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2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课件(共37张PPT) -2025--2026学年高中《中外历史纲要(上)》(统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8.22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课件(共37张PPT) -2025--2026学年高中《中外历史纲要(上)》(统编版)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12 22:11: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日本是怎样一步步扩大侵华战争的?在中国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
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
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体会课堂探究的乐趣,
汲取新知识的营养,
让我们一起 吧!




一、局部抗战
1874年,进犯台湾,胜!
1875年,进犯朝鲜,胜!
1879年,吞并琉球,胜!
1894年,甲午战争,胜!
1904年,日俄战争,胜!
1914年,参与一战,胜!
军事冒险最后都得逞了
“帝国武运长久!”
近代日本的战争体验
材料四:九一八事变前一天,美国国务卿与日本驻美大使出渊胜次达成一项秘密谅解:美国保证不干涉日本在中国东北的行动,日本则保证其在中国东北的行动应限于锦州以北。直到日本侵占锦州,并向锦州以南进犯时,美国国务卿史汀生才照会中国和日本,宣布日本对中国东北的侵略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干涉,违反了《凡尔赛条约》,美国政府对此不予承认。 ——中国新闻网《揭秘:九一八事变前美日曾达成“秘密谅解”》
(一)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背景
材料一:
【史料思考】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的原因。
材料二:帝国内部现正痛切体验……生产力不足,生产设备之不足,原料之不足及蓄积资本之不足。需开始新的战争,俾有所补充;而国内不稳势力之高涨,罢工之狂澜,亦需发动内外举国之战争,以期平靖。
——20世纪30年代日本秘密文件
材料三:1931年日本经济危机达到了顶点。……日本统治集团为了摆脱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从各方面加紧侵华战争的准备。……完全听命于军部的广田弘毅组阁,实行全面的法西斯化。 ——《高中历史教学参考》
一、局部抗战
①历史原因:征服满蒙是日本的既定国策;
②思想原因: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浓厚;
③根本原因: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④直接原因:受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
⑤有利时机:中国国民政府全力围剿红军,给日本以可乘之机;
⑥客观原因:西方大国实施绥靖主义政策。
(二)日本局部侵华与中国局部抗战
日本局部侵华的表现 中国局部抗战的表现
东北
上海
长城沿线
华北
阅读教材,完成下列表格
一、局部抗战
(二)日本局部侵华与中国局部抗战
(1)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局部侵华的开始,不久后占领中国东北。
1.日本的局部侵华
18日夜,弯月挂起,高粱地黑沉沉一片,疏星点点,长空欲坠。岛本大队中岛中队的河本末守中尉,以巡视铁路为由名,率领部下数名向柳条湖方向走去。一边从侧面观察北大营的兵营,一边选了主兵营约800米往南去的地点。在这里,河本亲自把骑兵用的小型炸药安放在铁轨下,并点了火,时间是10点多钟。
——【日】花谷正:《满洲事变是这样策划的》
新闻报道九一八事变
日军占领沈阳
1932年3月,扶植清废帝溥仪于长春建立伪满洲国。
一、局部抗战
(二)日本局部侵华与中国局部抗战
(2)1932年,在上海制造一·二八事变。通过《淞沪停战协定》,日军取得“可暂驻扎”权。
1.日本的局部侵华
(3)一·二八事变后,日本在长城沿线不断制造摩擦,进窥长城以南地区。
(4)1935年,日本制造华北事变(定义见教材),威逼平津,阴谋策动华北自治。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
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
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
(五)日本方面所谓蓝衣社、复兴社等有害中、日两国国交之秘密机关之取缔,并不容许其存在。
(六)河北省内一切党部之撤退,励志社北平支部之撤废。
(七)第五十一军撤退河北省外。
一、局部抗战
(二)日本局部侵华与中国局部抗战
(1)东北军民组织抗日武装,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就此开始。由游击队改编而成的东北人民革命军坚持抗战。
2.中国的局部抗战
杨靖宇
赵一曼
赵尚志
“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面的机会了……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你的母亲赵一曼于牢中
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
1936年,中共党员杨靖宇、赵尚志等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发展到三万余人,牵制了大量日军。
一、局部抗战
(二)日本局部侵华与中国局部抗战
(3)1933年,中国军队在长城沿线浴血抗战。
(2)蔡廷锴的十九路军驻守上海,奋起抵抗。(淞沪抗战)
(4)1935年,华北事变激起北平学生大规模游行示威,即一二·九运动。
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救国主张
促进中华民族新的的觉醒
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
华北自古是中原之地,现在,眼见华北的主权,也要继东三省热河之后而断送了!……(还能)安心读书吗?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亲爱的全国同胞,中华民族的危机,已到最后五分钟。实已切身感受到难堪的亡国惨痛。
——《清华大学救国会告全国民众书》
毕业歌(节选)
同学们 大家起来 担负起天下的兴亡……
看吧 一年年国土的沦丧……
我们要做主人去拼死在疆场
我们不愿做奴隶而青云直上……
我们今天是弦歌在一堂
明天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
巨浪 巨浪 不断地增涨
一、局部抗战
日本局部侵华的表现 中国局部抗战的表现
东北
上海
长城 沿线
华北
九一八事变,局部侵华的开始,不久后占领中国东北。1932年3月,扶植清废帝溥仪于长春建立伪满洲国。
东北军民组织抗日武装,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就此开始。中共领导的东北人民革命军和东北抗日联军,坚持抗战,牵制了大量敌人
