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项羽本纪(节选)
学案
【学习目标】
1、把握文章内容,掌握重要文言词语,归纳特殊文言现象。
2、品读1—2节了解项羽家世与早年情况,分析其早期性格特点。
3、品读第3节,了解“巨鹿之战”,分析项羽的将帅神威。
【学习重难点】
1、掌握重要文言词语,归纳特殊文言现象。
2、分析项羽早期性格特点,了解“巨鹿之战”中项羽的将帅神威。
【学习过程】
一、情境引读:
1、背景资料
秦二世的残暴腐朽给人民造成了无穷无尽的灾难。大泽乡陈胜揭竿而起,各地纷纷响应,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烈火迅猛地燃遍全国。项羽就是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大起义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一个悲剧式的英雄。他勇猛善战,叱咤风云,显赫一时;但在推翻秦朝统治以后,他目光短浅,策略错误,企图恢复春秋、战国时代的封建贵族政治,加之烧杀破坏,终于丧失民心,军败身亡。
《项羽本纪》是《史记》中最重要、最精彩的篇章之一,文中描绘的一幅幅惊心动魄的战争画卷,塑造的项羽这一叱咤风云的悲剧英雄形象,对后世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文中破釜沉舟、鸿门宴、四面楚歌、乌江自刎等故事,早已家喻户晓,历代传诵。
2、朗读课文,正音辨形
狱掾(
)
陇(
)亩
舣(
)船
甬(
)道
釜(
)甑(
)
力能扛(
)鼎
被十余创(
)
垓(
)下
绐(
)
觉寐(
)
刈(
)旗
二、整体感知:
1、查阅资料制作项羽成长个人小档案
明确:《项羽本纪》全面记载了项羽生平事业的兴盛衰亡的历程,其中着重描绘了这个英雄人物短暂而波澜起伏的四个阶段。
吴中起兵
————事业的起点
————功业的顶点
鸿门宴
—————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英雄未路的终点
2、速读课文,简要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第1段):项羽家世
;第二部分(第2段):
第三部分(第3段):
;第四部分(第4段):
第五部分(第5段):东城快战
;第六部分(第6——8段):
第七部分(第9自然段):项羽本纪赞。
3、划出难读难理解的词,利用工具书,独立完成。
三、重点研讨
(一)请同学们阅读课文一、二节,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解释下列加点字
学书不成,去(
)(
)
以是知其能(
)(
)
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
(
)
略知其意(
)
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
)(
)
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
)
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
)
以故事得已
(
)
梁以此奇籍
(
)
2、找出下列句子中活用的词并解释:
①项梁怒之(
)
②又不肯竟学(
)
③毋妄言,族矣(
)
④梁以此奇籍(
)
3、指出句式特点:
为秦王翦所戮者也。(
)
与籍避仇于吴中(
)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
4、翻译下列句子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5、问题探讨
(1)第一段交代了项羽家世的哪些情况?有何用意?
明确:
(
2
)课文一、二节写了几件事?各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特点?与其一生功业的成败有何联系?
明确:
(二)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三节,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解释下列加点字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
)(
)
九战,绝其甬道(
)
无不膝行而前(
)(
)
楚兵冠诸侯(
)
诸侯皆属焉(
)(
)
2、写出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
)
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
无不膝行而前(
)
3、翻译下列句子
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注意句式特点)
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4、问题探讨
(1)在巨鹿之战中,描写战争的句式、节奏有什么特点?和这段文字所表达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2)“巨鹿之战”主要运用什么手法刻画了项羽怎样的形象?
