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密★启用前
2024-2025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历 史
(考试时间:60分钟 总分:100分)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请在答题卡上作答(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 共56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含嘉仓是隋朝时期最大的国家粮仓,被誉为“天下第一粮仓”.它可用于研究隋朝 ( )
A.国家统一的条件 B.政治制度的创新 C.商业发展的水平 D.财政经济的状况
2.与诗句“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有关的制度是 (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3. 旧唐书 李密传 中描述隋末社会状况“父母不保其子,夫妻相弃于匡床,万户则城郭空虚,
千里则烟火断灭.”这种社会状况出现的原因是 ( )
A.隋朝创立科举制 B.隋炀帝残暴统治
C.隋末农民大起义 D.隋文帝统一全国
4.唐太宗励精图治,使当时的中国出现了一个“中国既安,四方自服”的盛世.这一盛世是 ( )
A.贞观之治 B.贞观遗风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5.唐朝时创制的新型灌溉工具是 ( )
A.耧车 B.骨耜 C.筒车 D.曲辕犁
6.安史之乱后,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据要险,专方面,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
又有其财富.”由此可知安史之乱致使唐朝 ( )
A.社会遭受了空前浩劫 B.出现了严重的边疆危机
C.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 D.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7. 西游记 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作品,讲述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求取真经
的故事,其中唐僧的历史原型是 ( )
A.玄奘 B.鉴真 C.弘法大师 D.阿倍仲麻吕
【七年级 历史 第 1页(共6页)】
{#{QQABLQAtxgiQgBSACY4qRUmOCQiQsJEiJQoMxRCSuAQCCBNAFKA=}#}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8.唐朝诗人中,其诗作有“诗史”之称的诗人是 ( )
A.李白 B.杜甫 C.杜牧 D.李商隐
9.绘制历史年代轴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下图年代轴中,②所代表的历史时期,其阶段
特征是 ( )
A.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10. 儒林公议 卷上记载“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虏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
庙,其荣亦不可及也.”材料体现了宋朝 ( )
A.尊崇儒术 B.崇文抑武 C.任人唯亲 D.重农抑商
11.宋初,大臣赵普向宋太祖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其目的是 ( )
A.对付农民起义 B.解决积贫积弱 C.对抗外族入侵 D.加强中央集权
12.下表是宋在边境开设的贸易场所“榷场”交易双方的物品清单,据此可知榷场贸易 ( )
北宋输出商品 辽、西夏输出商品
丝织品、粮食、茶叶、书籍等 马、羊、骆驼等
A.加速了北宋政权灭亡 B.增加了北宋财政负担
C.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 D.消除了民族隔阂冲突
13.他统率“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并乘胜追击,迫使金军后撤到黄河以北,他是 ( )
A.王安石 B.岳飞 C.文天祥 D.辛弃疾
14.小历同学在“小钱币,大历史”主题探究活动中收集下图一组图片,其反映的主题是 ( )
宋朝货币 契丹货币 西夏货币
A.中外交流 B.制度创新 C.民族交融 D.科技发展
15.下列活动属于成吉思汗“传奇一生”的功绩是 ( )
A.灭亡北宋 B.统一蒙古 C.建立元朝 D.统一全国
16.右图是历史学习小组在探究“元朝对边
疆地区的管辖”时绘制的,它体现了元朝
在边疆治理中的特点是 ( )
A.互相合作
B.因地制宜
C.地方自治
D.大力开发
【七年级 历史 第 2页(共6页)】
{#{QQABLQAtxgiQgBSACY4qRUmOCQiQsJEiJQoMxRCSuAQCCBNAFKA=}#}
17.据下图分析,影响北宋农业发展的因素是宋朝 ( )
A.引进外来品种
B.垦田面积扩大
C.自然条件优越
D.耕作技术提高
18. 宋史 范祖禹传 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这旨在说明宋朝 ( )
A.经济重心南移 B.市民文化丰富
C.民族关系和谐 D.中央集权加强
19.陈寅恪先生认为“华夏民族的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属于宋朝文学
成就的是 ( )
A.李白 望庐山瀑布 B.苏轼 水调歌头
C.关汉卿 窦娥冤 D.汤显祖 牡丹亭
20.右图是某朝代的官职体系示意图,由此可知该
朝代是 ( )
A.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21.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元朝之后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
一个封建王朝.他的建立者是 ( )
A.完颜阿骨打 B.忽必烈 C.努尔哈赤 D.皇太极
22.“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
A.反抗侵略 B.民族团结 C.社会变革 D.和平交往
23.西藏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清朝时设置的管辖机构是 ( )
A.西域都护 B.宣政院 C.驻藏办事大臣 D.伊犁将军
24.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工具,对历史学习有独特价值.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思维导图,
空白处应填的关键词是 ( )
A.思想文化专制
B.君主专制强化
C.社会经济发展
D.监察体系完善
25.清朝中期以后,安徽的茶叶并非就近沿长江到宁波等地出口,而是要走江西境内的赣江往南
再越过大庾岭来到广州出口.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 )
A.闭关政策的实行 B.徽商群体的出现
C.海上丝路的开通 D.南方人口的增长
【七年级 历史 第 3页(共6页)】
{#{QQABLQAtxgiQgBSACY4qRUmOCQiQsJEiJQoMxRCSuAQCCBNAFKA=}#}
26.明清时期中国人能够吃上原产于美洲等地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制成的美食的原因是( )
A.政府重视农业生产 B.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
C.世界性的人口增长 D.全球性的经济互动
27.“规模空前的著作,约190万字 古代药学成就总结 广为传播和翻译.”与材料有关的
著作是 ( )
A. 千金方 B. 本草纲目 C. 农政全书 D. 天工开物
28.中国传统戏曲独具魅力.下列传统戏曲中被誉为“国粹”和“国剧”的是 ( )
A.秦腔 B.昆曲 C.京剧 D.闽剧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4分)
二、非选择题.(共题共4小题,共44分.)
