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课《春》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课《春》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11 15:26: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课《春》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给加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风qīng qiāo qiāo________的,草软绵绵的( )的。
(2)风里带来些新fān________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rùn shī________的空气里酝酿( )。
(3)鸟儿将cháo________ān________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hū péng yǐn bàn________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唱出wǎn zhuǎn ________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 )着。
(4)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huáng yùn________的光,烘托( )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5)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suō________戴着lì________的。
2、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1)呼朋引伴
A.指引  B.牵引 C.引申   D.招引
(2)欣欣然张开了眼
A.然而   B.的样子 C.这样  D.对
(3)一年之计在于春
A.计算  B.主意计谋 C.打算  D.策略
(4)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A.声音相呼应  B.依照别人的样子做 C.和谐  D.和悦
3.解释下列加线的词在句中的含义。
(1)欣欣然张开了眼________________
(2)山朗润起来了________________
(3)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_____________
(4)一点点黄晕的光_______________
(5)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________________
4.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
(1)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
(3)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
(4)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
5、想象下列各句描绘的情景,说说加点语句的表达效果。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3)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4)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6.请从下边的文字中分别找出写各种感觉的句子(把句子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③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④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1)写嗅觉的:________ (2)写听觉的:________ (3)写触觉的:________
7.下面一段话的顺序已被打乱,如将其还原则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②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③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④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②①③ D.③④②①
8.课文默写填空
(1)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3)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4)“_____________________”,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
(5)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春天像小姑娘,________________,笑着,走着。
(7)春天像健壮的青年,_____________________,领着我们上前去。
(8)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春》选段,完成各题。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趟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 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 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
9.依次概括选文所描绘的三幅图景。
春草勃发图→ 图→ 图。
10.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换成括号中的字好不好?为什么?
小草偷偷地(慢慢地)从土里钻(长)出来。
答:
11.作者写景,善于从多角度进行描绘。文中画线句子是从哪个角度来描写春风的?写出了春风的什么特点?
答:
12.“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花、杏儿、梨儿”一句中的“仿佛”是什么意思?它能否删掉?为什么?
答: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春天的梦 苏叔阳
黎明,窗外飘着雪花,静静地,静静地……啊,多像梦的使者。蓦地,几行诗句涌上心头:闪亮的雪花,轻柔晶莹每一片都是一个温馨的梦。
让树枝看见了新绿,让街道看见了浓阴。
哦,在这落雪的早晨,我忽地闻到了丁香的芬芳,听见了蜜蜂的歌唱……
春天是可爱的吗?特别是在这里,短促得犹如蜉蝣的生命,只一闪,就是烈日炎炎的夏天。
春天是值得留恋的吗?特别是在这里,常常有漫天的风沙,吹干你生命的汁液。
但我还是喜爱她,像喜爱我最倾心的恋人;我还是执拗地追寻她,像追寻早已消逝了的我的童年。
因为再短促的春天,也还是春天,可以看得见积雪里萌生的小草,枯枝上吐出的嫩蕾。可以看见绿色,这生命最基本的色素;可以看见鲜红,这滚烫的血液的火焰。而没有了色彩,也就没有了旋律,没有了诗歌,没有了舞蹈,没有了运动,没有了一切!春天赋予世界以色彩。
再寒冷的春天,也还是春天。只要挺得过那风沙,人们总会脱去厚厚的外装,活动一下僵硬的躯体,唤醒沉睡在灵魂里的种种追求。春天赋予人类以希望。
因为有了对春天的渴慕,对春天的梦想,我忍耐住了许多寒冬。
三十多年前的一个冬天,好像比现在冷得多。那时我还是个孩子。可我觉得一切都没有希望。我曾在作文里发过“人生如梦”的叹息。我那时只有十岁呀。可是春风吹开了故都的城门,也廓清了我心灵上的迷雾。我真像一棵小草伸出了青春的嫩芽,一条铺满鲜花的道路在我的面前伸展开来。从那时起,我知道了春天与希望同在,春天与温暖俱来。哦,我怀念,怀念那给了我们民族和我们民族所有子孙以幸福、以理想的1949年的春天。
我也还记得过了二十年后的那个严冬。我在长城以外的一个荒凉的村庄,经受“脱胎换骨”的革命教育,我记得那带着冰碴的红高粱面糊糊,记得那缩肩拱背的农民木然的眼睛,记得那阳坡下避风的土洞。在那儿,眼光木然的农民,用一小堆枯叶为我燃起野火,烤暖我的脚,烤暖我的心,送给我一个烤熟的土豆。在那儿,我曾经蜷缩着睡去,梦见了春天;淙淙的水,摇曳的花。梦见妻子温柔的手臂,小儿子的笑脸——他那时刚刚出生不久。靠了春天的梦,我熬过了践踏灵魂的岁月。
又是一个春天。祖国的大地被泪水飘起,人们哭诉一个巨人的长睡,仿佛他带走了所有的人内心里对春天可怜的梦幻。然而,春天毕竟来了,虽然迟了,虽然挟着风沙,虽然难免还残留着严冬的寒气。可她毕竟是春天。
