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重点高中联合体2024-2025学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重点高中联合体2024-2025学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6.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11 14:47: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辽宁省2024—2025学年度(下)重点高中联合体高二年级期末检测
语文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要侧重以虚拟新技术吸引他们的关注”错误,材料二中“要从传统角度出发,用新技术抓住人们的眼球”
强调传统与新技术结合,选项忽略了对传统精神、技艺方法等文化内核的传递要求。
2.【答案】C
【解析】A项,“还具备通过字形特征自动识别并关联甲骨文字符的功能”错误,由材料一可知,微痕分析主要用
于甲骨实物的三维建模和高保真还原,通过捕捉甲骨表面的细微痕迹和特征来实现。而“字形匹配”用于甲骨文
文字的查找与关联,用于实现“以字搜字、以字搜图”的功能。选项将“字形匹配”的功能归于微痕分析,混淆了
两者的用途。B项,“年龄差异化处理应让位于文化传递优先性”错误,材料二提出“青年和老年的用户生理与心
理状态都有所差别,根据不同的受众,虚拟展示的方式也应该有所变化”,表明差异化处理(包括年龄因素)是文
化传递的重要手段,材料强调“新技术服务于文化内核”“结合受众需求”,说明文化传递需通过差异化处理(如
针对青年人的视觉、听觉体验设计)实现。选项错在将年龄差异化处理与文化传递置于对立面。D项,“依据个
体思维特点优化教育效果”错误,材料三中教育效果的优化仅体现于“分析个性、优化资源配置”等技术操作层
面,而价值观教育因算法过度迎合短期需求,反而可能弱化长期育人效果。
3.【答案】D
【解析】“类比论证”错误,材料三并未使用“类比论证”,而是通过因果分析,剖析算法定制在教育应用中的优势
与潜在风险。
4.【答案】①知识传播特点:《宇宙的边疆》注重科学知识的普及性与趣味性,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宇宙知识,激
发大众对宇宙探索的兴趣;材料一侧重于甲骨文数字化研究的专业性与深度,详细阐述甲骨文数字化的技术挑
战、解决方案及学术价值,以推动相关领域的学术进展。②语言风格:《宇宙的边疆》语言生动形象,善用修辞手
法和形象化描述,如比喻、比较等,使抽象的宇宙概念具体可感;材料一语言严谨客观,使用专业术语如“微痕分
析”“字形匹配”“全信息数据模型”等,遵循学术规范,强调论证的准确性与逻辑性。(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源
于文本且合理的其他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5.【答案】①重视对文化内涵的挖掘与展示。如甲骨文数字化利用三维建模、数据融合等技术高保真还原实物细
节,传统手工艺数字化注重展现其文化背景与原生态。②精准对接受众需求,优化体验设计。如传统手工艺虚
拟展示针对不同年龄段受众(如青年与老年)调整方式;教育数字化利用算法推荐技术,进行个性化信息推送。
③创新技术应用路径,兼顾人文风险防控。如教育数字化中算法定制需避免过度关注短期需求而导致认知失
真,算法推荐需防范算法依赖及“以技行事”替代以人为本。(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源于文本且合理的其他答
案亦可酌情给分)
6.【答案】A
【解析】B项,“说明两位老人童真未泯”错误,原文通过“犹如小孩子嘴里含着一块几乎化成了薄片儿的糖果”的