29.(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唐朝长安城平面图 长安城三重城中的外郭城占地面积最大,11条南北向大街和14条东西
向大街将外郭城分为100多个坊.以朱雀街为中轴,街东和街西分设东市和西市,是官方规
定的商品交易的主要场所.
观察上图和材料,从中提取至少两个信息并结合其反映的史实,说明“长安既是政治中
心又是经济中心.
【七年级 历史 第 4页(共6页)】
{#{QQABLQAtxgiQgBSACY4qRUmOCQiQsJEiJQoMxRCSuAQCCBNAFKA=}#}
30.(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李渊称帝后铸造了开元通宝钱 它发行之后很快取代隋五铢,成为社会流通的
货币,对于稳定社会、恢复经济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王永生 钱币上的中国史
材料二 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大量货币流通在市场中,尤其南方商品经济发展快速,所
以对于货币数量有更高的需求.因为铁钱太过笨重,不利于流通,但四川商品经济发达,商
人们需要方便携带的货币出现.交子因为便于携带,很快在四川地区流通.
———摘编自杨泽成、陈浩 浅论宋代交子发行和流通
(1)根据材料一,简述下令铸造开元通宝的统治者,并概括此货币发行的作用.(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交子出现的时间和地区,概括交子出现的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货币演变的趋势.(2分)
3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时期中外交往路线图
材料二 两宋时期,东南地区人口增加,耕地面积扩大,手工业有很大发展.南宋时,政府对
海外贸易的依赖程度增强.当时的泉州港商船众多,外商云集.宋元政府在泉州设置市舶
司管理海外贸易,阿拉伯人蒲寿庚还曾担任泉州市舶司官员.一位外商描述当时的泉州城:
居住着数以万计来自亚洲、非洲、欧洲的商人,代表着不同文明、显示不同艺术魅力的建筑在
这里兴建.
———摘编自王连茂等 中华海洋文化的缩影———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七年级 历史 第 5页(共6页)】
{#{QQABLQAtxgiQgBSACY4qRUmOCQiQsJEiJQoMxRCSuAQCCBNAFKA=}#}
材料三 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早87年,比麦哲伦发现菲律宾早116年.郑和
第一次下西洋时有大型宝船62艘,官兵27800余人,还有马船、坐船、战船等多种船只,是当
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队.郑和下西洋打通了中国到东非的航线,把亚、非的广大海域联成一
气,这是世界地理大发现之前人类航海史上的伟大成就.
