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复习与检测 课件(30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复习与检测 课件(30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广东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6-07-09 11:00: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0张PPT。学习任何知识的最好方法是---
自我探索,自我发现!The Best Way To Learn Anything
Is To Discover It By Yourself!《动量与能量》综合应用
高三复习课 2.能量的观点
(1)动能定理:W总 = 。
(2)机械能守恒定律:Ek1 + EP1 = 。
(3)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v0 + atΔEkEk2 + EP2 3.动量的观点
动量守恒定律:m1v1 + m2v2 = .?2asmam1v1′+ m2v2′ (1)对涉及 a 、t 等物理量的问题,能量&动量规律有缺陷——应考虑力的观点解题.?
(2)对多次往返、碰撞、复杂曲线(非圆周、非抛物线)运动问题,力的观点有缺陷,应考虑能量&动量观点解题.
能量和动量观点解题是,共同的特点是不纠缠过程细节,只比较始末状态量.二、三大规律的选用 例 1. 如图所示,平板车 B 的质量
为 3.0kg ,以 4.0m/s 的速度在光滑水
平面上向右运动. 质量为 1.0kg 的物体
A 被轻放到车的右端,设物体与车之间μ= 0.25 ,g = 10m/s2 . 求:
(1)如果平板车足够长,那么平板车最终速度多大?物体在车上滑动的时间是多少??(2)要使物体不从车上掉下,车至少要有多长?(四种方法)SASBff方法1:力的观点方法2:动能定理
方法3:能量守恒
方法4:图像法方法1:力的观点方法2:动能定理
方法3:能量守恒
方法4:图像法下题方法1:力的观点方法1:力的观点方法4:图像法方法1:力的观点方法2:动能定理
方法3:能量守恒
方法4:图像法下题方法2:动能定理方法1:力的观点方法4:图像法方法1:力的观点方法2:动能定理
方法3:能量守恒
方法4:图像法下题方法3:能量守恒方法1:力的观点方法4:图像法方法1:力的观点方法2:动能定理
方法3:能量守恒
方法4:图像法下题 例 1. 如图所示,平板车 B 的质量
为 3.0kg ,以 4.0m/s 的速度在光滑水
平面上向右运动. 质量为 1.0kg 的物体
A 被轻放到车的右端,设物体与车之间μ= 0.25 ,g = 10m/s2 . 求:
(1)如果平板车足够长,那么平板车最终速度多大?物体在车上滑动的时间是多少??1.2s方法4:图像法方法1:力的观点方法4:图像法方法1:力的观点方法2:动能定理
方法3:能量守恒
方法4:图像法下题 2. 如图所示,B 是两边有挡板的
滑槽,内部长度 L = 1.0m ,放在光
滑水平面上。滑块 A 从 B 的左端以
v0 = 4m/s 的初速度出发,与 B 的两挡板的碰撞都是弹性的,且 g = 10m/s2 ,B 和 A 的质量之比 M∶m = 3∶1 ,动摩擦因数μ= 0.15 ,则( )
A. A 与 B 共同速度为 1m/s B. A 与 B 共同速度为零
C. A 最后会停在 B 的左端 D. A 最后会停在 B 的右端 答案:AC 。 提示:系统动量守恒,有 mv0 = (M + m)v?
代入数据,得 v = 1m/s —— A 对; 系统损失能量守恒,有 代入数据,得 s相 = 4m ,所以…… —— C 对动能定理应用:
对象:单体
摩擦力做功中S 是指: 对地位移。
能量守恒定律:
对象:系统
一对摩擦力产生热量的S是指: 相对路程。
牛顿定律应用:
应注意研究对象
摩擦力大小相等,但加速度不同。
题后思二1. (宁夏09)两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劈A和B(AB不相连),高度相同,放在光滑水平面上,A和B的倾斜面都是光滑曲面,曲面下端与水平面相切,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物块位于劈A的倾斜面上,距水平面的高度为h。物块从静止滑下,然后又滑上劈B。求物块在B上能够达到的最大高度。 改条件:若A、B 两光滑曲面是连接在一起,
结果又是如何?2.(双选) 右图中,A 球的质量和半圆形轨道的质量相同,轨道半径为 R ,重力加速度为 g ,不计所有摩擦,无初速释放 A ,则 ( )BC3. (双选)如果 B 换成光滑的、右边为 1/4 圆周坡道的滑板, 和 g 已知,则( )
A. A 与 B 系统动量守恒
B. A 与 B 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
C. A 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D. A 上升的最大高度小于BDAB不相连接某方向上动量守恒
条件:该方向上合外力为零
对象:相互作用的系统
常用到公式:
系统机械能守恒,
水平动量守恒。

