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2 物态变化
五年(2021-2025)中考(一年模拟)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研真题,明考向。为了进一步配合广大师生复习备考,21教育重磅推出《(2021-2025)五年中考真题和一年模拟分类汇编》系列。本套资料设计科学,根据地区试题汇编,按照知识点构成情况,将试题分解组合,全面呈现各学科知识点在五年中考和一年模拟题中的考查情况,是考生掌握当地中考命题动向、熟悉中考考查方式、复习备考不可或缺的精品资料!
1.(2025 广西)小明在清晨锻炼时发现路边的小草和树叶上结有露珠。查阅资料得知,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该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 B.汽化 C.液化 D.升华
2..(2024 广西)以勺为笔,用糖作墨,糖汁成画。如图所示,糖汁冷却成糖画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沸腾 B.凝固 C.熔化 D.升华
3.(2023 广西)“滴水成冰”描述的是下列物态变化中的( )
A.凝华 B.升华 C.熔化 D.凝固
4.(2023 广西)(多选题)如图是舰载机飞离“辽宁号”航母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引导员戴着耳罩可防止舰载机噪声产生
B.引导员戴着耳罩可减弱噪声对耳朵的伤害
C.舰载机在甲板上加速滑行时受平衡力作用
D.舰载机利用机翼上下表面的压力差获得升力
4.(2022 广西)自然现象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图中属于凝固的是( )
5.(2022 贺州)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摄氏温度为( )
A.0℃ B.20℃ C.80℃ D.100℃
6.(2022 百色)如图所示的自然现象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
7.(2022 贵港)中华诗词蕴藏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对古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解释正确的是( )
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C.“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8.(2022 贺州)下列现象中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 )
A.灯泡用久了灯丝变细是汽化现象
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是凝固现象
C.冰变成水是熔化现象
D.碘颗粒加热后变成紫色的碘蒸气是凝华现象
9.(2022 河池)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雨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雪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10.(2022 梧州)物理课上,李老师和学生一起进行了关于“水沸腾”的实验探究。
(1)小佳组装好器材,如图甲所示,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在水温升高到90℃后,每隔1min观察1次温度计的示数,记录在表中: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0 92 94 97 98 98 98 98
如图乙所示是第3min时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水的温度是 ℃;
(2)由表中数据可知,实验中水的沸点为 ℃,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李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进行了图丙的实验演示: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结果发现已停止沸腾的水又重新沸腾。这是因为浇冷水时烧瓶内的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导致水面上方的气压减小,沸点 (选填“升高”或“降低”)造成的。
11.(2022 柳州)如图甲为“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用纸板给烧杯加盖,可以减少水的散热,从而 (选填“延长”或“缩短”)加热时间。
(2)实验中观察到:水沸腾时,水中上升的气泡体积变 ;移开酒精灯,水会停止沸腾。
(3)图乙是根据实验记录画出的水的温度﹣时间图像,分析可知:水的沸点为 ℃;水保持沸腾须不断 (选填“吸热”或“放热”),且温度 。
12.(2022 桂林)如图甲是小桂“探究海波熔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小桂安装器材时应该 (选填“由上往下”或“由下往上”)安装。
(2)图乙是小桂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海波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此温度为 ℃,可以判断海波是 体。
(3)小桂观察乙图发现,AB和CD两段图像中,温度升高快慢不同,这是因为物质在不同状态时的 (选填“密度”或“比热容”)不同造成的。
13.(2022 玉林)如图甲所示是“探究水沸腾的实验”装置。
(1)用酒精灯持续对水加热,发现温度计示数缓慢
(选填“升高”或“降低”)。一段时间后,发现温度计示数不变,此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可知水的沸点为 ℃;
(2)若在更高纬度的地方进行此实验,则发现水的沸点
(选填“降低”、“不变”或“升高”);
(3)水沸腾后,烧杯上方出现大量“白气”,这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小水珠。
14.(2021 柳州)如图所示,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其温度保持在( )
A.100℃ B.37℃ C.20℃ D.0℃
15.(2021 桂林)下列物体中属于晶体的是( )
A.橡胶 B.沥青 C.冰块 D.石蜡
16.(2021 河池)夏天打开冰箱取冰棍时,冰箱里冒出大量“白气”,同时发现冰箱内壁附有“白霜”,取出的冰棍很快就化了。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冒出“白气”是汽化现象 B.冰棍化了是熔化现象
C.“白霜”是凝固形成的 D.冰棍是凝华形成的
17.(2021 梧州)下列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 )
A.铁水浇铸成铁锭 B.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
C.衣柜里的樟脑丸不断变小 D.晾在阳光下的湿衣服变干
18.(2021 广西)诗句“一朝秋暮露成霜”中的“露成霜”蕴含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固 B.熔化 C.液化 D.升华
19.(2021 贵港)每年3月至4月,贵港会出现“回南天”这种气候现象,即从中国南海吹来的暖湿气流,与从中国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使贵港地区的天气阴晴不定、非常潮湿。下面解释正确的是( )
A.这是熔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 B.这是汽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
C.这是液化现象,需要放出热量 D.这是升华现象,需要放出热量
20.(2021 贺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刚从冰箱里拿出的苹果过一段时间表面有一层小水珠,小水珠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 C.站在平面镜前的人远离平面镜时,他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变小
D.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一带电小球靠近时,小球被排斥,说明小球带正电
21.(2021 百色)下列生活情景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露珠的形成 B.冰雪消融
C.滴水成冰 D.湿手变干
22.(2021 贺州)以下描述与实际不符的是( )
A.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B.人的正常体温是38℃
C.初中物理课本宽度约为18cm D.一节干电池的电压大约是1.5V
23.(2021 百色)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它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吸收热量;在加热到第6分钟时该物质处于 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24.(2021 玉林)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 ,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 。
25.(2021 梧州)小明特别喜欢喝梧州六堡茶,泡茶时,他向壶中倒入沸水,看到壶口冒“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此过程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用沸水能更快泡出茶色、茶香,这是因为温度越高, 现象越明显。
