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声现象--【好题汇编】广西五年2021-2025中考一年模拟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地区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01声现象--【好题汇编】广西五年2021-2025中考一年模拟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地区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7-12 08:14: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1 力和运动
五年(2021-2025)中考(一年模拟)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研真题,明考向。为了进一步配合广大师生复习备考,21教育重磅推出《(2021-2025)五年中考真题和一年模拟分类汇编》系列。本套资料设计科学,根据地区试题汇编,按照知识点构成情况,将试题分解组合,全面呈现各学科知识点在五年中考和一年模拟题中的考查情况,是考生掌握当地中考命题动向、熟悉中考考查方式、复习备考不可或缺的精品资料!
1.(2025 广西)公共场合“请勿大声喧哗”,其中“大声”是指声音的(  )
A.音色美 B.音调低 C.响度大 D.声速小
2.(2024 广西)中考期间,为了给考生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各地纷纷“禁噪”。“禁噪”是(  )
A.防止噪声的产生 B.使噪声变成乐音
C.阻断噪声的传播 D.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3.(2023 广西)在“三月三”歌圩里,大家能分辨出某歌王的声音,主要根据声音的(  )
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声速
4.(2023 广西)(多选题)如图是舰载机飞离“辽宁号”航母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引导员戴着耳罩可防止舰载机噪声产生
B.引导员戴着耳罩可减弱噪声对耳朵的伤害
C.舰载机在甲板上加速滑行时受平衡力作用
D.舰载机利用机翼上下表面的压力差获得升力
5.(2022 桂林)下列情景中的声音属于噪声的是(  )
A.音乐厅中的演奏声 B.教室里的读书声
C.报告厅中的演讲声 D.建筑工地上嘈杂的响声
6.(2022 广西)声纹锁可以通过识别人的声音进行解锁,是根据每个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声速
7.(2022 梧州)“闻其声知其人”依据的是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频率 D.音色
8.(2022 贵港)蓝牙音箱可在一定距离内无线连接手机进行音乐播放,蓝牙音箱播放音乐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音箱发声不需要振动
B.根据音色可以分辨出不同歌手的声音
C.音箱发出的声音不会成为噪声
D.调节音箱音量大小是改变声音的音调
9.(2022 玉林)在一场大型交响音乐会中,听众能根据不同乐音区分出不同的乐器,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频率
10.(2022 桂林)声音在一些介质中的传播情况如图所示,声音在哪种介质中传播速度最慢(  )
A.空气 B.水 C.尼龙 D.冰
11.(2022 百色)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学校组织演唱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听众从听到的声音中分辨出使用了钢琴伴奏,依据是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12.(2022 柳州)“小宸能唱很高的音”,这是指他的歌唱声音(  )
A.速度快 B.时间长 C.音色好 D.音调高
13.(2022 河池)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低声细语是指音调低 B.响度与振动频率有关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D.超声波不能传递能量
14.(2022 贺州)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教室周围的树木可以减弱噪声
C.发声体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D.超声波清洗机利用了声传递信息
15.(2022 贺州)小提琴优美的琴声是由琴弦的 产生的,琴声是通过 传到人耳。
16.(2021 梧州)调节收音机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17.(2021 柳州)噪声是当今世界四大污染之一,目前有科学家已研制出利用噪声发电的装置,这种装置一定利用了噪声的(  )
A.频率 B.能量 C.速度 D.音色
18.(2021 广西)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学校组织演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听众从听到的声音中分辨出使用了铜鼓伴奏,依据是声音的(  )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频率
19.(2021 贺州)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学校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唱红歌”比赛。同学们正在认真排练,校园里传出阵阵“洪亮”的歌声,这里的“洪亮”主要是指声音的(  )
A.响度 B.音色 C.频率 D.音调
20.(2021 河池)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在空气中声速跟光速相等
C.“高音”和”低音”是指音色不同
D.声呐是利用次声波来定位的
21.(2021 玉林)如图甲所示,用大小相同的力从左向右敲击水瓶琴,其发出的音调
将 (选填“升高”或“降低”);如图乙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音叉产生声音的 (选填“音调”或“响度”)越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
(2021 贵港)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个现象说明发声体在 。“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 不同来辨别的。
23.(2021 百色)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爆发后,全国人民万众一心齐抗疫。社区工作人员用喇叭在小区内播放疫情防护知识时,喇叭发出的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工作人员调节喇叭的音量大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24.(2021 桂林)高考期间考场周围禁止鸣笛,因为喇叭 而产生的鸣笛声,会通过 传到人耳,干扰考生考试。
