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质量监测
七年级历史试题
温馨提示:
1.本试卷分客观题(单项选择题)和主观题(非选择题)两部分。共两大题,20小题。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60分。
2.答客观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主观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第1-10题,每题1分;第11-17题,每题2分,共24分)
1. 杭州自古繁华,尤其到隋朝,发展较快,经济地位日益重要。这主要得益于( )
A. 统治者的重视 B. 丝绸之路的开通 C. 大运河的开通 D. 生产工具的革新
2. 成语是中华传统文化一大特色,有一部分往往涉及历史上的典章制度。其中成语“名落孙山”“金榜题名”“连中三元”与下列哪项制度有关( )
A. 分封制 B. 九品中正制 C. 科举制 D. 三省六部制
3.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繁盛的时期,比如“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等。其中“贞观之治”的开创者是( )
A. 李渊 B. 武则天 C. 杨坚 D. 李世民
4. “瓷”与“词”是中华文明的代表。“瓷”有器型颜色纹饰,“词”有墨迹情怀精神,二者的辉煌时代均出现于( )
A. 唐朝 B. 宋朝 C. 元朝 D. 清朝
5. 赵匡胤当皇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节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其中“制其钱谷”的措施是设置( )
A. 转运使 B. 锦衣卫 C. 御史台 D. 节度使
6. 下列情境中,可能出现于北宋都城市民日常生活的是( )
A. 早晨在家喝玉米粥 B. 中午到市场上买甘薯
C. 下午观看《窦娥冤》 D. 晚上去瓦子听人说书
7. 我国古代某史书《目录》记载:“其体全仿年表……其标明卷数,使知某事在某年,某年在某卷。”该史书最有可能是( )
A. 《四库全书》 B. 《大唐西域记》 C. 《资治通鉴》 D. 《三国演义》
8. 《蒙古秘史》记载,12世纪的蒙古草原是这样的局面:“有星的天旋转着,众百姓反了,不在自己的卧内,互相抢掠财物……”。结束这一局面的是( )
A. 铁木真 B. 阿骨打 C. 阿保机 D. 忽必烈
9. 明太祖曾多次批评元朝“主荒臣专,威福下移”,“委任权臣,上下蒙蔽”,认为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材料叙述的是明初全面改革官制的( )
A. 特点 B. 原因 C. 影响 D. 目的
10. 下表是某历史兴趣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收集的重要史事。据此判断他们的研究主题是( )
序号 重要史事
1 奏折制度的形成
2 军机处的设立
3 文字狱的推行
A. 民族矛盾的加剧 B. 思想文化的控制 C. 国家疆域的奠定 D. 君主专制的强化
11. 唐玄宗即位后,政治上大力整顿吏治,裁汰冗员;经济上兴修水利,改革税制;文化上注重文教,编修图籍。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由此可知,“国力的强大”缘于( )
A. 统治者合理的政策 B. 和平稳定的环境 C. 社会经济较快发展 D. 贤臣能将的辅助
12. 唐代的女性在家庭与社会之间游刃有余,她们可以从事餐饮、旅店、客运、织造、歌舞娱乐等行业。这反映了唐朝( )
A. 商品经济发达 B. 社会风气开放 C. 社会道德沦丧 D. 妇女彻底解放
13. 某历史兴趣小组以“小钱币,大历史”为主题开展探究学习,并整理了以下图片。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北宋货币 契丹货币 西夏货币
A. 大一统的局面形成 B. 边界贸易往来频繁 C. 中原文化影响边地 D.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14. 下表为宋代岳飞和陆游的两首诗词。据此判断,二者的共同追求是( )
诗词 出处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满江红·写怀》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
A. 缓和阶级矛盾 B. 矢志收复失地 C. 弘扬传统文化 D. 深化民族交融
15. 万历初年,内阁首辅张居正在清丈田亩的基础上,将田赋、徭役及其他杂税合并,计入田亩,用银两收税,称为“一条鞭法”。该措施旨在( )
A. 增加政府税收 B. 杜绝土地兼并 C. 整顿官僚队伍 D. 简化税收手续
16. 乾隆时期,回部上层贵族大、小和卓兄弟集众数十万叛乱,举兵反对清朝中央政府。清军经过两年战斗,平定了这场叛乱。为更有效管理新疆军政事务,清朝在此设立了( )
A. 西域都护府 B. 驻藏大臣 C. 奴儿干都司 D. 伊犁将军
17. 《姑苏繁华图》(局部)是清代宫廷画家徐扬创作的一幅纸本画作。画面描绘了乾隆时苏州繁华的景象。该画可以佐证清朝前期( )
A. 人口增长迅速 B. 地域商帮出现 C. 商品经济繁荣 D. 边疆治理稳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各12分,共36分。
18. 某校七年级(1)班以“品掌中方寸,赏华夏古韵”为主题,开展《精品邮票鉴赏与收藏大全》整本书阅读活动,并制成如下展板。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下列要求。
组别 类别 邮票
一组 ①
二组 ②
三组 建筑 ③
(1)请将①、②、③处补充完整(③处写出可作为邮票素材的一例史实即可)。
(2)请从第一组中任选一枚邮票,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纪念价值。为深化阅读主旨,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增加一种类别,并写出一例相应的史实。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邮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
19. 在长期边疆治理实践的基础之上,中国逐渐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事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的民族政策表现得较为开明……以怀柔、招抚为主,对边疆民族采取的和亲政策次数之多,时间长,是历代王朝所无法比拟的。上述举措使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二 元朝不仅版图辽阔,对边疆的控制也在前朝的基础上更为强化。对东南、云南、吐蕃等边远地区,元朝都因地制宜地实施了有效的行政管理。
