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幸福从细小处开始 课件 (5)

文档属性

名称 8. 幸福从细小处开始 课件 (5)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08 18:04: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8  幸福从细小处开始异域人生 1.字音识记
泥淖(nào)   弥漫(mí)    酬金(chóu)
羸弱(léi) 碾踏(niǎn) 渲染(xuàn)
炽热(chì) 喝令(hè) 毗邻(pí)
体己(tī) 冒昧(mèi) 灯芯(xīn)
泥泞(nìnɡ) 铺垫(diàn) 沥干(lì) 
2.字形辨析3.词义理解
(1)羸弱:〈书〉瘦弱。
(2)冒昧:(言行)不顾地位、能力、场合是否适宜(多用作谦辞)。
(3)暗淡无光:形容失去光彩。暗淡,不明亮,昏暗。
(4)微不足道: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微,细,小。足,值得。道,谈起。
(5)雄心勃勃:形容雄心很大,很有理想。勃勃,旺盛的样子。4.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富兰克林(1706-1790),美国政治家、科学家。生于北美新英格兰的波士顿,早年从事报业活动。建立了北美第一个巡回图书馆,并协助创办宾夕法尼亚大学。参与起草并签署了《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在科学上发明了避雷针等。1790年4月17日,逝世于费城。(2)背景资料
美国18世纪的杰出科学家、政治家富兰克林,因其发现避雷针等电学成就而被称为“电学之父”;因其参加独立战争,并起草《独立宣言》,而被称为美国的立国之父之一。遵照他的遗嘱,在他死后,墓碑上只刻下“印刷工富兰克林”几个字,令后人景仰不已。2.主旨感悟
文章叙述了富兰克林在城市公众事务中发现的一些问题,以及他提出的解决之道。这些问题都十分细微,作者对它们的发现,既表明了他的观察力敏锐,又反映了他对公众利益的关心。而他提出的解决办法,均十分实用。而且计划得相当周全,滴水不漏。这体现出富兰克林作为一个科学家兼政治家的优良素质。在谈论所涉及相关事务的时候,富兰克林自己的处世态度与价值观念也流露出来:赞赏勤劳节约,厌恶懒惰。3.句段剖析
(1)人类的幸福,并不是由百年难遇的巨大机遇带来的,而是由每天产生的细小利益汇集而成。
剖析:作者是从自己在城市公共生活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如道路的铺设、清扫、路灯的置放等等,以及他提出的解决办法上得出这一结论的。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富兰克林务实的人生理念。(2)“经过几番查访”至“也很乐意为此目的而纳税”。
剖析:这段文字通过细节描写,说明富兰克林作为一个伟大的人物,也是一个非常注重细小之处的人。正因为这些小事才体现了富兰克林的大智慧。
(3)“一件偶然发生的事让我了解到扫街未必要很多时间”至“甚至阴沟都会非常干净”。
剖析:这一段采用叙述的表达方式,通过一些细节讲述了花很少的时间就能把大街扫得很干净的事实,语言准确明了,符合传记的文体要求。4.写作特点
细节是文学艺术作品用来细腻生动地描绘和刻画人物形象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表现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最小组成单位,是构成完整的艺术形象的细胞。不论是由人物形象性格、事件发展,还是社会环境、自然环境,都是合乎逻辑的一系列的细节描写所组成的。细节描写的作用在于具体、生动、鲜明地描绘及刻画人物与事件的特征,从而反映其内在的本质特点,增强情节发展的真实性和艺术形象的感染力,突出作品的主题。细节描写特别要求真实性、特征性、时代性,与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主题思想的表达相一致。为细节而细节,繁琐的细节描写,违背生活真实的细节描写,都会损害人物形象、性格的完整,淹没作品的主体,模糊主题思想。
文中写道:“我曾看到,伦敦的街道在晴天从不打扫,灰土也不弄走,积少成多,到了雨天道路便满是泥浆,行人难以迈步。几天后,泥浆积得更厚,除了穷人用扫帚扫出的一条道路外,没有哪条街可以通行。人们花费很多的劳动将泥土铲起装在敞开的马车上,有时路上遇到震动,泥土从车两边纷纷落下,使行人很恼火。”
详细描写伦敦街道的清洁问题的严重性,以及给居民带来的不便。表现了作者对每一细小的公众事务都有细致的观察和详细的了解,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突出了作品的主题。
5.探究拓展
(1)本文在表达方式和语言方面有什么特点?