地球上不能没有春天,人生里不能没有梦幻。我愿春风把梦吹撒到一切人的心头。
我们不能苛求春天,因为春天是冬天的产儿。她有母体的印痕,但她不同于母亲。她娇嫩、柔弱,可她有长长的未来,她的每一个细胞都是希望的种子。严冬所诞生的并不是严冬。因此,人类才向她呼唤,才把她赞颂。
晶莹的雪花,正在为春天铺下襁褓,阵阵的鞭炮正在为春天催生。我在梦中焦渴地呼唤着春天,又将在春天里编织新的梦幻。
啊,祖国的春天呐,家乡的春天呐!就算你短促到只有一瞬,为了这一瞬里所凝集、所包容的未来的一切,我也愿意献出我的生命。
春天快来吧!
13.作者写春天的梦,为什么要从冬天的雪花写起?
14.作者感受到的家乡的春天是什么样的?请简要概括
15.“春风吹开了故都的城门,也廓清了我心灵上的迷雾。”结合上下文,说说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6.本文的题目是“春天的梦”,文中又多处将“春天”与“梦”联系在一起,请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春到山水间 刘成章
①小时候常听人说:“二月二,龙抬头。”抬头做甚?不得而知。今天的孩子们,恐怕更是难以明白。那么,我打个比方吧。飞机一旦抬头,就是要起飞了。龙也是这样,抬起头就要一冲上天。
②龙行天上,大地回春。雨润江南树,那是烟雨;风吹塞北河,那是熏风。布谷鸟一声一声地叫个不停,昆虫都从土里钻出来,互相点点头,打打招呼,然后叙说着春天的故事。
③烟雨熏风春来了。春是被万物呼唤来的,一来就是朝霞灿烂。
④大黄牛只顾欣赏自己踩下的阔大脚窝。柳树梢头的喜鹊问柳树,是不是该泛绿了?蒲公英不急不躁,不温不火,却抢了春的先机,它放松地绽开大方而又谦虚的花,像暗夜忽然点亮的灯,而且这灯很多,很亮,一盏一盏地闪耀,好不炫目。
⑤春来了,所有热爱春的人,都心旌摇曳,想去踏春。
⑥我拄着拐杖,也和年轻人一起去郊外。一畦春水浇着春韭,就像浇着杜甫笔下的唐诗。而那些麦苗,已经在不失时机地返青。麦田旁,酥软的泥土享受着阳光的爱抚,冒着丝丝缕缕上升的阳气,人们正在清理去年残剩的庄稼根茬。这儿那儿的荠菜,散发着亘古就有的清香,使我不得不停下脚步挖上一些,以吸纳大地赐予人的丰沛元气。附近一棵棵树木的梢头,早来的春风正在那儿戏闹,它们摇动着,抖落了厚厚的尘埃。我知道,每棵树木的枝干里,都有一条消了冰的河,它们在奔流,在喧响,在演奏充满活力的春的乐曲,从而向着繁盛的夏季勃发。
⑦春来了,我们举手向她致意,和她紧紧拥抱,在烟雨熏风之中。
⑧我居住在京城的一个大院里,院中湖上的薄冰早已融化,人们也脱去了臃肿的羽绒服。许多童车重新聚集在湖边,童车上是牙牙学语的孩子们,阳光打在他们的眸子上,眸子里尽是滟滟天真。院门外又支起了理发摊,我坐下请师傅给我剃头。春阳、春风,无阻无隔地照射我、轻拂我。一只乳燕从空中款款飞来,环绕在我头顶,让人满心欢喜。
⑨“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个“闹”字多么传神!现在,红杏还未开满枝头呢,但许多地方早已热闹起来。
⑩最热闹的要数微信朋友圈。朋友圈就像一个成百人、上千人居住的山坳,走进这山坳,有平房,有竹楼,有窑洞,还有四合院。举目望去,家家门上还闪耀着过春节时贴上的红彤彤的对联。古时候,二月二也叫做开笔节。在朋友圈里,人们早已开了笔,争着展示春光,笔下带着春风。
我看见了云南楚雄的赛装节,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乡村T台秀,男女老幼都穿着艳丽的彝族服装,赛装赛美。仅是姑娘头上戴的鸡冠帽,就让人看得心醉神迷——在奇美的“鸡冠”上,用细毛线绣出了朵朵牡丹花、山茶花、蝴蝶花。人们载歌载舞,“赛装赛到日头落,跳脚跳到皓月当空”。
我看见了陕北的许多地方都在闹秧歌——这个“闹”字,与“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一脉相承——打腰鼓,跑旱船,踢场子。人们都说,那是多年不见的景象了。曾经穷得叮当响的塞外小城榆林,这些年GDP持续高增长。小城刚举办了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运用匠心巧思,歌赞着非遗文化的时代价值。
在这些红火热闹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些腮帮子一鼓一陷的唢呐手,他们真情投入,尽情地演奏,向着蓝天,向着春光。
(选自《光明日报》)
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引用俗语“二月二,龙抬头”开篇,既引发读者阅读兴趣,又为全文定下感情基调。
