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海阳市第七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6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1.苏轼的《格物粗谈》有这样的记载:“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按照现代科技观点,该文中的“气”是指
A.脱落酸
B.乙烯
C.生长素
D.甲烷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乙烯能催熟果实,答案选B。
考点:考查乙烯的用途
2.下列物质在空气中长时间放置不易变质的是
A.Na
B.NaOH
C.NaCl
D.Na2O2
【答案】C
【解析】略
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B.铝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是因为表面覆盖着保护膜
C.实验室制备Al(OH)3,常用铝盐溶液与NaOH反应
D.Al(OH)3是一种医用胃酸中和剂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
( http: / / www.21cnjy.com )素,正确;B、铝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是因为表面覆盖着保护膜阻止内部金属继续反应,正确;C、氢氧化铝为两性氢氧化物,可与强酸、强碱反应,而与弱酸、弱碱不反应,实验室制备Al(OH)3,常用铝盐溶液与氨水反应,错误;D、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可与胃酸反应,是一种医用胃酸中和剂,正确。
考点:考查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盐酸中滴加氨水至中性,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铵
B.稀醋酸加水稀释,醋酸电离程度增大,溶液的pH减小
C.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CaO,恢复至室温后溶液的pH不变
D.沸水中滴加适量饱和FeCl3溶液,形成带电的胶体,导电能力增强
【答案】C
【解析】
试题解析:A.当盐酸和氨水恰好中和生成NH
( http: / / www.21cnjy.com )4Cl时,由于铵根离子水解呈酸性,若使溶液呈中性,应继续向溶液中加入氨水,故溶液中的溶质是NH4Cl和NH3 H2O,故A错误;B.向稀醋酸中加水时,醋酸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但c(H+)减小,故pH增大,故B错误;C.温度不变,Ca(OH)2的溶解度不发生变化,故饱和石灰水中c(OH-)的浓度不变,所以pH不变,故C正确;D.氢氧化铁胶体的胶体粒子带有正电荷,但氢氧化铁胶体呈电中性,故D错误;故选C。
考点:酸碱混合时的定性判断及有关pH的计算;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5.对于可逆反应4NH3(g)+5O2(g)4NO(g)+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达到平衡时:4v正(O2)=5v逆(NO)
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x
mol
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达到平衡时,若增加容器容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
D、化学反应的速率关系是:2v正(NH3)=3v逆(H2O)
【答案】A
【解析】达到平衡时,用不同物质表示的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系数之比,即:v正(O2):v逆(NO)=5:4,故A正确;
B中,用NO、NH3均表示了正向反应速率,未表示出逆向反应速率,故错误;
达到平衡时,若增加容器容积,则反应物、生成物浓度均减小,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也减小,故C错误;
v正(NH3):v逆(H2O)=4:6=2:3,即:3v正(NH3)=2v逆(H2O),故D错误;
6.某温度下,把3molA和2.5molB混合,盛入容积为2L的容器内,使它们发生反应:
3A(气)+B(气)xC(气)+2D(气)
经过5min后达到平衡生成1mol
D
,
测得C的平均生成速率为0.10mol·L-1·min-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x的值为2
B.B的转化率为20%
C.平衡常数为1/3
D.A的平均消耗速率为0.15mol·L-1·min-1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5min后达到平衡生成1m
( http: / / www.21cnjy.com )ol
D,则v(D)=1mol/2L/5min=0.10mol L-1 min-1,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x:2=0.1:0.1,解得x=2,故A正确;B、5min后达到平衡生成1mol
D,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B为1mol×1/2=0.5mol,故B的转化率为0.5mol/2.5mol×100%=20%,故B正确;C、5min后达到平衡生成1mol
D,D的平衡浓度为0.5mol/L,则:
3A(气)+B(气) 2C(气)+2D(气),
开始(mol/L):1.5
1.25
0
0
变化(mol/L):0.75
0.25
0.5
0.5
平衡(mol/L):0.75
1
0.5
0.5
故该温度平衡常数k=(0.
