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暑假预习易错题——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单元测试)-2025-2026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一、单选题
1.已知4□8×□7是一个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它的结果可能是( )。
A.6766 B.27744 C.38106 D.54356
2.新华书店1套四大名著价格是128元,陈老师要为四年级购买16套,一共要花多少钱,竖式中方框圈起来的部分表示( )。
A.10套一共128元 B.10套一共1280元
C.6套一共128元 D.6套一共1280元
3.奶奶去超市购物,价格如下。奶奶买了 0.8 千克青椒和 1.4 千克豆角,一共花了多少元钱?列式正确的是( )。
A.0.8×7.6+1.4×5.2
B.(0.8+1.4)×7.6
C.0.8×7.6+1.4×7.6+5.2
4.如果图1表示210本书,则图2表示( )本书。
A.210 B.420 C.630 D.840
5.金义轨道交通设计的最高运行速度是( )。
A.120千米/时 B.120千米/分 C.120千米/秒 D.120米/时
6.小明家离学校有200米,要走4分钟。用同样的速度,小明走了18分钟,走了( )米。
A.900 B.400 C.1 60
7.在一条笔直的公路上,有两个骑车人从相差500米的A、B两地同时出发.甲从A地出发,每分钟行使600米,乙从B地出发,每分钟行使500米.经过( )分钟两人相距2500米.
A. B. C.20 D.30
8.51×23,如果把23减少2,那么积就减少( )。
A.102 B.202 C.201
二、判断题
9.已知一辆汽车4小时行程320千米,可以求路程。( )
10.已知18分钟走的路程,可以求速度。( )
11.小于1的两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一定小于其中的任何一个因数。( )
12.两个乘数的末尾共有几个0,积的末尾也一定有几个0。( )
13.两个因数(都大于0)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5,积也除以5。(
)
14.480×9的积与48×90的积相等。( )
15.如果0.4×a=1.25×b(a、b都不为0),那么a>b。( )
16.两个小数相乘,积小于其中任何一个因数。( )
三、填空题
17.在横线上填上“>”“<”或“=”。
150×60 900,41×32 42×31,15×22÷11 15×(22÷11),
32个百万+580个万 1千万,13×(15+12)×4 13×15+12×4。
18. 根据,直接在括号里写出算式的得数。
19.已知A×4=1700,那么A×8= .
20.10枚5分硬币叠放在一起的高度大约是1厘米。照这样,10000枚5分硬币叠放在一起的高度大约是 米,1亿枚叠放在一起的高度大约是 千米。
21.汽车每小时行75千米,18小时可行完全程.现将行驶速度提高到原来的1.2倍,行完全程需 小时
22.小明从家走到学校走了19分,小红从家走到学校走了24分。小明家离学校远,还是小红家离学校远 ?远 米?
23.已知12×18=216,那么120×18= ,120×9= ,36×36= 。
24.两个数相乘,如果一个乘数增加2,另一个乘数不变,积增加400;如果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减少3,积减少 69。原来的两个乘数的积是 。
四、计算
25.直接写得数。
140×50 = 120×30 = 360×20 =
804×22 ≈ 499×40 ≈ 595×59 ≈
26.列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507×30= ★809+165=
★476-98= 274×68=
27.脱式计算。
15×28+257 65+35×103 135×16÷5
五、操作题
28.把交通工具和相应的速度连起来。
每小时行800千米 每小时行120千米 每小时行50千米 每小时行20千米
六、解决问题
29.武汉动物园的獅子每天大约要吃304千克的食物,11月份一个月大约要吃多少千克的食物?
30.跑步是最好的锻炼方式之一,可以快速消除人的不良情绪,还能磨炼人的意志、增强韧性和耐心、提高灵敏度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小明报名参加5000步健走闯关赛,如果他每分钟健走160步,那么健走32分钟能达标吗?
31.小丹平时从家到学校所用时间是16分。现在是2时20分,照平时从家到学校的速度,2时30分前小丹能从家赶到少年宫吗?
32.某种品牌的电话机单价如下。3000元钱买15台这样的电话机,还剩多少元?
33. 一个足球50元,班上要买5个足球,需要准备多少钱?
34.一艘轮船往返于A、B两港之间一次共用8小时,由于
顺风,从A港开往B港每小时行45千米,返回时每小时行35千米,A、B两港 相距多远?
35.小亮从家去科技馆,骑自行车平均每分钟行240米,他21分钟后所行的路程超过全程中点120米,小亮家与科技馆相距多少米?
