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1张PPT。第2课 规则和信用:市场经济的法制基石和道德基石诗海探珠?
放言五首(其三)
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占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赏析】 白居易七律《放言五首》是一组政治抒情诗。诗题“放言”,就是无所顾忌,畅所欲言。组诗就社会人生的真伪、祸福、贵贱、贫富、生死诸问题纵抒己见,宣泄了对当时朝政的不满和对自身遭遇的忿忿不平。本诗是一首富有理趣的好诗,它以极通俗的语言说出了一个道理:对人、对事要得到全面的认识,都要经过时间的考验,从整个历史去衡量、去判断,而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否则就会把周公当成篡权者,把王莽当成谦恭的君子了。诗人表示像自己以及友人元稹这样受诬陷的人,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因而应当多加保重,等待“试玉”、“辨材”期满,自会澄清事实,辨明真伪。这是用诗的形式对自身遭遇进行的总结。
【思考】 三、四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课堂互动探究基础自主学案写作素材积累第2课美文佳作欣赏基础自主学案三、词语辨析
(1)法治·法制
法治:法治是法律统治的简称,是一种治国原则和方法,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
法制: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的范畴,是一种实际存在的东西。
例:①在现代______社会,“示众式执法”属于法外之刑,且属于一般预防机能的法外“刑罚”。法治②开远市各大医院建议,完善控烟_____,建全控烟专业执法机构,效仿其他国家,对公共场合吸烟者进行处罚。
(2)牟利·谋利
牟利:是贬义词,指用不正当的手段取得个人私利。
谋利:即谋取、谋求利益的意思,它既可以指为个人谋私利,也可以指为他人、为大众谋取福利,是个中性词。法制例:①12月23日消息,南京一对夫妇非法使用网游外挂代人练级_______,被以“非法经营罪”判处六年有期徒刑,并处300万元罚金。
②“打假斗士”方舟子日前又发文称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张建华MBA学历造假,张建华回应方舟子称,自己并未用此证书_______,而且参加MBA培训前已具有研究员职称。牟利谋利四、词语释义
吞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紊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潜移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忧心忡忡: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目张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屡禁不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吞食;大口吃。杂乱,纷乱。如秩序紊乱。指人的思想或性格受其他方面的感染而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忧愁的样子。形容公开地、大胆地做坏事。多次禁止都不能使其停止。五、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林其屏,1944年3月出生于福建省福清市。__________,福建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福建社会科学院企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福建论坛》杂志社社长、编审,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福建省优秀专家,第七届福建省政协委员。主要致力于__________________的研究。经济学家宏观经济问题2.资料链接
社科文:即_______________,指包括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化学、文艺学、历史学、语言学、哲学(含美学)等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的科学规律的文章。是目前高考常采用的一种阅读文体。社会科学类文章六、整体预知课堂互动探究[文脉·探究]1.“市场经济是按规则运作的经济,因而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市场经济是讲信用的经济,因而市场经济又是德治经济。”分析两句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
【提示】 第一句阐述了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第二句阐述了市场经济是德治经济。两层之间是并列关系。两层意思相互阐发,相互补充。在文章一开始,作者就这样鲜明地提出了本文论述的重点:法治与德治并用,规则和信用同重。这不仅使文章中心明确,给下文的论述打好了基础,也营造了气势,初步展现了本文的语言风格,更让人明白了在今天的市场经济形式下应该注重的问题——“法制与道德”“规则和信用”,紧扣文章的标题。
