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和信用》习题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淡薄(bó)
契约(qì)
管束(sù)
框架(kuàng)
B.履行(lǚ)
维系(xì)
紊乱(wěn)
牟利(móu)
C.障碍(ài)
给予(jǐ)
吞噬(shì)
赢利(yíng)
D.协调(tiáo)
歧视(qí)
对称(chèn)
惩罚(chéng)
解析:A项,“束”应读“shù”。
答案:A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效率 容纳 协调 覆水难收
B.欺榨 销售 信誉 试目以待
C.签署 纽带 亟待 落荒而逃
D.优惠 歧视 脆弱 矫枉过正
解析:B项,“榨”应为“诈”,“试”应为“拭”。
答案:B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市场经济是按规则运作的经济,因而市场经济是________经济。
②即使在现代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里,尽管市场主体已经普遍认识到有秩序的竞争活动才是可能________的最佳条件,却也仍然出现违反规则、不讲信用的现象。
③这是由于市场主体的人格特征及其表现出来的行为偏好是非常复杂的,既有合法经商的偏好,也有随时准备进行违规投机________的冲动。
A.法治 赢利 牟利
B.法制 赢利 谋利
C.法治 营利 牟利
D.法制 营利 谋利
解析:“法治”指依法治理国家和社会;“法制”指法律制度体系。“赢利”指企业单位的利润或获得利润;“营利”指谋求利润。“牟利”指谋取私利(多指采用不正当的手段);“谋利”指谋取利益。
答案:A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近几年来,我国领海不断被侵扰,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海上变化,中国海监局调整了工作规划,加大了海上巡航密度和执法装备的质量。
B.虽然今天的大学无论从形式和内容上都远不同于古之大学,但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兴旺发达的关键所在,被赋予了历史使命却并没有丝毫改变。
C.建筑群里往往配置一定的桥梁,这些桥梁是这个建筑群体里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服从一定时代的礼制和宗教思想,产生庄严或清幽的感受。
D.在朱清时看来,落后的机制是中国大学的教学质量不能提高的重要原因,只有把学校推向市场,才能提高大学的办学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解析:A项,搭配不当,“加大……密度”可以,但不能“加大”“质量”。B项,句式杂糅,应删去“了”。C项,偷换主语,最后一句应补上“使人”。
答案:D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内心里拥有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积淀在我们血液里的和融化在我们脚步中的,都是这样一点一滴播撒和积累下的善。________,从而形成一泓循环的水流,________,________。
①看见贫穷而情不自禁地产生同情
②才会看见弱小而自觉前去扶助
③看见寒冷而愿意去雪中送炭
④我们在感动别人的同时,也被别人所感动着
⑤帮助我们度过相濡以沫的人生
⑥滋润着我们哪怕苦涩而艰难的日子
A.④①②③⑤⑥
B.②①③④⑥⑤
C.②③①⑤⑥④
D.④②③①⑥⑤
解析:根据前后连贯的原则,②句应接在首句后,根据逻辑关系,“同情”与“雪中送炭”形成递进关系,所以①③应接在②后,④与“循环”相应,⑥⑤句是递进关系,应排在句末。
答案:B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在利益与规则的博弈中找到信用
宋时飞
越是到了该向更高层次发展的“要劲”阶段,一些原本看起来早已经不是问题的“简单命题”,却会一次次地向人们昭示着其不可忽视的一面。一段时间以来,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正逐渐显露出这样的特点。无论是处于舆论中心的西安彩票造假案和阜阳伪劣奶粉事件,还是广受关注的劣质龙口粉丝与敌敌畏泡菜,都在向我们讲述着信用之于市场经济的“微言大义”。
我们正在致力于逐步完善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讲求信用、遵守法制、有社会良知的市场经济,在这样的经济制度之下,一切与之内在要求不符合的市场主体和操作手段,都应该受到抛弃和惩罚。在关乎市场经济根基的“信用”问题上,更是应当如此。
如果说西安彩票造假案背后反映的是现阶段某些政府职能部门的“公信缺位”,那么,接连发生的几起假冒伪劣产品事件,则更多地反映了市场中的某些主体对于“诚信经营”的漠视。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出台的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法律法规不可谓少,有关部门对于不能诚实经营的种种行为的打击力度不可谓轻,可为什么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已经初步建立并正在逐步完善的时候,还会频繁出现如此大量令人痛心的事件?恐怕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利欲熏心导致的铤而走险。