26.(2021 贺州)小明所在的学习小组开展了“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探究,在标准大气压下,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1)根据实验数据,小明作出了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冰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该物质在第5分钟时,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3)冰在熔化过程中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4)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读数为 ℃。
(5)甲图装置中,石棉网的主要作用是 。
27.(2021 河池)如图甲所示,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
(1)采用“水浴法”加热是为了使试管内物质受热 ;
(2)图乙是根据实验记录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BC段物质处于 状态,物质在a点的内能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b点的内能;
(3)由图乙可知该固体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2025 兴宁区校级三模)诗句“月落乌啼霜满天”中,霜形成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 B.汽化 C.凝固 D.凝华
2.(2025 青秀区校级模拟)如图所示的物理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江面上的雾是汽化现象
B.乙图中蜡烛燃烧流出的“烛泪”是液化现象
C.丙图中寒冷的冬季玻璃上的“冰花”是凝固现象
D.丁图中寒冷的冬季雪人逐渐变小是升华现象
3.(2025 青秀区校级模拟)如图所示,四个节气对应的物态变化吸热的是( )
4.(2025 兴宁区校级模拟)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词中蕴含丰富的物理知识。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中雪的形成属于( )
A.凝固 B.液化 C.升华 D.凝华
5.(2025 青秀区校级三模)二十四节气蕴含着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下列与节气有关的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
A.“立春”,冰雪消融 B.“立夏”,雾绕山峦
C.“冬至”,冬寒抱冰 D.“大寒”,滴水成冰
6.(2025 西乡塘区三模)如图所示,姑婆山的云海逐渐消散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升华 B.汽化 C.液化 D.熔化
7.(2025 广西模拟)今年入春以来,广西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旱情,天上出现乌云,我们马上使用人工降雨。“人工降雨”时乌云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固 B.汽化 C.升华 D.液化
8.(2025 青秀区校级二模)二十四节气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下列四个节气中涉及的现象属于凝华的是( )
A.立春——冰化成的水 B.白露——草上的露珠
C.霜降——枝头上的霜 D.冬至——玻璃上的雾
9.(2025 港北区三模)下列图中是厨房中的一些物态变化,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
A.甲,冻豆腐里面的小孔是豆腐里的水先凝固后熔化造成的
B.乙,把鱼埋在干冰中储存是利用了干冰熔化吸热来保鲜鱼
C.丙,自制简易冰箱利用了水在蒸发过程中放热来保存食物
D.丁,烧水壶嘴附近的“白气”是壶里的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10.(2025 南宁一模)如图所示,3D打印过程一般是将固态材料在高温下变成液态材料,喷头按照3D图纸轨迹运动将液态材料挤出,材料冷却后形成立体实物的过程。在打印过程中材料先后经历了哪些物态变化( )
A.熔化 汽化 B.熔化 凝固
C.凝固 熔化 D.液化 凝固
11.(2025 桂林一模)“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中的“霰”,是古人视为吉祥的象征,它是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直接凝结成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如图所示。下列与“霰”的形成过程相同的是( )
A.液化 B.凝华 C.凝固 D.熔化
12.(2025 港南区一模)广西铜鼓是中国古代青铜文化的瑰宝。如图所示的铜鼓在铸造时,将铜料加热化为铜液注入模具,待铜液冷却成形,铜鼓铸造初步完成。铜液冷却成形过程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 B.凝固 C.凝华 D.液化
二.填空题(共2小题)
13.(2025 青秀区校级模拟)如图所示,这是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这种灭火器是在常温下用 的方法使二氧化碳气体液化装入钢瓶里的。使用时拔掉保险栓,压下手柄就会看到管口有大量“白气”,“白气”是 (选填“二氧化碳”“水蒸气”或“小水滴”)。
14.(2025 都安县模拟)课外兴趣小组用身边的器材做了下面的实验:将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搅拌约半分钟,如图。这时可以观察到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会出现 ,这是 现象。
三.实验探究题(共7小题)
15.(2025 青秀区校级模拟)某实验小组利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
(1)组装图甲实验装置时,应先固定 (选填“A”或“B”)的位置,确保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2)加热一段时间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 ℃;
(3)实验时,当烧杯中出现图丙中的 (选填“a”或“b”)所示现象,说明水沸腾了;
(4)两位同学根据各自的实验数据绘制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分别如图丁中A、B所示。由图像可知,水沸腾过程中,持续吸热,温度 ,他们所用水的质量大小关系是:mA mB(选填“>”、“<”或“=”)。
16.(2025 鱼峰区三模)(1)如图1所示是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的情景,其中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填“a”或“b”),铅笔的长度为 cm;停表显示的时间是 s。
(2)小克同学利用图2甲的装置完成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某时刻温度计如图2乙所示,示数为 ℃;水沸腾时,水中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大小变化与图2丙中 (选填“A”或“B”)一致,将酒精灯撤去,水会停止沸腾,说明水沸腾的过程需要 热(选填“吸”或“放”)。
17.(2025 兴宁区校级模拟)图甲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海波熔化过程对应图象中的 (选填“AB”或“BC”)段,其熔点为 ℃;若用质量为m1的海波做实验,绘制海波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丙中的a。若用质量为m2(m2>m1)的海波做实验,得到的图线可能是图丙中的 (选填“b”“c”或“d”)。
18.(2025 北流市校级二模)如图是“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将试管放入大烧杯的水中,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
(1)实验时,组装器材要 (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将试管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进行加热固体的好处是 。
(2)如图乙所示为读取温度计示数的方法,正确的是 (填“A”、“B”或“C”)。
(3)该固体熔化的图象如图丙,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BC段该物质处于 态。(填“固”或“液”或“固液共存”)。
19.(2025 象州县模拟)探究液体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取质量相等的水和盐水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烧杯中,用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加热,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
液体种类 酒精 水银
熔点(℃) ﹣117 ﹣39
沸点(℃) 78 357
(1)实验中除了图甲的器材,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天平和 ;
(2)分析图乙中水的图线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水的沸点是 ℃。推断当时实验室的气压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3)对比图乙中两条图线可知,选用 煮蛋可以更快地将蛋煮熟;
(4)根据表格中提供的数据,你认为完成本实验应选用 (选填“酒精”或“水银”)温度计。