( http: / / www.21cnjy.com )52×0.52)/(0.753×1)=4/27,故C错误;D、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v(A)=3/2
v(C)=3/2×0.10mol L-1 min-1=0.15mol L-1 min-1,故D正确。
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
7.某干燥粉末可能由Na2O、Na2O2、Na2CO3、NaHCO3、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将该粉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有气体逸出,将气体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后体积缩小一部分(同温同压下)。若将原混合物粉末在空气中用酒精灯加热,也有气体放出,且剩余固体的质量小于原混合物粉末的质量。下列判断正确是
A.粉末中一定有Na2O2、NaHCO3
B.粉末中一定不含有Na2CO3和NaCl
C.粉末中一定不含有Na2O2和NaCl
D.无法肯定粉末中是否含有NaHCO3
【答案】A
【解析】
8.(3分)关于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及说法中正确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用图①所示实验可比较硫、碳、硅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B.用图②所示实验装置排空气法收集CO2气体
C.用图③可以检验火柴燃烧生成的SO2气体
D.用图④提取海带中的碘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强酸制取弱酸,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
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应利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C.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海带中碘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解:A.强酸制取弱酸可知酸性为硫酸>碳酸>硅酸,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则可比较硫、碳、硅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故A正确;
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应利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图中应长导管中进,故B错误;
C.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图中试管中的导管长短应互换,故C错误;
D.海带中碘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应先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后生成碘单质,再萃取、分液,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涉及非金属性的比较、气体的收集、氧化还原、碘的提纯等,注意实验原理和实验细节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9.在一定温度下,某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建立下列化学平衡:C(s)+H2O(g)
CO(g)
+H2(g)。下列叙述中不能说明上述可逆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B.v正(CO)=v逆(H2O)
C.生成n
mol
CO的同时生成n
mol
H2
D.1
mol
H—H键断裂的同时断裂2
mol
H—O键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平衡状态,A正确;B、v正(CO)=v逆(CO)=v逆(H2O),B正确;C、只要反应发生就符合生成nmolCO的同时生成nmolH2,所以不一定平衡,C错误;D、1molH-H键断裂等效于形成2molH-O键同时断裂2molH-O键,D正确;答案选C。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了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名师点晴】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答,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
10.用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00
mL
1
mol/L的FeC13溶液完全生成Fe(OH)3胶体,其胶粒数目为0.1NA
B.7.8
gNa2O2中含有的离子总数目为0.4NA
C.标准状况下,44.8
L
HF所含分子数为2NA
D.标准状况下,80
gSO3中所含的原子数为4NA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胶粒数目为小于0.1
( http: / / www.21cnjy.com )NA,A项错误;B、1个Na2O2中有三个离子,所以7.8gNa2O2物质的量=7.8/78=0.1mol中含离子总数目为0.3NA,B项错误;C、标准状况下,44.8
L
HF物质的量=44.8/22.4=2mol,所含分子数为2NA,C项正确;D、SO3在标准状况下不是气体,D项错误;答案选C。
考点: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相关计算
11.X、Y、Z都是金属,把X浸入Z的硝酸盐
( http: / / www.21cnjy.com )溶液中,X的表面有Z析出,X和Y组成原电池时,Y为电池的负极。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A.X>Y>Z
B.X>Z>Y
C.Y>X>Z
D.Y>Z>X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X、Y、Z都是金
( http: / / www.21cnjy.com )属,把X浸入Z的硝酸盐溶液中,X的表面有Z析出,说明金属活动性X>Z;X和Y组成原电池时,Y为电池的负极,则金属活动性Y>X,故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Y>X>Z,选项C正确。
考点:考查金属活动性强弱比较的知识。
12.化合物HIn在水溶液中存在以下电离平衡,可用作酸碱指示剂:
浓度为0.02mol/L的下列溶液:
①盐酸
②石灰水
③NaCl
④NaHS04溶液
⑤NaHC03溶液
⑥氯水
其中可使指示剂显红色的是(
)
A、①④⑥
B.
②⑤⑥
C.
①④
D.
