体型更大,与外界进行热量交换的面积更大,体内热量更易散失
D.根据阿伦定律和伯格曼定律,可以通过某种恒温动物的体型大致推测其生活的纬度带
13.为尽快恢复因河流污染而被破坏的某水域生态系统,人们向该生态系统的植食性消费者和肉食性消费者(都属于第三营养级)分别补偿了2.3×103kJ、3.7×103kJ的能量。该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能量流动如下表(单位:×103kJ)。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食物链 生产者 植食性消费者 肉食性消费者
同化量 579 X Y
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 133 37.6 8.7
未被利用 328 41.3 9.1
分解者分解 19 54 2.9
A.表中X=101.3,Y=20.7
B.消费者之间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6.8%
C.肉食性消费者体内可能含有大量重金属物质
D.X中的部分能量属于生产者中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14.人们利用发酵原理,通过发酵工程大规模生产发酵产品,在食品、农牧、医药卫生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下列关于发酵工程及应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采用微生物纯培养技术获取单一菌种以用于发酵工程
B.发酵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温度、pH、溶解氧等发酵条件
C.将胰岛素基因导入酵母菌中,通过发酵工程可批量生产胰岛素
D.用发酵工程获得的微生物代谢物制备单细胞蛋白等微生物饲料
15.大黄是一种生长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植物,其体内有一种“天然防晒霜”——天然蒽酚,可以抵御高原强烈的紫外线。人们通过植物细胞产物工厂化生产,大量获取这种“天然防晒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天然蒽酚是次生代谢物,在特定的植物细胞中产生
B.细胞工厂化生产天然蒽酚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C.工厂化生产中需用到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植物激素
D.工厂化生产天然蒽酚不受海拔、气候、季节等的限制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16.植物叶片上存在由一对保卫细胞构成的气孔,负责植物体内水分的散失及气体的交换。多个研究团队探究了拟南芥气孔开闭的调控机制。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发现,气孔导度(表示气孔张开程度)与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密切相关。拟南芥进行光合作用时会导致保卫细胞pH升高,K+内流,保卫细胞渗透压增大,细胞吸水,气孔张开。拟南芥进行光合作用导致保卫细胞pH升高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该机制确保了气孔张开,从而保证了光合作用暗反应的顺利进行。
(2)光照也能影响气孔导度,关于蓝光对气孔导度的控制,存在以下两种观点:
观点一:蓝光促进了保卫细胞内淀粉的迅速降解,使气孔张开。
观点二:蓝光作为一种信号,促进保卫细胞逆浓度以主动运输方式吸收K+,使气孔张开。
①按照观点一,蓝光促使气孔打开的机制是________。
②依据观点二,请设计实验验证保卫细胞吸收K+是通过主动运输进行的。现有拟南芥若干、ATP合成抑制剂等,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及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实验思路:_______。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__。
(3)研究表明,拟南芥受到干旱胁迫时产生脱落酸(ABA),有效抑制气孔张开,从而达到减少水分蒸腾的目的。据图分析,脱落酸导致气孔闭合的机制是_______。
17.流感病毒侵染导致的发热、疼痛、鼻塞(鼻黏膜肿胀)等现象与内环境中的前列腺素含量升高有关,其作用机制如下图所示,其中布洛芬为常见的解热镇痛药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感染病毒后,产生的致痛物质引神经元起细胞膜上的________,从而产生兴奋,当兴奋传至________处,人会产生痛觉。前列腺素导致痛觉敏感度提高,原因是神经元静息电位绝对值降低,据此推测前列腺素可能是_______(填“降低”或“提高”)了神经元K+通道的活性,使K+外流减少,因此,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所需的刺激强度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
(2)机体产热和散热达到平衡时的温度即体温调定点,病毒感染后,会激活下丘脑的_______,导致调定点数值升高,若患者持续39℃高烧不退,则此时产热量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散热量。根据图示可知,药物布洛芬可以解热的原理是________。
(3)据题分析,前列腺素作用于鼻黏膜,引起鼻塞的原因是________。
18.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景色优美,物种丰富,在这片草原上生活着高原兔、雪雀和藏狐等动物。高原兔体型较大,活动敏捷且活动能力强;雪雀属于地栖性鸣禽,体型较小,易被天敌捕食;藏狐可捕食高原兔和雪雀。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高原兔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________法。高原兔发现天敌时,会后腿站立、仰头发出连续的短促尖叫声提醒同伴躲避,此过程涉及的信息类型有_________。
(2)高原兔的种群增长速率曲线如图所示,高原兔的种群增长曲线属于“________”形。图中______点时高原兔种群数量最大。c点时种群增长速率为0的原因是_______。
(3)一个物种数量的增加将会导致捕食者种群数量增加,从而加重捕食者对另一物种的捕食作用,反之亦然,这种种间竞争方式称作似然竞争,已知藏狐在捕食过程中属于机会主义者,往往会采取对自己有效的捕食策略。根据题意分析,当高原兔和雪雀种群数量基本相等时,高原兔在似然竞争中占据优势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学者在调查高原兔和雪雀的似然竞争时发现,雪雀在冬季往往会进行垂直迁徙,此时,高原兔的种群数量可能会________。来年开春雪雀回迁,高原兔的种群数量的变化过程是________。由于季节更替导致群落外貌和结构发生改变,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
