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同步测试(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同步测试(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11 13:57: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同步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有学者研究发现,从输往英国的出口货值看,1844年广州出口的货值是上海的7.7倍,而到了1852年,上海出口的货值是广州的1.7倍。下列史事与这一变化密切相关的是(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洋务运动的开展
C.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D.义和团运动爆发
2.鸦片战争后,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各地农民反抗斗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为太平天国运动提供了温床。材料表述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的( )
A.背景 B.经过 C.影响 D.地位
3.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不少中国人为国家命运出谋划策,开出处方。其中一项“借用基督教,动员中国民间力量对抗封建统治者”所对应的事件的领导者是( )
A.曾国藩 B.康有为 C.宋教仁 D.洪秀全
4.1852年,太平军进入湖南后,东王杨秀清与西王萧朝贵联名发布《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痛陈剃发易服之恨,赞美史可法誓死不事清的气节。“讨胡”的“胡”是指( )
A.外国侵略者 B.清朝统治者 C.地主 D.传教士
5.攻克永安后,太平军刊印了营规:令军兵男妇不得入乡造饭取食,毁坏民房,掳掠财物及搜操药材铺户和州府县司衙门。该举措旨在( )
A.获得人民支持 B.重建领导机构
C.建立政权组织 D.解决土地问题
6.下图是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事件,其中①②处应该是( )
A.永安建制、天京事变 B.金田起义、定都天京
C.金田起义、天京事变 D.定都天京、天京陷落
7.太平天国严禁鸦片贸易,多次拒绝外国提出的侵略要求,击溃洋枪队。同时,发动东征、西征战役,多次击败清政府军队。太平天国的斗争( )
A.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B.创新了反封建斗争方式
C.代表着资产阶级的要求 D.逆转了中国的贸易逆差
8.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提出“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主张。这反映了其( )
A.彻底废除封建礼教 B.追求社会财富均等
C.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D.重视反击外来侵略
9.《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妇女和男子同样分配土地和生活资料;妇女可参与军政事务;设置女官,开科取士。这些规定( )
A.在全国范围得到推广 B.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C.动摇了儒学正统地位 D.体现反封建压迫色彩
10.“1853年3月,起义军攻占南京……到1856年9月已控制了从武汉到镇江的长江沿岸要地和江西、安徽的大片土地。”材料所述事件的直接影响是( )
A.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
B.外国侵略势力深入长江中下游地区
C.使太平天国进入全盛时期
D.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11.“大权乃落于杨秀清之手。杨则器小易盈……天京内讧始起,诸王互相残杀,石达开……远出不复归”。材料所涉及事件使太平天国( )
A.初建政权 B.由盛转衰
C.进入全盛 D.运动失败
12.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领导集团贪图享乐,大兴土木建造宫室,忘记了起义的任务,消极对敌。不仅如此,还制定了严格的阶级制度和一些有损百姓利益的政策,让大家都对他们失望到了极点。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是( )
A.武器装备的落后 B.推翻了君主统治
C.主张平均分配土地 D.领导集团的腐败
13.在太平天国先后颁布的两个革命纲领中,与前者相比,《资政新篇》体现了( )
A.推翻封建地主阶级的革命性 B.学习西方的进步性
C.对清政府认识不清的局限性 D.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14.《资政新篇》主张兴办近代交通运输、银行、保险等,鼓励和保护科技发明,这与中国传统“重农抑商”政策形成了鲜明对比。这说明《资政新篇》( )
A.脱离实际缺乏可行性 B.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C.扭转太平天国的危局 D.维护传统的小农经济模式
15.1860年,太平军兵临上海近郊。聚集在上海的官僚和地主非常惊恐,他们雇佣美国人华尔组织洋枪队,抗拒太平军。不久,英法侵略军也撕下“中立”伪装,配合清军袭击太平军。这表明( )
A.洋务运动遭到战争阻断 B.清朝政府沦为洋人朝廷
C.农民运动面临联合绞杀 D.西方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16.下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一幅浮雕,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大事件。下列对该事件理解正确的是( )
A.它沉重打击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B.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C.它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D.它标志着农民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17.李鸿章曾提道:“忠王府(太平天国将领李秀成的府邸)琼楼玉宇,曲栏洞房,真如神仙窟宅”“花园三四所,戏台两三座,平生所未见之境也”。此材料可用来探究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 )