比喻,旨在表现老人们对短暂暖阳的珍视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力感。C项,“这表明胡爷爷对过去的商业氛围更感
兴趣”错误,文中胡爷爷和海老太太谈论起当年的“荷花市场”,是因为“荷花市场”勾起了他们既辛酸又甜蜜的
辽宁·高二语文 第 1页(共6页)

回忆,他们在其中回味到青春乐趣和人生苦涩,并不是胡爷爷对过去的商业氛围更感兴趣。D项,“否定了怀旧
的情感意义”错误,卢胜七指出过去的脏乱差,是为了对比今昔生活,而非“否定怀旧的情感意义”。卢胜七的发
言实际上丰富了怀旧的内涵,使回忆不仅仅停留在美好的表面,还道出了那个时代的艰辛与不易。他的发言不
是对怀旧的否定,而是对历史复杂性的补充。
7.【答案】B
【解析】“文章对‘荷花市场’的描写主要运用了夸张的手法”错误,文章描写了“荷花市场”的位置、开市收摊时
间、周边环境及商棚搭建等情况,属于写实描述,并未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8.【答案】①自然层面的市场特性。作为“荷花市场”的俗称,直接指代其“逢雨散摊”的经营特点,是老北京特定时
代市井生活的缩影。②社会层面的意蕴。“雨来散”的“散”字,暗示了“物价飞涨”“出行艰难”“货币贬值”等时
代困境,借市场特性感慨旧时代的动荡无常。③人生感慨和哲思。老人们联想到人生的际遇、美好的时光、珍贵
的缘分充满变数,难以把握,终将消散。这引发了他们对生命流转、世事无常、聚散离合的普遍性的人生感慨和
怅惘。(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源于文本且合理的其他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9.【答案】①自然地展现出历史变迁与时代风貌。小说通过老人们的回忆,展现了北京不同年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
的生活状态,特别是表现了北京城市发展和生活便利性的进步。②使小说情节更加紧凑,结构更加清晰。从“建
福宫大火”到“荷花市场”的话题跳转,再到卢胜七插话引发的新旧对比,对话的交锋与承接自然推动情节发展。
老人们的回忆交织在一起,通过对话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框架。③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心理和个
性。通过老人们的言语和举止,读者可以感受到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如胡爷爷的怀旧、海老太太的感
慨、卢胜七的直率等。④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感和亲切感。老人们的对话充满了生活气息和地域特色,使读者仿
佛置身于那个时代的北京街头,感受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
对即可;源于文本且合理的其他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10.【答案】BEG(每处1分;涂黑超过三处,整题不给分)
【解析】“于公宫”是介词结构后置,因此 A处不需要断句,B处断句;“未及教训而嗣立”,“而”是连词,表示顺
承关系,连接前后两个动作,C、D两处表述不完整不需要断句,E处断句;“亦能纂修其身以受先业”,“以”是连
词,表示目的,“纂修其身”是动宾结构,F处不需要断句,G处断句。
11.【答案】D
【解析】D项,“用法相同”错误,“齐彭殇为妄作”的“齐”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为“把……看作相等”或“认
为……等同”。A项,两个“以”字都是介词,意为“用”或“拿”。B项,“尝从人事”的“从”,意为“从事”。C项,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的“当”,意为“担任、担当”。
