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扼住命运的咽喉 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了解贝多芬一生的重要事件,尤其是几个创作阶段与代表作及作者对贝多芬的评价。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音乐家贝多芬充满磨难而又始终挑战命运的奋斗的一生。引导学生感悟和学习贝多芬那种敢于“扼住命运咽喉”,向生活的苦难挑战的大无畏精神。
教育培养学生树立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面对挫折决不低头,为了实现美好理想勇往直前生活下去的坚定信念。
3 过程与方法:学生课前自读 讨论 点拨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安排】3课时
【教学设想】
一、课前预习
1、通读全课。
2、搜集有关贝多芬的资料,编写贝多芬履历表;勾画出重点生字词和句子。
3、划分段落层次,尝试用小标题概括。
二、课堂教学
通过多媒体课件、音乐等形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浓重的英雄氛围。课堂教学以教师点拨、学生自学讨论为主,教师尊重鼓励每一位学生的发言,创设民主和谐的课题气氛,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1、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完成导学提纲中的问题。
①给每一自然段标上数字;②给这些段落划分层次结构;③概括人物事迹。
2、完成2007年(海南、宁夏卷)现代文阅读(《叶圣陶在四川》)。
第二课时
一、导语
放音乐: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精彩部分,听后让学生谈感受,然后引出贝多芬。
二、讲解文体
这是一篇人物传记,传记是以写人为中心,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典型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的一种文学形式。
人物传记文阅读是近年高考实用类文体阅读中的一种文学样式,考试题型往往如下:
1、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主人公?
2、主人公具有哪些品质特征?
3、理解句子的含意。
4、请问你怎样评价主人公?
5、文章写作上有何特点?效果如何?
例如:2007年(海南宁夏卷)现代文阅读《叶圣陶在四川》
针对高考这些题型设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学习:
1、阅读全文,概括人物事迹。
2、概括人物品质特征。
3、思考人物品质给人的启迪。
4、个性化解读人物品质,并拓展延伸。
带着以上方法和思路,我们进入文章阅读。
三、进入文本学习
(一)作者罗曼?罗兰的基本情况(见课后的P85的“有关资料”)。
首先看一下作者罗曼?罗兰,关于他的情况在课后的“有关资料”里已作了具体的介绍,大家课后自己看一下,并把一些关键句子划下来。
代表作品《名人传》、《约翰.克里斯多夫》
前面我们同学说过贝多芬是一个聋人,我们都知道,作为一个作曲家,拥有灵动的双手、聪慧的眼睛和敏锐的听力是最为重要的,一旦缺失其中任何一项,就意味着你与这个事业无缘,但贝多芬打破了这种定论,成为了世界著名的音乐家。那么,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他是怎样战胜那些降临到他身上的苦难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些秘密。
这篇人物传记,篇幅很长,考验我们同学能力的严峻时刻已经来临了。
(二)摘取文本材料信息(概括人物事迹)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教师指导划分层次结构。
提示:人物传记的写法一般是介绍人物的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及老年的成长经历(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末尾一般评论人物的功绩成败。我们可以从时间入手,从事件入手,抓住主人公在各个时期的不同经历对我们的划分会有所帮助。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所划分的跟老师的是否相同:(投影)
全文共70小节,评述传主经历大致可分为五部分:(学生概括)
1、(1—4) 1770年—1788年贝多芬童年及家境生活的最初20年。
2、(5—24) 1789年—1809年贝多芬的大学、爱情生活及其创作。
3、(25—33) 1810年—1815年贝多芬与歌德的交往及第七、第八交响曲创作时期。
4、(34—66) 1816年—1827年贝多芬最悲惨的时期及其第九交响曲等创作。
5、(67—70) 作者的诗意化评价。
2、了解了层次结构之后,我们就可以进行人物事迹的概括:
贝多芬在他的一生中都经历了哪些失败挫折呢?(学生看书,分组概括)
(1)贫穷的出生。(P69第2节。)
(2)艰苦(不幸)的童年。(P69第3节。)
(3)失聪的双耳。(P71第8节,P78第37节)
(4)破灭的爱情。(P72第13节,P75第22节)
(5)重病缠身的身体。(P72第13节)
(6)无情义的侄子。(P80第46—52节)
3、思考:你眼中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那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讨论、发言)
(三)作业
进一步熟读本文内容,结合贝多芬感人事迹,谈谈你对人生的思考。
第三课时
一、导语(略)
二、探讨主题(人物品质特征的概括)
1、这就是贝多芬的一生,如此的触目惊心!此刻你们心里的感受是什么呢?能不能用一些形容词把它给表达出来?(悲惨!可怜!同情!难过!??)
