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3 声现象(一)(含答案+解析)-【中考真题汇编】2025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03 声现象(一)(含答案+解析)-【中考真题汇编】2025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7-12 10:32: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03 声现象(一)
一、选择题
1.(2025·广西) 公共场合“请勿大声喧哗”,其中“大声”是指声音的(  )
A.音色美 B.音调低 C.响度大 D.声速小
2.(2025·贵州) 侗族大歌有其独有的“众低独高”演唱特色,即多人演唱低声部,一至三人轮换领唱高声部,这里的“低”“高”主要是指声音的(  )
A.声速 B.音色 C.响度 D.音调
3.(2025·威海) 如图所示,体育场紧邻主干道,当运动员经过带有弧形顶棚的主席台时,听到的外面车辆声音总是比在体育场其他地方听到的车辆声音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声波在顶棚处发生了反射
B.运动员能够区分不同车辆的声音,说明声波传递了信息
C.道路旁的树木使声音的能量在传播过程中逐渐减小
D.听到车辆的声音很大说明车辆发声的频率很高
4.(2025·黑龙江) 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不振动时能产生声音
B.声音可以从月球直接传播到地球
C.声音传播的速度一定是340m/s
D.利用声呐可获得水中鱼群的信息
5.(2025·长沙) 古代常用敲钟的方式来报时、召集人群、发布消息。下列关于钟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钟声和琴声的音色相同 B.钟声可以传递信息
C.响度越大,钟声传播速度越大 D.钟声一定是噪声
6.(2025·北京市)如图所示的是编钟演奏的情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敲击编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空气振动产生的
B.听众听到的编钟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C.编钟发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只编钟的同一位置,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7.(2025·宜宾) 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主要利用声音传递能量的是(  )
A.医院里的常见医疗设备“B超”
B.探测鱼群所用的设备“声呐”
C.中医诊病四个途径中的“闻”
D.清洗眼镜的设备“超声波清洗机”
8.(2025·德阳) 我国民族乐器种类繁多,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人们能区分二胡和竹笛的声音,依据的是声音的(  )
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频率
9.(2025·眉山) 如图所示是考古出土的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乐器,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敲编钟发出的声音是编钟振动产生的
B.编钟和骨笛都是乐器,它们发出的声音一定不是噪声
C.能辨别编钟和骨笛发出的声音,主要是根据它们的响度不同
D.敲编钟发出的声音比吹骨笛发出的声音大,是因为编钟声音的音调高
10.(2025·绥化)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B.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音色判断的
C.广场上的噪声监测仪可以减弱噪声
D.超声波探伤是利用声波传递能量
11.(2025·山东) “五四”来临之际,学校举办了“青春与祖国共成长”校园合唱比赛。某班合唱队有高音、中音、低音三个声部。这里的“高”“中”“低”是指声音的(  )
A.振幅 B.响度 C.音调 D.音色
12.(2025·天津市)《诗经·关雎》中“参差荇菜”一句,以“参差”形容水草长短不齐。我国传统管乐器排箫(图)因竹管长短错落,雅称“参差”。竹管“参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振幅
13.(2025·陕西)如图,是“祖脉秦岭,诗意长安”主题文化活动的场景。活动中颂诗、乐器演奏、歌曲演唱等多种文艺创演,彰显了陕西文化特色。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现场观众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的
B.朗诵者的声带振动时,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C.演唱者发出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速度不断减小
D.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音色相同
14.(2025·陕西)为庆祝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某学校举行了红歌合唱比赛,通过传唱经典红色歌曲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合唱团唱出的歌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B.合唱团中不同同学发出声音的音色相同
C.演唱到高音部分时发声体的振动频率降低
D.礼堂的隔音墙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5.(2025·山西)如图所示,中国传统乐器古琴的琴身通常由梧桐木制成,琴弦常采用丝弦。演奏时,通过按压琴弦的不同位置,可弹出音调高低不同的声音,其原因是
A.琴声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改变 B.琴弦振动的幅度发生了变化
C.琴弦振动的频率发生了变化 D.琴身和琴弦的材质比较特殊
16.(2025·扬州)“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17.(2025·武威)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超声波可以击碎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B.音乐教室墙壁安装消音棉是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吹笛子时,笛子发出的声音是由手指振动产生的
D.宇航员在空间站核心舱内能直接对话是因为舱内有气体
18.(2025·江西)如图所示,是华夏先民用飞禽的翅骨制作的古老的笛子“贾湖骨笛”,对研究中国文化、文明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吹奏骨笛时,抬起不同的手指,就会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声音的