36.一辆汽车从甲城开往乙城,速度是72千米/时,12小时到达乙城,返回时的速度是96千米/时,这辆汽车返回时用了几小时?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解答】解:408×17=6936,积最小是6936,A错误;
8×7=56,积的个位上的数字是6,B错误;
498×97=48306,积最大是48306,D错误;
它的结果可能是38106 。
故答案为:C。
【分析】三位数乘以两位数:从右起,依次用第二个因数每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乘到哪一位,得数的末尾就和第二个因数的哪一位对齐,然后把几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2.【答案】B
3.【答案】B
【解析】【解答】解:列式正确的是:(0.8+1.4)×7.6。
故答案为:B。
【分析】青椒和豆角的单价一样,可以一块计算;青椒和豆角的质量和×单价=一共花的钱数。
4.【答案】C
【解析】【解答】解:12÷4=3,210×3=630(本)。
故答案为:C。
【分析】图2中小正方形的个数是图1的3倍,图2表示书的本数也是图1的3倍,图1表示的本数×3=图2表示的本数。
5.【答案】A
【解析】【解答】解:选项A:120千米/时,即每小时行驶120千米,符合实际情况;
选项B:120千米/分即每分钟行驶120千米,太快了不符合实际情况;
选项C:120千米/秒即每秒行驶120千米,太快了不符合实际情况;
选项D:120米/时即每小时行驶120米,太慢了不符合实际情况。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对长度的了解,计量较长的距离用千米作单位,120千米大约是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轨道交通的速度很快,计量一般的距离用米作单位,120米大约是操场半圈的长度,根据对时间单位的了解,一场考试的时间大约是1小时,一首歌大约是5分钟,眨一次眼睛大约是1秒,据此分析每个选项即可。
6.【答案】A
【解析】【解答】200÷4×18
=50×18
=900(米)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题意,用路程÷时间=速度,求出小明的速度,然后用速度×时间=路程,据此列式解答.
7.【答案】A
【解析】【解答】解:(1)(500+2500)÷(600﹣500),
=3000÷100,
=30(分钟);
(2)(2500﹣500)÷(600﹣500),
=2000÷100,
=20(分钟);
(3)(2500﹣500)÷(600+500),
=2000÷1100,
= (分钟);
(4)(2500+500)÷(600+500),
3000÷1100,
= .
答:若两人同时从各自的位置向B的方向相向而行,两人相距2500米所用的时间是30分钟;若两人同时从各自的位置向A的方向相向而行,两人相距2500米所用的时间是20分钟;若两人同时从各自的位置背向而行,两人相距2500米所用的时间是 分钟;若两人同时从各自的位置向对而行,两人相距2500米所用的时间是 .
故选:A.
【分析】(1)若两人同时从各自的位置向B的方向相向而行,两人相距2500米所用的时间是:原距离加上2500米所得的和除以两个人的速度差.(2)若两人同时从各自的位置向A的方向相向而行,两人相距2500米所用的时间是:用2500米减去原距离的差除以两个人的速度差.(3)若两人同时从各自的位置背向而行,两人相距2500米所用的时间是:用2500米减去原距离的差除以两个人的速度和.(4)若两人同时从各自的位置向对而行,两人相距2500米所用的时间是:用2500米加上500米除以速度和.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行程问题中的追及、背向以及相对问题的解题方法来列式.
8.【答案】A
【解析】【解答】 51×23,如果把23减少2,那么积就减少2×51=102。
故答案为:A。
【分析】在乘法里,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减少几,积就减少几个另一个因数,据此列式解答。
9.【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解:已知一辆汽车4小时行程320千米,可以求速度,原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已知一辆汽车4小时行程320千米,其中的4小时是时间,320千米是路程,可以求出速度,速度=路程÷时间。
10.【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解:已知18分钟走的路程,可以求速度。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速度=路程÷时间。
11.【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解:小于1的两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一定小于其中的任何一个因数。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小于这个数,据此解答。
12.【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两个乘数的末尾共有几个0,积的末尾不一定有几个0。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0前面的数相乘的积个位上如果不是0,那么各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积的末尾就有几个0;0前面的数相乘的积个位上如果是0,那么各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积的末尾就不一定有几个0。
13.【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解:两个因数(都大于0)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5,积也除以5。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两个因数(都大于0)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多少倍(0除外),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14.【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解:480×9的积与48×90的积相等。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多少倍(0除外),另一个因数缩小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15.【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 0.4×a=1.25×b, 0.4<1.25,所以a>b。原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如果两个乘法算式的积相等, 一个因数越大,与它相乘的另一个因数就越小。
16.【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2.5×0.1=0.25;2.5×2=5,所以原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一个非0数乘小于1的非0数,积小于原数, 一个非0数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原数;据此判断即可。
17.【答案】>;>;=;>;>
【解析】【解答】解:150×60=9000,所以150×60>900,
41×32=1312,42×31=1302,所以41×32>42×31,
15×22÷11=330÷11=30,15×(22÷11)=15×2=30,所以15×22÷11=15×(22÷11),
32个百万是3200万,1千万=1000万,所以32个百万+580个万>1千万,
13×(15+12)×4 =13×27×4=1404,13×15+12×4=195+48=243,所以13×(15+12)×4 >13×15+12×4。
故答案为:>;>;=;>;>。
【分析】先计算,再根据计算的结果填空。
18.【答案】6080;608
【解析】【解答】解:第一个因数不变,第二个因数扩大10倍,所以38×160=6080;
第一个因数扩大4倍,第二个因数缩小4倍,积不变,所以(38×4)×(16÷4)=608。
故答案为:6080;608。
【分析】积的变化规律: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多少倍,积就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0除外),另一个因数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19.【答案】3400
【解析】【解答】解:8是4的2倍,所以A×8=1700×2=3400。
故答案为:3400。
【分析】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多少倍(0除外),积就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20.【答案】10;100
【解析】【解答】解:10000÷10=1000;
10000枚5分硬币的高度:1×1000=1000(厘米)=10(米);
1亿枚5分硬币的高度:10×10000=100000(米)=100(千米)。
故答案为:10;100。
【分析】 10000枚是10枚的1000倍,10000枚5分硬币叠放在一起的高度是10枚的1000倍,是1厘米的1000倍是1000厘米,1000厘米是10米;1亿枚叠放在一起的高度大约是10000枚的10000倍,是10米的10000倍是100000米,100000米=100千米。
21.【答案】15
【解析】【解答】75×18÷(75×1.2)
=75×18÷90
=1350÷90
=15(小时)
故答案为:15.