1932年,在上海制造一·二八事变。通过《淞沪停战协定》,日军取得“可暂驻扎”权。
蔡廷锴的十九路军驻守上海,奋起抵抗。
一·二八事变后,日本在长城沿线不断制造摩擦,进窥长城以南地区。
1933年,中国军队在长城沿线浴血抗战。
1935年,日本制造华北事变,威逼平津,阴谋策动华北自治。
1935年,华北事变(日本侵犯蚕食华北的一系列事件)激起北平学生大规模游行示威,即一二·九运动。
(二)日本局部侵华与中国局部抗战的表现
一、局部抗战
总结:局部抗战期间国共两党对日本侵华的政策与态度
这一时期,总体上国民政府积极备战但实行不抵抗政策。
(1)提出攘外必先安内,主要围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
(2)寄希望于国际调停——国际联盟(1920—1946)。
(3)爱国将领抵抗侵略。
(4)西安事变后,转为联共抗日。
1.国民党和国民政府
材料 雪耻,人定胜天。团结内部,统一中国,抵御倭寇,注重外交,振作精神,唤醒国民,还我东省。……余主张:日本占领东省事,先提国际联盟与非战公约国,以求公理之战胜。
——《蒋介石日记》(9月21日)
材料 赤匪军阀叛徒,与帝国主义者联合进攻,生死存亡,间不容发之秋,自应以卧薪尝胆之精神,作安内攘外之奋斗。
——蒋介石《告全国同胞一致安内攘外》
一、局部抗战
从“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再到“联蒋抗日”;坚持号召、组织和领导抗日斗争:
(3)1935年底,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2.中国共产党
1935年,中共河北省委在群众中广泛宣传,开展抗日救亡斗争,组织北平市学生联合会,为一二九运动奠定了政治和组织上的基础
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就是把红军的活动和全国的工人、农民、学生、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一切活动汇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民族革命战线。这个统一战线必须由中国共产党来领导。共产党和红军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起人,要成为抗日政府抗日军队坚强的台柱子。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1)领导东北人民革命军和东北抗日联军浴血奋战。
(2)1935年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一、局部抗战
(二)日本局部侵华与中国局部抗战
国民党和国民政府 中国共产党
总结:国共两党对日本侵华的政策与态度
这一时期,总体上国民政府积极备战但实行不抵抗政策
(1)提出攘外必先安内,主要围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
(2)寄希望于国际调停——国际联盟(1920—1946)。
从“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再到“联将抗日”;领导和组织抗日斗争
(1)领导东北人民革命军和东北抗日联军浴血奋战。
(2)1935年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3)1935年底,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一、局部抗战
(三)西安事变——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背景
材料一 为挽救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名义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材料二 1935年底,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会议,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中国国内阶级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它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就是要把红军的活动和全国工人、农民、学生、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一切活动汇合起来,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革命战线。
①华北事变后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②1935年8月1日,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③1935年底,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④张学良、杨虎城受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
一、局部抗战
2.过程
(1)蒋逼迫张、杨全力“剿共”,二人“兵谏”,逼蒋抗日。
12月22日,由宋氏兄妹代表蒋介石在一份保证文件上签了字。在这份保证文件中,蒋介石同意:(一)宣布并开始武装抗击日本侵略者;(二)停止进攻中国共产党;(三)容纳共产党共同抗日;(四)把亲日派官员从国民政府中请出去。蒋介石的顾问、美籍澳大利亚人端纳,作为“见证人”,也在文件上签了字。
(2)中共主张和平解决,各方共同努力。
(3)蒋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三)西安事变——标志着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应张学良电邀,中共中央派周恩来,叶剑英、秦邦宪赴西安谈判
3.影响:
(1)成为扭转时局的枢纽,促进了中共中央联蒋抗日方针的实现。
(2)十年内战局面基本结束,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
一、局部抗战
“……在中国目前条件下,蒋介石是中国人民及其红军的最主要敌人……争取把这些反蒋军事行动转变为中国人民反对日本强盗和本国卖国贼的民族解放斗争的一部分。”
——《中共代表团致中共中央政治局的信》1934年11月14日
“……应当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只要国民党军队停止进攻苏区行动……红军……愿意与之亲密携手共同救国。”
——《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八一宣言)》1935年10月1日
张学良:“当是时也,共产党之停止内战,共同抗日,高唱入云,实攻我心,不只对良个人,并已动摇大部分东北将士,至少深入少壮者之心。”
——杨奎松《中国近代通史:内战与危机》,第441页。
(上午)十时许,周又来见余妻……余谓周曰:若尔等以后不再破坏统一,且听命中央,完全受余之统一指挥,则余不但不进剿,且与其他部队一视同仁。周答曰:红军必受蒋先生之指挥而且拥护中央之统一,决不破坏。
——《蒋介石日记手稿》,1936年12月25日,转引自杨奎松《西安事变新探——张学良与中共关系之谜》,第374页。
【情境探究】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安事变为什么能够和平解决?