②③⑥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①加入盐酸相当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加入氢离子,氢离子浓度增大,反应平衡向左移动。变红色②加入石灰水,石灰水与氢离子发生反应,浓度降低,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变黄色。③加入氯化钠,不与任何发生反应,无变化。④加入硫酸氢钠,硫酸氢根强电力,电离出氢离子,氢离子浓度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变红。⑤加入碳酸氢钠,该物质为碱性,且碳酸氢根为弱电解质,消耗氢离子,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变黄。⑥加入氯水,与水发生反应,产生盐酸与次氯酸。电离氢离子,氢离子浓度增大。变红。
考点:化学反应平衡移动。
13.反应3Cl2+8NH3=6NH4Cl+N2中,如果有0.6mol电子转移,则被氧化的氨的质量是
A.3.4g
B.6.8g
C.10.2g
D.27.2g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2NH3
→
N2—6e-;转移0.6mol电子,说明被氧化氨的物质的量为0.2mol,m(NH3)===3.4g故此题选A。
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计算相关知识。
14.《化学教育》报道了数起因食用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瘦肉精”的猪肉和内脏,而发生急性中毒的恶性事件。这足以说明,目前由于奸商的违法经营,已使“瘦肉精”变成了“害人精”。“瘦肉精”的结构可表示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下列关于“瘦肉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摩尔质量为313.5
g
B.属于芳香烃
C.分子式为C12H19Cl3N2O
D.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答案】C
【解析】A项:摩尔质量的单位就不正确,
( http: / / www.21cnjy.com )排除;B项:芳香烃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排除;该物质中含有苯环,可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排除;故答案为C
15.在硫酸工业生产过程中,接触室中发生的反应为:2SO2(g)+
O2(g)2
SO3
(g)
△H<0,
在工业生产中该反应应采取的适宜条件是
A.低温、低压、催化剂
B.高温、高压、催化剂
C.低温、常压、催化剂
D.适宜的温度、常压、催化剂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由勒夏特列原理知高压虽然
( http: / / www.21cnjy.com )利于SO2生成,但在常压下SO2的平衡转化率已经很高,加压必须增加设备,增大投资和能量消耗,故实际生产中,通常采用常压操作,而低温反应速率较低,不利于生成,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不利用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必须选择合适的温度,不能太低,需考虑催化剂的活性,故选D。
考点:考查工业生产条件选择的有关判断
16.现有100mL
AlCl3与MgSO4的混合溶液,分成两等份。
(1)向其中一份中加入10mL
4mol
( http: / / www.21cnjy.com )/L的氨水,恰好完全反应,其中AlCl3与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继续加入l
mol/L
NaOH溶液至10mL时,沉淀不再减少,沉淀减少的离子方程式是
,剩余的沉淀的物质的量是
。
(2)向另一份中加入a
mL
0.1mol/LBaCl2溶液能使SO42-沉淀完全,a=
。
【答案】(8分)
(1)A13++3NH3·H2O=Al(OH)3↓+3NH4+(2分)
Al(OH)3+4OH-=
[Al(OH)4]-(2分)
0.005
mol(2分)
(2)50(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AlCl3与MgSO
( http: / / www.21cnjy.com )4的混合溶液都和氨水发生反应生成沉淀Al(OH)3和Mg(OH)2,且沉淀与氨水不再反应,AlCl3与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13++3NH3·H2O=Al(OH)3↓+3NH4+。10mL
4mol/L
的氨水,物质的量为0.01L×4
mol/L=0.04mol。
Al(OH)3会和NaOH溶液反应,沉
( http: / / www.21cnjy.com )淀减少,离子方程式为Al(OH)3+4OH-=
[Al(OH)4]-。加入的NaOH的物质的量为l
mol/L×0.01L=0.01mol,即AlCl3的物质的量为0.01mol。MgSO4为0.005mol。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剩余的沉淀即Mg(OH)2的物质的量是0.005
mol。
(2)MgSO4为0.005mol,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得,SO42-的物质的量也为0.005mol,故a=50。
考点:镁、铝的重要化合物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点评:本题考查金属镁、金属铝的化合物的有关性质,注意氢氧化铝能和强碱反应是解题的关键所在,难度中。
17.用序号回答:在①NaCl
( http: / / www.21cnjy.com )
②NaOH
③N2
④H2S
⑤Na2O2
⑥H2O2中,只含有离子键的是
,只含有极性键的
,只含有非极性键的是
,既含有离子键又有极性键的是
,既含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的是
,既含有离子键又有非极性键的是
。
【答案】①,④,③,②,⑥,⑤。
【解析】
试题分析:①NaCl的电子式为,只含离子键;②NaOH的电子式为,含有离子键和极性共价键;③N2的电子式为,只含有非极性共价键;④H2S的结构式为H-S-H,只含有极性共价键;⑤Na2O2的电子式为,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⑥H2O2的电子式为,含有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考点:考查化学与物质类别等知识。
18.某校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图示实验装置(图中省略了夹持仪器)来测定某铁碳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
( http: / / www.21cnjy.com )
(1)m克铁碳合金中加入过量浓硫酸,未点燃
( http: / / www.21cnjy.com )酒精灯前,A、B均无明显现象,其原因是:①常温下碳与浓硫酸不反应;②
.
