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任务式】第二单元第10课时 《田家四季歌》 教案 统编版语文二上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任务式】第二单元第10课时 《田家四季歌》 教案 统编版语文二上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6.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9 09:32: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0课
课题:语文园地
内容分析: 《田家四季歌》是一首儿歌,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描绘了农民一年的农事活动,赞美了农家人的辛勤劳动,抒发了他们收获的喜悦。 课文共四小节,抓住农家生活特点,依次写了四季农事。春天草长莺飞,麦苗嫩、桑叶肥;夏天养蚕插秧,农事繁忙;秋天稻谷成熟,丰收在望;冬天新雪初霁,赶制年衣。四季时令鲜明,富有浓郁的田家生活气息。
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 文化自信: 感受传统农耕文化中顺应天时、辛勤劳作的价值观念。 体会儿歌语言中蕴含的古诗文韵味,初步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魅力。 语言运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儿歌,体会其韵律美。积累描写四季和农事的词语。规范书写本课生字。 思维能力:找出儿歌中四季分别描写了哪些景物和农事活动。体会农家人“喜洋洋”的情感从何而来。 审美创造:感受儿歌描绘的四季田园风光之美和农事劳动场景之美(画面美)。 尝试用朗读或简单绘画表达对田园生活的感受。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田家四季农事,感受劳动带来的快乐。
情境导入: 同学们,大自然有本神奇的日历,藏着四个美丽的秘密,它是什么?让我们一起通过一首歌来了解一下吧。 活动流程:畅游“歌谣乐园”——“农事”田野歌。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节:复习旧知,巩固识字
1.教师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词语。 2.师生互动开展复习活动。 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字卡,拼读、组词、用词语造句其他同学适时纠正。 3.学生齐读全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认读词语卡片。自由选择字卡,拼读、造句。 全班齐声朗读全诗,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四季场景。
第二节:精读品味, 感悟收获喜悦 
1.教师导入:同学们,农人们在夏天的时候早出晚归,忙碌辛苦,那么,到了秋天他们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让我们读一读第3小节。 (1)正音:多音字“场”在这里读“chánɡ”,指平坦的空地,一般是用来打谷、晒粮食的地方。(课件出示图片) (2)讲解:“秋季里,稻上场”:指的是把稻谷放在平坦的空地上晾晒。 (3)课件出示图片,拓展词语:场院、操场。 学生标注正确的拼音。借助配图区分第二声和第三声。 点拨:理解“场”大多数情况下读第三声,表示“处所,能适应某种需要的较大的地方”,如“操场、球场、广场、菜场、农场”等。教师强调语境决定读音。 2.过渡:在第3小节中有个句子写得很形象,你们发现了吗?(谷像黄金粒粒香) (1)认读“谷”,拓展词语。 (2)认读“粒”:形声字,指小圆珠形或小碎块形的东西,可用作量词。 (3)提问:这里为什么把“谷”比作黄金呢? 预设:快来看,秋天里成熟的谷子黄澄澄的,像黄金的颜色。谷子像黄金一样宝贵,凝结着农民伯伯的汗水。出示课件:麦子、棉花,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比喻练习说话。 3.朗读第三节感受“喜洋洋” (1)过渡:(出示稻谷的图片)你们看,谷粒颗颗饱满,颜色金黄,这都是农民伯伯辛勤劳作换来的。秋季,田家人收获的不仅仅是谷粒,菜农收获了蔬菜,果农收获了水果。如今丰收了,他们的心里是什么感受呢?请用课文中的词语一起回答(“心里喜洋洋”) (2)拓展其他表示喜悦心情的ABB式的词语:乐呵呵、笑哈哈、美滋滋…… 4.面对这丰收的好光景,此时你又想到了哪些诗词? 预设: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村北村南脱谷声,收来新粒几仓盈。