B.文章用白描手法勾勒一幅山水春景图,奏响一曲春之交响乐,春意盎然,令人心生欢喜。
C.文章两次写“春来了”,看似不经意的重复,却隐含递进关系,是作者谋篇布局的需要。
D.与《安塞腰鼓》的磅礴大气不同,本文写得温婉细腻,显示出刘成章语言风格的多样性。
18.人们如何迎春?请简要概括。
19.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雨润江南树,那是烟雨;风吹塞北河,那是熏风。布谷鸟一声一声地叫个不停,昆虫都从土里钻出来,互相点点头,打打招呼,然后叙说着春天的故事。
(1)赏析加点词语:
(2)从句式角度赏析句子:
20.文中画线句子有何含义?请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送春
宗璞
  (1)说起燕园的野花,声势最为浩大的,要数二月兰了。它们本是很单薄的,脆弱的茎,几片叶子,顶上开着小朵小朵简单的花。可是开成一大片,就形成春光中重要的色调。阴历二月,它们已探头探脑地出现在地上,然后忽然一下子就成了一大片。一大片深紫浅紫的颜色,不知为什么总有点朦胧。房前屋后,路边沟沿,都让它们占据了,熏染了。看起来,好像比它们实际占的地盘还要大。微风过处,花面起伏,丰富的各种层次的紫色一闪一闪地滚动着,仿佛还要到别处去涂抹。
  (2)没有人种过这花,但它每年都大开而特开。童年在清华,屋旁小溪边,便是它们的世界。人们不在意有这些花,它们也不在意人们是否在意,只管尽情地开放。那多变化的紫色,贯穿了我所经历的几十个春天。只在昆明那几年让白色的木香花代替了。木香花以后的岁月,便定格在燕园,而燕园的明媚春光,是少不了二月兰的。
  (3)其实我家近处,便有大片二月兰。个芳邻门前都有特色,有人从荷兰带回郁金香,有人从近处花圃移来各色花草。这家因主人年老,儿孙远居海外,没有人侍弄园子,倒给了二月兰充分发展的机会。春来开得满园,像一大块花毯,衬着边上的绿松墙。花朵们往松墙的缝隙间直挤过去,稳重的松树也在含笑望着它们。
  (4)这花开得好放肆!我心里说。我家屋后,一条弯弯的石径两侧直到后窗下,每到春来,都是二月兰的领地。面积虽小,也在尽情抛洒春光。不想一次有人来收拾院子,给枯草烧了一把火,说也要给野花立规矩。次年春天便不见了二月兰,它受不了规矩。野草却依旧猛长。我简直想给二月兰写信,邀请它们重返家园。信是无处投递。乃特地从附近移了几棵,也尚未见功效。
  (5)许多人不知道二月兰为何花,甚至语文教科书的插图也把它画成兰花的模样。兰花素有花中君子之称,品高香幽。二月兰虽也有个兰字,可完全与兰花没有关系,也不想攀高枝,只悄悄从泥土中钻出来,如火如荼点缀了春光,又悄悄落尽。我曾建议一年轻画徒,画一画这野花,最好用水彩,用印象派手法。年轻人交来一幅画稿,在灰暗的背景中只画有一枝伶仃的花,又依照“现代”眼光,在花旁画了一个破竹篮。
  (6)“这不是二月兰的典型姿态。”我心里评判着。二月兰是一大片一大片的,千军万马。身躯瘦弱,地位卑下,却高扬着活力,看了让人透不过气来。而且它们不只开得隆重茂盛,尽情尽性,还有持久的精神。这是今春才悟到的。
  (7)因为病,因为懒,常几日不出门。整个春天花开花谢,来去匆匆,有的便不得见。却总见二月兰不动声色地开在那里,似乎随时在等候,问一句“你好些吗 ”
  (8)又是一次小病后,在园中行走。忽觉绿色满眼,已为遮蔽炎热作准备。走到二月兰的领地时,不见花朵,只剩下绿色直连到松墙。好像原有的一大张绚烂的色彩画,现在掀过去了,卷起来了,放在什么地方,以待来年。
  (9)我知道,春归去了。
(10)在领地边徘徊了一会儿,忽然意识到二月兰的忠心和执著。从春如十三女儿学绣时,它便开花,直到雨僝风僽,春深春老。它迎春来,伴春在,送春去。古诗云“开到荼靡花事了”,我是总不知荼靡是个什么样儿,却亲见二月兰蓦然消失,是春归的一个征兆。
  (11)迎春人人欢喜,有谁喜欢送春 忠心的、执著的二月兰没有推托这个任务。

21.文章一开头便写道:“说起燕园的野花,声势最为浩大的,要数二月兰了。”
(1)为什么说“声势最为浩大”
(2)用“声势浩大”来描写二月兰,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第四段开头“这花开得好放肆”一句中,“放肆” 这个词的本意是什么 在这里指什么而言 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23.“春来开得满园,像一大块花毯,衬着边上的绿松墙。花朵们往松墙的缝隙间直挤过去,稳重的松树也在含笑望着它们。”请分析这一句话的表达特色。
 

24.文章的标题是“送春”,但前半部分却用较大的篇幅描写二月兰“声势最为浩大”,“开得好放肆”,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