A.音色 B.响度 C.音量 D.音调
19.(2025·凉山) 2025年5月14日,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太空计算卫星星座(12颗计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如图所示,这标志着我国首个整轨互联的太空计算星座正式进入组网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十二颗卫星在太空中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B.十二颗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前后,质量会发生改变
C.若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加速升空时,所有外力消失,火箭将保持静止
D.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的发动机与轿车的汽油机都是热机
20.(2025·凉山) 月琴是凉山具有代表性的乐器之一(如图)。演奏时,左手按弦,右手弹奏,琴声清脆悦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月琴演奏时发出的声音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
B.现场听众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C.演奏时右手拨弦的力越大,琴声传播得越快
D.演奏时改变左手按弦的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21.(2025·烟台) 生活中很多现象都蕴含着物理奥秘,下列关于玻璃瓶的小实验解释正确的是(  )
A.甲图: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玻璃瓶的同一位置,能改变声音的音调
B.乙图:用力捏玻璃瓶,细管中液面上升,是因为细管发生了微小形变
C.丙图:将瓶子从一楼拿到十楼,细管中液面上升,说明大气压强随高度升高而增大
D.丁图:用吸管吸水时,水会沿着吸管进入嘴里,是因为大气压强的作用
22.(2025·广安)下列关于声说法正确的是(  )
A.真空能够传声
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C.同学们听到上课铃声后迅速进入教室,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上自习时,教室禁止喧哗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23.(2025·新疆) 我们能够区分琵琶、二胡和编钟发出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速度
24.(2025·河北)古琴是我国的一种传统弦乐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琴声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
B.琴声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被拨动的琴弦越粗,音调越高
D.拨动琴弦的力度越大,响度越小
25.(2025·湖南) 如图,这是湖南省博物馆内保存的一把西汉古瑟,瑟是我国原始的弹拨丝弦类乐器。当琴瑟合奏时,人们能够分辨出瑟的声音,主要根据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26.(2025·福建) 用智能手机监测噪声,显示的“50.6dB”是指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27.(2025·乐山) 下列关于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发声的喇叭使小纸片“跳舞”,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B.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低
C.倒车雷达,是利用声传递信息
D.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28.(2025·泸州)“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声音是我们感知缤纷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以下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密闭玻璃罩中的空气被逐渐抽出,听到的铃声遂变小
B.图乙:用手动一端仲出桌边的塑料尺,伸出长度越长,音调越高
C.图丙:福建舰毂机引导员戴上耳罩,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图丁:用“B超”检查身体,主要利用了声音能传递能量
二、填空题
29.(2025·广东)粤剧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粤剧表演时,琴声是由琴弦   产生的,并通过   传播到观众处.观众可根据声音的   分辨不同的乐器
30.(2025·齐齐哈尔) 科技改变生活,一种新型防盗门的门锁采用声纹识别技术,可以识别主人的声音,这是利用声可以传递   ;该门的夹层内填充新型材料,能够有效地减弱通过门传播到室内的声音,这种控制噪声的措施是   。
31.(2025·湖北)律管是古人用来给乐器定音的工具。用十二根长度不同的律管吹出十二个高低不同的标准音,十二根律管吹出的声音   (填声音的特性)不同,其中最长的一根叫黄钟律管,如图。据文献记载,它还曾作为汉代统一度量衡的标准,管长九寸(约20cm),在管腔中装满大小适中的黍,体积为一俞(约10mL),质量为十二铢(约7.8g),由此推算汉代一寸约为   cm(保留两位小数),黍的密度约为   g/cm3
32.(2025·河南)图描绘了古诗《所见》中的田园意境。“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中,若以黄牛为参照物,牧童是   的;歌声是由牧童的声带   产生的。“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中,童能识别出蝉的声音,主要是依据了声音的   (填“响度”或“音色”)。
33.(2025·武威) 市场上有一种变声器,可以改变声音的特性。某段声音的波形变化如图所示,变声前是A段,变声后是B段,则变声后声音的音调   (选填“变高”“不变”或“变低”),响度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4.(2025·烟台) 为保护听力,我们可以从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三个方面控制噪声。射击运动员训练时戴耳罩是从声音的   方面进行控制;图书馆中规定不能大声喧哗是从声音的   方面进行控制;家庭窗户安装真空双层玻璃是从声音的   方面进行控制。