12.【答案】D
【解析】“安禄山在当时已经有明显的叛乱迹象”错误,材料二中明确提到“自当时而言之,则不免为杀无罪”,说
明安禄山在当时并无明显罪行,杀之属于滥杀无辜。
13.【答案】(1)拒绝太子华的无理要求却不违背与曹沫的盟约,这都是崇高德行的表现,(凭借这些)齐国本来是可
以成就王业的。(“辞”1分,拒绝;“皆盛德之事也”1分,判断句;“王”1分,成就王业;句意1分)
(2)周公说:“(齐国)后世一定有篡权弑君的臣子。”天下人都传扬这句话,齐国大概也知道这个预言。(“篡
弑”1分,篡权弑君;“诵”1分,传扬;“其”1分,大概;句意1分)
辽宁·高二语文 第 2页(共6页)
14.【答案】(1)相同点:两人都以“德”作为劝谏的核心理念。(1分)邮无正通过回顾赵氏祖先的德政传统,提醒赵
简子不应因个人情绪惩罚忠良;(1分)管仲则主张“以德服人”,认为只有通过道德感召才能让郑国心服口服。
他们都强调君主应以德行而非暴力治理国家。(1分)
(2)不同点:邮无正侧重家族历史与道德传承,他通过讲述赵文子、景子的德行,暗示赵简子应当效法祖辈的行
为,避免“疏德近仇”的错误;(1分)管仲侧重现实政治与外交权衡,他从国家利益出发,强调若轻率出兵,反而
会让郑国有理由反击,不如“绥之以德”,以诸侯之力和平施压。(1分)(意思对即可;源于文本且合理的其他答
案亦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赵简子派遣尹铎治理晋阳,说:“一定要拆毁那里的壁垒。我将要到那儿去,如果看见了壁垒,那就等于又见到
了荀寅和范吉射。”尹铎到晋阳后就增高了壁垒。赵简子到晋阳,看见了壁垒,发怒说:“一定要杀了尹铎以后再入
城。”大夫们请求不要杀(他),(赵简子)不肯,说:“这是炫耀我的仇敌啊。”邮无正说:“从前先主赵文子随从母亲
姬氏生长在公宫,有温顺之德而成就美名。到您的父亲景子也生长在公宫,没有受到师保的教诲就继承了先主的
官爵,他也能加强自身的修养来承受先人的德业,国中没有人说他的坏话。现在您继承了爵位,有祖父赵文子的常
法,有父亲景子的教诲,再加上有师保的教养,而您却疏忽这些,从而遭到这场祸难。尹铎说:‘壁垒可以像师保一
样有保护作用,我为什么不把它增高呢?’如果处罚尹铎,那就是处罚好人。”赵简子听了很高兴,说:“如果没有你,
我几乎不能算是人了!”于是就用免除祸难的军功来奖赏尹铎。
材料二:
郑国太子华对齐桓公说,请求除掉三族,使郑国成为齐国的内臣。齐桓公准备答应这个请求,但管仲不同意。
齐桓公说:“如果郑国出现可乘之机,我们顺应这个机会,不也是可以的吗?”管仲说:“如果君主您用德行去安抚郑
国,并且率领诸侯国去讨伐郑国,郑国哪敢不害怕呢?如果您只是聚集那些罪人去面对郑国,郑国就会有理由反驳
了。”于是齐桓公拒绝了太子华的请求,郑国国君这才接受了盟约。拒绝太子华的无理要求却不违背与曹沫的盟
约,这都是崇高德行的表现,(凭借这些)齐国本来是可以成就王业的。遗憾的是管仲不学习治国的大道,不能自己
做到心意诚恳、端正自身来给齐国做表率,致使管仲自家有“三归”的奢侈之病,而齐国有齐桓公宠幸的六个姬妾
(乱政)的祸患,所以齐桓公最终没有成就王业,孔子也看不起管仲。然而孔子对管仲的赞许也是到了极致,说:
“齐桓公九次召集诸侯会盟不用武力,这都是管仲的功劳。这是他的仁慈,确实是他的仁慈!”我读《春秋》以来的
史书,姜太公治理齐国的时候,推举贤能的人,崇尚功劳。周公说:“(齐国)后世一定有篡权弑君的臣子。”天下人
都传扬这句话,齐国大概也知道这个预言。田敬仲刚生下来的时候,周王室的史官为他占筮,知道他将会拥有齐
国。然而齐桓公、管仲不因为这个原因而废弃他,还想让他做卿,不是有高尚的品德能做到这样吗?所以我认为唐
明皇重用张九龄而不杀掉安禄山,这些都是有高尚品德的行为。齐景公不滥用刑罚,不加重赋税,即使有田氏,齐
国也不会被篡夺;如果唐明皇不任用李林甫、杨国忠,即使有安禄山,又能做什么呢?从现在的角度来说,安禄山死
有余辜,但从当时的情况来说,杀他不免是杀害无罪的人。哪有天子杀害无罪的人却不获罪于上天的呢?君主失
去了治国的正道,路上的普通人都可以成为敌对之国,天下的豪杰难道能杀得完吗?