20.(2025 青秀区一模)小明选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实验前安装仪器的先后顺序是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
(2)实验过程中,小明观察到水中气泡有两种情况,分别如图甲、乙所示。图 (选填“甲”或“乙”)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3)下表是小明记录的实验数据,由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 ℃。此时该地区的大气压 (选填“高于”或“低于”)1标准大气压;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50 57 64 71 78 85 91 96 98 98 98
(4)小明总结出水沸腾时的特点是:持续吸热,温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1.(2025 广西模拟)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取两个相同的试管,在试管中分别放入初温相同的蜡(A)、冰(B)两种物质碎块,烧杯中装入适量的水,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加热:
(1)开始实验后,用搅拌棒搅拌A、B两种物质,某一时刻B物质中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温度为 ℃,搅拌的目的是使试管内的物质 ;
(2)如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所绘制的两种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通过分析图像可知B物质熔化时的特点是:吸收热量, 。加热到第6min时,B物质所处的状态是 ;
(3)试管B中的固体完全熔化后,若持续加热,烧杯中的水沸腾时,试管B中的液体 (选填“会”或“不会”)沸腾。
(4)已知两种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关系为:cA<cB,由图像所提供的信息可知,其质量关系为:mA mB。
五年真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2025 广西)小明在清晨锻炼时发现路边的小草和树叶上结有露珠。查阅资料得知,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该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 B.汽化 C.液化 D.升华
【考点】液化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
【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应用能力.
【解答】解:小明在清晨锻炼时发现路边的小草和树叶上结有露珠,它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形成的。
故选:C。
2.(2024 广西)以勺为笔,用糖作墨,糖汁成画。如图所示,糖汁冷却成糖画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沸腾 B.凝固 C.熔化 D.升华
【考点】凝固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
【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理解能力.
【解答】解:A、沸腾属于汽化现象,故A错误;
B、让白糖变成糖浆,即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糖汁冷却成糖画,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故B正确;
C、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糖汁冷却成糖画的过程,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故C错误;
D、升华是指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故D错误。
故选:B。
3.(2023 广西)“滴水成冰”描述的是下列物态变化中的( )
A.凝华 B.升华 C.熔化 D.凝固
【考点】凝固的概念及现象;升华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应用能力.
【解答】解:“滴水成冰”是液态水变为固态的冰,是凝固现象。
故选:D。
4.(2022 广西)自然现象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图中属于凝固的是( )
A.冰雪消融 B.露珠形成
C.滴水成冰 D.雾凇结枝
【考点】凝固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
【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理解能力.
【解答】解:A、冰雪消融是从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A错误;
B、露的形成是从气态变成液态,属于液化现象,故B错误;
C、冰的形成是从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需要放热,故C正确;
D、雾凇的形成是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属于凝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5.(2022 贺州)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摄氏温度为( )
A.0℃ B.20℃ C.80℃ D.100℃
【考点】摄氏温度的规定及单位.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应用能力.
【解答】解: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故A正确。
故选:A。
6.(2022 百色)如图所示的自然现象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
A.冰雪融化 B.滴水成冰
C.浓雾消散 D.气凝结霜
【考点】汽化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理解能力.
【解答】解:A、冰雪融化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滴水成冰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浓雾消散小水滴汽化后,形成水蒸气散在空气中,是汽化现象,故C符合题意;
D、气凝结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态小晶体,是凝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2022 贵港)中华诗词蕴藏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对古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解释正确的是( )
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C.“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考点】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凝固的概念及现象;液化的概念及现象;升华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
【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应用能力.
【解答】解: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A不正确;
B、雪是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B不正确;
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正确;
D、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D不正确。
故选:C。
8.(2022 贺州)下列现象中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 )
A.灯泡用久了灯丝变细是汽化现象
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是凝固现象
C.冰变成水是熔化现象
D.碘颗粒加热后变成紫色的碘蒸气是凝华现象
【考点】升华的概念及现象;熔化的概念及现象;凝固的概念及现象;汽化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理解能力.
【解答】解:A、灯泡用久了,钨丝在高温下升华为气态钨,所以灯丝会变细,属于升华;故A错误。
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属于汽化;故B错误。
C、冰变成水,是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属于熔化,故C正确。
D、碘颗粒加热后变成紫色的碘蒸气,是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属于升华,故D错误。
故选:C。
9.(2022 河池)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雨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雪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考点】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液化的概念及现象;升华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应用能力.
