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任务式】第二单元第9课时 《田家四季歌》 教案 统编版语文二上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任务式】第二单元第9课时 《田家四季歌》 教案 统编版语文二上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2.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9 09:32: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9课
课题:《田家四季歌》
内容分析: 《田家四季歌》是一首儿歌,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描绘了农民一年的农事活动,赞美了农家人的辛勤劳动,抒发了他们收获的喜悦。 课文共四小节,抓住农家生活特点,依次写了四季农事。春天草长莺飞,麦苗嫩、桑叶肥;夏天养蚕插秧,农事繁忙;秋天稻谷成熟,丰收在望;冬天新雪初霁,赶制年衣。四季时令鲜明,富有浓郁的田家生活气息。
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 文化自信: 感受传统农耕文化中顺应天时、辛勤劳作的价值观念。 体会儿歌语言中蕴含的古诗文韵味,初步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魅力。 语言运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儿歌,体会其韵律美。积累描写四季和农事的词语。规范书写本课生字。 思维能力:找出儿歌中四季分别描写了哪些景物和农事活动。体会农家人“喜洋洋”的情感从何而来。 审美创造:感受儿歌描绘的四季田园风光之美和农事劳动场景之美(画面美)。 尝试用朗读或简单绘画表达对田园生活的感受。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田家四季农事,感受劳动带来的快乐。
情境导入: “同学们,大自然有本神奇的日历,藏着四个美丽的秘密,它是什么?让我们一起通过一首歌来了解一下吧。 活动流程:畅游“歌谣乐园”——“农事”田野歌。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节: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引导:教师播放视频,学生聆听四季歌,同学们,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你们最喜欢哪一个季节?(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 教师导入:同学们,你知道吗?四季就像一把钥匙,能帮助农村人家在一年四季里,读懂大自然的密语,进行农事活动。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一首儿歌《田家四季歌》一起来看看田家人怎么过四季吧!。 3.随文识记“季”字。 ①记忆字形:熟字加一加,如“禾”加“子”;形近字比一比,如区分“季”与“李”。 ②教师范写,指导书写要点:“禾”要写得扁、小,“子”三笔写成,横要长。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欢的“四季歌”引入一年四季,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四季的话题参与度和好奇心。
第二节:初读儿歌,整体感知“密语”内容
1.视频范读: 师生朗读,读出韵律感,引导学生初步感受画面和情感。 2.学生自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尝试借助拼音或猜读。 3.检查反馈: 指名分小节朗读,师生正音(重点关注:蝴、蝶、场(cháng)、虽、辛、苦、戴)。 4.齐读儿歌,读通顺。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的朗读儿歌,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按标点停顿。体会儿歌韵味。
第三节:聚焦春季,解码语言密语。
1.导入第1小节:季节不同,田家的景象不一样,它们有着哪些独特的景象呢? (1)我们先走进田家的第一个季节——春季。谁来读一读? (2)这就是春季美丽的田家景色,谁来说一说儿歌中都提到了哪些景物?它们是什么样的景物? 预设:春风、花、草、蝴蝶、麦苗、桑叶。 3.随文识字。 (1)指导学习“蝴蝶”。 ①课件出示图片:春风轻轻吹,花开了,草绿了,蝴蝶飞来了。 ②出示“蝴、蝶”二字的生字卡片,提问:你在哪儿见过这两个字?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 预设:在读过的故事书中见过,动物园见过,在博物馆见过。 预设: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虫字旁表示昆虫的意思,右边的“胡”表示读音…… (2)指导学习“麦苗”。 ①出示麦苗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麦子。 图文结合:同学们,看,这就是麦苗,这是它成熟的样子,麦粒去壳后,经过一系列工序就制成面粉啦! ②出示“麦、苗”的古文字图片,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预设:甲骨文中“麦”字的字形很像长在田里的麦穗。 (3)指导学习“肥”字。 指导写字:月”瘦长,“巴”的竖弯钩要圆润有力。 识字方法:出示图肥的字源图片:肥,多肉也。从肉,会意字。本义是胖,脂肪多。 拓展运用:“肥”字能组什么词呢? “预设:肥肉、肥胖、减肥、肥沃、肥美、化肥、施肥。 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看到“月”字旁的字一般都表示跟什么有关呢?(身体器官)你还能想起别的带有“月”字旁的字吗?(肺,肩膀,胳膊,大腿。) 教师引导:文中描述的春天田家的桑叶儿是怎样的呢?(肥) 选择正确字意:“桑叶儿正肥”这里的“肥”指的是什么?a.大而肥胖;b.大而饱满新鲜c能增加田地养分的东西)。(大、新鲜、茂盛) 4.指导朗读。 春天花开了,草绿了,蝴蝶飞舞,嫩嫩的麦苗刚长出来,桑叶特别肥美。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我们该怎么读第1小节呢? 学生自由读,教师指名读,重点指导朗读“多嫩”“正肥”。 5.拓展想象: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给第一幅图加以补充,你还想画些什么? 预设:粉色的桃花,绿绿的垂柳,欢快的溪水…… 6.古诗积累:一切都是那么生机盎然,看到这样的美景,老师不由得想起一句诗来,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清]高鼎《村居》 ?看图猜诗句:同学们,看到这张图片你想到了那句诗词?快来跟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吧。你会补全下边的诗句吗?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唐]贺知章《咏柳》(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7.同学们,让我们想象着美好的春景,再次有感情地朗读第1小节。 朗读训练: 自由朗读第1小节,尝试读出春天的生机; 多种方式学习生字。理解字意。 想象与表达: 想象补充画面,说出想画的景物(桃花、垂柳、溪水等)。 积累与分享: 聆听教师分享的古诗(《村居》),可能分享自己想到的关于春天的诗词(如《咏柳》)。 整体朗读: 想象春景,有感情地再次朗读第1小节。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在理解景物特点和春天生机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表达对春天田家美景的喜爱之情。鼓励学生基于对儿歌的理解和生活经验,想象补充画面发展想象力,加深对春景的印象。 引用相关古诗(《村居》《咏柳》),建立课内外联系,丰富语言积累,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审美情趣。
第四节:聚焦夏季,感受劳动之美。
1.齐读第2小节:夏季的田家有着哪些独特的景象?(指名回答) 2.整体感知:夏天里的田家有什么特点?(“农事忙”,人们都忙着做农事) 3.指导书写“农”字。 (1)记忆字形:有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 预设:生活中常见的招牌“农业银行”“农家民宿”等;想象记忆;与“衣”对比记忆。 (2)指导书写,示范提示:第一笔和第二笔居横中线上侧,撇捺要平衡伸展。 (3)词语积累:今朝好晴景,久雨不妨农。 4.指导书写“事”字。 (1)学生观察,交流书写要点:横笔较多,各部分要写紧凑。中间“口”要稍窄略扁。 (2)学生练写,教师展评。 5.联系上下文,体会“农事忙”。 (1)了解“农事”:农事指农业生产中的各项工作。 (2)寻找“农事”:请你找一找这一小节中写了哪些农事呢? 预设:采桑、养蚕、插秧。(引导学生了解采桑叶养蚕)观看插秧视频了解) 小结过渡:农民伯伯每天早上出去干活的时候,天还没亮,太阳还没有。晚上回来的时候,月亮已经出来了,同学们,请你想一想,这说明了农民伯伯回来的时间怎么样呢?(很晚)。 课件出示插图,说说图上的情景。引导理解“戴”:月光洒在农民伯伯的身上,就像披戴着月光一样。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个词语“披星戴月”,就是形容早出晚归,辛勤劳动,或者是昼夜赶路,旅途劳顿。 8.感受辛苦:农民伯伯刚摘好桑叶养蚕,又要去田里插秧。每天早出晚归。讨论:从这句话中体会到农家人什么品质?(感受劳作时间之长、辛苦之深。体会农民的勤劳的美好品质)让我们读读这一小节,感受农民伯伯的辛苦。 9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初读了《田家四季歌》,解码了田家四季的主要农事活动。下节课,我们将更深入地品味儿歌的语言美,感受农家的辛劳与喜悦。 理解“农事”含义。 在儿歌中寻找并说出具体农事活动(采桑、养蚕、插秧)。 观看插秧视频(或其他农事视频),了解农事内容。 结合“早起勤耕作,归来戴月光”理解农民早出晚归(时间早、回来晚)。 理解“戴”在此处的形象用法(月光披洒在身上)。 学习并理解成语“披星戴月”的含义。 讨论与感悟: 讨论从“早起勤耕作,归来戴月光”中体会到的农家品质(勤劳、辛苦),表达对农民辛勤劳作的感受。 朗读训练: 朗读第2小节,读出农事的忙碌和农民的辛劳。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讨论从“早起勤耕作,归来戴月光”中体会到的农家品质(勤劳、辛苦),感受劳动之美和农民的付出。 指导朗读第2小节,读出农民劳作的忙碌与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