A.革命纲领具有空想性 B.制度建设不符合实际
C.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D.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18.李大钊曾说:“他们(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由此可见,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是由于( )
A.缺乏坚决的斗争意志 B.不能充分依靠人民群众
C.没有对外作战经验 D.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19.“作为一场企图改朝换代的农民战争,它在近代中国纵横十数年,搅乱了整个封建制度,也间接影响政治力量的产生。”材料中的“它”( )
A.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B.沉重打击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运动
C.明确提出“均田免赋”口号的农民起义
D.推翻了清王朝封建腐朽统治的革命运动
20.太平天国反抗压迫剥削的正义性、向西方寻求真理和后期反对外来侵略的积极性应是太平天国的主要历史面相。对于运动进行中出现的理论和实践的矛盾、崇奉皇权、迷信宗教等负面现象,则充分展现了太平天国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场大规模农民革命其本身所具有的历史局限。这反映了评价历史事件要( )
A.全面综合 B.坚定立场 C.爱憎分明 D.明确方向
二、材料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将大笔军费和巨额赔款全部转嫁给劳动人民。由于五口通商,外国的工业产品涌进中国,排斥了中国传统的家庭副业和手工业,使东南沿海地区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失去生计。同时,地主加紧了对农民的盘剥,土地兼并更为严重。1846—1850年,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各省都遭到严重的水旱灾害,广大农民家破人亡,陷入绝境。经过积极的酝酿和准备,1850年春夏间,洪秀全发布金田“团营令”。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金田宣布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
——摘编自李侃《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洪仁玕之所以抛却在香港作为教会中人的平静生活,冒死投效与清军血战正酣的太平军的行列,除了身为洪秀全族弟和心系攘夷大业的因素外,更为其拳拳报国之心所驱使,即试图在太平天国实施他的近代化方案,使中国也走上富强之路。
——摘编自夏春涛《洪仁玕的思想特征及其历史地位》
材料三 1864年6月1日,洪秀全在多日以野草充饥后病逝,幼天王洪天贵福继位。7月19日天京失守,随后清军屠城,许多平民百姓被杀,其惨况无可描述。湘军攻破天京后太平军放火烧城,湘军在大肆抢劫后也到处纵火。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洪秀全发动此次农民起义的开始标志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洪仁玕提出这一方案的目的。
(3)材料三所叙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综合上述材料,概述太平天国运动有何历史意义?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时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太平天国运动发展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五口通商”与“协定关税”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的原因
(2)请写出材料二示意图中②代表的历史事件。
(3)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的联系。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D B A C A B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D B B C C C D A A
1.C
【详解】题干显示1844—1852年上海出口货值反超广州,这与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爆发)密切相关。太平天国运动主要在南方展开,尤其是两广地区,导致广州周边战乱频繁,贸易受阻;而上海因《南京条约》开埠后逐渐发展,且未受太平军直接影响,出口增长显著,C项正确;《南京条约》虽开放上海,但初期贸易优势未显,时间跨度不符,排除A项;洋务运动始于1860年代,时间不符,排除B项;义和团运动发生于19世纪末,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2.A
【详解】依据题干“鸦片战争后,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各地农民反抗斗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为太平天国运动提供了温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说明了鸦片战争对清朝统治的影响,鸦片战争失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太平天国运动因此爆发,A项正确;经过指的是事件的具体过程,起义爆发、军事行动等,题干未提及,排除B项;影响指事件带来的结果或变化,题干未涉及,排除C项;地位是对事件历史意义的评价,题干未直接评价太平天国运动,排除D项。故选A项。
3.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教,领导太平天国运动,借用基督教,动员中国民间力量。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为“太平军”,太平天国运动爆发,D项正确;曾国藩是洋务派的代表之一,排除A项;康有为领导了戊戌变法,排除B项;宋教仁是革命派代表人物,排除C项。故选D项。