【解答】解:A、雨主要是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错误;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B错误;
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正确;
D、雪是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D错误。
故选:C。
10.(2022 梧州)物理课上,李老师和学生一起进行了关于“水沸腾”的实验探究。
(1)小佳组装好器材,如图甲所示,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在水温升高到90℃后,每隔1min观察1次温度计的示数,记录在表中: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0 92 94 97 98 98 98 98
如图乙所示是第3min时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水的温度是 96 ℃;
(2)由表中数据可知,实验中水的沸点为 98 ℃,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 不变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李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进行了图丙的实验演示: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结果发现已停止沸腾的水又重新沸腾。这是因为浇冷水时烧瓶内的水蒸气 液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导致水面上方的气压减小,沸点 降低 (选填“升高”或“降低”)造成的。
【考点】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版权所有
【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应用能力.
【解答】解:(1)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96℃;
(2)由表格中数据知,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98℃不变,可知水的沸点为98℃;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不变;
(3)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水不能继续吸收热量,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烧瓶内的水蒸气遇冷的烧瓶壁液化变成小水珠,瓶内的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降低,烧瓶内的水再次沸腾。
故答案为:(1)96;(2)98;不变;(3)液化;降低。
11.(2022 柳州)如图甲为“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用纸板给烧杯加盖,可以减少水的散热,从而 缩短 (选填“延长”或“缩短”)加热时间。
(2)实验中观察到:水沸腾时,水中上升的气泡体积变 大 ;移开酒精灯,水会停止沸腾。
(3)图乙是根据实验记录画出的水的温度﹣时间图像,分析可知:水的沸点为 100 ℃;水保持沸腾须不断 吸热 (选填“吸热”或“放热”),且温度 保持不变 。
【考点】缩短液体沸腾实验加热的时间的方法;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探究水沸腾实验沸腾前后气泡的状态.版权所有
【专题】实验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实验基本能力.
【解答】解:(1)用纸板给烧杯加盖,可以减少水的散热,缩短加热到沸腾时间;
(2)实验中观察到:水沸腾时,水中上升的气泡体积变大;
(3)乙图水在沸腾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水在沸腾过程中保持100℃不变,所以水的沸点为100℃。
故答案为:(1)缩短;(2)大;(3)100;吸热;保持不变。
12.(2022 桂林)如图甲是小桂“探究海波熔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小桂安装器材时应该 由下往上 (选填“由上往下”或“由下往上”)安装。
(2)图乙是小桂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海波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此温度为 48 ℃,可以判断海波是 晶 体。
(3)小桂观察乙图发现,AB和CD两段图像中,温度升高快慢不同,这是因为物质在不同状态时的 比热容 (选填“密度”或“比热容”)不同造成的。
【考点】探究固体熔化时实验装置的组装顺序;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版权所有
【专题】定量思想;温度计、熔化和凝固;理解能力.
【解答】解:(1)实验时需要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温度计玻璃泡全部进入被测液体不能碰容器底和壁,所以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器材;
(2)BC段海波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48℃不变,所以海波的熔点是48℃,所以海波是晶体;
(3)在图乙所示中,AB段与CD段的倾斜程度不同,这是因为水和冰的比热容不同,相同质量的水和冰,吸收相同的热量,其温度变化不同。
故答案为:(1)由下往上;(2)48;晶体;(3)比热容。
13.(2022 玉林)如图甲所示是“探究水沸腾的实验”装置。
(1)用酒精灯持续对水加热,发现温度计示数缓慢 升高
(选填“升高”或“降低”)。一段时间后,发现温度计示数不变,此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可知水的沸点为 98 ℃;
(2)若在更高纬度的地方进行此实验,则发现水的沸点 降低
(选填“降低”、“不变”或“升高”);
(3)水沸腾后,烧杯上方出现大量“白气”,这是水蒸气 液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小水珠。
【考点】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版权所有
【专题】实验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实验基本能力.
【解答】解:(1)用酒精灯持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缓慢升高,后沸腾后,温度不变,温度计示数缓慢升高;
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温度计的示数是98℃;
(2)若在更高纬度的地方进行此实验,气压减小,则发现水的沸点降低;
(3)水沸腾后,烧杯上方出现大量“白气”,“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故答案为:(1)升高;98;(2)降低;(3)液化。
14.(2021 柳州)如图所示,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其温度保持在( )
A.100℃ B.37℃ C.20℃ D.0℃
【考点】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版权所有
【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理解能力.
【解答】解:冰是晶体,在1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是0℃,所以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熔点温度不变,此时的温度是0℃。
故选:D。
15.(2021 桂林)下列物体中属于晶体的是( )
A.橡胶 B.沥青 C.冰块 D.石蜡
【考点】常见的晶体与非晶体.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应用能力.
【解答】解: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常见的晶体有金属、海波、冰等;常见的非晶体有石蜡、橡胶、沥青、松香等。
故选:C。
16.(2021 河池)夏天打开冰箱取冰棍时,冰箱里冒出大量“白气”,同时发现冰箱内壁附有“白霜”,取出的冰棍很快就化了。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冒出“白气”是汽化现象
B.冰棍化了是熔化现象
C.“白霜”是凝固形成的
D.冰棍是凝华形成的
【考点】液化的概念及现象;升华的概念及现象;熔化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
【专题】定性思想;顺推法;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应用能力.
【解答】解:A、“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不正确;
B、冰棍化了,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B正确;
C、“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C不正确;
D、冰棍是水加其他材料凝固形成的。故D不正确。
故选:B。
17.(2021 梧州)下列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 )
A.铁水浇铸成铁锭
B.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
C.衣柜里的樟脑丸不断变小
D.晾在阳光下的湿衣服变干
【考点】升华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
【专题】比较思想;顺推法;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应用能力.