———王天友、高寿仙 明史:多重性格的时代
(1)根据材料一,写出与唐朝交往密切的国家.(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元时期泉州发展的条件.(4分)
(3)根据材料三,归纳郑和下西洋的特点.(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对外交流与国家发展的关系.(2分)
3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1 隋朝大运河 图2 宋代泥活字板(模型) 图3 宋代持罗盘立陶俑
图4 八达岭附近长城结 图5 五世达赖觐见顺治皇 图6 清代平定准噶尔图卷
构图 帝图 (局部)
(1)了解历史的途径多种多样,根据上述材料结合生活实际,请写出一种了解历史的途径.(2分)
(2)请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两张图片,根据其蕴含的历史信息确定观点并加以
论述.(10分.要求:观点明确,价值观正确,选取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七年级 历史 第 6页(共6页)】
{#{QQABLQAtxgiQgBSACY4qRUmOCQiQsJEiJQoMxRCSuAQCCBNAFKA=}#}2024-2025 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56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C B A C D A B A B D C B C B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答案 B D A B C D A C B A D B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44 分。)
29.(8 分)
示例 信息:长安城中有西市和东市;长安城中有宫城和皇城(4 分)
说明:长安城实行坊市制度,西市和东市是城中的商品交易区,汇集了来自各地、各族的商人,还是陆
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经济繁荣;宫城是皇帝起居和办公的地方,皇城是中央官署所在地,所处方位坐北朝南,
并坐落在中轴线上,象征者皇权的至高无上,各地使者僧侣学者往来不绝,所以长安既是政治中心又是经
济中心。(4 分) 评分说明:1.提取信息准确,每个信息 2分,共 4分。每个述 2分,共 4分。2.说明需
结合正确的史实展开,可以通过东西市分析出经济繁荣,贸易发达;或者通过宫城、皇城体现出是唐朝首都,
是政治中心。做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30. (12 分)
(1)统治者:李渊或唐高祖(2 分)作用:稳定社会;促进经济的恢复。(2 分)
评分说明:写出“李渊或唐高祖”得 2分,人名写错不得分;作用:一点 1 分,两点 2 分。
(2)时间:北宋前期或宋朝、北宋(1 分) 地区:四川地区(1 分)
原因: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交易量大;铁钱使用不便;交子便于携带流通。(一点2分,两点4分)
(3)趋势:从金属货币到纸币(2 分)
评分说明:2 分:从笨重到轻便;1 分:从开元通宝到交子。
31.(12 分)
(1)国家:日本、大食、印度、波斯、新罗(写出一个国家即可得 2 分)
(2)条件: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泉州地理位置优越;宋元政府支持海外贸易;商品经济的发展;
泉州造船技术先进等。(4 分)
评分说明:一点 2 分,两点 4分
(3)特点:时间早;规模大;人数多;设备先进;范围广(航程远);取得巨大成就。(4分)
评分说明:一点 2分,两点 4 分。直接照抄材料得 1 分,最高不超过 2 分。
(4)关系:对外交流与国家发展相互促进、紧密关联;对外交流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推动国家发
展;国家发展为对外交流提供资金、物资等保证。
评分说明:任答一点 2分,言之有理即可。
七年级 历史参考 答案- 1 -(共 2 页)
{#{QQABLQAtxgiQgBSACY4qRUmOCQiQsJEiJQoMxRCSuAQCCBNAFKA=}#}
31. (12 分)
(1)参观博物馆和遗址;观看纪录片;阅读相关文献资料;浏览历史书刊或报纸;上网浏览历史公众号、
历史类网站等(任意一点 2分)
(2)示例 1: 选择图 2、图 3, 观点: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推动社会发展。
论述:北宋匠人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元代进一步改进,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改进,促进了文化的
发展和知识的传播,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宋代持罗盘立陶俑表明宋代远洋航行已用指南针
辨别航向,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提供了重
要条件,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结论: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示例 2: 选择图 5、图 6, 观点:边疆治理的措施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论述:清朝时期,顺治皇帝接见五世达赖,表明中央政府对西藏的重视和管辖,推动了民族关系的发
展。康熙帝平定噶尔丹叛乱,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为民族交融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结论:综上所述,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促进民族交融,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促进统一多
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示例 3: 选择图 1、图 4, 观点:中国古代的工程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论述: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的基础上开凿的,体现了
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条件的利用,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加强了我国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明朝修筑的长城,以城墙为主体,形成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其规模宏大,设施完善,建筑水平高超,工
程质量优异,被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结论:综上所述,我国古代重大工程建设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评分说明:
1.选择图片,一张图片 1 分,共 2 分。
2.观点 2 分,论述 4 分,结论 2分。论述部分要求做到史论结合,
3.观点(1)2 分:体现所选择的两个历史事件的材料主题,且观点明确。
(2)1 分:体现所选择的两个历史事件的材料主题,观点不明确;或仅用材料中的一 个历史事件提炼。
(3)0 分:未提炼观点或观点脱离材料。
4.论述部分要求运用材料中两个史实,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加以论述。做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5.结论:围绕观点和论述进行提升,结论准确,逻辑严密得 2 分。围绕观点和论述进行提升,结论不够准
确,逻辑不够严密,给 1 分。
6 .一等(10-9 分):观点体现所选的两个历史事件的材料主题,且观点明确;论述紧扣观点,根据材料
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加以论述,史论结合, 条理清楚,逻辑严密。
二等(8-6 分): 所选择的两个历史事件的材料主题,观点表述不够明确。论述围绕观点,根据两个
历史事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逻辑严密。
三等(5-3 分):观点仅部分体现材料主题,不够明确;史论结合,条理较清楚,逻辑较清晰。
四等(2-0 分):观点脱离材料或未提炼观点;对材料有一定理解,有自己的论述,史论结合不够合
理;时序性混乱,缺乏关联性。
七年级 历史参考 答案- 2 -(共 2 页)
{#{QQABLQAtxgiQgBSACY4qRUmOCQiQsJEiJQoMxRCSuAQCCBNAF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