二 题后思三 (2009年广东高考)如图19所示,水平地面上静止放置着物块B和C,相距=1.0m 。物块A以速度=10m/s沿水平方向与B正碰。碰撞后A和B牢固地粘在一起向右运动,并再与C发生正碰,碰后瞬间C的速度=2.0m/s 。已知A和B的质量均为m,C的质量为A质量的k倍,物块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0.45.(设碰撞时间很短,g取10m/s2)
试(1)计算与C碰撞前瞬间AB的速度。
(2)根据AB与C的碰撞过程 分析k 的取值范围,并讨论与C碰撞后AB的可能运动方向。 km m m 碰撞成立的条件是:
1、动能不增加2、碰后不穿越因此:km m m 2、 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1的小球A以速率v0向右运动。在小球A的前方O点有一质量为m2的小球B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小球A与小球B发生正碰后小球A、B均向右运动。小球B被在Q点处的墙壁弹回后与小球A在P点相遇。PQ=1.5PO。假设小球间的碰撞及小球与墙壁之间的碰撞求两小球质量之比m1/m2。
都是弹性的。一维弹性碰撞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被碰球:主动球:1 .弹性碰撞:机械能守恒2.非弹性碰撞:机械能有损失3.完全非弹性碰撞:具有相同的速度,
机械能损失最大。碰撞种类:“正碰”:只能列动量守恒,
能量守恒未可知。
三题后思1(2011新课标卷)如图,ABC三个木块的质量均为m。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BC之间有一轻质弹簧,弹簧的两端与木块接触可不固连,将弹簧压紧到不能再压缩时用细线把BC紧连,是弹簧不能伸展,以至于BC可视为一个整体,现A以初速度v0沿BC的连线方向朝B运动,与B相碰并粘合在一起,以后细线突然断开,弹簧伸展,从而使C与A,B分离,已知C离开弹簧后的速度恰为v0,求弹簧释放的势能。
四该同学做法是否合理?
为什么?AV共 碰后 V0 分离A0所以1(2011新课标卷)如图,ABC三个木块的质量均为m。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BC之间有一轻质弹簧,弹簧的两端与木块接触可不固连,将弹簧压紧到不能再压缩时用细线把BC紧连,是弹簧不能伸展,以至于BC可视为一个整体,现A以初速度v0沿BC的连线方向朝B运动,与B相碰并粘合在一起,以后细线突然断开,弹簧伸展,从而使C与A,B分离,已知C离开弹簧后的速度恰为v0,求弹簧释放的势能。
A碰B后碰后到弹开过程V1=2.如图,两块相同平板P1 , P2置于光滑水平面上,质量均为m。 P2的右端固定一轻质弹簧,左端A与弹簧的自由端B相距L。物体P置于P1的最右端,质量为2m,且可看作质点。 P1与P以共同速度v0向右运动,与静止的P2发生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后P1与P2粘连在一起。P压缩弹簧后被弹回并停在A点(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P与P2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 (1)P1、P2刚碰完时的共同速度v1和P的最终速度v2; (2)此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压缩量x和相应的弹性势能Ep。xP1、P2刚碰完时P压缩弹簧最大压缩量时P弹回并停在A点刚性,不可压缩弹簧列动量守恒必须特地留意:
研究对象,
列能量守恒,必须特别留意:
研究过程。
四 题后思确定研究对象明确研究过程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判断动量是否守恒受力分析,做功分析若是列机械能守恒方程若非列动能定理若是列动量守恒定律小结:解决力学问题一般思维导图学习任何知识的最好方法是---
自我探索,自我发现!The Best Way To Learn Anything
Is To Discover It By Yourself! 解:(1)车足够长,A 和 B 肯定能达到共同速度。在此过程中,A 、B 系统动量守恒,有
mBv0 = (mB + mA)v? A 受滑动摩擦而加速,加速度 解得 v = 3m/s ,此即平板车最终速度。 例 1. 如图所示,平板车 B 的质量
为 3.0kg ,以 4.0m/s 的速度在光滑水
平面上向右运动. 质量为 1.0kg 的物体
A 被轻放到车的右端,设物体与车之间μ= 0.25 ,g = 10m/s2 . 求:
(1)如果平板车足够长,那么平板车最终速度多大?物体在车上滑动的时间是多少?? A 加速运动的时间 (2)A 和 B 达到共同速度前,系统能量守恒关系为 解得 s相 = 2.4m 这就是平板车应具备最小长度。(2)要使物体不从车上掉下,车至少要有多长? 例 1. 如图所示,平板车 B 的质量
为 3.0kg ,以 4.0m/s 的速度在光滑水
平面上向右运动. 质量为 1.0kg 的物体
A 被轻放到车的右端,设物体与车之间μ= 0.25 ,g = 10m/s2 . 求:
(1)如果平板车足够长,那么平板车最终速度多大?物体在车上滑动的时间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