2.怎样理解“规则和信用是市场经济的两大基石”?【提示】 这句话采用了比喻论证的方式,将“规则”和“信用”比喻成市场经济的“两大基石”,突出表现了“规则”、“信用”对于市场经济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市场规则的建立,也离不开完备的法律规范,也离不开有效的道德支撑和约束。规则和信用共同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和价值取向,两者共同作用,相互促进,对保证市场的正常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3.请赏析“信用是一项最重要的资源。人无信不立”这句话。
【提示】 这两句话是本文中闪光的警句。信用作为人的一种品德,在今天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它又有了特殊的含意——是一项资源,而且是一项最重要的资源。所谓“资源”,就是能够给人们带来财富的生活资料或生活资料的天然来源。信用从原来的人品标志到产生财富的凭借,说明了信用在现代生活中的不可或缺。“一项最重要的资源”又强调了它比其他事物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人无信不立”在今天的社会中,至关重要。4.指出“在这一过程中,市场经济秩序与高增长的国民经济的关系,就像是在一条公路上拥挤着无数满载货物的车辆,由于有一部分司机不遵守交通规则,因而导致了整条公路行驶不畅”这句话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提示】 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规则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在论述“市场经济秩序”和“国民经济”这两个抽象的经济术语间的关系时,采用这样一个贴切的比喻,能化抽象为形象,省去了许多复杂的陈述,给人以豁然开朗之感。通过这样一个比喻,我们发现了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性,发现了遵守“规则”的必要。如果我们从反面思考一下这个比喻,也是很有意义的:不遵守“规则”,在“经济”之车高速奔驰的今天,你只能到处碰壁,处处撞车,最后的结果也只能是“车”毁人亡。
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文章是按照怎样的论证思路论证中心论点的?【名师点拨】 文章的标题就是中心论点,即规则和信用是市场经济的两大基石。本文总思路是:提出问题(绪论:提出中心论点,并指出应强化市场规则,逐步建立信用制度);分析问题(第一部分:规则和信用是市场经济的两大基石。第二部分:规则和信用在当前市场经济中的运行状况);解决问题(第三部分: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应当重构规则和信用两大基石)。6.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哪些活动应讲规则?哪些活动应讲信用?
【名师点拨】 市场经济中的生产、销售都需要讲规则,市场秩序、社会秩序更离不开规则。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规矩的约束,恐怕就会乱成一团糟。交纳税收、财务往来、工程质量、材料供用、安全生产等都要讲信用。[楼主]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两大基石之一。中国人一直把诚实守信当作一种美德。我国古代的曾子就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闹着也要去。妻子哄孩子说:“你不要去了,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赶集回来后,看见曾子真要杀猪,连忙上前阻止。曾子说:“你如果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会不信任你了。”说着,就把猪杀了。曾子不欺骗孩子,也培养了孩子讲信用的品德。像曾子这样诚实守信的人还有很多。从中你受到哪些启示或感悟呢?请联系相关资料,进行一番探究、品读。[细剖·深析][沙发]
曾子做得对。一个人只有以诚待人,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西塞罗说过:“没有诚实哪来尊严。”莎士比亚认为:“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更应该讲诚信。失去一头猪是小事,失去孩子的信任是大事;因为吝惜一头猪而让孩子失去诚信的美德更是得不偿失。[板凳]
诚信固然重要,但有时候“善意的谎言”也是一种美。曾子的妻子欺骗孩子是出于善意,她要去赶集,把孩子带在身边一来自己不方便,二来无暇照看孩子,孩子可能会走丢,跟孩子解释孩子十之八九不能理解,哄他说回来杀猪给他吃,孩子就会乖乖待在家里。曾子讲信用的同时,也该体谅妻子。[三楼]
诚信可助人成功,失信常使人失败。就像墨子所说:“言不信者,行不果。”商鞅变法之前先立木南门取信于民,就是这个道理。我们要努力取信于人,即使面对小孩子也不可失信食言。层进式结构
层进式结构,即文章各层次之间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各层的前后顺序逻辑严谨,不能随意改动。这是议论文经常使用的一种结构方式。本文采用了“摆现象——析危害——挖根源——指办法”的论证结构。先提出问题:提出中心论点,并指出应强化市场规则,逐步建立信用制度。再分析问题:第一部分,规则和信用是市场经济的两大基石;第二部分,规则和信用在当前市场经济中的运行状况。写作素材积累最后,解决问题:第三部分,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应当重构规则和信用两大基石。