35.(2025·云南) 中国空间站开展“天宫课堂”直播授课,利用   波与地面师生进行互动交流,极大地激发了青少年的科学兴趣。中国花样游泳队在巴黎奥运会上夺冠,运动员在水中能跟随音乐节拍整齐划一地变换队形,说明声可以传递   。
36.(2025·福建) 仿生海洋机器鱼模仿鱼类的游动方式,与螺旋桨推进方式相比,噪声小,这是在   处减弱噪声。机器鱼游动时,相对于海岸是   的。
37.(2025·苏州)苏州评弹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中常用到琵琶、三弦等乐器,如图所示。当演者拔动琴弦时,弦因   而发出声音,且拔的力度越大,声音的   越大;听众能分出琵琶和三弦发出的声音,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不同。
38.(2025·泸州)在家庭实验室,小中给弟弟表演“舞动的纸屑”系列“魔术”。他用音响设备播放(黄河大合唱),看到静置于扬声器上的纸层“随歌起舞”,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他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纸屑,看到纸飞向玻璃棒,这是因为玻璃棒带了   而“隔空吸纸”;如图所示,他左手操住软管下,靠近纸屑,右于握住软管上方,用力甩动,软管内空气流速增大,压强变   ,纸屑被吸入管内,从上端飞出,好似“天女散花”.
39.(2025·扬州)用乒乓球做小实验.
(1)如图1,乒乓球接触到正在发声的音叉时,会被弹起,说明发声体在   .乒乓球在该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   .
(2)如图2,用吸管吹气,两乒乓球向中间靠拢,这是因为两球中间气体流速大,气体压强   .
答案解析部分
1.C
声音大是指声音的强度大,即响度大,故C正确,ABD错误。
综上选C。
声音的特点:不同材料决定音色不同;振幅决定响度;振动频率决定音频;振动频率决定音频,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2.D
由题意可知,“众低独高”的“低”“高”指声音的高低,即声音的音调,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声音的强弱/大小),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音色(声音的特色),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4.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3.D
A、 外面车辆声音总是比在体育场其他地方听到的车辆声音大 ,是由于声音在顶棚处发生反射,故A正确;
B、区分不同车辆的声音,说明了声音传递了车辆的信息,故B正确;
C、树木可以吸收声音的能量,使得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逐渐减小,故C正确;
D、 车辆的声音很大说明车辆发声的振幅很高,故D错误。
1、声音产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通过介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声音的特点:不同材料决定音色不同;振幅决定响度;振动频率决定音频;振动频率决定音频,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3、声音能传递信息的实例:利用声呐(超声波)测海深、利用雷达定位、利用B超探测婴儿信息。
4.D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故A错误;
B.地球和月球之间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故B错误;
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和不同温度下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传播的速度不一定是340m/s ,故C错误;
D.声呐的原理是回声定位,利用声呐可获得水中鱼群的信息,故D正确。
故选D。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真空不能传声;
(3)影响声速快慢的因素: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
(4)声呐的原理是回声定位。
5.B
A、琴声和钟声的音色不同,所以人们可以分辨,故A错误;
B、 钟声可以传递信息 ,例如计时等,故B正确;
C、声音的传播速度和响度无关,和传播介质,温度等有关,故C错误;
D、钟声不一定时噪声,比如利用钟声计时等,D错误;
综上选B。
1、声音的特点:不同材料决定音色不同;振幅决定响度;振动频率决定音频;振动频率决定音频,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2、减弱噪音的途径有:声源处(摩托车装消声器)、传播中(建隔音墙 )、人耳处(戴耳罩)。
3、噪声:影响人类休息和学习的声音统称为噪声。
6.B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敲击编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编钟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听众听到的编钟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进入人耳的,故B正确;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编钟发出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
D.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只编钟的同一位置,发声体的振幅不一样,响度不同,故D错误。
故选B。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D.响度的大小与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7.D
A.医院里的常见医疗设备“B超”,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探测鱼群所用的设备“声呐”,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的,故B不符合题意;
C.中医诊病四个途径中的“闻”,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清洗眼镜的设备“超声波清洗机”,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声音的利用: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8.A
二胡和竹笛的材料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A正确,BCD错误;
综上选A。