【解答】解:A、铁水浇铸成为铁锭,属于凝固过程。故A不符合题意;
B、冰融化,属于熔化过程。故B不符合题意;
C、樟脑丸变小,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过程。故C符合题意;
D、湿衣服变干,水变成水蒸气,属于汽化过程。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8.(2021 广西)诗句“一朝秋暮露成霜”中的“露成霜”蕴含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固 B.熔化 C.液化 D.升华
【考点】凝固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
【专题】定性思想;温度计、熔化和凝固;理解能力.
【解答】解:诗句“一朝秋暮露成霜”中的“露成霜”是液体变为固体是凝固现象,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19.(2021 贵港)每年3月至4月,贵港会出现“回南天”这种气候现象,即从中国南海吹来的暖湿气流,与从中国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使贵港地区的天气阴晴不定、非常潮湿。下面解释正确的是( )
A.这是熔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
B.这是汽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
C.这是液化现象,需要放出热量
D.这是升华现象,需要放出热量
【考点】液化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
【专题】定性思想;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理解能力.
【解答】解:从中国南海吹来的暖湿气流中的水蒸气,与从中国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发生液化,放出热量。使贵港地区的天气阴晴不定、非常潮湿。
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0.(2021 贺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刚从冰箱里拿出的苹果过一段时间表面有一层小水珠,小水珠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
C.站在平面镜前的人远离平面镜时,他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变小
D.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一带电小球靠近时,小球被排斥,说明小球带正电
【考点】液化的概念及现象;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与规律;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的距离.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电流和电路;应用能力.
【解答】解:A、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说法正确;
B、从冰箱里拿出的苹果过一段时间表面有一层小水珠,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B说法正确;
C、平面镜前的人远离平面镜时,他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大小不变,故C说法不正确;
D、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与一带电小球靠近时,小球被排斥,说明小球带正电,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21.(2021 百色)下列生活情景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露珠的形成 B.冰雪消融
C.滴水成冰 D.湿手变干
【考点】液化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应用能力.
【解答】解:A、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A正确;
B、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故B错误;
C、滴水成冰是水的凝固现象,故C错误;
D、湿手变干是水的汽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22.(2021 贺州)以下描述与实际不符的是( )
A.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B.人的正常体温是38℃
C.初中物理课本宽度约为18cm
D.一节干电池的电压大约是1.5V
【考点】摄氏温度的规定及单位;常见电压的大小;常见的长度及估测;不同介质的声音速度.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温度计、熔化和凝固;长度、时间、速度;理解能力.
【解答】解:
A、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340m/s,故A符合实际;
B、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20cm,物理课本的宽度比此数值小一些,为18cm,故C符合实际;
D、一节干电池的电压大约是1.5V,故D符合实际。
故选:B。
23.(2021 百色)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它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需要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吸收热量;在加热到第6分钟时该物质处于 固液共存 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考点】根据图像判断熔化过程;熔化与凝固的温度曲线.版权所有
【专题】定性思想;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应用能力.
【解答】解:由图象可知,该物质的图象上有一段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表示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80℃不变,因此该物质为晶体,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该物质的熔化过程是从第4min开始到第9min结束,则在第6min时晶体处于熔化过程,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
故答案为:需要;固液共存。
24.(2021 玉林)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 熔化 ,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 凝华 。
【考点】升华的概念及现象;熔化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
【专题】简答题;理解能力.
【解答】解:(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2)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故答案为:熔化、凝华
25.(2021 梧州)小明特别喜欢喝梧州六堡茶,泡茶时,他向壶中倒入沸水,看到壶口冒“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此过程要 放热 (选填“吸热”或“放热”),用沸水能更快泡出茶色、茶香,这是因为温度越高, 扩散 现象越明显。
【考点】液化的放热特点;液化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
【专题】定性思想;顺推法;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应用能力.
【解答】解:壶口冒出的“白气”,是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同时放出热量;
用沸水才能很快泡出茶香、茶色,这是扩散现象,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扩散越快。
故答案为:放热;扩散。
26.(2021 贺州)小明所在的学习小组开展了“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探究,在标准大气压下,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1)根据实验数据,小明作出了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冰属于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该物质在第5分钟时,处于 固液共存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3)冰在熔化过程中 吸收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4)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读数为 ﹣4 ℃。
(5)甲图装置中,石棉网的主要作用是 使烧杯底部均匀受热 。
【考点】探究固体熔化时的实验数据以及图像处理;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版权所有
【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实验基本能力.
【解答】解:(1)由图乙可知,该坐标系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温度。图线中,有一段与横轴重合的线段,这就表明:在3~8min,该物质虽然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符合晶体的熔化特点,所以冰是晶体。
(2)该物质在第5min时处于熔化过程,由晶体的熔化特点可知,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3)晶体熔化过程中需要持续吸热才能继续熔化下去,否则熔化过程将停止。
(4)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面在0℃以下第四格处,所以图甲中温度计的示数为﹣4℃。
(5)酒精灯的外焰主要集中在烧杯底部中心位置,若不使用石棉网,火焰长时间集中在烧杯中心位置可能导致烧杯爆裂。而使用石棉网,可使烧杯底部均匀受热,这样烧杯就不会出现爆裂的现象,更加安全。
故答案为:(1)晶体;(2)固液共存;(3)吸收;(4)﹣4;(5)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
27.(2021 河池)如图甲所示,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
(1)采用“水浴法”加热是为了使试管内物质受热 均匀 ;
(2)图乙是根据实验记录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BC段物质处于 固液共存 状态,物质在a点的内能 小于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b点的内能;
(3)由图乙可知该固体是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考点】探究固体熔化时的实验数据以及图像处理;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版权所有
【专题】实验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实验基本能力.