25.(2021 贺州)为做好新冠肺炎及其病毒变异防疫工作。某学校利用晨会时间开展了防疫知识的宣传。提倡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讲卫生、勤洗手、少聚集”。同学们听到领导讲话的声音是由于人的声带发生 产生的,且说明声音能传递 (选填“能量”或“信息”)。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25 覃塘区一模)在2025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中国与秘鲁两国的歌手和演奏家共同演绎了歌曲《山鹰和兰花花》。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歌声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B.优美的乐音一定不属于噪声
C.歌曲的高音部分指响度大 D.歌手演唱的歌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2.(2025 兴宁区校级模拟)抖空竹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如图所示。当空竹转动时,空气在气腔中流动,就会发出声音。越用力转动时,声音就越洪亮,这一过程主要改变了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3.(2025 西乡塘区模拟)AI模仿人的声音“真假难辨”。“真假难辨”是指AI模仿自然人的(  )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频率
4.(2025 西乡塘区三模)在《印象 刘三姐》景区举办的“首届广西非遗礼乐艺术节”活动中,歌手拿着话筒唱山歌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音色 B.音调 C.传播速度 D.响度
5.(2025 广西模拟)今年的三月三,我们用各种活动庆祝“三月三”节日,远远地就能分辨出舞狮的鼓声和铜锣声,这是根据声音的哪个特性(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6.(2025 良庆区校级一模)如图所示,演奏者拨动古筝琴弦发出婉转悠扬的琴声。琴声是下列哪个物体振动产生的(  )
A.手指 B.空气 C.琴弦 D.耳朵
7.(2025 青秀区校级模拟)如图《黑神话:悟空》火爆全球,其中在弹着三弦的“陕北说书”桥段里,按压琴弦的不同位置可以改变(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传播速度
8.(2025 青秀区二模)拉二胡时,演员的手指在琴弦上上下移动,目的是改变声音的(  )
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声速
9.(2025 鱼峰区三模)站在天坛公园回音壁前面拍手,会听到三次回声。听到的第三次声音和原声相比发生变化的是(  )
A.音调姓名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10.(2025 广西模拟)如图所示,天琴是一种弹拨类弦乐器。演奏者不断改变手指按压同一根弦的不同部位,这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传播速度 D.音色
11.(2025 广西模拟)铜鼓,用金银钗击之。如图,壮族蚂拐(虫另)节时敲壮鼓迎宾客。关于铜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铜鼓的声音一定是乐音
B.铜鼓振动产生声音
C.铜鼓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铜鼓声速比光速更快
12.(2025 青秀区校级二模)校运会百米冲刺阶段,拉拉队的加油声“响彻云霄”,主要是指声音的(  )
A.响度大 B.音调高 C.音色美 D.声速快
13.(2025 柳州二模)如图所示是我市北部县份群众进行“芦笙比响庆新年”传统民俗活动。这里的“响”指的是芦笙声的(  )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声速
14.(2025 港南区一模)如图所示为“禁止鸣笛”标志。“禁止鸣笛”是从哪方面控制噪声(  )
A.防止噪声产生 B.阻断噪声传播
C.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D.减小噪声的传播速度
15.(2025 钦州一模)下列现象中,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是(  )
A.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 B.用超声波清洗精密零件
C.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D.用超声波电动牙刷刷牙
16.(2025 象州县模拟)如图,埙是汉族特有的吹奏乐器。关于吹奏埙时涉及的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埙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B.观众听到的吹奏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C.埙发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用力吹埙是为了增大声音的音色
17.(2025 都安县模拟)下列关于天宫课堂上声现象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王亚平老师讲课时声带在振动
B.王亚平老师的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以340m/s的速度从天宫传到我们耳朵
D.老师讲课时提高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18.(2025 城中区模拟)某新款AI(人工智能)音箱可以识别主人说出的“指令”,进而调控家庭物联网中的设施,而当别人说出同样的“指令”时,却无法调控相关设施,该功能主要依据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19.(2025 广西模拟)如图所示是我国最早的乐器之一“埙”,吹奏时能发出宫、商、角、徵、羽五音,相当于现在的do、re、mi、sol、1a。关于吹埙发出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主要是由埙内空气的振动产生的
B.只能通过空气传播进入人耳
C.宫、商、角、徵、羽的五音是指声音的音色
D.埙的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20.(2025 良庆区模拟)中考期间,为了给考生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各地纷纷“禁噪”。“禁噪”是(  )
A.防止噪声的产生 B.使噪声变成乐音
C.阻断噪声的传播 D.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二.多选题(共1小题)
(多选)21.(2025 兴宁区校级模拟)如图是诗人胡令能的《小儿垂钓》配图。全文如下:“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蓬头稚子”是根据响度辨别“路人”是陌生人
B.“借问”——是“路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声音
C.“遥招手”——不敢说话仅采用招手的方式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D.“怕得鱼惊不应人”——说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三.填空题(共4小题)