声音的特点:不同材料决定音色不同;振幅决定响度;振动频率决定音频;振动频率决定音频,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9.A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 敲编钟发出的声音是编钟振动产生的 ,A正确;
B、影响人类生活、生产、休息的声音均属于噪音,B错误;
C、不同发生器材的材料不同,音色不同,可以根据音色辨别不同的发声器材,故C错误;
D、声音大,即强度大,声音的响度表示强度,故D错误。
综上选A。
1、声音产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通过介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声音的特点:不同材料决定音色不同;振幅决定响度;振动频率决定音频;振动频率决定音频,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3、减弱噪音的途径有:声源处(摩托车装消声器)、传播中(建隔音墙 )、人耳处(戴耳罩)。
10.B
A.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故A错误;
B.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音色判断的,故B正确;
C.广场上的噪声监测仪可以监测噪声的等级,不可以减弱噪声,故C错误;
D.超声波探伤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B。
A.根据声速的知识判断;
B.音色表示声音的特点;
C.噪声监测仪能够监测噪声的等级,不能减弱噪声;
D.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11.C
某班合唱队有高音、中音、低音三个声部,这里的“高”、“中”、“低”指的是声音的振动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色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12.A
竹管内空气柱振动发声,竹管长短不同,空气柱长短不同,振动频率不同,而频率决定音调,所以竹管“参差”是为改变声音的音调,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大小有关。
13.A
A、朗诵者的声音通过空气传播,传入人耳,故A正确。
B、物体振幅和响度有关,和音调无关,故B错误;
C、声音的传播速度和介质温度有关,所以传播过程中声音速度不变,故C错误。
D、声音的音色和发声体的材料有关,故D错误。
综上选A。
1、声音产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通过介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声音的特点:不同材料决定音色不同;振幅决定响度;振动频率决定音频;振动频率决定音频,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14.A
A、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所以歌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故A正确;
B、不同的人发声的结构不同,导致声音的音色不同,故B错误;
C、高音对应振动频率高,对应音调高,故C错误;
D、隔音墙是通过传播过程减弱噪音,故D错误。
综上选A。
1、声音产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通过介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声音的特点:不同材料决定音色不同;振幅决定响度;振动频率决定音频;振动频率决定音频,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3、减弱噪音的途径有:声源处(摩托车装消声器)、传播中(建隔音墙 )、人耳处(戴耳罩)。
15.C
A、声音在同种介质和同种温度下的传播速度相同,A错误;
BCD、 通过按压琴弦的不同位置,可弹出音调高低不同的声音 ,音调和声音的振动频率有关,C正确,BD错误;
综上选C。
1、声音产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通过介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声音的特点:不同材料决定音色不同;振幅决定响度;振动频率决定音频;振动频率决定音频,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16.B
诗句:不敢高声语,指不能大声说话,描述声音的大小, 是声音的响度,音调指声音的高低不同,和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音色是声音的特色,与发声体的材料有关,B符合题意,ACD丙符合题意。
故选B。
声音的大小指响度,声音的高低指音调,声音的特色是音色。
17.C
A、利用超声波击碎身体内的结石,则声波能传递能量,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音乐教室墙壁安装消音棉,消音棉减少了声音的反射,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吹笛子时,笛管中的空气振动发出声音,C错误,符合题意;
D、空间站核心舱内有空气,可以传播声音,宇航员在能直接对话,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空气可以传播声音;通过声音做某事,是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阻断声音的传播,是在传播途径控制噪声。
18.D
吹奏骨笛时,抬起不同的手指,笛管中空气柱的长度改变,空气振动的频率改变,频率可以影响声音的音调,从而声音的音调会改变,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发声体的长度改变,振动的频率改变,音调的高低受频率的影响。
19.D
A、在太空中用电磁波传递信息,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故A错误;
B、质量不随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故B错误;
C、根据牛顿第一定律,若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加速升空时,所有外力消失,火箭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D、运载火箭的发动机是火箭喷气发动机与轿车的汽油机一样都属于热机,工作时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卫星在太空中是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质量不随形状、位置、温度和状态的变化而变化。根据牛顿第一定律进行分析。火箭和汽油机都属于热机。
20.C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月琴演奏时发出的声音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现场听众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故B正确;