15.【答案】C
【解析】“理性认知”错误,这两句主要表现的是诗人主观的情感体验,而非客观的理性认知。“怪”字带有强烈
的主观情绪,体现的是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敏感和惋惜。
辽宁·高二语文 第 3页(共6页)
16.【答案】①对古人的追慕与感慨之情。“古人不可攀,去若浮云没”,诗人感慨古人难以企及,如同浮云般消逝不
见,流露出对古代贤能之人的追慕和对时光易逝、往昔不再的怅惘。②对求道修仙的向往之情。“愿言弄倒景,
从此炼真骨。华顶窥绝溟,蓬壶望超忽”,诗人希望能在仙境中修炼,眺望蓬莱仙山,表达出超脱尘世的精神追
求。③壮志未酬的失落之情。“空持钓鳌心,从此谢魏阙”,诗人虽有远大抱负,想要像钓鳌客一样大有作为,却
只能无奈放弃仕途,从此远离朝廷,体现出壮志难酬的失落。(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7.【答案】(1)倚南窗以寄傲 审容膝之易安
(2)曲儿小腔儿大 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3)示例: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江晚正愁余 山深闻鹧鸪/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每空1分,如有错字、添字、漏字,则该空不给分;第(3)小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只要符合要求
即可]
18.【答案】“挺拨”的“拨”改为“拔”;“朔源”的“朔”改为“溯”;“印征”的“征”改为“证”(每处1分,找出任意两处
并修改正确即可)
19.【答案】①增强权威性,为竹文化溯源。②“四德”之说统领全段,奠定论述基调。③引用文言彰显文化底蕴。
(答出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4分,意思对即可;源于文本且合理的其他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20.【答案】①第一处,“又”表示递进,强调李絗在文同之后对画竹技法的进一步发展。②第二处,“又”表示内容上
的并列与补充,从技法描写拓展到精神寄托,突出竹文化的丰富内涵。(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源于文本且合
理的其他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21.【答案】甲:而重在寄托画者的情思意趣/承载着丰富的精神内涵 乙:喻自身清高孤傲之品格/寄托淡泊自守的
精神追求(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
22.【答案】序号②,修改:用大致0.5毫米的竹丝包裹瓷器。/用0.5毫米左右的竹丝包裹瓷器。序号⑦,修改:其
中一个原因是它具有实用性。/这是由于它具有实用性。(每处2分)
【解析】②句重复赘余,“大致”和“左右”语义重复,都表示约数。⑦句“其中一个原因是……”和“由于……”两
种表达原因的结构杂糅。
23.【写作指导】本题材料具有思辨性,考生需准确把握材料核心概念“顺应时势”与“坚守本心”的内涵,理解两者
的辩证关系。此题可以从多角度立意,如融合平衡视角,在时代的浪潮中,实现外在适应与内在坚守的有机统
一,灵活调整两者之间的平衡点,方能在成长之路上稳步前行,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也可以侧重顺应时势,在
坚守基本道德底线的前提下,抓住机遇,实现自身价值。还可以侧重坚守本心,纷繁复杂的世界常使人迷失方
向,然而内心深处的坚守宛如灯塔,照亮前行的道路。在论证过程中,可权衡利弊,辩证分析,如顺应时势可避
免固步自封,但易随波逐流;坚守本心能保持独特品质,却可能错失机遇。在权衡利弊中,做出正确选择,实现
心灵与时代的同频共振。题目要求结合材料并联系现实生活,谈谈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因此,写作时不能脱离
材料中的观点,也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要结合具体的社会现象和个人经历,使文章具有现实意义和说服力。