(2)写出加热时A中碳与浓硫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B中的现象是:
;C的作用是:
.
(4)待A中不再逸出气体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停止加热,拆下E并称重,E增重bg.则铁碳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为:
(写化简后的表达式).
【答案】(1)常温下Fe遇浓硫酸发生钝化;(2)C+2H2SO4(浓)CO2↑+2SO2↑+2H2O;
(3)品红溶液褪色除尽反应产物中的SO2气体;(4);
【解析】
试题分析:(1)碳和浓硫酸反应的条件是加热,常温下C与浓H2SO4不反应,Fe在常温下和浓H2SO4发生钝化,也不和浓硫酸反应,答案为:常温下Fe遇浓硫酸发生钝化;(2)C与浓H2SO4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CO2、SO2、H2O,答案为:C+2H2SO4(浓)CO2↑+2SO2↑+2H2O;(3)由于有SO2生成B中的品红褪色,C中的酸性高锰酸钾是为了除去SO2,排除对CO2含量测定的干扰,答案为:品红溶液褪色
除尽反应产物中的SO2气体;(4)
待A中不再逸出气体时,停止加热,拆下E并称重,E增重bg,说明产生了bgCO2,bgCO2中C元素的质量为12b/44,mg样品中Fe元素的质量为mg-3bg/11,铁碳和金中铁的质量分数为:,答案为:.
考点:考查无机化学实验、含量的测定
19.(15分)I.(9分)某同学做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如下表。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①用砂纸擦后的镁带与沸水反应,再向反应后溶液中滴加酚酞
(A)浮于水面,熔成一个小球,在水面上无定向移动,随之消失,溶液变红色
②向新制的H2S饱和溶液中滴加新制的氯水
(B)产生气体,可在空气中燃烧,溶液变成浅红色
③钠与滴有酚酞试液的冷水反应
(C)反应不十分强烈,产生的气体可以在空气中燃烧
④镁带与2
mol·L-1的盐酸反应
(D)剧烈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
⑤铝条与2
mol·L-1的盐酸反应
(E)
生成淡黄色沉淀
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探究同周期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2)实验用品:
仪器:①
试管
②
酒精灯
③
胶头滴管
④
试管夹
⑤
镊子
⑥
小刀
⑦
玻璃片⑧
砂纸
⑨
烧杯等。
药品:钠、镁带、铝条、2
mol·L-1的盐酸、新制的氯水、饱和的H2S溶液等。
(3)实验内容:(填写与实验方案相对应的实验现象)
①
②
③
④
⑤
(用A-E表示)
写出③的离子方程式
。
(4)实验结论:
。
II.
(6分)实验室利用如图装置进行中和热的测定,请回答下列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一种玻璃仪器是
。
(2)做1次完整的中和热测定实验,温度计需使用
次。
(3)某同学为了省去清洗温度计的麻烦,
( http: / / www.21cnjy.com )建议实验时使用两支温度计分别测量酸和碱的温度,你是否同意该同学的观点,为什么?
【答案】I.(9分)
(3)①
B
②E
③
A
④
D
⑤
C
(共3分,错1个扣1分,错3个以上不得分
2Na+2H2O=2Na++2OH-+H2↑
(2分)
(4)金属性:Na
>
Mg
>
Al
非金属性:Cl
>
S
(4分)
II.