在政府的公信问题上,现代市场要求政府与市场“各就其位、各司其职”。政府职能部门的职责在于更好地塑造和规范市场环境,更好地用法制保障市场的正常运行,而不是在不正当利益的驱使之下,参与到某些不合法的经营项目中来。市场经济发展的经历也告诉我们,只有政府和市场“各就其位、各司其职”,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市场经济,政府也才有可能形成真正的公信力。
而通过正当的手段获取正当的物质利益,本来就是市场经济的题中应有之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就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阶段而言,市场中的商机会随着改革开放过程的深入而大量增加,市场主体能否把这样的机会转化为现实的、正当的利益,关键在于使用什么样的手段。
市场本身蕴涵着大量的博弈,有些属于市场层面,比如市场主体在经营过程中的合与分、亲与疏,而有些,则属于某一市场主体自己对于规则与利益、正当和违法的权衡与取舍,在某种意义上,市场主体本身的“内部博弈”对于整个市场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来说,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要发展,就不可避免地要经历或多或少、或长或短的“试错”过程,在不断试错中调整前进的方向,正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这一点上,市场信用也概莫能外。而当前我们要做的,就是优化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信用制度,尽可能少地付出“信用试错”的学费,用被法律保护、社会承认的信用制度来保障市场的良好运行。
(摘自1075期《中国经济导报》)
6.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
A.信用对于市场经济,虽然作用细小,但意义深刻。
B.市场经济讲求信用、遵守法制、有社会良知。
C.“信用”是市场经济的根基。
D.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已经建立并且已经完善。
E.“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是指商人在进行商业活动时,希望获取更大的利益,但应该通过正当的手段来获取正当的物质利益。
解析:A项,“虽然作用细小”错;B项,应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项,应为“初步建立”“逐步完善”。
答案:CE
7.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证明“信用之于市场经济的‘微言大义’”的一项是( )
A.西安彩票造假案。
B.阜阳伪劣奶粉事件。
C.劣质龙口粉丝与敌敌畏泡菜。
D.利欲熏心导致的铤而走险。
解析:应该紧扣第一段进行思考,D项是发生这些事件的原因。
答案:D
8.作者说:“现代市场要求政府与市场‘各就其位、各司其职’。”结合文意,说说政府和市场的“职责”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政府的职责在于更好地塑造和规范市场环境,更好地用法制保障市场的正常运行。②政府和市场各就其位,实现真正的市场经济,形成真正的公信力,使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通过正当的手段获取正当的物质利益。
9.结合文意,谈谈你对市场经济中信用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信用是法规得以实施的基础,如果在经济活动中不讲信用,再好的法规也不能得以体现。信用可以提高市场效率,降低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运行成本。信用可以使市场主体树立诚信经营的意识,从而把商机转化为现实的、正当的利益。信用可以提醒市场主体在规则、利益、正义和违法面前作出正确权衡与取舍。(言之成理即可)
三、表达交流
10.电视栏目需要包装,需要宣传。好的宣传语或者说有创意的口号既能展示栏目风采,又能拉近电视栏目与观众的距离,具有亲近感,请参照示例为以下电视栏目拟制宣传语。(6分)
示例:“焦点访谈”——用事实说话
(1)“新闻调查” (2)“天气预报” (3)“艺术人生” (4)“人与自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正在发生的历史,新闻背后的新闻 (2)关注天气,关注生活 (3)人生的艺术,艺术的人生 (4)讴歌生命,关注环境
11.观察下面两幅漫画,按要求回答问题。
(图2中两个人物身上的文字分别是“消费者”和“售后服务”)
(1)这两幅漫画在构思立意上有相似之处。如果把它们当作一个整体,则讽刺了怎样的社会现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警示语是警诫、忠告性质的话语。请为第一幅漫画中的人或第二幅漫画中的“消费者”写一条警示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讽刺了主仆易位、是非颠倒的现象。(如公仆成了主子,商家成了上帝,老人成了被啃者等)(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2)第一幅漫画:该放手时就放手,不要越俎代庖!
第二幅漫画:请挺直腰杆,维护你的权益。(意思吻合画面即可。其他答案,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