C、演奏时右手拨弦的力越大,响度越大,响度的大小与发声体的振幅及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与声音的传播速度无关,故C错误;
D、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演奏时改变左手按弦的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响度的大小与发声体的振幅及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越近,响度越大;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21.D
A.用大小不同的力敲玻璃瓶同一位置,改变的是声音的响度,不是音调,故A错误;
B.用力捏玻璃瓶,细管中液面上升,是因为力使玻璃瓶发生微小形变,不是细管形变,故B错误;
C.将瓶子从一楼拿到十楼,细管中液面上升,说明大气压随高度升高而减小,外界大气压变小,瓶内气压将液体压入细管,故C错误;
D.用吸管吸水时,先把吸管内空气吸走,管内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水被压入吸管进而进入嘴里,故D正确。
故选D。
A.振幅影响响度,频率影响声调;
B.弹力产生的条件之一必须要直接接触并挤压;
C.大气压随着高度的升高而减小;
D.把吸管内的空气吸走,吸管内气压变小。
22.B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A错误;
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B正确;
C.同学们听到上课铃声后迅速进入教室,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C错误;
D.上自习时,教室禁止喧哗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D错误。
故选B。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C.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也能够传递能量;
D.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23.B
不同乐器的材料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通过音色可以分辨不同的发声乐器。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声音的特点:不同材料决定音色不同;振幅决定响度;振动频率决定音频;振动频率决定音频,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24.A
A、声音的产生是由振动产生的,所以 琴声是由弦的振动产生 的,故A正确;
B、真空中不能传声,故B错误;
C、琴弦越粗,振动频率越低,所以音调越低,故C错误;
D、波动琴弦的力度越大,琴弦振动的幅度越大,所以响度越大,故D错误。
综上选A。
1、声音产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通过介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声音的特点:不同材料决定音色不同;振幅决定响度;振动频率决定音频;振动频率决定音频,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25.C
当琴瑟合奏时,人们能够分辨出瑟的声音,主要根据声音的音色,因为音色是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
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音色是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
26.B
分贝(dB)是用于表示声音强度的单位,而声音的强度体现的是声音的响度,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分贝的符号是dB。声音的强弱叫作响度。
27.B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发声的喇叭使小纸片“跳舞”,说明发声体在振动,故A正确;
B.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实验表明,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故B错误;
C.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倒车雷达,是利用声传递信息,故C正确;
D.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防止噪声产生,故D正确。
故选B。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的音调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C.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28.A
A.图甲:密闭玻璃罩中的空气被逐渐抽出,内部传递声音的介质变少,听到的闹铃声逐渐变小,故A正确;
B.图乙:用手拨动一端伸出桌边的塑料尺,伸出长度越长,频率越小,音调越低,故B错误;
C.图丙:福建舰舰载机引导员戴上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图丁:用“B超”检查身体,主要利用了声音能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A。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伸出长度越长,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C.减弱噪声的方法: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声源处减弱;
D.声音能传递信息和能量。
29.振动;空气;音色
在粤剧表演时,琴声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并通过空气传播到观众处,观众可根据声音的 音色分辨不同的乐器。
故答案为:振动;空气;音色。
(1)声音是有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它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3)音色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30.信息;阻断噪声的传播
(1)可以通过人的音色来分辨不同的人,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2)门的夹层内填充新型材料,能够有效地减弱通过门传播到室内的声音,这种控制噪声的措施阻断噪声的传播。