提示:表达方式方面:本文以叙述描写为主,兼有议论。如对城市街道卫生状况的细致描写,充分表现了作者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并热心为公众服务的人;篇末则以议论为主,表明了作者对公众日常琐事的态度和看法。
在语言方面,简朴凝练,准确明了。如第3、4段对路灯的描写,第6段对扫街妇人的准确观察、准确判断等。(2)本文大意是表现一个科学家和政治家的优良素质,如此重大的题旨是怎样表现的?选材上有什么特点?
提示:本文表现了作者对公众事务的关心,但选材上却以小见大,选取公众日常生活琐事作为切入点,以此来体现作者“幸福从细小处开始”的观点。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毗邻(bǐ)     体己(tī)
玷污(zhān) 运筹帷幄(wò) B.炽热(zhì) 喝令(hè)
剽悍(biāo) 怏怏不乐(yànɡ)
C.碾踏(niǎn) 渲染(xuàn)
筵席(yàn) 妄自菲薄(fěi)
D.泥淖(nào) 弥漫(mí)
围歼(jiān) 脍炙人口(kuài)解析:A项中的“毗”应读“pí”,“玷”应读“diàn”;?B项?中的“炽”应读“chì”,“剽”应读“piāo”;C项中的“筵”应读“yán”。
答案:D2.下列词语书写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坐位 涵义 煞车 清原正本 幡然醒悟
B.盘踞 屏弃 诟骂 授人以柄 凭心而论
C.扫描 平添 申冤 良晨美景 鸠占鹊巢
D.经典 执著 鲠直 嘉言懿行 篷荜生辉解析:B项平心而论;C项良辰美景;D项蓬荜生辉。
答案:A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 )?
A.他这样做,自以为很稳妥,一点也听不进别人的建议,其实是如履薄冰,危机是显而易见的。?
B.经过细心的考察和认真的研究,专家们对这个名胜区的山川结构、地形地貌已一目了然。?
C.黄山之美绝无仅有。描写黄山的诗文不少。在这些作品中,《黄山记》是一篇自出机杼的佳作。?
D.近几年,他用经营养殖场赚来的钱帮乡里兴建了10所希望小学,人们都称赞他是位从善如流的企业家。解析:A.如履薄冰:像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
B.一目了然:一眼就能看得很清楚。应改为:了如指掌。
C.自出机杼:比喻写文章、诗的构思和布局别出心裁、独到,有新意。
D.从善如流:形容听取正确的意见及接受善意的规劝像流水那样快而自然。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种种迹象表明,购房者的观望非但没有像往日那样,坚持几日就选择放弃,重新加入到购房大军中去,而且政策的从严,让购房者对房价下降充满信心。
B.中纪委监察部的派驻机构要把加强监督作为第一位的职责,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
C.海陵岛十里银滩上,专门为“南海一号”修建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院3号舱,即“水晶宫”,目前已修建完毕。
D.消费者一旦被认定受到经营者的精神损害,经营者将支付至少5万元以上的精神赔偿。解析:A项主谓搭配不当,“观望”不能“坚持”、“加入”,“从严”不能让购房者充满信心,应改为“观望的购房者”、“从严的政策”,关联词位置不对,“非但”调到“观望的购房者”之前;C项“目前”改为“日前”;D项“至少”和“以上”去掉一个。
答案:B5.把下列几个句子组成上下衔接、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组是(  )
秋季的气候是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________因此,秋季养生在对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导引等进行调摄时,应注重一个“和”字。
①立秋至处暑,秋阳肆虐,温度较高,加之时有阴雨,湿气较重,天气以湿热为特点。
②“白露”过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稍有不慎,容易伤风感冒,许多旧病也易复发。
③故有“秋老虎”之说。
④被称为“多事之秋”。
⑤由于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环境变化相适应,体内阴阳双方也随之发生改变。
A.①③④②⑤ B.①③②④⑤
C.③①②④⑤ D.④②①③⑤解析:语段的中心话题是秋天的季节特点。文段最前面一句是总说,①③说“阳”,②④说复杂变化,⑤与文段最后一句都说秋季如何养生。①③的语序可根据“秋阳肆虐”“故”等词语断定。
答案:B祝您学业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