4.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讨胡”的“胡”指清朝统治者,因为清朝是满族人建立的,太平天国运动反清,因此称其为“胡”,B项正确;外国侵略者不是太平天国运动针对的主要对象,排除A项;地主阶级表述不够准确,排除C项;传教士不是太平天国运动针对的对象,排除D项。故选B项。
5.A
【详解】根据题干“攻克永安后,太平军刊印了营规:令军兵男妇不得入乡造饭取食,毁坏民房,掳掠财物及搜操药材铺户和州府县司衙门”可知,太平军的这一举措旨在严明军纪,获得人民支持,A项正确;重建领导机构发生在天京事变之后,排除B项;攻克永安后,洪秀全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所封诸王均受东王节制。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与题干所述不符,排除C项;为了解决土地问题,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
6.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过程中的兴起事件指的是1851年1月的金田起义,转折事件指的是导致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天京事变,因此①处是金田起义,②处是天京事变,C项正确;永安建制发生在攻克永安后,处于发展阶段,排除A项;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与图示兴起和转折均不符,排除BD项。故选C项。
7.A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太平天国严禁鸦片贸易、抗击外国侵略体现其反侵略(反帝)性质,发动东征、西征打击清政府军队则体现其反封建性质,A项正确;太平天国虽是一场农民起义,但未在斗争方式上实现重大创新,仍以传统战争为主,排除B项;太平天国是农民领导的运动,主张平均主义,而非资产阶级的资本主义改革要求,排除C项;严禁鸦片贸易可能局部减少逆差,但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未逆转整体贸易逆差,排除D项。故选A项。
8.B
【详解】根据“无处不均匀”可知其强调财富分配的绝对平均性,根据“无人不饱暖”可知其突出保障基本生存需求,这两点旨在消除贫富差距,共同体现了对财富均等的追求,B项正确;《天朝田亩制度》聚焦土地所有制改革,未系统涉及封建礼教的废除,其内容主要限于经济与社会分配层面,排除A项;《天朝田亩制度》以小农经济为基础,强调绝对平均主义,而非发展资本主义私有制或商品经济,排除C项;太平天国运动虽具反清性质,但《天朝田亩制度》本身不涉及民族独立或反帝主张,排除D项。故选B项。
9.D
【详解】根据材料“妇女和男子同样分配土地和生活资料;妇女可参与军政事务;设置女官,开科取士。”可知,《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中妇女享有平等权利、设立女官等举措,直接挑战封建纲常伦理,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压迫色彩,D项正确;《天朝田亩制度》由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并未在全国范围推广实施,排除A项;传统文化对太平天国有一定影响,但题干中妇女平等分配土地、参与军政等规定恰恰是对传统封建等级制度的突破,排除B项;动摇儒学正统地位的是新文化运动等后期思潮,太平天国虽冲击儒学但未动摇其根本,排除C项。故选D项。
10.C
【详解】据题干“1853年3月,起义军攻占南京……到1856年9月已控制了从武汉到镇江的长江沿岸要地和江西、安徽的大片土地”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太平天国起义军在1853年攻占南京并建立天京,其后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壮大过程。这恰是太平天国运动最鼎盛的时期,与材料内容的时间和背景相吻合,C项正确;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项;第二次鸦片战争,外国侵略势力深入长江中下游地区,排除B项;《马关条约》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排除D项。故选C项。
11.B
【详解】据材料“天京内讧始起,诸王互相残杀,石达开……远出不复归”可知,材料与天京事变有关,结合所学可知,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在军事征战和制度建设上取得了重大成就,但领导人开始享乐腐化,争权夺利。1856年秋,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意图篡位。结果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 , 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与材料信息相符,B项正确;金田起义后,洪秀全称“天王”。攻克永安后,洪秀全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所封诸王均受东王节制。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1853年,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太平天国开始进行北伐和西征,之后,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1864年天京的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2.D
【详解】根据材料“太平天国领导集团贪图享乐,大兴土木建造宫室,忘记了起义的任务,消极对敌。不仅如此,还制定了严格的阶级制度和一些有损百姓利益的政策,让大家都对他们失望到了极点。”并结合所学可知,太平天国领导人在定都天京后封建腐朽思想日益严重,未摆脱旧式农民起义的窠臼,使得人民失望,体现了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是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领导集团的腐败,D项正确;材料的主旨是在强调太平天国领导人的腐化思想,没有体现武器装备落后的因素,排除A项;太平天国运动最终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以失败而告终,没有推翻君主统治,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排除B项;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天朝廷亩制度》主张平均分配土地,但是具有空想性,题干没有涉及土地相关内容,排除C项。故项D项。