22.(2025 兴宁区校级模拟)编钟是中国古代的大型打击乐器,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钟的相同位置,发出的声音的     不同;钟发出的声音通过     传播到演奏者耳中。
23.(2025 象州县模拟)端午节赛龙舟是我国的传统习俗。赛龙舟时,选手们听到发令枪响后开始划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发令枪声是通过     传到选手耳朵的。
24.(2025 南宁模拟)在我国古诗词中有很多描述声音的优美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中考期间考场周围常常设有禁止鸣笛的标志,这是从     减弱噪声。
25.(2025 桂林一模)正在写作业的小华听到窗外有人在弹奏古琴,古琴声是由琴弦     产生的;小华关闭门窗,这是在     (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
五年真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考点】响度.版权所有
【专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解答】这句话提醒人们在公共场所讲话时,要注意控制自己讲话声音的响度,避免影响别人。
故选:C。
2.【考点】声源处减弱噪声.版权所有
【专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解答】“禁噪”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防止噪声的产生。
故选:A。
3.【考点】根据音色辨别发声体.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理解能力.
【解答】大家能分辨出某个人发出的声音,主要根据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音色。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4.【考点】减弱噪声的途径;平衡力的判断;力与运动的关系;飞机的升力.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其他综合题;应用能力.
【解答】AB、引导员戴着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可减弱噪声对耳朵的伤害,故A错误、B正确。
C、舰载机在甲板上加速滑行时,处于非平衡状态,受非平衡力作用,故C错误。
D、舰载机飞行时能获得向上的压强差,是因为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于机翼下方空气流速,上方压强小于下方,从而产生向上的升力,故D正确。
故选:BD。
5.【考点】噪声的界定.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解答】A、音乐厅中的演奏声属于乐音,没有影响他人,不是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教室里的读书声没有影响别人的学习,不是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报告厅中的演讲声没有影响他人,不是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建筑工地上嘈杂的响声会影响别人的学习和生活,属于噪声,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6.【考点】根据音色辨别发声体.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解答】因为每个人的声带结构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会不同,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音色辨别是谁。
故选:B。
7.【考点】根据音色辨别发声体.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解答】不同的人说话,音色一般不同,“闻其声知其人”是因为音色不同。
故选:D。
8.【考点】声音产生的原因;根据音色辨别发声体;音调、响度、音色的比较;噪声.版权所有
【专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解答】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所以蓝牙音箱发声需要振动,故A错误;
B、不同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根据音色可以分辨出不同歌手发出的声音,故B正确;
C、音箱发出的乐音,如果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也会成为噪声,故C错误;
D、将音箱音量调大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故D错误。
故选:B。
9.【考点】根据音色辨别发声体;音调、响度、音色的比较.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理解能力.
【解答】不同的乐器即便演奏相同的乐曲,发出的音色也不相同,故可用音色来辨别,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0.【考点】不同介质的声音速度.版权所有
【专题】声现象;获取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解答】由图可知,声音在冰中传播的速度每秒约3230m、在尼龙中传播的速度每秒约2600m、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每秒约1500m、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每秒约340m,说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冰和尼龙中的传播速度要大于在水(液体)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故选:A。
11.【考点】根据音色辨别发声体.版权所有
【专题】声现象;理解能力.
【解答】音色是取决于物体本身的一种特性,听众从听到的声音中分辨出使用了钢琴伴奏,依据是声音的音色。
故选:C。
12.【考点】音调;音调、响度、音色的比较.版权所有
【专题】声现象;理解能力.
【解答】“小宸能唱很高的音”,这是指他的声带振动快,其发出声音的音调高。
故选:D。
13.【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音调、响度、音色的比较;声与能量.版权所有
【专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解答】A、低声细语意思是小声说话,也就是响度小,故A不正确;
B、响度指声音的强弱,与发声体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与振动频率无关,故B不正确;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C正确;
D、超声波能传递信息和能量,故D不正确。
故选:C。
14.【考点】声与能量;减弱噪声的途径;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理解能力.