层进式的文章一般有三种格式:(1)将中心论点进行分解,分成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层次间可用诸如“不仅……而且……”、“……况且”等关联词语过渡,同时又以此反映层次间递进的关系。(2)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论证结构,即围绕中心论点回答三个问题:①是什么;②为什么;③怎么办。(3)针对某些不好的现象,分析其危害,挖掘其产生根源,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即“摆现象——析危害——挖根源——指办法”的格式。依照这三种格式中的任一种格式来写层进式的议论文皆可。
●随堂练笔
请以“诚信”为话题,运用层进式议论文结构,写一个作文提纲,要列出例子。1.课内素材开发
在《规则和信用:市场经济的法制基石和道德基石》一文中,作者说:“任何契约的履行,无不建立在‘诚’、‘信’的交易理念上。如果其中一方不讲信用、不守信义,再好的契约也会是一张废纸,即使诉诸法律解决,也会损失市场效率,而且从整体上说也会加大整个社会的运行成本。”这段话不仅强调了“诚信”的重要,也点明了诚信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意义。[适用话题]
这则材料适用于“诚信”“规则”“和谐”等相关话题或材料作文中。
2.鲜活素材速递
26家价格诚信单位被摘牌
据了解,从今年7月开始,按照《广州市“价格诚信单位”评选活动工作方案》和《广州市“价格诚信单位”失信退出制度》的要求,全市开展了价格诚信单位复审,对广州市第一至三批96家“价格诚信单位”自获得“价格诚信单位”称号以来的价格诚信情况进行了审查。经过自查、现场审查、专家评审、领导小组审定等4个环节的认真审核,广州王府井百货大楼有限责任公司等70家单位顺利通过了复审,继续保留“价格诚信单位”的荣誉称号。
在此次复审中,有26家单位被摘牌,这也是“价格诚信”品牌含金量提高的一种表现。市物价局对此表示,将加强诚信宣传教育与制度化、规范化相结合,形成有效的价格信用体系和市场监督网络,完善价格信用激励、惩戒机制,营造全社会的价格诚信环境,建立规范的市场经济秩序。[适用话题]
本材料可用于“诚信”“规则中的和谐”“责任与良心”等话题。道德黄金律
经常听到这样的议论:社会转型时期,旧的道德规范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新的道德规范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就难免存在道德紊乱的现象。这种议论似乎是在说,今天一些不符合道德标准的行为的出现是因为道德标准过时了。这其实是站不住脚的。因为自古及今,道德的一些基本原则并没有发生变化,在社会实际中客观存在着一条“道德黄金律”。“黄金”是指普遍适应性,即它是基本标准;而“律”就是“戒律”,是人人都应当遵守的普遍准则。美文佳作欣赏谈到做人的道德,涉及到一个人的修养和待人的态度和方式,在这一点上,世界各个民族都有一个大致相近的基本标准,就是要求人们“待人如己”。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这样的基本标准,它的意思与“待人如己”是一样的,说它是“道德黄金律”最早的充满伦理智慧的体现,也并不过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意思是不要对别人施于你不喜欢的别人以此待你的行为。你只要不把你所厌恶的东西让别人来承受,就达到了道德的基本要求。但是,许多人并没有达到,因为这些人心中没有
“他人”的位置,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自私自利。“自利”一词在单独使用时并不是贬义,它只是表示一种行为特点。人人都具有自利的倾向,而且要有自利的能力,才可以生活。但“自私自利”表示的是“自私”,而“自私”则是品德上的缺陷。 自私自利就是在任何情况下仅仅考虑自己的利益,而忽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感受、要求和愿望,要求一切都以自己的意愿来体现。 自私自利的人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设定对自己有利的标准。所以,有时候有人虽知道不能以己所不欲待人,但还是做了对别人不好的事。反之,一个能够经常站在别人的立场和角度来思考问题、善于体谅他人的人,他的行为常常会符合“道德黄金律”的基本要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是告诉我们不能做什么,还没有提出能做什么和鼓励做什么。孔子又提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它与“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合起来,构成可普遍化的要求,就是要“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是讲满足自己的欲求和愿望的时候,也希望并帮助他人实现他们的要求和愿望。只要你自己所欲求的,哪怕你还没有满足或实现,也希望别人能实现。 当然,它和“先人后己”还是不一样的。“先人后己”是很高的道德标准,而“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是道德的基本标准,体现了“道德黄金律”的第二个层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命令人不许做不道德的事情,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则是希望人要追求高尚,做一个主动帮助别人的人。【赏评】 这是一篇精彩的议论文,文章首先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道德的一些基本原则并没有过时。”然后就世界各个民族都有的大致相近的基本标准“待人如己”问题展开议论,辩证探讨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道德准则。文章语言精炼、用词准确,内容深刻,议论有力,是我们学习议论文的典范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