——《浣溪沙-秋收》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禾熟》 5.激发情感朗读:请同学们带着丰收的喜悦之情朗读课文。 6.指导书写“辛、苦”。 (1)农人们现在可以“喜洋洋”是用他们之前“早起勤耕作,归来戴月光”的方式。辛苦的汗水换来的。 课件出示“辛、苦”,引导学生对比观察:这2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有什么共同点? 预设:居于田字格的正中央,第二横在横中线上,第二横最长。 (2)引导学生发现不同,逐一指导:这2个字虽然都有横和竖,但各有特点。 辛:前两横间距稍大。 苦:中间的第五笔竖较短,稍倾斜。 (3)教师讲清要点,学生动笔练写。 观察课件图片,理解“稻上场”的含义(晒稻谷的空地)。 标注拼音,区分“场院”(chánɡ)与“操场”(chǎnɡ),归纳读音规律(语境决定发音)。 分析比喻句“谷像黄金粒粒香” 仿写练习:观察麦子、棉花图片,用比喻句描述(如“棉像白云朵朵软”)。 有感情朗读第3小节,突出“喜洋洋”的丰收喜悦。 回忆并分享描写丰收的古诗词(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结合课件朗读,深化对劳动成果的珍视。 动笔练写:在田字格中规范书写,强化字形记忆。
设计意图:抓住课文第3小节捕捉到比喻句这一语言训练点,引导学生借助图片感知谷粒与黄金的相似之处,感受语言的独特韵味。
第三节:整体感悟劳动之美与喜悦
1.教师指名读第4小节:冬季的田家又有着哪些独特的景象? 2.教师指导,读出节奏。 3.感受喜悦,读出情感。 (1)大家笑盈盈,为什么他们会这么高兴呢?请大家完整地朗读4个小节。 (2)换位思考:假如你就是田家人,我们想知道你为什么这么高兴。 预设:辛苦了一年了,终于可以暂时放下手上的农活休息了。窗外大雪覆盖田地,“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明年肯定又是个丰收年。我穿上了刚做好的新棉衣,开开心心准备过大年了。今年的蚕丝卖了个好价钱,辛苦没有白白付出。 教师:是啊,他们用劳动换来了自己美好的生活。这怎么不让人高兴呢?谁愿意带着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来读一读第4小节? 以田家人身份口头表达喜悦原因。 情感朗读:带着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朗读第4小节。
第四节:朗读课文,体会儿歌特点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不同季节的田家场景。你最喜欢哪一个季节的场景?请你读给同桌听。 2.师生合作,一边拍手打节拍一边读儿歌。 3.比较发现:读一读,看一看,每一小节有什么共同特点? (1)预设:每一小节的字数相同。 (2)点拨:儿歌的字数整齐一致,读起来有节奏感。 4.引导学生体会韵味:圈出每一行最后一个字,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1)预设:它们的读音特别像。 (2)点拨:读儿歌的时候,把末尾读起来特别相似的字音读得重一些,儿歌就更有韵味了,试着读一读。 5.借助提示,尝试熟读成诵。 6.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开火车分节背诵。 7.课堂总结“这首《田家四季歌》,就是田家人解读的‘自然密语’!他们通过观察四季变化进行相应的农事活动,收获了劳动的果实和喜悦。我们也在那些像古诗一样优美的句子中找到了‘解码汉字王国’宝藏的钥匙。” 同桌互读:选择最喜欢的季节场景读给同伴听。 拍手打节拍读儿歌:全班与教师合作,体会节奏感。 发现押韵规律:圈出每小节末字(如“肥、归”),朗读感受韵脚(读音相似),尝试重读韵脚并借助提示尝试背诵(如按季节顺序的图文提示)。强韵律。 借助提示尝试背诵(如按季节顺序的图文提示)。 开火车分节背诵:按春夏秋冬顺序接力背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观察,比较、发现儿歌特点,感受儿歌的语言美与声韵美。朗读的过程就是感受儿歌魅力的过程,运用多种方式朗读,达到熟读成诵、培养语感的目的。
布置作业 (分层选择): 基础: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田家四季歌》。规范书写本课生字。 提升: 1. 画一画你最喜欢的季节农事图,配上儿歌中的句子。 2. 查查资料,了解一种儿歌中提到的农事活动(如养蚕、插秧、打场)的具体过程。 拓展 : 留心观察身边的季节变化或参与一次简单的劳动(如帮家里择菜、浇花),试着用一两句话记录下来,可以模仿儿歌的语言。 要点:尽量用“什么东西怎么样”的句式,如“柳絮飞”“江水暖”“鸟儿唱”“虫儿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