【解答】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
B、在教室周围植树可以有效减弱噪声的传播,故B正确;
C、发声体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声音的响度是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C错误;
D、超声波清洗机,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D错误。
故选:B。
15.【考点】声音产生的原因.版权所有
【专题】声现象;理解能力.
【解答】小提琴优美的琴声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琴声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
故答案为:振动;空气。
16.【考点】响度.版权所有
【专题】声现象.
【解答】根据对响度的理解,可知生活中说的调节音量就是指改变声音的响度。
故选:B。
17.【考点】声音的综合利用.版权所有
【专题】定性思想;声现象;理解能力.
【解答】目前有科学家已研制出利用噪声发电的装置,这种装置一定利用了噪声的能量发电,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8.【考点】根据音色辨别发声体.版权所有
【专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解答】不同物体发声结构不同,所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听众可以通过音色分辨出使用了铜鼓伴奏。
故选:A。
19.【考点】音调、响度、音色的比较.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解答】校园里传出阵阵“洪亮”的歌声,这里的“洪亮”指的是声音的大小,指响度大。
故选:A。
20.【考点】声音产生的原因;不同介质的声音速度;超声波与次声波;根据音色辨别发声体.版权所有
【专题】定性思想;顺推法;声现象;应用能力.
【解答】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正确;
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左右,与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3×108m/s不同。故B不正确;
C、高音、低音指的是音调,不是音色。故C不正确;
D、声呐是利用超声波定位的。故D不正确。
故选:A。
21.【考点】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声音产生的原因.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解答】
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瓶子,声音是由瓶子和瓶内的水振动发出的,水越多,振动越慢,音调越低;水越少,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所以,液面低的瓶子发出声音的音调高,则从左向右敲击水瓶琴时,其发出声音的音调将升高;
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说明音叉的振幅越大,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就越大。
故答案为:升高;响度。
22.【考点】声音产生的原因.版权所有
【专题】定性思想;顺推法;声现象;应用能力.
【解答】发声的音叉靠近乒乓球,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音色是由发声体自身特点决定的,是判断发声体的依据,“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区分的。
故答案为:振动;音色。
23.【考点】声音产生的原因;响度.版权所有
【专题】常规题型;应用能力.
【解答】(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调节喇叭的音量大小,使得喇叭振动幅度变化,改变的是声音的响度。
故答案为:振动;响度。
24.【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解答】高考期间考场周围禁止鸣笛,因为喇叭振动而产生的鸣笛声,会通过空气传到人耳,干扰考生考试。
故答案为:振动;空气。
25.【考点】声音产生的原因.版权所有
【专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解答】(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领导讲话时,声音是由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
(2)同学们通过领导讲话得到一些防疫措施,这说明声能传递信息。
故答案为:振动;信息。
一年模拟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D B B D C C A C B B B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C A A B A C A A
二.多选题(共1小题)
题号 21
答案 BD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考点】噪声的界定;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的传播条件;响度.版权所有
【专题】声现象;理解能力.
【解答】A、声音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能传播,故A错误;
B、优美的乐音若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和休息,也属于噪声,故B错误;
C、歌曲的高音部分是指音调高,故C错误;
D、歌手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故D正确。
故选:D。
2.【考点】响度与振幅、距离发声体的关系.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解答】越用力转动时,空气在气腔中流动时的振幅变大,响度变大,所以这一过程主要改变了声音的响度,故B正确。
故选:B。
3.【考点】根据音色辨别发声体.版权所有
【专题】声现象;理解能力.
【解答】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声音的音色相同或相近会导致声音“真假难辨”,因此“真假难辨”是指AI模仿自然人的音色,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4.【考点】响度.版权所有
【专题】声现象;理解能力.
【解答】歌手拿着话筒唱山歌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故D错误。
故选:D。
5.【考点】根据音色辨别发声体.版权所有
【专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解答】人们远远地就能分辨出舞狮的鼓声和铜锣声,这是根据声音的音色不同,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6.【考点】声音产生的原因.版权所有
【专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解答】演奏者拨动古筝琴弦发出婉转悠扬的琴声。琴声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7.【考点】音调与频率的关系.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解答】弹三弦时按压琴弦的不同位置,可以改变弦振动部分的长度,改变振动频率,进而改变声音的音调。
故选:A。
8.【考点】音调与频率的关系.版权所有
【专题】声现象;分析、综合能力.