【解答】解:(1)水浴加热的好处是使试管内的物质受热均匀;
(2)(3)由图像可知,该物质在BC段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该物质为晶体,BC段为熔化阶段,为固液共存态,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a点的内能小于b点的内能。
故答案为:(1)均匀;(2)固液共存;小于;(3)晶体。
一年模拟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D D A D B B D C A B B
题号 12
答案 B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2025 兴宁区校级三模)诗句“月落乌啼霜满天”中,霜形成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 B.汽化 C.凝固 D.凝华
【考点】凝华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
【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应用能力.
【解答】解: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形成的,这种物态变化叫做凝华。
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2025 青秀区校级模拟)如图所示的物理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江面上的雾是汽化现象
B.乙图中蜡烛燃烧流出的“烛泪”是液化现象
C.丙图中寒冷的冬季玻璃上的“冰花”是凝固现象
D.丁图中寒冷的冬季雪人逐渐变小是升华现象
【考点】三态六变化三吸热三放热.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应用能力.
【解答】解:A、雾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错误。
B、蜡烛燃烧流出的“烛泪”,是蜡烛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不是液化现象。液化是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故B错误。
C、寒冷的冬季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玻璃直接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不是凝固现象。凝固是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故C错误。
D、寒冷的冬季雪人逐渐变小,是雪直接由固态变成了气态的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3.(2025 青秀区校级模拟)如图所示,四个节气对应的物态变化吸热的是( )
【考点】三态六变化三吸热三放热.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应用能力.
【解答】解:A.冰化成水,属于熔化现象,需要吸热,故A符合题意;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需要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需要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
D.“雾凇”是固态小冰晶,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属需要放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2025 兴宁区校级模拟)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词中蕴含丰富的物理知识。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中雪的形成属于( )
A.凝固 B.液化 C.升华 D.凝华
【考点】凝华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
【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理解能力.
【解答】解:“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中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出大量的热,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5.(2025 青秀区校级三模)二十四节气蕴含着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下列与节气有关的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
A.“立春”,冰雪消融 B.“立夏”,雾绕山峦
C.“冬至”,冬寒抱冰 D.“大寒”,滴水成冰
【考点】液化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
【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理解能力.
【解答】解:A.“立春”,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立夏”,雾绕山峦,是液化现象,故B符合题意;
C.“冬至”,冬寒抱冰,是凝固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大寒”,滴水成冰,是凝固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2025 西乡塘区三模)如图所示,姑婆山的云海逐渐消散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升华 B.汽化 C.液化 D.熔化
【考点】汽化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
【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理解能力.
【解答】解:姑婆山的云海逐渐消散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汽化现象,故B正确。
故选:B。
7.(2025 广西模拟)今年入春以来,广西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旱情,天上出现乌云,我们马上使用人工降雨。“人工降雨”时乌云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固 B.汽化 C.升华 D.液化
【考点】三态六变化三吸热三放热.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应用能力.
【解答】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时液化成小水珠或者直接凝华成小冰晶,小水珠和小冰晶形成云,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8.(2025 青秀区校级二模)二十四节气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下列四个节气中涉及的现象属于凝华的是( )
A.立春——冰化成的水 B.白露——草上的露珠
C.霜降——枝头上的霜 D.冬至——玻璃上的雾
【考点】凝华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
【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应用能力.
【解答】解:A、立春冰化成的水,是由于固态的冰吸热熔化成液态的水,故A不符合题意;
B、白露草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成水珠,故B不符合题意;
C、霜降枝头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凝华成固态的冰,故C符合题意;
D、冬至房檐上的冰,是液态的水凝固成的固态的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2025 港北区三模)下列图中是厨房中的一些物态变化,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
A.甲,冻豆腐里面的小孔是豆腐里的水先凝固后熔化造成的
B.乙,把鱼埋在干冰中储存是利用了干冰熔化吸热来保鲜鱼
C.丙,自制简易冰箱利用了水在蒸发过程中放热来保存食物
D.丁,烧水壶嘴附近的“白气”是壶里的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考点】三态六变化三吸热三放热.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应用能力.
【解答】解:A.豆腐放到冰箱里,豆腐里的水先遇冷先凝固成冰,从冰箱取出后,冰熔化成水形成的,故A正确;
B.把鱼埋在干冰中,利用了干冰升华时会吸收大量的热,从而吸收鱼放出热量而保持新鲜,故B错误;
C.自制简易冰箱是通过水的蒸发吸热来保持食物处于低温环境,故C错误;
D.水烧开时冒出的大量“白气”,是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D错误。
故选:A。
10.(2025 南宁一模)如图所示,3D打印过程一般是将固态材料在高温下变成液态材料,喷头按照3D图纸轨迹运动将液态材料挤出,材料冷却后形成立体实物的过程。在打印过程中材料先后经历了哪些物态变化( )
A.熔化 汽化 B.熔化 凝固
C.凝固 熔化 D.液化 凝固
【考点】凝固的概念及现象;熔化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
【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综合能力.
【解答】解:在打印过程中材料先后经历了熔化和凝固过程,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2025 桂林一模)“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中的“霰”,是古人视为吉祥的象征,它是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直接凝结成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如图所示。下列与“霰”的形成过程相同的是( )
A.液化 B.凝华 C.凝固 D.熔化
【考点】升华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
【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理解能力.