13.B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和所学知识可知,《资政新篇》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发展近代工商业等,体现向西方学习的进步性,这是与《天朝田亩制度》相比突出的特点,B项正确;《天朝田亩制度》有强烈反封建革命性,主张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等,《资政新篇》重点在发展资本主义,排除A项;两个纲领都体现对清政府认识不清局限性,不是《资政新篇》相对独特之处,排除C项;《资政新篇》主张学习西方,不存在盲目排外,排除D项。故选B项。
14.B
【详解】根据材料“《资政新篇》主张兴办近代交通运输、银行、保险等,鼓励和保护科技发明”可以得出《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结合所学知识,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B项正确;《资政新篇》未能付诸实践是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排除A项;《资政新篇》未能付诸实践,并没有扭转太平天国的危局,排除C项;太平天国与中国传统“重农抑商”政策形成了鲜明对比,并没有维护传统的小农经济模式,排除D项。故选B项。
15.C
【详解】根据材料“聚集在上海的官僚和地主非常惊恐,他们雇佣美国人华尔组织洋枪队,抗拒太平军”分析可知太平天国运动作为一场农民运动,正面临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C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导致清政府的统治危机,才出现洋务运动,且洋务运动始于1861年,排除A项;清朝沦为“洋人朝廷”的标志是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排除B项;瓜分狂潮发生在19世纪末甲午战后,时间不相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6.C
【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反映的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金田起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金田起义的爆发,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C项正确;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排除B项;图示浮雕反映的金田起义,但并非标志农民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排除D项。故选C项。
17.C
【详解】分析题干材料可知,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出现了严重的享乐腐化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出现材料所述情况的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太平天国“有田同耕”的空想性革命纲领,排除A项;题干强调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享乐腐化,无法得出制度建设不符合实际的结论,排除B项;李鸿章的这段描述体现了太平天国领导集团享乐腐化,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而不是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排除D项。故选C项。
18.D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他们(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和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利用宗教开展运动,并建立所谓的天国,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D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缺乏科学的理论,材料内容没有涉及斗争意志,排除A项;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巨大的农民起义,本身依靠的就是农民群众,排除B项;题干强调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缺乏科学的理论,题干信息未反映对外作战,排除C项。故选D项。
19.A
【详解】根据题干“作为一场企图改朝换代的农民战争”“纵横十数年”和所学太平天国运动的知识可知,该运动是太平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持续斗争14年,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A项正确;“打击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指向义和团运动(1899-1901年),但义和团是“扶清灭洋”并非”改朝换代”的农民战争,排除B项;“均田免赋”是明末李自成起义的口号,与题干“近代中国”不符,太平天国纲领为《天朝田亩制度》,排除C项;“推翻清王朝”,符合辛亥革命的成果,但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而非农民战争,与材料中“农民战争”的定位矛盾,排除D项。 故选A项。
20.A
