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和信用》习题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契约(qì)
履行(lǚ)
猖獗(jué)
B.牟利(mú)
紊乱(wěn)
吞噬(shì)
C.亟待(jí)
剑戟(jǐ)
伫(zhù)立
D.针砭(biān)
炽(chì)热
安谧(mì)
【解析】 牟móu。
【答案】 B
2.下列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
A.切磋 洽谈会 悬梁刺骨 覆水难收
B.气概 水笼头 风雨如晦 落荒而逃
C.招募 度假村 有恃无恐 试目以待
D.怅惘 挖墙脚 功亏一篑 矫枉过正
【解析】 A项,骨-股,B项,笼-龙,C项,试-拭。
【答案】 D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你只强调自己的私利要得到保护,而不去想别人的私利也需要得到保护,那么冲突就在所难免了。
B.科学的方法,意味着一种理性的思维方式:求实严谨,以事实为根据,不主观臆断,不众口一词。
C.在这二十多年中,我国发生了改天换地的大变化,社会物质财富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D.恰恰在知识这个生产要素上,发达国家占据着无可争辩的优势。
【解析】 B项,应用“人云亦云”;C项,应用“翻天覆地”;D项,应用“毋庸置疑”。
【答案】 A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道德观是一个人判断是非,每一个人都会按照自己的道德观来行事。
B.而市场经济中的道德观,并不否定无私奉献,但十分重视个人的利益,因而真正驱动市场经济的力量是个人的利益。
C.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深刻的说明和详细的规定。
D.这段时间,广东省中小企业局的副局长官维平和他的同事们分外繁忙。面对接连不断的珠三角中小企业“倒闭潮”,这个一贯“低调”的部门列出了成立5年多来最紧迫忙碌的工作日程表。
【解析】 A项,“是”前后陈述对象应一致,应在“是非”后加上“的标准”。B项,不是推论出结果,而应该是原因,“因而”应为“因为”。D项,“面对”句末缺一个中心语,如“传闻”或者“现象”之类的。
【答案】 C
5.依次填入文段中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对于现代的市场交易环境而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面对这种情况,建立和健全国民经济的信用体系就成为一项当务之急。
①而上述时间期限也必须同时被授予信任的一方认可
②信用是一种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能力,不用立即付款就可获取资金、物资、服务的能力
③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能健康发展
④接受信任的一方在其应允的时间期限内为所获得的资金、物资、服务而付款
⑤由于缺乏足够的信用,直接导致不少企业陷入危机
⑥当前,信用状况差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薄弱环节,已成为影响和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因素
A.⑤⑥②④③①
B.②④①③⑥⑤
C.③②④①⑥⑤
D.②③①④⑤⑥
【解析】 一个文段往往要在开始提出一个中心观点,然后进行阐述,据此,应先排②;然后具体分析信用;根据横线后的语句,“这种情况”应是不好的情况,所以⑥和⑤要排在最后。
【答案】 B
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市场规则是保证市场”到“发展全局的问题”,完成6~8题。
6.规则和信用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用简短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的答案要点集中在选文第一段。通读全段,筛选出体现规则、信用与市场经济的关系的语句,然后将这些语句进行整合即可。
【答案】 规则是市场经济的法律基石,是保证市场有效运作的基本原则;信用是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石,是内在的自律,二者对保证市场的正常运行起到重要作用。
7.在市场经济中,应该如何维持信用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应该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因为它是正常的信用关系得以维系的保障。
8.“健全的法律体系,是正常的信用关系得以维系的保障。”请用简明的语言回答该句在段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抓住该句在文段中的首句位置思考其作用。
【答案】 该句属于该段的中心句,提出了议论的中心。该段的内容都围绕该句展开。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传统的社会发展观,是以工业化的程度衡量社会的发展水平,并以国民生产总值作为主要的指标。这种发展观在促进工业生产、物质文明方面起过积极的作用,但也带来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的负面效应,导致今天地球上的可利用资源日渐枯竭,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危机,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在危机和威胁面前,科学家不断发出警告,理论界苦苦探索出路,提出了种种发展战略理论,最终形成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构想,以之取代片面追求产值增长的传统的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的社会发展观,它的基本含义是保证人类社会具有长远的、持续发展的能力。1978年第42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将这表述为:“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致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这一表述被公认为是对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的界定。但它仅仅是一个原生的、基本的界定。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人们对可持续发展概念内涵的认识逐渐丰富与加深。
首先,人们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中,必须先实现思想的转变,认为世界观、价值观的转变是走向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关键:必须变人与自然对立、以征服自然为成功、无穷无尽地向自然索取的世界观为人类与自然平衡协调,爱惜资源、爱护环境的世界观,必须变物质消耗主义、个人享乐主义的价值观为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人文理性价值观,才能实现人类与自然、个人与群体、今世与后代平衡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这就是说,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一种新的发展观,而且是一种新的价值观,新发展观的实现必须得到新的价值观的支持。
