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市昌平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11 09:01: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昌平区2024一2025学年第二学期初二年级期末质量抽测
语文试

2025.6
本试卷共8页,五道大题,26个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务必
将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请交回答题卡。
一、基础·运用(共13分)】
学校开展“守护文化根脉,传承非遗薪火”宣传活动,你所在的班级负责宣传国
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一风筝,现已完成宣传手册文字内容的整理。请你根
据同学们的意见完善。
第一部分起源发展
风筝历史悠久,可追溯至东周春秋时期。早期,人们模仿鹰类猛禽的形状制作风
筝,初用木制,后用竹制,直到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坊间开始以纸做风筝,“纸鸢”
应运而生。起初,纸鸢多用来侦察敌情、传递情报、测量距离等。随着造纸业发展,纸
鸢逐渐成为娱乐工具。后来,人们发现在纸鸢竹骨上系丝弦,丝弦随风振动会发出古筝
似的声响,“风筝”由此得名。时至今日,风筝不仅是休闲娱乐的玩具,也是艺术创作
对象、竞技比赛项目,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着独特的民俗风采。
1.同学们请你确认文段中加点字的字形或读音。根据词义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是(2分)
A.因为表达的是“寻求历史根源,探索事物由来”的意思,所以“追溯”一词中
有错字。
B.因为表达的是“随着某种形势而产生”的意思,所以“应运而生”中“应”读
作“ying”。
C.因为表达的是“为弄清敌情、地形等有关作战情况而进行活动”的意思,所以
“侦察”一词中有错字。
D.因为用在了名词后,表达的是“跟某种事物或情况相似”的意思,所以“似
的”中“似”读作“s”。
第二部分指尖四艺
每一只风筝都藏着“扎、糊、绘、放”四艺的奥秘。“扎”即扎架子,师傅们选择
坚韧竹片于炭火之上烘烤,使原本笔直的竹条如婀娜舞者般弯出精巧孤度,再将它们绑
扎成稳固的骨架。骨架初成后,便进入“糊”的环节,师傅们小心翼翼地把轻薄宣纸
或绢布贴于骨架之上,再将预留的边缘向内折叠,用浆糊固定成整齐的包边,风筝雏形
便完成了。到了“绘”的阶段,师傅们的笔尖似灵动的蝴蝶,于素面之上翩翩起舞。
笔画之间,花鸟鱼虫绘声绘色,灵禽异兽惟妙惟肖。而“放”不仅是对风筝制作的检
验,更是对放飞者的考验。放飞者通过把握风力、风向与提线技巧等,让风筝舒展身躯
扶摇而上,拥抱天际。这四艺,既是指尖的技艺传承,也是竹与纸、人与风共谱的天空
乐章。
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