【解答】解:“霰”是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直接凝结成的小冰粒,这是凝华现象,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2.(2025 港南区一模)广西铜鼓是中国古代青铜文化的瑰宝。如图所示的铜鼓在铸造时,将铜料加热化为铜液注入模具,待铜液冷却成形,铜鼓铸造初步完成。铜液冷却成形过程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 B.凝固 C.凝华 D.液化
【考点】凝固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
【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综合能力.
【解答】解:铜液冷却成形过程的物态变化是凝固过程,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二.填空题(共2小题)
13.(2025 青秀区校级模拟)如图所示,这是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这种灭火器是在常温下用 压缩体积 的方法使二氧化碳气体液化装入钢瓶里的。使用时拔掉保险栓,压下手柄就会看到管口有大量“白气”,“白气”是 小水滴 (选填“二氧化碳”“水蒸气”或“小水滴”)。
【考点】压缩体积液化;汽化的吸热特点.版权所有
【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应用能力.
【解答】解:灭火器是在常温下使用,内部的液态二氧化碳在常温下装入钢瓶,所以不是用降低温度,故用压缩体积的办法使二氧化碳气体液化装入钢瓶里的。
使用时,液态二氧化碳从管口喷出,变成二氧化碳气体,由于汽化吸热,所以,管口处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从而形成“白气”,所以“白气”是小水滴。
故答案为:压缩体积;小水滴。
14.(2025 都安县模拟)课外兴趣小组用身边的器材做了下面的实验:将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搅拌约半分钟,如图。这时可以观察到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会出现 霜 ,这是 凝华 现象。
【考点】凝华的概念及现象;升华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应用能力.
【解答】解:将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搅拌约半分钟,此时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的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即霜,属于凝华现象。
故答案为:霜;凝华。
三.实验探究题(共7小题)
15.(2025 青秀区校级模拟)某实验小组利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
(1)组装图甲实验装置时,应先固定 A (选填“A”或“B”)的位置,确保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2)加热一段时间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 97 ℃;
(3)实验时,当烧杯中出现图丙中的 a (选填“a”或“b”)所示现象,说明水沸腾了;
(4)两位同学根据各自的实验数据绘制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分别如图丁中A、B所示。由图像可知,水沸腾过程中,持续吸热,温度 不变 ,他们所用水的质量大小关系是:mA > mB(选填“>”、“<”或“=”)。
【考点】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探究水沸腾时实验器材的组装顺序;探究水沸腾实验沸腾前后气泡的状态;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图像分析和数据处理;温度计的读数.版权所有
【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综合能力.
【解答】解:(1)为保证用酒精灯的外焰给烧杯加热,组装仪器时,应先根据酒精灯的高度确定铁圈A,这样可以避免重复调整,调节铁圈时要点燃酒精灯;
(2)温度计读数时,要先确定分度值,再确定是零下还是零上,最后再读数,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97℃;
(3)水沸腾时,不断有水汽化为水蒸气进入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形成图a的情形;
(4)由图丁可知,水沸腾的过程中继续加热,温度不变;
A、B两组实验,水的初温不同,加热时间相同,A组水的初温高,但是两组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相同,说明A组水的质量大。
故答案为:(1)A;(2)97;(3)a;(4)不变;>。
16.(2025 鱼峰区三模)(1)如图1所示是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的情景,其中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b (填“a”或“b”),铅笔的长度为 5.50 cm;停表显示的时间是 110 s。
(2)小克同学利用图2甲的装置完成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某时刻温度计如图2乙所示,示数为 90 ℃;水沸腾时,水中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大小变化与图2丙中 A (选填“A”或“B”)一致,将酒精灯撤去,水会停止沸腾,说明水沸腾的过程需要 吸 热(选填“吸”或“放”)。
【考点】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探究水沸腾实验沸腾前后气泡的状态;测量物体的长度;刻度尺读数的视线;时间的测量.版权所有
【专题】实验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实验基本能力.
【解答】解:
(1)刻度尺在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故选b;
由图1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铅笔左侧与0.00cm对齐,右侧与5.50cm对齐,所以铅笔的长度为L=5.50cm﹣0.00cm=5.50cm;
图1中,秒表中间表盘的分度值为1min,分针在1min与2min之间偏向2min一侧;大表盘的分度值位0.1s,秒针在50s处,所以时间为1min50s,即110s;
(2)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则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90℃;
水沸腾时,整个容器中水温相同,水内部不停地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水中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气泡变大,图A符合水沸腾时的现象;水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和继续吸热。
故答案为:(1)b;5.50;110; (2)90;A;吸。
17.(2025 兴宁区校级模拟)图甲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海波熔化过程对应图象中的 BC (选填“AB”或“BC”)段,其熔点为 48 ℃;若用质量为m1的海波做实验,绘制海波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丙中的a。若用质量为m2(m2>m1)的海波做实验,得到的图线可能是图丙中的 c (选填“b”“c”或“d”)。
【考点】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探究固体熔化时的实验数据以及图像处理.版权所有
【专题】实验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实验基本能力.
【解答】解:(1)如乙图,海波在BC段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所以BC段海波处于熔化过程。其熔点为48℃;
(2)由题可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海波的质量增加,海波的熔点是不变的,但是b、d表示熔点都变了,所以bd错误,c正确。
故答案为:(1)BC;48;(2)c。
18.(2025 北流市校级二模)如图是“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将试管放入大烧杯的水中,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
(1)实验时,组装器材要 自下而上 (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将试管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进行加热固体的好处是 固体受热均匀 。
(2)如图乙所示为读取温度计示数的方法,正确的是 B (填“A”、“B”或“C”)。
(3)该固体熔化的图象如图丙,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 晶体 (填“晶体”或“非晶体”),BC段该物质处于 固液共存 态。(填“固”或“液”或“固液共存”)。
【考点】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版权所有
【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应用能力.
