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桥
1.生活中我们见过很多桥,这些桥造型美观、壮观、古朴,这样的美是我们用眼睛去看到的,但有这样一座桥,它的美需要我们用心灵去感受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文章——桥。桥是一篇小说,全文只有五百来字,由于篇幅短小也叫小小说。
一、谈话导入,引入新课
小说,是一种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学习目标:
1、会写“咆、哮”等8个字,会写“咆哮、惊慌”等11个词语。
2、能概括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3、能找出描写雨、洪水、桥的句子。
4、能找出描写老汉的句子。
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预习检测:词语我会读
咆哮
狂奔
狞笑
拥戴
清瘦
沙哑
放肆
豹子
呻吟
胸膛
搀扶
祭奠
势不可当
跌跌撞撞
整体感知: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写了黎明,一个小山村在( )时,大家蜂拥到一座窄桥前,紧急关头,老村支部书记冒着生命危险( )过桥,由于山洪来势凶猛,父子俩最终( )。
组织村民排队
山洪爆发
被洪水卷走
咆哮 狞笑 放肆 没腿深
读一读这些词语,并说说这些词语是描写什么的。
洪水
在每个词语的前面添上“洪水”两个字读一读,你觉得这是一场怎样的洪水?
再读课文
合作探究一:
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描写洪水的句子,
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像泼。像倒。
你体会到了雨水的什么特点?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你感受到了洪水的什么特点?
猛烈
疯狂
想象画面,齐声朗读这一句,感受洪水的凶猛。
还有哪些句子写出了洪水的凶猛?找出来读一读,同桌间相互交流。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在路面上跳舞
狞笑
放肆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爬
白茫茫
这些句子都有什么特点?
这些句子多采用拟人或比喻的修辞手法,非常简洁、精练。让我们非常真切地感受到洪水的肆无忌惮,洪水就是魔鬼猛兽,突出了情况危急,渲染了紧张气氛。
多么可怕的洪水啊!从这几句描写洪水的句子中,我们仿佛看到洪水在不断地——上涨,灾情在不断地——加重。此时此刻,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会有逃生的欲望。我们来看看村民们是如何逃生的。
合作探究二:
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描写人们的句子,
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
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人们很着急,没有秩序,惊慌混乱。
了解洪水暴发时,村民惊慌失措的样子。思考:此时这座桥是一座什么桥?
逃生桥或生命桥。
事实上这是一座怎样的桥?课文中是如何描写这座桥的?
窄窄的木桥
不结实的木桥
又窄又不结实的木桥
……
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合作探究三:聚焦老汉,体会老汉大山的形象
1.面对可怕的洪水,村民惊慌失措!但有个人没有惊慌,谁没有?找出关键句。
老汉先于村民来到木桥,没有立即逃生,而是留下来指挥人们撤离,真是一个为村民着想的好书记,怪不得全村人都拥戴他。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动作描写
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汉?
忠于职守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不说话
盯着
神态、动作描写
沉着冷静
镇定如山
村民
你拥我挤
疯了似的
跌跌撞撞
乱哄哄
老汉
站着
不说话
盯着
像一座山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沙哑地喊话
抓住语言描写,以及感叹号的运用,体会老汉的冷静果断、语气坚定,以及作为党支部书记的高度责任感。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冲
揪出
吼
抓住动作、语言描写,体会老汉作为党员坚守党性的崇高品质。
把老汉生气的状态比作豹子。
课文中老汉对小伙子吼了不止一次,大家发现了吗?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老汉两次向小伙子“吼道”,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情,你们体会到了吗?
第一次是生气;第二次是着急。
老汉还有两个动作也体现出了他不同的心情,谁发现了?你们怎么看?
第一个是揪出来,第二个是用力地推上木桥。
在群众面前,在命令面前,老汉铁面无私,无私得就像一座山;把最后一丝生的希望留给儿子,又体现了他伟大的父爱,伟大得就像一座山。
铁面如山
父爱如山
在洪水面前,老支书选择了让村民先走;在群众与党员面前,他选择了让群众先走;在自己与儿子之间,他把生的希望让给了儿子。他始终没有想到自己,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舍己为人
你心里的老支书是个怎样的人?
沉着镇定、舍己为人、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共产党员为人民群众架起了一座座生命桥、连心桥!也正因为我们的身边有这些优秀的共产党员,在遇到灾难时,我们才不会感到孤立无援。
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讨论:小说最后才点明老支书和小伙子的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构思新颖,让人意外之余又觉得是情理之中,达到震撼效果。
这篇( )写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面对汹涌的洪水,镇定指挥,组织村民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 ),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 )
小说
不徇私情,舍己为人
桥梁
1.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 ( )
2.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
3.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
4.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 )
一、写出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比喻
拟人
比喻
拟人
1.洪水过后,村民们捐款重修了一座桥,请你为这座桥取一个名字。
2.请你发挥自己的想象,老汉似乎要喊什么,写出老汉想喊什么(50--80字左右。)
延伸拓展
说一说课文为什么以“桥”做题目
一、是真实存在的桥,指村子的那座北面的窄木桥。
二、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指老汉用自己的身躯筑起了一座永不坍塌的桥梁。这座桥梁是共产党联系群众的“桥”,许多像老汉这样的优秀共产党员就充当了党联系群众的“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