【解答】拉二胡时,演员的手指在琴弦上上下移动,改变了琴弦的长度进而改变了振动频率,目的是改变声音的音调,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考点】音调、响度、音色的比较.版权所有
【专题】声现象;理解能力.
【解答】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音调、音色和声速不变,响度会变化。
故选:B。
10.【考点】音调与频率的关系.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解答】演奏者不断改变手指按压同一根弦的不同部位,为了使振动的弦的长度发生变化,从而改变振动频率,而音调是由振动频率决定的,即改变声音的音调。
故选:B。
11.【考点】噪声与乐音的区别与联系;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的传播条件;光、声传播比较.版权所有
【专题】声现象;理解能力.
【解答】A、如果铜鼓的声音妨碍了人们正常的学习、工作和休息,就属于噪声,故A错误;
B、发声的物体在振动,铜鼓振动产生声音,故B正确;
C、铜鼓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C错误;
D、铜鼓声速远低于光速,故D错误。
故选:B。
12.【考点】音调、响度、音色的比较.版权所有
【专题】声现象;理解能力.
【解答】ABC、校运会百米冲刺阶段,拉拉队的加油声“响彻云霄”,主要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A正确,BC错误;
D、声音在同温度、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一定的,故D错误。
故选:A。
13.【考点】音调、响度、音色的比较.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解答】“芦笙比响庆新年”传统民俗活动,其中“响”指的是声音比较大,响度比较大。
故选:C。
14.【考点】声源处减弱噪声.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解答】“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属于防止噪声产生,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题意。
故选:A。
15.【考点】声与信息.版权所有
【专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解答】A.用B 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A符合题意;
BCD.用超声波清洗精密零件、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用超声波电动牙刷刷牙,都属于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6.【考点】响度与振幅、距离发声体的关系;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的传播条件.版权所有
【专题】声现象;分析、综合能力.
【解答】A.埙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观众听到的吹奏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故B正确;
C.埙发出的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因为真空不能传声,故C错误;
D.用力吹埙是为了增大声音的响度,故D错误;
故选:B。
17.【考点】响度;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版权所有
【专题】声现象;分析、综合能力.
【解答】A、王亚平老师讲课时能够发声是因为其声带在振动,故A正确;
B、王亚平老师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在太空没有空气,声音不能传播,故C错误;
D、老师讲课时提高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故D错误。
故选:A。
18.【考点】根据音色辨别发声体.版权所有
【专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解答】新款AI(人工智能)音箱可以识别主人说出的“指令”,进而调控家庭物联网中的设施,而当别人说出同样的“指令”时,却无法调控相关设施,该功能主要依据是每个人的音色不同。
故选:C。
19.【考点】根据音色辨别发声体;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的传播条件;不同介质的声音速度.版权所有
【专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解答】A、吹埙发出的声音主要是由埙内空气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故B错误;
C、宫、商、角、徵、羽的五音是指声音的音调,故C错误;
D、真空不能传声,故D错误。
故选:A。
20.【考点】声源处减弱噪声.版权所有
【专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解答】“禁噪”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防止噪声的产生。
故选:A。
二.多选题(共1小题)
21.【考点】声源处减弱噪声;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的传播条件;根据音色辨别发声体.版权所有
【专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解答】A.“蓬头稚子”是根据音色辨别“路人”是陌生人的。故A错误;
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借问”是“路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声音,故B正确;
C.噪声的减弱途径有: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以及人耳处;“遥招手”不敢说话是为了不发出声音,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怕得鱼惊不应人”是怕水中的鱼听到声音而受惊,水是液体,说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故D正确。
故选:BD。
三.填空题(共4小题)
22.【考点】响度与振幅、距离发声体的关系;声音的传播条件.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理解能力.
【解答】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钟的相同位置,改变了物体的振动幅度,改变了声音的响度;钟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演奏者耳中。
故答案为:响度;空气。
23.【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声与信息.版权所有
【专题】声现象;分析、综合能力.
【解答】选手们听到发令枪响后开始划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发令枪声是通过空气传到选手耳朵的。
故答案为:信息;空气。
24.【考点】声源处减弱噪声;响度;减弱噪声的途径.版权所有
【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声现象.
【解答】(1)“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响度大,而不是音调高;
(2)中考期间考场周围常常设有禁止鸣笛的标志,这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响度;声源处。
25.【考点】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声音产生的原因.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解答】古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小华关闭门窗,控制噪声的传播,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振动;传播过程中。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