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达州市
开江县2025年春季八年级期末质量检测
历 史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为迎接开国大典的到来,中央组织清理杂草丛生的天安门广场,每天都有无数群众赶来参与义务劳动,由于人数过多, 不得不进行抽签。这一现象体现了
A.人民对新生政权的期待B.新中国实现了独立自主
C.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D.封建制度已经彻底废除
2.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说:“朝鲜战争给毛泽东以无可比拟的机会,在爱国主义的基础上团结中国人民来支先新的和尚未经考验的革命政权。在争斗中所达到的爱国主义的一致给毛泽东以极大的帮助,使他能统一全国。”这段材料主要说明抗美援朝战争
A.打击了美国的国防实力 B.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D.直接推动祖国完全统一
3.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人口流动高峰出现在1952 1957年.城市职工的人数从1603 万增加到3 101万,当时东三省成为主要的人口迁移目的地。上述人口流动
A.加快了农业集体化 B.支援了工业化建设
C.适应了对外开放的需要 D.推动了城市分配制度改革
4.右图是拍摄于1956年“天津盛锡福帽厂挂上新厂牌”的照片,该企业的经营方式是
A.股份制
B.互助合作
C.自主经营
D.公私合营
5. 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
A.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B.从资本主义国家变成社会主义国家
C.从基本满足温饱变为全面实现小康 D.从封建专制国家变成人民民主国家
6.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 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材料中改革进入新阶段以中共十四大为标志主要是因为
A.党中央作出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B.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从政策的调整向制度的创新转变
C.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从农村向城市转移
D.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 “中国梦”的宏伟蓝图
7.暑假期间,小刚同学承担了一份关于中国20世纪80年代第一批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调查报告撰写任务,为获取一手资料需前往实地考察。以下最适合他前往的城市是
A.南京 B.上海 C.厦门 D.乌鲁木齐
8.下图是某同学复习时制作的思维导图。据此推断,该同学复习的内容是
A.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B.对外开放格局逐渐形成
C.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9.“近年来,达州市开江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根山发展理念……将国储林项目作为推动森林‘四库'建设的有效抓手,做强‘三棵树'特色资源优势,成功打造全省建设‘天府森林四库’工作会两个现场示范点位,全县森林很盖率达到50.78%,居全市第三位,林业综合产值突破28亿元……”这主要体现了()新发展理念。
A.开放 B.创新 C.绿色 D.协调
10.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认识和评判。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B.1961年初开始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C.1976年10月,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结束
D.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11. 1987年中国台湾地区热门电影电视主要有《跨过海峡》《返乡探亲》《落叶归根, 海外返乡行》等。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大陆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B.两岸人民共同反对“台独”
C.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D.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
12.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的军种是
A.空军 B.火箭军C.网络空间部队 D.信息支援部队
13.在外交部工作的周南说:“26届联大的两阿提案能通过,在当时的国际社会上是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表决结果一出来,许多非洲国冢代表热烈鼓掌。”他回忆的是
A.万隆会议的成功召开 B.我国加入世贸组织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次提出 D.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4.某药学家领导科研团队,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经过数百次实验,最终研发出对疟疾治愈率很高的青蒿素类药物,推动中医药现代化,也为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该药学家是
A.邓稼先 B.杨利伟 C.屠呦呦 D.莫言
15.运用表格归纳比较知识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请你选出“ ★”处最适合的内容
A.教育事业的发展 B.社会生活的变迁C.民族关系的和睦 D.国防力量的强大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40分)
二、列举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6. 2025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请列举一位保家卫国的志愿军战士: 。
17.列举“一五”计划时期交通运输领域成就一例: 。
18.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年代,涌现出了大批模范人物,请任举一位: 。
19. 2025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中国共产党将 制度确立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20. 2025年4月24日,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中国航天史册又翻开新的一页。这一天,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发射成功55周年纪念日,也是第十个“中国航天日”。
三、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21.某学校八年级同学以“探寻身边的历史”为主题展开项目化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相关活动。(5分)
【报纸中见历史】
材料一:有了这样广泛的代表性,这个代表大会会议所讨论和决定的一切,就将完满地表达全国人民的意志。恰当地照顾到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的历史特点,照顾到不同阶级和不同阶层的特殊利益和要求。
——摘自1954年9月15日《人民日报》社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这次会议的特点。(1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会议的召开确立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名称。(1分)
【歌曲中藏历史】
材料二:我出生在那一九七八,老爸说那一年变化真大,报纸上天天讨论真理的标准,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早春的雷声震撼了……
—电视剧《鸽子哨》的主题歌《我的一九七八》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的会议名称。(1分) 并概括写出“天天讨论真理的标准”与该会议的内在关系。(1分)
【刊物中寻历史】
材料三:
1972年2月6日,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标题是:Nixon's China Odyssey (尼克松的中国之旅)。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与该杂志封面标题相关事件的历史意义。(1分)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I小题,共10分)
22.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近视粮食问题,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了由“吃不饱”向“吃得饱”,进而追求“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土地改革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根商。他们早出晚归,积肥、修堤, 添置耕牛和农具。1950年冬湖南省就动工建水塘9.8万多个,修堤坝2.2万多座,修沟渠4 000多千米,受益田地750万亩。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1 000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种上花生和棉花。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
——统编版《中国历更》(八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1分)并归纳土地改革的影响。(2分)
材料二: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优势杂交水稻。后来研究出一套籼型杂交水稻生产技术,使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从亩产700千克到1149千克,超级杂交水稻高产攻关不断取得突破。1976年以来,杂交水稻在全国家计推广面积约85 亿亩,增产稻谷8 500亿千克。
——摘编自王宏广《中国粮食安全》
(2)根据材料二,指出袁隆平对粮食安全作出的贡献。(2分)
材料三: 表1新中国粮食产量及人均占有量统计表
注:国际推食安全标准线是人均400千克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粮食生产状况。(2分)并说说1979年后粮食产量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1分)
材料四:建国七十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深入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切实把住粮食安全的主动权。我们实现了从饥饿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历史性巨变。我国用占全球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活了近20%的人口,这既保障了中国自身的粮食安全,也为全球的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通过开展世界粮食日等主题活动,营造爱粮节粮、健康消费的新风尚。
——中共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党领导百年粮食改革发展的历史经验与重要启示》
(4)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能够取得粮食安全保障的认识。(2分)
答案
1-15 ACBDA BCDCD DBDCB
16.黄继光、邱少云等(任举一例,其它答案符合史实即可)
17.武汉长江大桥、川藏公路、新建宝成铁路等(任举一例,其它答案符合史实即可)
18.王进喜、焦裕禄等(任举一例,其它答案符合史实即可)
19.民族区域自治
20. 东方红一号
21.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