(6分)(1)环形玻璃搅拌棒(2分)
(2)3次(2分)
(3)不同意,因为不同的温度计误差不同。(2分)
【解析】I中通过实验考查了元素周期律相
( http: / / www.21cnjy.com )关知识,主要是第三周期元素单质的金属性及非金属的强弱比较。II是关于中和热实验的测定,实验的关键是减小热量损失,减少实验误差。
20.某课外活动小组为探究金属与浓硫酸反应,进行了如下实验。
Ⅰ.探究浓硫酸与铜反应时硫元素与氢元素的氧化性强弱: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固定装置已略去)
( http: / / www.21cnjy.com )
(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A装置铜丝如图设计的原因是
。
(2)C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
(3)F烧杯中的溶液通常是
。
(4)实验过程中,能证明浓硫酸与铜反应后产物中硫元素的氧化性强于氢元素的现象是
。
(5)实验结束后,证明A装置试管中反应所得产物是否含有铜离子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u+2H2SO4(浓)CuSO4+SO2↑+2H2O;增大铜与浓硫酸的接触面积,反应随时发生,随时停止。
(2)除去反应中产生的水蒸气
(3)NaOH溶液(或酸性KMnO4溶液等)
(4)D装置中黑色固体颜色无变化,E中溶液褪色
(5)将A装置中试管内冷却的混合物沿杯壁缓缓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并不断搅拌,看溶液是否变蓝
【解析】
试题分析:(1)碳和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O4(浓)+CuSO2↑+SO42-+Cu2++2H2O,A装置铜丝如图设计的原因是增大铜与浓硫酸的接触面积,反应随时发生,随时停止。
故答案为:2H2SO4(浓)+CuSO2↑+SO42-+Cu2++2H2O;增大铜与浓硫酸的接触面积,反应随时发生,随时停止;
(2)C中浓硫酸是吸收气体中的水蒸气,防止进入装置D炸裂试管。
故答案为:除去反应中产生的水蒸气;
(3)二氧化硫气体是一种有毒气体,剩余的二氧化硫气体不能直接排放,应该用NaOH溶液或酸性KMnO4溶液等吸收。
故答案为:NaOH溶液(或酸性KMnO4溶液等);
(4)由于D装置中黑色固体颜色无变化,E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溶液褪色,说明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硫,证明反应中S元素被还原,在反应中作氧化剂,而氢离子没有被还原,所以浓硫酸的中S的氧化性大于氢离子。
故答案为:D装置中黑色固体颜色无变化,E中溶液褪色;
(5)含有铜离子的溶液显示蓝色,需要将反应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溶液用水稀释,由于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浓硫酸,所以应该将A装置中试管内冷却的混合物沿杯壁(或玻璃棒)缓缓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并不断搅拌,看溶液是否变蓝。
故答案为:将A装置中试管内冷却的混合物沿杯壁(或玻璃棒)缓缓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并不断搅拌,看溶液是否变蓝。
21.将一小块固体钠在空气中加热片刻
( http: / / www.21cnjy.com ),然后将固体投入足量的水中,产生V
mL(标准状况下)气体,向余下的溶液中加入10
mL
6
mol·L-1的盐酸恰好中和。
(1)求原固体钠的质量。
(2)若V=336
mL,且反应产生的气体经点燃恰好完全反应,那么在空气中加热后所得到的固体其所含成分的质量分别为多少?