1.(1)轻悄悄 ruǎn miān miān (2)翻 润湿 yùn niàng(3)巢 安 呼朋引伴 hóu long 宛转 yìn hè(4)黄晕 hōng tuō(5)蓑 笠 2、(1)D (2)B (3)C (4)A 3.3.(1)欢欢喜喜的(2)明朗润泽(3)呼唤朋友,招引伙伴(4)昏黄不明亮(5)比喻姿态优美 4。(1)排比 拟人(2)引用 比喻(3)比喻 排比(4)反复 拟人 5.(1)两个“盼望着”,语气应该是递进的,表达一种急切而欣喜的“盼望”心情。“春天”本无脚步,是作者想象和拟人化。没说“来了”,只说“近了”,是从春天刚起步说起。这是课文的开头,一上来就传达了一种欢快而热烈的心情和气氛。
(2)“偷偷地”和“钻”,表现小草的情态和动作,仿佛有灵性、有个性。“嫩嫩的,绿绿的”是定语后置,本来应该放在“小草”前面。后置之后,改变了正常的语序,造成语言的抑扬顿挫效果,而且句子变短了,也造成一种短而快的语流节奏。突出强调了小草嫩绿的特点
(3)这一长串短句,有一种鲜明的语言节奏。“像眼睛”“像星星”写出了野花的细小而明艳,点出春天的特点;“还眨呀眨的”是拟人,用想象的笔法写出野草的情态。
(4)这里连用三个比喻,都是形容春雨的“密”,通过印象的叠加,强化了表达效果。
6.(1)② (2)③④ (3)① 7.C 8.(1) 欣欣然张开了眼(2) 吹面不寒杨柳风
(3)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4)一年之计在于春(5)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6)花枝招展的(7)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8)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9、春花竞放图→春风和煦图
10、不好。“偷偷地”写出了春草悄然而生的情景,给人不知不觉的感觉。“钻”形象地表现了春草冲破土层的劲,让人看到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这两个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小草以人的情感,富有理趣,让人喜爱。括号里的词则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11.从触觉的角度来描写春风,写出了春风和煦、温暖、轻柔的特点。
12.“仿佛”是好像、似乎的意思。不能删掉。这句话是从闻到花的甜味联想到果实累累,虚写了诱人的丰收美景图。如果删掉,就变成实实在在的画面,与实际不符,也没有丰富的想象意味。
13.①严冬过后是春天,严冬之中更易引起人们对春天的期盼和渴慕。
②作者觉得雪花是春天的使者,能给人以“温馨的梦”。
14. 作者感受到的家乡的春天是短促的,寒冷的,风沙漫天的,充满生机的充满色彩的,给人带来希望的。(“短促”、“寒冷”、“风沙漫天”、“充满生机”、“充满色彩”、“带来希望”,
15. 故都的解放,让“我”对人生又有了信心,对前途不再迷茫。
16. 作者将“春天”与“梦”联系在一起,表达出两层意思:寒冬中,春天是一个梦,她给人以温暖和希望;艰难时,社会的变革、人间的真情是充满春天气息的梦,她更能给人以温暖和希望。将“春天”和“梦”联系在一起,巧妙而有效地凸现了本文期盼春天、渴望变革、呼唤真情的主旨。
17.B 18.人们去郊外踏春;农民在麦田里清理根茬;大人小孩在湖边聚集;人们在阳光下理发;各地的人们在朋友圈展示民俗活动。 19.示例:这一系列动词描绘大地回春的美丽景象,表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示例:以短句为主,节奏明快,足见作者内心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与兴奋。 20.要点:树木的成长会经历严冬,而严冬终将过去;前进的途中不乏阻碍,这些阻碍终将助力远行;只要充满信心和活力,终将到达更美好的未来
21.(1)二月兰“忽然一下子就成了一大片”,“房前屋后,路边沟沿,都让它们占据了,熏染了”。
(2)展现了二月兰开花的动感和不可阻挡的力量。
22.本义是轻率、毫无顾忌,含有贬义。这里指二月兰开花开得多,开得热闹,开得自由自在。表达出作者欣赏和赞美的感情。
23.(1)运用比喻、拟人、衬托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二月兰开得美丽,开得“放肆”,使人印象深刻;(2)从动静两个角度进行描写,富有情趣。
24.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