四、应用拓展
阅读下文分析项羽的性格,并翻译划线的句子。
项羽召黥(qíng)布、蒲将军计曰:“秦吏卒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中不听,事必危,不如击杀之,而独与章邯、长史欣、都尉翳(yì)入秦。”于是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
结合材料分析项羽的性格特点:
翻译下面的句子: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参考答案
一、情境引读
yuàn
lǒng
gāng
yǐ fǔ
zēng
yǒng
chuāng
gāi
dài
mèi
yǐ
二、整体感知
1、吴中起兵————事业的起点
;巨鹿之战————功业的顶点
鸿门宴—————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垓下自刎————英雄未路的终点
2、少年言志
巨鹿之战
霸王别姬
乌江自
三、重点研讨
(一)1、放弃/因为这个,因此/才能
在……之下,不及/略微,大概/有罪相牵连/暗中/介词,
用/部署,约束/因为
因为/举起/超过/即使/敬畏
2、①怒,
为……生气;形容词的为动用法
②竟,使……完成;使动用法
③族,灭族;名词活用为动词
④奇,认为……与众不同;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3、判断句/状语后置句/倒装句
4、剑术,也只能敌一个人,不值得学。我要学习能敌万人的本事。”
(项梁)暗中用兵法部署组织宾客和青年,借此来了解他们的才能。
5、(1)家世:①世代为楚将。②祖父为秦所戮。
用意:①世代为楚将。生为将门虎子,这是项羽兴兵起义的资本,是成就英雄霸业的奠基。②与秦有不共戴天之仇。为项羽以后忠贞不二,志在灭秦,嫉恶如仇,驰骋疆场,冲锋陷阵,置生死于度外注入了激情。
(2)两件事。
一是少时学习情况。不想学书、学剑,想学万人敌的兵法,说明他的豪迈不群的性格特点;而“不肯竟学”,又暴露出性情粗疏的性格特点。
二是观始皇游。不俗的言论昭示日后的非凡。
豪迈不群少年言志体现了项羽除暴安良、建立丰功伟绩、成就英雄霸业的宏愿;但粗疏的性格,为他刚愎自用,感情用事,优柔寡断,拒纳良言,错失良机,大失人心埋下了落败的种子。
(二)1、率领
使……沉没
断绝
用膝行进
上前
位数第一
归属
代词,代项羽
2、于是,就
介词,用
连词
表目的,来
连词,表修饰
3、以此向士卒表示一定要决死战斗,毫无退还之心
前来援救钜鹿的诸侯各军筑有十几座营垒,没有一个敢发兵出战。(定语后置)
(诸侯将领)一个个都跪着用膝盖向前走,没有谁敢抬头仰视。
4、
(1)这节前面用了正面描写的手法。
句式简短,节奏急促,写出了势如破竹的气势(所向披靡,无人能挡),而且抓住战士的心理(破釜沉舟),展示了项羽卓越、非凡的指挥才能。
文字虽然不多,但项羽勇猛善战、一往无前的将帅形象跃然纸上。
(2)这里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三个“无不”、两个“莫敢”),通过众人的胆怯畏惧侧面烘托了项羽神勇过人,一往无前的英雄形象。这是项羽功业的巅峰,展现了他的将帅神威。
性格:残暴不仁,目光短浅,沽名钓誉
翻译:富贵不回故乡,就象穿了锦绣衣裳而在黑夜中行走,别人谁知道呢
附参考译文:
项羽召集黥布、蒲将军商议道:“秦军官兵人数仍很多,他们内心里还不服,如果到了关中不听指挥,事情就危险了,不如把他们杀掉,只带章邯、长史司马欣、都尉董翳(yì,益)进入秦地。”于是楚军趁夜把秦军二十余万人击杀坑埋在新安城南。
过了几天,项羽率兵西进,屠戮咸阳城,杀了秦降王子婴,烧了秦朝的宫室,大火三个月都不熄灭;劫掠了秦朝的财宝、妇女,往东走了。有人劝项王说:“关中这块地方,有山河为屏障,四方都有要塞,土地肥沃,可以建都成就霸业。”但项王看到秦朝宫室都被火烧得残破不堪,又思念家乡想回去,就说:“富贵不回故乡,就象穿了锦绣衣裳而在黑夜中行走,别人谁知道呢?”那个劝项王的人说:“人说楚国人象是猕猴戴了人的帽子,果真是这样。”项王听见这话,把那个人扔进锅里煮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