其次,可持续发展这一新的发展观虽然是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这个角度提出来的,但其中也包含着个人与群体、今世与后代的关系。地球是一个整体,资源、人口、生态环境相互制约;社会也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互制约。片面发展某一部分而破坏其他部分,单纯强调某一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都是不可取的。只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才能保证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可持续发展这一新的观念,不仅被科技、经济界认为是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一次历史性的跨越,而且也备受人文学界的关注,以探讨“可持续发展的人文视野”。
可持续发展理想为我们真正理解教育的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供了科学的、有力的思想基础。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是人类自我意识的飞跃。一方面,要求人们高扬人文理性旗帜,追求真善美,理解人生目的、价值与人生幸福,具有全新的视野和全新的智慧。另一方面,其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人的幸福和人的全面发展,恢复人的主体性地位,恢复人的价值与尊严,避免成为“经济动物”或“科技奴隶”。无论是对人的新智慧、新观念的要求,还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又赋予的意义和使命,都必将把教育的地位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9.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A.传统的社会发展观带来了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的负面效应。
B.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是人与自然建立协调和谐的关系。
C.传统的社会发展观会使人变成“经济动物”和“科技奴隶”。
D.传统的发展观是以人为中心,可持续发展观是以物为中心。
E.可持续发展战略不但要求优先发展教育,而且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解析】 B项,关键是观念的转变;D项,不能说可持续发展是以物为中心。判断正误要把选项与原文一一进行对照,不可凭主观感觉贸然下结论。
【答案】 BD
10.“可持续发展的人文视野”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要从全文概括答案。视野可以理解为视角,即只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才能保证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这一新的发展观虽然是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这个角度提出来的,但其中也包含着个人与群体、今世与后代的关系。
【答案】 “可持续发展的人文视野”是从人文角度去看可持续发展战略应包括的内容。
11.根据文意可以看出可持续发展有三个原则,请按下面第一个原则的形式写出另外两条。
①持续性。要把当代的发展与未来的发展结合起来。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要善于判断的筛选有关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再加以归纳和总结。注意文段中3、4两段的关键词——协调、整体。第二句的概括形式可以不受例句限制。
【答案】 ②协调性。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都要协调和谐地发展。③整体性。地球、社会都是一个整体,不能为发展某一部分而破坏另一部分。
12.最后一段“一方面”、“另一方面”各是从什么角度进行论述的?这样论述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要善于抓住关键词语“要求”、“目的”来理解。
【答案】 “一方面”是从可持续发展实现的条件来说的;“另一方面”是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来说的。这样说把可持续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和赋予的意义说清楚了。
四、语言表达
13.(2013·湛江高二检测)以下是香港大学近年在内地招生的部分面试题目,请根据这些题目后的问题作答。
你对现今高房价有什么看法?如何看待当今的贫富差距问题?怎样看待中医和西医?迈克尔·杰克逊为什么受欢迎?杭州一共有多少只鸟?火车前方有5名工人在轨道上,扳道岔可以救5人。但另一条轨道上也有一名工人。你选择变轨还是不变轨?星巴克进中国会带来什么影响?假设你在香港机场,要前往港大,你会如何选择公共交通工具?甲型流感爆发,不少香港孩子们停课回家,但他们的家长却因为要上班不能照顾他们,是否应该出台相应法律政策保障孩子的利益?如何评价达尔文的贡献?你怎样看待上海闵行一座新楼的倒塌?你怎样看待器官捐赠?如何引导国人接受器官捐赠?
(1)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试题特点。(写出三点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对这样的试题有何看法?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贴近百姓生活,关注社会热点,引领价值导向,彰显人文关怀,视野宽阔无边,答案丰富多彩。
(2)这样的试题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关注社会,增强学生的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这样的试题能把那些真正愿意为社会服务,能够为社会服务,具有科技意识、世界视野和强烈使命感的优秀人才选拔出来。在这些精英投身社会后,他们给各行各业带来的推动力将是无法估量的。这样的试题也给我们的传统教育敲响了警钟,老让学生积极思考是远远不够的,教育应当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不唯书,不信神,尤其重要的是,应当给学生的思考指引正确的方向。
14.阅读下面的1987年至2011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对比图,完成后面的题。
世界经济增长率
(1)请用一句话表述世界经济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中国家经济之间的关系。(不超过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归纳出对比图的主要特征。(不超过30字,不能出现具体数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共同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意思对即可)
(2)近20年,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拉动了世界经济的稳步增长。(或:
近20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快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