——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随着沙俄等对中国边疆的觊觎,清统治者极其重视对边疆民族的治理,逐步形成以“因俗而治”为核心的边疆民族统治政策。
——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1)据材料一,概括唐朝边疆民族政策的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举两例说明元朝“因地制宜”边疆治理方略。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解决“沙俄对中国边疆的觊觎”的史实。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古代中央王朝边疆治理所蕴含的政治智慧。
20. 中外交流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据《统编版(2024)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历史下册》编制
(1)据材料,请分别写出明清时期“抗倭成功”“收复失地”民族英雄。并指出唐朝至清朝前期我国对外政策的变化。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史事,以“中外交流与社会发展”为主题,写一篇小短文。(要求:论题正确,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述清晰)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质量监测
七年级历史试题
温馨提示:
1.本试卷分客观题(单项选择题)和主观题(非选择题)两部分。共两大题,20小题。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60分。
2.答客观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主观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第1-10题,每题1分;第11-17题,每题2分,共24分)
【1题答案】
【答案】C
【2题答案】
【答案】C
【3题答案】
【答案】D
【4题答案】
【答案】B
【5题答案】
【答案】A
【6题答案】
【答案】D
【7题答案】
【答案】C
【8题答案】
【答案】A
【9题答案】
【答案】B
【10题答案】
【答案】D
【11题答案】
【答案】A
【12题答案】
【答案】B
【13题答案】
【答案】C
【14题答案】
【答案】B
【15题答案】
【答案】A
【16题答案】
【答案】D
【17题答案】
【答案】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各12分,共36分。
【18题答案】
【答案】(1)①科技;②文学;③长城、北京城。(任意一例)
(2)①纪念价值
僧一行:从事天文历法研究,通过天文观测制定了《大衍历》,组织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僧一行的成就既对天文学发展有重要意义,也对世界数学的发展具有价值。
沈括:著有《梦溪笔谈》一书,综合了我国古代主要是北宋时期的许多科技成就,也包括他自己的不少科学创见,在我国和世界科技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还创制了先进的历法“十二气历”,改进了浑仪、漏刻等天文观测仪器,促进了我国天文学得到进一步发展。
徐光启:明朝科学家,著有《农政全书》,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等类,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结果,是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②类别
思想: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王守仁,知行合一、致良知;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王夫之,社会是发展的、进化的。
医学:孙思邈《千金方》;李时珍《本草纲目》。
艺术:颜真卿;阎立本;元曲;昆曲;京剧。
(3)认识:邮票以独特的艺术形式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是记录历史的重要媒介。邮票传承中华文化有利于再现历史,增强文化认同。邮票设计应符合史实,具有科学性;立足中华传统文化,开展主题设计;多渠道发行,拓宽文化传播路径。
【19题答案】
【答案】(1)特点:较为开明;以怀柔、招抚为主;和亲次数多;和亲时间长。
(2)东南地区,在澎湖设置巡检司,加强对台湾的管理,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西北地区,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军政事务;西藏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屯驻军队,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权;设行省制度管理边疆,如云南行省,辽阳行省,岭北行省等。
(3)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抗击侵略;签署《尼布楚条约》。
政治智慧:在继承中创新;灵活多样;因地制宜;因俗而治;设置专门机构加强管辖,维护祖国统一等。
【20题答案】
【答案】(1)戚继光、郑成功。变化:从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
(2)【作答示例】开放则兴,封闭则衰
唐朝僧人鉴真于第六次成功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授佛经,传播中华文化,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明朝郑和率船队七次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了解和友好往来,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故步自封,导致当时的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综上所述,保持积极的开放态度,加强对外友好交流,才能够促进国家的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