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壶口瀑布 说课课件2025-2026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7 壶口瀑布 说课课件2025-2026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共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11 13:10: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壶口瀑布》说课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第一课
目录
说教材 说学情
说教学目标 说教学重难点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说作业布置 说板书设计
说教学反思
说教材
教材地位:《壶口瀑布》是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首篇课文 ,本单元以“人与自然”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本文通过对壶口瀑布的描写,展现了黄河的雄浑气势,借景抒情,表达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赞美,在培养学生语言赏析能力和文化理解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文本特色:语言优美凝练,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象 。如“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挤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将河水比作千军万马,把黄浪碎成的水花比作白雪,使瀑布的形象跃然纸上 。行文思路清晰,按照作者的游览顺序,从不同角度展现壶口瀑布在不同季节的特点,由景及人,升华主题。
说学情
知识基础: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能够初步理解文章的内容。
能力水平:他们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和分析能力,但对于文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难度 。在语言赏析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引导,提升其对修辞手法、精妙词语的品味能力 。
心理特点: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对大自然的奇观充满兴趣,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本文的积极性,但在课堂上可能容易分散注意力,需要教师巧妙引导。
说教学目标
语言运用:品析文中精准生动的词句,学习比喻、排比、动词连用等手法。
思维能力:通过多视角分析、比较品鉴,理解文本“由形及神”的构思逻辑。
审美创造:感悟壶口瀑布的壮美与刚柔并济的意韵,体会自然与人文精神的交融。
文化自信:联系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理解黄河作为“母亲河”的象征意义。
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赏析语言的表现力,探究文本“观形—感神—议道”的写作逻辑。
教学难点:理解壶口瀑布与民族精神的关联,实现从审美体验到文化认同的升华。
说教、学法
教法: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等。
学法:自主学习法、圈点批注法、小组合作法等。
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3分钟):播放一段壶口瀑布的视频,视频中瀑布的轰鸣声和壮观景象冲击学生的感官,引发学生对壶口瀑布的好奇和向往 。提问学生观看视频后的感受,引出课题《壶口瀑布》 。
作者及背景介绍(3分钟):简单介绍作者梁衡的生平及创作风格 。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 。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7分钟):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并回答问题:文章写了作者几次观看壶口瀑布的经历?分别在什么季节?每次看到的瀑布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归纳,明确文章结构 。
说教学过程
精读课文,品味语言(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找出文中自己认为最精彩的描写壶口瀑布的语句,从修辞手法、词语运用、描写角度等方面进行赏析 。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赏析成果,教师适时引导和补充 。重点赏析如“黄河壶口瀑布像一条腾飞的巨龙,穿行在西北黄土高原的秦晋大峡谷中”等语句,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和修辞手法的妙处 。
说教学过程
深入探究,体会情感(8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描写壶口瀑布仅仅是为了赞美自然景观吗?组织学生讨论,探究作者借壶口瀑布表达的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赞美之情 。结合文中“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等语句,分析黄河的性格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的联系 。
课堂小结(3分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文章的主要情节、语言特色、主题思想等 。强调壶口瀑布的壮美以及作者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歌颂,引导学生热爱自然,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
说作业布置
必做:结合游记三要素,写一篇不少于150字的游记短文。
选做: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除了黄河精神,青海本地还有哪些精神?
说板书设计
说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通过情境教学法,利用视频和图片导入,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
不足之处:在时间把控上还不够精准,精读课文环节用时较长,导致后面的课堂小结有些仓促 。部分学生对黄河象征的中华民族精神理解不够深入,在引导学生思考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 。
改进措施:下次教学时,更加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严格按照教学环节的预设时间进行 。针对学生理解困难的地方,多引入生活实例和历史故事,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
语文(统编版)/八年级下册
——梁 衡——
旧知回顾
游记
三要素
所至
所见
所感
作者的游踪;
作者在游程中目睹的风貌;
由所见所闻而引发的所思所感所想;
游记是散文的一种,是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它以叙述为主,兼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具有形式灵活、文情并茂的特点。
合作探究
讨论交流: 作者一边记述所见景象,一边表达自己的感受。试找出作者表达感受的句子,梳理作者的情感变化。
“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
“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
凶险无比
观景时的直接体验
讨论交流: 作者一边记述所见景象,一边表达自己的感受。试找出作者表达感受的句子,梳理作者的情感变化。
合作探究
由景物引发的感想
“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情感。”
气象万千
讨论交流: 作者一边记述所见景象,一边表达自己的感受。试找出作者表达感受的句子,梳理作者的情感变化。
合作探究
“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民族精神
请同学们撰写一份宣传文案,捕捉黄河壶口瀑布的精神内核,展现中华民族的坚韧与勇气。可参考以下句型。
壶口瀑布,你的(你那)......是我们(展现了)......
例:
壶口瀑布,你的气势磅礴,是我们心中永远的惊叹。
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中,你们可能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愿你们能从母亲河——黄河的壶口瀑布中汲取力量,学习它那种“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的精神。在逆境面前,不屈服,不退缩,用旺盛的生命活力和顽强的生命意志,去书写属于你们自己的人生篇章。
寄语
作业布置
1.必做:结合游记三要素,写一段不少于150字的游记小短文。
2.选做:除了黄河精神,青海本地还有哪些精神?请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