【解答】解:(1)由于酒精灯的外焰温度较高,为了节省燃料和实验时间,实验中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要根据酒精灯外焰的高度确定放置烧杯的铁圈的位置;组装器材时,所以应按“自下而上”顺序安装;将装有固体物质的试管放在盛有水的大烧杯中加热,是为了使固体受热均匀;
(2)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不能俯视或仰视。所以B方法正确;
(3)不管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都要吸收热量;从图象上看,BC段是温度不变的,所以该物质有一定的熔点,是晶体;BC段是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为液态,则DE段为物质的沸腾过程。
故答案为:(1)自下而上;固体受热均匀;(2)B;(3)晶体;固液共存。
19.(2025 象州县模拟)探究液体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取质量相等的水和盐水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烧杯中,用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加热,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
液体种类 酒精 水银
熔点(℃) ﹣117 ﹣39
沸点(℃) 78 357
(1)实验中除了图甲的器材,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天平和 秒表 ;
(2)分析图乙中水的图线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不变 ,水的沸点是 98 ℃。推断当时实验室的气压 低于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3)对比图乙中两条图线可知,选用 盐水 煮蛋可以更快地将蛋煮熟;
(4)根据表格中提供的数据,你认为完成本实验应选用 水银 (选填“酒精”或“水银”)温度计。
【考点】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图像分析和数据处理.版权所有
【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科学探究能力.
【解答】解:(1)取质量相等的水和盐水需要测量工具是天平,实验中需记录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所以要用秒表记录时间,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实验需要的另一个测量仪器是秒表。
(2)实验用加热的时间表示吸收热量。分析图乙中水的图线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加热,温度为98℃保持不变,故水的沸点是98℃。
气压越低,水的沸点越低。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此时水的沸点98℃小于100℃,故推断当时实验室的气压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3)分析图乙中图线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时,在同样加热的情况下,盐水的沸点高于水的,且升温较快,故选用盐水煮蛋可以更快地将蛋煮熟。
(4)根据表格中提供的数据,你认为完成本实验应选用水银温度计。
故答案为:(1)秒表;(2)不变;98;低于;(3)盐水;(4)水银。
20.(2025 青秀区一模)小明选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实验前安装仪器的先后顺序是 自下而上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
(2)实验过程中,小明观察到水中气泡有两种情况,分别如图甲、乙所示。图 乙 (选填“甲”或“乙”)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3)下表是小明记录的实验数据,由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 98 ℃。此时该地区的大气压 低于 (选填“高于”或“低于”)1标准大气压;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50 57 64 71 78 85 91 96 98 98 98
(4)小明总结出水沸腾时的特点是:持续吸热,温度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考点】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探究水沸腾时实验器材的组装顺序;探究水沸腾实验沸腾前后气泡的状态;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图像分析和数据处理.版权所有
【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综合能力.
【解答】解:(1)在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从下而上的顺序进行,实验时,先点燃酒精灯,放在铁架台的底座上,调节铁圈的高度,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最后调节温度计的高度,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水中,不能碰到杯底和杯壁;
(2)水沸腾前,气泡上升变小;水沸腾时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释放出里面的水蒸气,故乙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3)由表中数据可知,从8min开始,水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在98℃不变,因此水的沸点是98℃;水沸腾时的温度低于100℃,说明当地气压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
(4)由表格数据可知,水沸腾时:持续吸热,温度不变。
故答案为:(1)自下而上;(2)乙;(3)98;低于;(4)不变。
21.(2025 广西模拟)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取两个相同的试管,在试管中分别放入初温相同的蜡(A)、冰(B)两种物质碎块,烧杯中装入适量的水,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加热:
(1)开始实验后,用搅拌棒搅拌A、B两种物质,某一时刻B物质中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温度为 36 ℃,搅拌的目的是使试管内的物质 受热均匀 ;
(2)如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所绘制的两种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通过分析图像可知B物质熔化时的特点是:吸收热量, 温度不变 。加热到第6min时,B物质所处的状态是 固液共存态 ;
(3)试管B中的固体完全熔化后,若持续加热,烧杯中的水沸腾时,试管B中的液体 不会 (选填“会”或“不会”)沸腾。
(4)已知两种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关系为:cA<cB,由图像所提供的信息可知,其质量关系为:mA > mB。
【考点】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版权所有
【专题】定性思想;温度计、熔化和凝固;理解能力.
【解答】解:(1)由图甲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柱的上表面与温度计0刻度线上方第36条刻度线对齐,所以读数为36℃;对A、B物质使用搅拌棒搅拌的目的是使其受热均匀;
(2)由图象可知,B物质是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对B加热到第6min时,物质正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
(3)烧杯中的水沸腾后,试管中的水的温度也会逐渐达到沸点,但是因烧杯中的水沸腾后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再升高,试管中的水无法持续吸热,所以试管内的水不会沸腾;
(4)依据题意可知,同一热源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同,物质吸收的热量也相同;AB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升高的温度与液体的质量和比热容有关;加热时间都为4min,ΔtA<ΔtB,又cA<cB,所以mA,mB,所以mA>mB。
故答案为:(1)36;受热均匀;(2)温度不变;固液共存态;(3)不会;(4)>。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