【答案】(1)1.38
g
(2)m(Na)=
0.46
g
m(Na2O2)
=0.78
gm(Na2O)=0.62
g
【解析】(1)固体与水反应后所得的溶液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NaOH溶液,2Na+2H2O====2NaOH+H2↑,2Na2O2+2H2O====4NaOH+O2↑,Na2O+H2O====2NaOH。再由NaOH+HCl====NaCl+H2O,可知盐酸的物质的量与一开始钠的物质的量是相同的,即n(Na)=n(HCl)=0.01
L×6
mol·L-1=0.06
mol,m(Na)=0.06
mol×23
g·mol-1=1.38
g。
(2)336
mL的气体应为H2和O2的混合物,由?2H2+O22H2O可知?V(H2)=224
mL,V(O2)=?112
mL,即n(H2)=0.01
mol,n(O2)=0.005
mol。
2Na+2H2O====2NaOH+H2↑
2
mol
1
mol
0.02
mol
0.01
mol
2Na2O2+2H2O====4NaOH+O2↑
2
mol
1
mol
0.01
mol
0.005
mol
则加热后的固体中
n(Na2O)==0.01
mol
m(Na)=0.02
mol×23
g·mol-1=0.46
g
m(Na2O2)=0.01
mol×78
g·mol-1=0.78
g
m(Na2O)=0.01
mol×62
g·mol-1=0.62
g
22.某类化学反应可用如下通式表示:A+B→C+D+H2O
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若A、C、D中均含有氯元素,且A中的Cl的化合价介于C和D之间,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
(2)若A是紫红色金属,D为红棕色气体,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
(3)若C和D均为气体且都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A呈固态,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4)若C是一种碱性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
( http: / / www.21cnjy.com )石蕊试纸变蓝,D是一种固体可作干燥剂(中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干燥C气体所用的干燥剂的名称为_________。
【答案】(1)Cl2+2OH-═Cl-+ClO-+H2O;
(2)Cu+4H++2NO3-═Cu2++2NO2↑+2H2O;
(3)C+2H2SO4(浓)
CO2↑+2SO2↑+2H2O;
(4)2NH4Cl+Ca(OH)2
CaCl2
+
2NH3↑
+2H2O;碱石灰。
【解析】
试题分析:(1)A、C、D中均含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氯元素,且A中的Cl的化合价介于C和D之间,该反应为氯气在碱性条件下的歧化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故答案为:Cl2+2OH-═Cl-+ClO-+H2O;
(2)紫红色金属为Cu,红棕色气体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NO2,为铜和浓硝酸的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4H++2NO3-═Cu2++2NO2↑+2H2O,故答案为:Cu+4H++2NO3-═Cu2++2NO2↑+2H2O;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有和,应为碳和浓硫酸的反应,A呈固态,应为C,则B为浓硫酸,还原产物为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2SO4(浓)
CO2↑+2SO2↑+2H2O,故答案为:C+2H2SO4(浓)
CO2↑+2SO2↑+2H2O;
(4)碱性气体为NH3,为NH4Cl和Ca(OH)2的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
CaCl2
+
2NH3↑
+2H2O,干燥氨气常选用碱石灰,故答案为:2NH4Cl+Ca(OH)2
CaCl2
+
2NH3↑
+2H2O;碱石灰。
考点:考查了无机物的推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的相关知识。
23.[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5分)
邻苯二甲酸二乙酯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塑化剂,其合成路线很多,下图就是其中的一种合成方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
已知以下信息:①有机化合物A可用来催熟水果。
②有机化合物C的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其有3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1)A的化学名称是
。
(2)B的结构简式为
。
(3)C生成D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反应Ⅱ的试剂是
,该反应类型为
。
(5)在G的同分异构体中,既能与新制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Cu(OH)2悬浊液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又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还能使FeCl3溶液显色的有
种,所有这些同分异构体中,不同化学环境氢原子的种数
(填“相同”
“不相同”)。
【答案】(1)乙烯
(2)CH3CH2OH
(4)NaOH的水溶液
取代反应
(5)10
相同
【解析】
试题分析:(1)乙烯能用来催熟水果,所以A的化学名称是乙烯。
(2)乙烯能和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所以B为乙醇,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H
。
(3)由流程图可知,C为邻二甲苯,邻二甲苯在光照的条件下与氯气发生侧链上的取代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4)由流程图可知D为氯代烃,需发生取代反应生成醇,醇在催化氧化生成醛,所以反应Ⅱ的试剂是NaOH的水溶液,该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
(5)G为邻二苯甲酸,,既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又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还能使FeCl3溶液显色的G的同分异构体中必须含有羧基、酚羟基和醛基三个官能团,根据“定二动一”的原则,醛基和羟基在邻位,羧基有4种连接方式,即四种同分异构体,醛基和羟基在间位,羧基也有4种连接方式,即四种同分异构体,醛基和羟基在对位,羧基有2种连接方式,即2种同分异构体,共有10种,由于它们都不对称,所以所有这些同分异构体中,不同化学环境氢原子的种数相同。
考点:考查有机物合成路线的推断,有机物结构简式的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及有机反应类型等。
Na+
Cl
-
O
H
Na+
-
N
N
O
2-
O
Na+
Na+
H
O
O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