(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2)控制噪声途径由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途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31.音调;2.22;0.78
(1) 因十二根长度不同的律管可以吹出十二个高低不同的标准音,说明十二根律管吹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2)管长九寸约20cm,则汉代一寸的长度为:;
(3)在管腔中装满大小适中的黍,体积为一龠约10mL,质量为十二铢约7.8g,
则黍的密度约为:。
(1)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就越高;
(2)管长九寸约20cm,据此求出汉代一寸的长度;
(3)根据求出黍的密度。
32.静止;振动;音色
(1)牧童骑黄牛时,牧童与黄牛之间没有位置的变化,以黄牛为参照物,牧童是静止的;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歌声是由牧童的声带振动产生的;
(3)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牧童能识别出蝉的声音,主要是依据了声音的音色。
(1)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变化了,物体就是运动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物体就是静止的;
(2)根据声音产生的条件解答;
(3)音色是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
33.不变;变大
图中,声音的波形图的变声前是A段,变声后是B段,变声后,相同时间振动次数相同,振动的频率相同,则声音的音调不变,声波图的振幅变大,响度变大。故第1空填:不变;第2空填:变大。
声音的音调高低和振动的频率有关;声音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4.接收;产生;传播
射击运动员训练时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是从声音的接收方面进行控制;
图书馆里规定不能大声喧哗,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是从声音的产生方面进行控制;
家庭窗户安装真空双层玻璃,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是从声音的传播方面进行控制。
防治噪声的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35.电磁;信息
电磁波能传递信息,并且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中国空间站开展“天宫课堂”直播授课,就是利用电磁波与地面师生进行互动交流,极大地激发了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声可以传递信息,声可以传递能量,运动员根据音乐节奏变换队形,体现了声波能够传递信息(指令或节拍)。
电磁波能传递信息,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声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36.声源;运动
(1)仿生海洋机器鱼模仿鱼类的游动方式,与螺旋桨推进方式相比,噪声小,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机器鱼游动时,机器鱼相对于海岸的位置在不断地发生改变,机器鱼是运动的。
(1)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即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2)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变化了,物体就是运动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物体就是静止的。
37.振动;响度;音色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琴弦振动带动周围空气振动,从而产生声音传播到听众耳中。拨弦力度越大,琴弦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就越大,响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而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是因为它们的材料、结构以及发声方式等因素存在差异,琵琶和三弦在这些方面有所不同,所以听众可以依据音色来分辨它们的声音。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音调是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音色是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
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38.振动;电荷;小
(1)看到静置于扬声器上的纸屑“随歌起舞”,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用丝绸与玻璃棒摩擦,因为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碎纸屑被吸引是因为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3)他左手握住软管下端,靠近纸屑,右手握住软管上方,用力甩动,软管内空气流速增大,压强变小,纸屑被吸入管内,从上端飞出。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3)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位置,压强越大。
39.(1)振动;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2)小
(1)图1中,音叉正在发声,乒乓球与之接触时,会被反复弹起,乒乓球受到音叉的力,反映音叉在振动,可知发声体在振动;实验中,乒乓球被弹起,可以将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故第1空填:振动;第2空填:将微小的振动放大;
(2)图2中,用吸管在乒乓球中间吹气,乒乓球中间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两侧流速小,压强大,两乒乓球在外侧压强差的作用下向中间靠拢。故第1空填:小。
(1)发声体在振动,能将与之接触的乒乓球弹开;乒乓球被弹开,将微小的振动放大;
(2)流体在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流速小的位置压强大。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