【参考立意】①坚守中求变,变通中守心,共筑时代华章;②底线之上,顺势而行;③在纷繁复杂的世界,守住心灵
净土;④审时度势,在变与不变中正确抉择;等等。
辽宁·高二语文 第 4页(共6页)
作文评分细则
一、基本评分细则
(一)一类卷:54~60分 
完全符合题意。
1.文章能够紧扣“顺应时势”“坚守本心”这两个关键词,准确把握“顺应时势”与“坚守本心”的辩证关系,如
提出“在时代浪潮中以本心为锚,以变通为帆”。观点鲜明集中,如“坚守本心是灵魂的根基,顺应时势是智慧的
体现”。
2.文章所举事例丰富且典型,如能结合科技发展、文化传承等现实案例,深刻阐述顺应时势与坚守本心的重要
性,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对二者关系的论述具体且透彻,具有启发性,如“顺应时势不是随波逐流,而是理性选择;坚
守本心不是固执己见,而是价值坚守”。
3.体现“当代青年”视角,如“在AI时代,我们既要学习新技术,也要守护人文情怀”。
4.论证严谨,逻辑严密,如“顺应时势→抓住机遇→实现价值→反哺本心”的递进论证;论据翔实具体,富有新
意,且能有力证明论点,如引用“樊锦诗用数字化守护文化遗产”的案例。
5.结构完整、精巧,如采用“提出问题(矛盾)→分析问题(辩证)→解决问题(平衡)”的递进式框架;语言流
畅,句式灵活,富有文采。
(二)二类卷:48~53分 
较好符合题意。
1.文章围绕“顺应时势”与“坚守本心”的关系展开论述,观点清晰,内容明确,立意较深刻,能体现对材料核心
的理解,但深度或新颖性略逊于一类卷,辩证关系分析较浅。
2.论证较清晰,逻辑较严密,能分析“顺应时势”与“坚守本心”的关系,结合现实生活展开论证,论据较典型、
充分,论证方法较多样,但部分论据的分析深度不足或与论点的关联性稍弱。
3.文章体现了考生的身份特征,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但对现实的观察或思考的深刻性略显不足。
4.论证严谨;论据丰富,大部分论据能有力证明论点。
5.语言流畅,句式较灵活,用词较准确,修辞手法运用较恰当,语言表现力较好。
(三)三类卷:42~47分
基本符合题意。
1.基本围绕“顺应时势”与“坚守本心”的关系展开,观点较明确,但立意较浅,对材料核心的理解不够深入,或
仅侧重单一角度(如仅谈“顺应”或仅谈“坚守”),未能充分体现辩证关系。
2.文章所写的事例较为含糊,如只是简单提及概念,缺乏具体案例支撑;对二者关系的论述较为空泛,如仅停
留在表面阐述,缺乏深入论证。
3.考生的身份特征较为模糊,与时代特征的关联不紧密,对现实的观察或思考较浅显。
4.论据较为空洞,有的论据和论点的联系较为牵强,不能论证论点。
5.结构较完整,语言表达不够通顺,句式较单一,用词较准确,修辞手法运用较少,语言表现力一般,部分句子
有语病。
辽宁·高二语文 第 5页(共6页)
(四)四类卷:36~41分
基本偏离题意。
1.文章没有围绕“顺应时势”与“坚守本心”的核心内涵来写,如只侧重一方而忽略另一方,或论述内容与题意
关联不大。
2.文章基本没有深入探讨“顺应时势”与“坚守本心”的关系及其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作用。
3.文章没有体现考生的身份特点,缺乏时代气息。
4.论据空洞;论证没有逻辑,层次比较混乱。
5.结构有残缺,文体特征不明显;语句不通,有很多语病。
(五)五类卷:0~35分
完全偏离题意。
1.文章所写内容完全偏离写作要求,如写“拼搏精神”“爱国情怀”等。
2.文章没有中心思想,内容杂乱无序。
3.结构严重残缺,层次混乱;语句严重不通。
二、其他扣分说明
1.缺标题,扣2分。
2.字数600字以上但不足800字的,分两种情况:如果结构完整,则每少50字扣1分;结构不完整,每少100字
扣10分。600字以下的作文,无论结构是否完整,30分以下给分。400字以下的作文,20分以下给分。
3.错别字每个扣1分,相同错别字不重复扣分,最多扣5分。
4.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酌情扣分。
5.可写书信、演讲稿等应用文体,格式不符合要求相应扣分,最多扣2分。
6.抄袭试卷材料一律给5分。要注意“抄袭材料”与“使用论据”的区别。如果是合理使用试卷材料来作为文
章的论据,则不视为抄袭材料。
其他未尽之处参考高考作文评分办法。
辽宁·高二语文 第 6页(共6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