2、设想一下,如果是我们身处这样的境地,我们可能会作出什么选择呢?(逃避/自杀/酗酒/面对??)
3、各种各样的回答都有,而贝多芬,面对着自己这苦难的一生,这悲惨的一生,他又是如何对待的?(尽量用原文语言回答)(他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决不屈服。)
提示:P73第14、15段。(学生读这两段)
4、贝多芬的一生经历了童年的不幸、双耳失聪的痛苦、失去爱情的忧伤、重病缠身肉体折腾,但是他渴望痊愈,渴望爱情,他充满着希望。他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决不屈服。在这悲苦的深渊里,他选择了抗争,他抗争的形式是什么?(创作音乐。)
5、他都创作了哪些音乐呢?(在文章中找)(《月光曲》、《第九交响曲》《命运交响曲》??) 提示:播放音乐:《第九交响曲》
6、在音乐里他竭力想表现的主题是什么?(欢乐)(对,从事于讴歌欢乐,他要一生歌唱欢乐。(P80第53段,54段)。这是他毕生的计划。)
7、那作者是怎样评价贝多芬的一生的?(传记在结尾用诗化的语言总结了贝多芬的一生,认为他的一生是“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学生读最后两段)。
8、怎样理解这句话?(前后桌讨论2分钟,派代表回答。)
(就是说在他极其痛苦不幸的一生中,他始终在奋斗、在抗争,在寻求欢乐,并在自己的音乐领空中创造欢乐。在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于幸福、爱情的渴望与深情赞颂。虽然他自身的环境极为恶劣,他的作品却从不缺少对于不幸者有益的欢乐。)
9、了解了贝多芬的事迹之后,在你们眼中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是一个敢于“扼住命运咽喉”、具有大无畏勇敢精神的伟大音乐家。)
三、走近生活
除了贝多芬,我们再放眼现实生活以及电视媒体的报道,还有谁也像贝多芬一样敢于“扼住命运的咽喉”,取得自己的成功,走向自己的人生辉煌?大家举举例子。
外国的:保尔、霍金、海伦?凯勒??
中国的:邰丽华、李丽、杨光??
总结:好,同学们都谈到了自己所熟悉的人。
思考:我们经常希望“好人一生平安”,其实人的一生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那么当我们遭遇挫折和失败时,该怎样去面读对呢?(学生自由发言)
四、师生互动探讨(人物品质的启迪)
西西弗斯被罚推巨石上山,每次快到山顶,巨石就会滚回山脚,他不得不重新开始这徒劳的苦役。听说他悲观到了极点。
可是,有一天,我遇见了正在下山的西西弗斯,却发现他吹着口哨,迈着轻盈的步划,一脸无忧无虑的神情。我生平最怕见到太不幸的人,所以,看见西西弗斯迎面走来,尽管不是传说的那副凄苦模样,深知他的不幸的我仍感局促不安。
没想到西西弗斯先开口了,他举起手,对我喊道:“喂,你瞧,我逮了一只多么漂亮的蝴蝶!” 奥斯特洛夫斯基双目失明、下身瘫痪,他躺在病床上用手摸索着创作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张海迪身子三分之二残疾,却坚持学外语、学医。
生活就是这样,你对它笑,它就会回报你以灿烂晴空,你对它哭,它就会回报你以滂沱大雨。回想我们这十几年所走的路,不管是在学习上、生活上或是人际交际上,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不如意,比如说教师批评、班干部落选,与朋友翻脸,被人欺骗等等,这些对我们来说就是失败挫折。当时我们是如何面对的?现在学了这篇课文,了解了贝多芬以及像贝多芬一样的人的事迹之后,是否有新的想法呢?有谁能给大家分享一下当初自己面对挫折的经历以及现在的感受的?(学生自由发言,自述经历)
五、总结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失败与挫折在所难免。但失败不一定是坏事,无失败就无所谓成功,人们正是从多次失败中总结经验,不屈不挠,继续奋斗,最终获得成功的。
半丁说过:“苦难就是财富,因为苦难,我的人生才更加精彩。”
俄国评论家别林斯基说过:“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学。”大凡最终成就事业的人都是从这所大学中锻炼出来的。如果你不甘于平庸,如果你要使自己的一生真正有意义、有价值,那么,当生活的厄运降临到头上时,要敢于扼住命运的咽喉大声歌唱。
六、学习了本文,哪些写人物的方法可以用?尝试用这些方法来写一个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