【分析】根据题意,先用原来汽车的速度×1.2=现在汽车的行驶速度,然后用原来的速度×时间÷现在的速度=现在需要的时间,据此解答.
22.【答案】小红;10
23.【答案】2160;1080;1296
【解析】【解答】解:120×18=2160
120×9=1080
36×36=1296
故答案为:2160;1080;1296。
【分析】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积也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
24.【答案】4600
【解析】【解答】解:假设这两个乘数分别是A和B,算式为A×B。如果A增加2,B不变,那么积增加2×B,也就是增加400,由此可算出 B=400÷2=200。 同理,可算出A=69÷3=23。原来两个乘数的积是200×23=4600。
故答案为:4600。
【分析】解决这类问题时,要先弄清一个乘数增加或减少,另一个乘数不变时,积的变化规律:一个乘数增加或减少几,另一个乘数不变,积就增加或减少几乘另一个乘数的积;灵活运用这个规律可以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25.【答案】
140×50 =7000 120×30 =3600 360×20 =7200
804×22 ≈16000 499×40 ≈20000 595×59 ≈36000
【解析】【分析】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在积的末尾添上0;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可以分别把它们看作和它接近的整百、整十数,然后再相乘。
26.【答案】解:507×30=15210
809+165=974
验算:
476-98= 378
验算:
274×68=18632
【解析】【分析】计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不够减时要从前一位退一当十再减;
整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各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
三位数乘以两位数:从右起,依次用第二个因数每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乘到哪一位,得数的末尾就和第二个因数的哪一位对齐,然后把几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27.【答案】677;3670;432
28.【答案】解:。
【解析】【分析】结合每种交通工具的实际情况作答即可。
29.【答案】9120千克
30.【答案】解:160×32=5120(步)
5120>5000
答:能达标。
【解析】【分析】小明健走32分钟走的步数=小明每分钟健走的步数×32,然后与小明参加比赛的步数进行比较即可。
31.【答案】解:960÷16=60(米/分)
2时30分-2时20分=10分
60×10=600(米)
600米<630米
答:2时30分前小丹不能从家赶到少年宫。
【解析】【分析】小丹从家到学校的速度=从家到学校的距离÷小丹从家到学校所用的时间,题目中问2时30分前小丹能否从家赶到少年宫,先算出2时20分到2时30分是多长时间,再算这个时间小丹走的距离,即速度×时间=路程,最后与从家到少年宫的距离作比较即可。
32.【答案】30元
33.【答案】解:5×5=25,50×5=250元
答:需要准备150元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整数的乘法及应用理解,而且关键学生思维要灵活。
34.【答案】解:设去时用了x小时,则返回时用了(8-x)小时。
45x=35(8-x)
45x=280-35x
45x+35x=280
80x=280
x=280÷80
x=3.5
45×3.5=157.5(千米)
答:A、B两港相距157.5千米。
【解析】【分析】往返于A、B两港之间一次共用8小时,设去时用了x小时,则返回时用了(8-x)小时;
去时和返回的路程相等;等量关系:去时的速度×时间=返回时的速度×时间,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根据等式性质解方程;去时的速度×去时的时间=A、B两港相距的路程。
35.【答案】解:240×21=5040(米)
(5040-120)×2=4920×2=9840(米)
答:小亮家与科技馆相距9840米。
【解析】【分析】小亮21分钟行驶的路程=小亮骑自行车平均每分钟走的距离×21,那么全程的一半=(小亮21分钟行驶的路程-21分钟后超过中点的距离)×2,据此代入数据作答即可。
36.【答案】解:72×12÷96
=864÷96
=9(小时)
答:这辆汽车返回时用了9小时。
【解析】【分析】解:去时,速度×时间=总路程;返回时,总路程÷返回时的速度=返回时的时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