【详解】根据材料“对于运动进行中出现的理论和实践的矛盾、崇奉皇权、迷信拜神等负面现象,则充分展现了太平天国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场大规模农民革命其本身所具有的历史局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主要强调的是评价历史事件要全面综合,一分为二的评价,A项正确;坚定立场主要体现的是面对外部压力或者不同观点,始终保持自己的观点、态度和信念,与 材料评价历史事件要全面综合无关,排除B项;爱憎分明指的是对事件或事物的喜爱或者憎恨分明,而材料主要强调的是评价历史事件要全面综合,排除C项;明确方向一般从制定计划、目标行动时,清晰的奔向目标或定位,而题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评价历史事件要全面综合,排除D项。故选A项。
21.(1)背景: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封建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自然灾害严重;外国侵略势力的加剧;西方思想文化的渗透;标志:金田起义。
(2)目的:振兴太平天国,反对清王朝;实现国家富强。
(3)事件:天京陷落;意义:使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的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详解】(1)背景:据材料一“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将大笔军费和巨额赔款全部转嫁给劳动人民。由于五口通商,外国的工业产品涌进中国,排斥了中国传统的家庭副业和手工业,使东南沿海地区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失去生计。同时,地主加紧了对农民的盘剥,土地兼并更为严重。1846—1850年,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各省都遭到严重的水旱灾害,广大农民家破人亡,陷入绝境。”可知,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包括: 一是封建统治的腐败和剥削:清政府将战争赔款和军费转嫁给劳动人民,加重了农民的负担;二是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五口通商后,外国工业产品涌入中国,冲击了传统的手工业和家庭副业,导致手工业者和农民破产;三是土地兼并和自然灾害:地主阶级加紧盘剥农民,土地兼并严重,同时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遭受严重水旱灾害,农民生活陷入绝境。 标志:据材料一“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金田宣布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可知,洪秀全发动此次农民起义的开始标志是金田起义。
(2)目的:据材料二“洪仁玕之所以抛却在香港作为教会中人的平静生活,冒死投效与清军血战正酣的太平军的行列,除了身为洪秀全族弟和心系攘夷大业的因素外,更为其拳拳报国之心所驱使,即试图在太平天国实施他的近代化方案,使中国也走上富强之路。”可知,洪仁玕提出这一方案的目的是一是振兴太平天国,试图通过近代化方案增强太平天国的实力;二是心系攘夷大业,反对清朝统治;三是实现国家富强,希望通过近代化方案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3)事件:据材料三“1864年6月1日,洪秀全在多日以野草充饥后病逝,幼天王洪天贵福继位。7月19日天京失守,随后清军屠城,许多平民百姓被杀,其惨况无可描述。湘军攻破天京后太平军放火烧城,湘军在大肆抢劫后也到处纵火。”可知,材料三所叙述的历史事件是1864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意义:综合上述材料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动摇了封建制度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抵抗了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反抗意识和斗争精神。
22.(1)原因:“五口通商”打开了中国市场,“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破坏了关税主权有利于西方国家倾销商品,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2)事件:天京事变。
(3)联系: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随着阶级矛盾的日益尖锐,洪秀全掀起了太平天国运动。
【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一“……五口通商协定关税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不平等条约”指的是《南京条约》,因为“五口通商”打开了中国的市场,“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破坏了关税主权有利于西方国家倾销商品。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因而说“五口通商”与“协定关税”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
(2)事件:材料二示意图中②“转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②代表的历史事件是天京事变,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攻克永安后,洪秀全分封诸王,史称永安建制,1856年,杨秀清逼迫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意图篡位,结果,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史称天京事变,标志着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3)联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鸦片战争,材料二反映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它们之间的联系是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随着阶级矛盾的日益尖锐,洪秀全掀起了太平天国运动。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