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起点考试历史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常德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起点考试历史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12 14:36:02

文档简介

机密★启用前
常德市2026届高三起点考试试题卷
历史
命题人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其中试题卷6页,答题卡2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答题前,考
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有改动,用
橡皮擦千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上交答题卡。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1.湖南澧阳平原发现距今约9000一7500年的彭头山文化遗址,出土大量炭化稻谷遗存和刻符陶
片。陶器表面出现太阳纹、水波纹等图案,部分居址中发现祭坛遗迹。这些发现可说明长江中
游地区
A.已迈入阶级社会门槛
B稻作农业与原始信仰萌发
C.依然处于旧石器时代
D.摆脱了对渔猎采集的依赖
2.以下考古发现与推论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考古材料
推论
A
河南安阳殷墟出土刻有“征人方”卜辞的甲骨
商朝已建立对东夷地区的直接统治
B
陕西宝鸡出土西周早期背铜器“何尊”铭文“宅兹中国”
“中国”概念至迟在西周初期已形成
C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记载“为吏之道”的考核标准
秦朝建立了完善的官僚选拔制度
D
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老子》帛书与天文图表
汉代黄老学说完全取代儒家思想
3.表1为汉武帝实施的系列政策,旨在
时期
政策内容
公元前127年
颁布“推恩令”,要求请侯王将封地分给所有子弟
公元前122年
设立刺史制度,将全国划分为十三州部,由刺史监察那国守相
公元前112年
实行“酎金夺爵”,以诸侯王献祭黄金成色不足为由废除106位列侯爵位
表1
A.加强中央集权
B.促进经济发展
C.废除郡国体制
D.完善监察体系
【高三历史试题第1页(共6页)】
4.唐代在边疆治理中采取灵活政策,促进了民族交融与边疆稳定。下列措施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A.设置西域都护府
B.采取羁縻政策
C推行南北面官制
D.实行改土归流
5.《宋会要辑稿》载:“凡进士五举、诸科六举尝经殿试,进士六举、诸科七举尝经省试,年五十以上
者,特授本科出身。”此政策
A.彻底消除门第限制以广纳贤才
B.确立科举为官僚选拔主要通道
C.通过制度妥协维系政权稳定性
D.强化世家大族对科举的控制权
6.明代中后期,福建沿海商人林泽因长期资助贫寒学子科举,被地方官员上报朝廷。此后,其事迹
被编入《孝义录》,民间戏班改编为《义商传》巡演,士大夫更在笔记中赞其“商而有儒行”。这一
现象反映了当时
A.四民界限荡然无存
B.商人垄断文化话语权
C.政府主导道德评价
D.儒家伦理世俗化传播
7.从1860一1894年,中国产业资本为3519.1万元,占全国中外资本总额的39.3%,而外国在华产
业资本为5433.5万元,占60.7%。这主要是因为
A.清廷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
B.自然经济阻碍近代化发展
C洋务运动大力发展民族工业
D.中国陷入半殖民地的困境
8.“清末修律”将法律区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制定了《大清新刑律》《大清民律草案》《刑事诉讼律
草案《民事诉讼律草案》以及《法院编制法》和《各级审判厅试办章程》等,这一举措
A.完善了中国传统的司法制度
B.扭转了清末内忧外患的局势
C效仿了大陆法系的基本框架
D.废除了列强“领事裁判权”
9.1912一1918年间清华大学学生成立的组织多为宗教组织,或以推动拳击、科学和儒教等为宗旨
的组织;1919一1922年间,学生为工友和保安开办夜校、图书馆,成立农业、艺术、政治科学、经济
研究会及学生联合会。这一变化
A.表明实业救国的思潮影响学生的活动
B.证实马克思主义成为校园的主流思想
C.展现教育改革强化学生社会实践要求
D.说明五四运动推动青年关注社会改造
10.右图为红军长征途中在贵州仁怀的门板上刻下的一首童
谣:“粮堆谷满仓,干人无米煮汤!土豪劣绅住洋房子,工
人农民住烂茅篷!还有种种苛捐杂税,把工农血汗吸得精
光!只有拥护红军打胜仗,工农才能得解放。”(在贵州方
言里,干人指穷人)。此类宣传旨在
軍吸
A.启发民众觉悟

B.揭露阶级剥削
C.促进民族交融
仗光
D.保障军事胜利
【高三历史试题第2页(共6页)】常德市2026届高三起点考试·历史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B
B
A
0
D
D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A
B
A
C
B
D
C
1B炭化稻谷遗存、陶器刻符及纹饰、祭坛遗迹等反映了稻作农业起源与原始信仰意识的萌发,故选B项;此
阶段“阶级社会”尚未形成,排除A项;该阶段已进人新石器时代,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新石器时代农业文明
的发展,但是不能说明彭头山先民已经摆脱了对渔猎采集的依赖,排除D项。
2B何尊铭文“中国”是现存最早的文字实证,材料与结论存在直接因果关系,故选B项;卜辞仅证明军事活
动,不能推论直接统治(缺少行政证据),排除A项;秦简反映官吏考核,无法反映官僚选拔制度,排除C项;出
土文献仅说明黄老学说的存在,不能证明“完全取代”儒家思想,表述绝对化,排除D项。
3.A政策核心是通过制度性手段削弱地方势力,故选A项;政策内容未提及经济改革,而是聚焦政治控制,排
除B项;推恩令和酎金夺爵在郡国并行体制框架内削弱诸侯,但未废除该制度(汉初至西汉末始终存在),排
除C项;仅刺史制度涉及监察,推恩令和酎金夺爵属于权力剥夺手段,与监察体系无直接关联,排除D项。
4B唐代核心边疆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羁摩州府,任部落首领为都督、刺史,维系边疆稳定,促进民族交
融,故选B项;西域都护府为西汉时期(公元前60年)设立的机构,排除A项;南北面官制为辽朝制度,排除C
项;改土归流为明清政策,排除D项。
5.C以功名安抚屡试不第的老年举子,缓解其不满情绪,避免形成社会对立,本质是统治风险管控,故选C项:
“彻底消除”违背史实,宋代门第限制虽削弱但仍存(如荫补制度),排除A项:此政策仅是对特定人群的补充
措施,并非“确立”科举制度,排除B项:宋代科举进一步削弱世家特权,此政策不能强化世家大族对科举的控
制权,排除D项。
6.D通过官方表彰、文艺传播、士人书写三重渠道实现儒家价值观下沉,故D项正确:明代虽出现“士商相混”,
但四民界限依然存在,排除A项:材料仅反映商人的义举被认可,排除B项:民间戏班、士人笔记体现非官方
传播路径,C项与材料不符,排除。
7D鸦片战争后,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经济特权,挤压中国民族产业发展,是半殖民地社会性质的必然结
果,故选D项:清廷正式允许列强在华设厂始于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排除A项:自然经济占主体是中
国近代化迟缓的背景,但不是1860一1894年外国资本占优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洋务运动大力发展民族工
业,不能解释中外资本占比差距的原因,排除C项。
8C据材料可知,清末修律将法律按实体法(刑律、民律)与程序法(诉讼律)分立,制定近代法院组织法(《法院
编制法》),完全打破传统中华法系“诸法合体”模式,效仿了大陆法系(德国、日本模式)的法律架构,故排除A
项,选C项:清末修律(1902一1911年)扭转了清末内忧外患的局势,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领事裁判权直至
1943年才逐步废止,排除D项。
【高三历史试题参考答案第1页(共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