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共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共4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7-07 16:31: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0张PPT。1.2地球的运动演示1: 将地球仪放置在水平位置,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现象时,请说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面对地球仪,从左向右绕地轴旋转
B.面对地球仪,从右向左绕地轴旋转
C.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D.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AD一、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方向中心速度意义地轴自西向东( 北逆南顺 )角速度:除极点外,各点相等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昼夜交替、地方时、物体偏向、对地球形状的影响周期一个恒星日或一个太阳日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地球上各点是相等的,均是15度/小时,即1度/4分钟。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赤道最大,为1670千米/小时,然后,向南北两极递减,南北两极为0。思考:
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昼夜现象?
地球不自转会不会有昼夜?
自转给昼夜现象带来什么影响?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和夜的更替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交替晨线昏线晨昏线昼半球
夜半球晨昏线晨线
昏线昼夜更替AA点位于晨线还是昏线上?晨昏线把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自转的地理意义2.地方时读图回答: 1.在图中描出正午时的经线,当地的时间是 点;说出处于子夜的经线,当地的时间是 点。
2. A与B时间较早的是 ,说明同一纬线上 边比 边的时间早。
3.估算C点的地方时 点(说明依据)
国际上将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各时区都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判断下列各地在南北哪一半球?自转的地理意义3.水平运动的物体产生偏向:
南左北右赤道无自转练习:1.关于地方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一条纬线地方时相同
B.同一条经线地方时相同
C.西边的时刻总是比东边的时刻早 D.纬度每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B
2.在下图中,用a表示晨线,b表示昏线,其中各图表示正确的是( )
B、D3.下图四幅物体水平运动偏向图中,正确表示南半球的是 (虚线表示运动方向,实线表示偏转方向) ( )B、DABCDE4.图中E点位于 (晨/昏)线上,地方时为6时,请判断A、B、C、D的地方时。二、地球的公转地球公转方向中心速度意义太阳自西向东近日点较快;远日点较慢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四季更替及五带划分周期1年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三、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变一变abcdaC太阳高度角ABNS0°180°正午太阳高度角夏至日:
北半球昼  、夜  ;
北极圈及其以北   现象。
夏半年(3.21.~9.23.):
北半球昼    夜;
纬度越高昼   。
冬至日相反。
春分或秋分日:
全球昼夜    。最长最短极昼大于越长平分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变化太阳直射点 两 侧23o26′ 46o52′ 90o 66o34′ 43o08′公转的地理意义2.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北半球春分日
秋分日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冬至日   交角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四季更替、五带划分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赤道黄道黄赤昼夜长短的变化1.四季作为一种天文现象,夏季是一年中白昼较长、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季节;冬季是一年中白昼较短、正午太阳高度较小的季节。春秋是过度季节。
2. 按气候统计工作划分四季:3、4、5月是春季,6、7、8月是夏季,9、10、11月是秋季,12、1、2月是冬季。
3.农历划分:以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划分四季。公转的地理意义3.四季更替及五带划分公转的地理意义3.四季更替及五带划分读上图 “一年中太阳直射点移动图”回答。
(1)写出图中各点表示的北半球的节气的名称:
A__ _,B___ ,C____ ,D______。
(2)当阳光直射B点时,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大值的地区是_____ _,达到全年最小值的地区是______;昼长达全年最大值的地区是_ __。
反馈练习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南半球北半球
(3) 一年中有一次阳光直射的地点是图中的_______点 ,
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的地区是图中的_______点 。
(5)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减小的时段是从_ __到___。
(6)南半球各地昼长于夜,但昼长逐日缩短的时段是从___到____。反馈练习BDACE地球上五带中的带相同;同一经线地方时相同;时区、区时相同;日期相同;同一纬线季节相同;昼夜长短相同;正午太阳高度相等;所处的高、中、低纬相同;所处的南北半球相同。所处的东西半球相同。自转角速度、线速度相同;自转角速度相同;总结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晨昏线的摆动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