19.平衡致死遗传指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有两个非等位的致死基因,任意一个致死基因纯合即致死,成活的个体均为杂合子,平衡致死品系内的个体自由交配可以将杂合状态永久保持。已知果蝇2号染色体上A/a基因控制果蝇的卷翅和野生型翅,B/b基因是具有调控功能的非编码基因。科学家通过构建“自交平衡致死系”果蝇以研究基因连锁和重组抑制机制,其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A/a与B/b基因的遗传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_______。图1平衡致死系雌雄果蝇相互交配时,子代始终为“平衡致死系”果蝇,满足此遗传的条件有_______(答出2点)。
(2)平衡致死系雌雄果蝇杂交,不考虑变异,子代全为卷翅果蝇,则卷翅为_______性状。若某平衡致死系雄果蝇产生了4种类型的雄配子,如图2所示,该雄果蝇产生这四种类型的配子的原因是_______。
(3)果蝇3号染色体上存在D基因,且不影响其他基因的表达,但当D基因发生隐性突变时,影响其他基因表达,纯合时使果蝇出现缺翅。现有一只待测野生翅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bbD_,欲判断该待测雌果蝇的D基因是否发生了隐性突变(即突变为aabbDd),现有若干纯合的缺翅雌雄果蝇和平衡致死雌雄果蝇,请设计实验进行判断(不考虑其他变异)。
①实验思路:________。
②实验结果及结论:若_______,则待测果蝇未发生隐性突变;若________,则待测果蝇发生隐性突变。
20.某团队欲将人生长激素基因(GH基因)导入大肠杆菌,通过基因工程大量制备该激素,操作流程如下,其中P1、P2为引物。已知质粒上EcoRI和PstI酶切位点之间短片段为10kb,回答下列问题:
(1)构建GH基因重组质粒时,应选择的限制酶是________,将构建好的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前,常用_______处理大肠杆菌。
(2)将大肠杆菌接种到含四环素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出现图1所示菌落,接种大肠杆菌的方法是________,其中1号培养基没有菌落出现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3)采用PCR技术对2号、3号培养基中的大肠杆菌进行目的基因的筛选,利用P1、P2引物进行PCR,得到如图2所示电泳条带,________号培养基是目的菌株,判断依据是_______。
(4)筛选得到的目的菌株经发酵获得的生长激素没有生物活性,原因是________。
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专版
2024-2025学年(下)高二年级摸底考试
生物学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题答案】
【答案】B
【2题答案】
【答案】B
【3题答案】
【答案】C
【4题答案】
【答案】D
【5题答案】
【答案】C
【6题答案】
【答案】D
【7题答案】
【答案】C
【8题答案】
【答案】B
【9题答案】
【答案】A
【10题答案】
【答案】D
【11题答案】
【答案】C
【12题答案】
【答案】C
【13题答案】
【答案】D
【14题答案】
【答案】D
【15题答案】
【答案】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16题答案】
【答案】(1)保卫细胞进行光合作用消耗CO2,细胞内CO2浓度降低,pH升高
(2)①.蓝光促进了保卫细胞中淀粉分解为葡萄糖等小分子物质,使细胞渗透压增大,细胞吸水,气孔张开②.实验思路:取生长状况相同的拟南芥均分为A、B两组,A组添加ATP合成抑制剂,B组不做处理,两组进行相同的蓝光处理,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拟南芥气孔张开程度③.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A组气孔张开程度小于B组,说明蓝光促进保卫细胞以主动运输方式吸收K+,使气孔张开
(3)ABA与保卫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激活保卫细胞膜上的Ca2+载体,将Ca2+转运入细胞,细胞内Ca2+增多,抑制K+内流,同时促进Cl-和K+的外流,细胞内渗透压急速下降,细胞失水,气孔闭合(答案合理即可)
【17题答案】
【答案】(1)①.Na+通道打开,Na+内流②.大脑皮层③.降低④.减弱
(2)①.体温调节中枢②.等于③.布洛芬通过抑制环氧合酶的活性来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减少其对下丘脑的作用,防止体温上升
(3)前列腺素使毛细血管通透性提高,由血浆进入组织液的蛋白质增多,组织水肿从而导致鼻塞
【18题答案】
【答案】(1)①.标记重捕②.行为信息和物理信息
(2)①.S②.c③.资源和空间有限,种内竞争加剧,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答案合理即可)
(3)①.藏狐在捕食过程中是机会主义者,会倾向于捕食体型较小的雪雀以增加捕食成功率,高原兔的被捕食率降低,从而在似然竞争中占优势②.减少③.先增加后减少最终维持相对稳定④.季节性
【19题答案】
【答案】(1)① 不遵循②.A/a与B/b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能进行自由组合③.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间不发生染色体互换;合子中,A基因或B基因纯合致死;不发生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
(2)①.显性②.在减数分裂Ⅰ前期B基因与b基因(或A基因与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互换
(3)①.让待测野生翅雌果蝇与纯合的缺翅雄果蝇进行杂交,观察后代果蝇的翅型②.后代全为野生翅③.后代出现缺翅
【20题答案】
【答案】(1)①.EcoRI和PstI②.Ca2+(或CaCl2)
(2)①.稀释涂布平板法②.1号培养基中大肠杆菌未导入质粒
(3)①.3②.GH基因26kb,质粒80kb,2号培养基PCR产物电泳条带接近80kb,说明只导入空质粒,3号培养基PCR产物电泳条带在100kb附近,说明导入了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
(4)大肠杆菌不含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细胞器,不能对生长激素(或GH)进行空间结构的加工修饰,因此生长激素(或GH)不具有生物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