·由反蒋到联蒋;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是民心所向和历史大势,是救国图存的需要(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正确运用了统一战线政策和灵活策略,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二、全国抗战的开始
(一)七七事变——全国抗战开始
1937年7月7日晚,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拒,日军炮轰卢沟桥,中国守军奋起还击。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第29军在卢沟桥上向日军还击
日寇铁蹄踏上卢沟桥
二、全国抗战的开始(二)第二次国共合作(1)通电全国:卢沟桥事变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发出了抗战宣言: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2)庐山谈话:①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邀请各党派及无党派人士在庐山谈话,听取各方人士对抗日救国的意见。②7月17日的第二次谈话会上,蒋介石发表了准备抗战的讲话。◎1937年7月20日,申报刊出庐山讲话全文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讲话,提出:“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1)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阶级矛盾下降为次要矛盾。
(2)中国共产党政策的调整利于统一战线的建立。
(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4)对日本的侵华,国民党各派别有抗日斗争的要求和表现。
(5)日本侵华影响英美在华利益,促使蒋介石态度发生变化。
【拓展延伸】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必然性
二、全国抗战的开始
(3)洛川会议:1937年8月下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洛川召开扩大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
(4)军队改编: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
◎八路军、新四军臂章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
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
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
——1937年7月15日
二、全国抗战的开始
(5)实现合作: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国共合作抗战宣言。第二天,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三、日军的侵华暴行
(一)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进行了持续六周的烧杀劫掠,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南京所有的池塘里都堆满了死尸。……血肉模糊,惨不忍睹。竹林里面、马路旁边,遍地死尸。”
——郭歧:《陷都血泪录》
《远东国际法庭判决书》中写道:
“日本兵完全像一群被放纵的野蛮人似的来污辱这个城市”, “江边流水尽为之赤,城内外所有河渠、沟壑无不填满尸体”。
  据1946年2月中国南京军事法庭查证:日军集体大屠杀28案,19万人,零散屠杀858案,15万人。日军在南京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的大屠杀,中国军民被枪杀和活埋者达30多万人。
三、日军的侵华暴行
(二)殖民统治
(1)政治上:实行“以华制华”方针,在占领区扶植傀儡政权。
◎1940年3月30日,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汪精卫出任伪政府主席,宣誓为其主子“效忠”。
1940年成立伪国民政府组织收编伪军,建立汉奸奴化团体。
三、日军的侵华暴行
(二)殖民统治
(2)经济上:
①对占领区:大肆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实行“粮食统制”,强行“征购”和“配给”;强迫青壮年到日本和中国东北做苦力。
②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三光”政策;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对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
治安强化运动
“准治安区”
(即敌我争夺的游击区)
“非治安区”
(即敌后抗日根据地)
“治安区”
(即敌占区)
实行保甲制度,调查户口,推行连坐法,扩大伪军,加强特务活动;着重对人民的欺骗怀柔,宣扬“王道乐土”
实行“大检举”,恐怖政策与怀柔政策兼施,普遍修筑封锁沟墙和碉堡,并实行所谓“绝缘政策”,制造无人区
加紧“扫荡”,实行极其野蛮残忍的“三光政策”(杀光、烧光、抢光),企图扼杀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的生存条件
三、日军的侵华暴行
(三)重庆大轰炸
材料一:1938年10月4日,日本正式轰炸重庆市区,从1939年1月开始,日机空袭迅速升级,对重庆的轰炸愈来愈猛烈。重庆大轰炸被认为是与南京大屠杀同等性质的事件。
材料二:从1938年2月18日到1944年12月19日,日军飞机持续轰炸造成重庆32829人直接伤亡、6651人间接伤亡,财产损失约100亿元法币,平民居住区、学校、医院、外国使领馆等均遭轰炸。
——《重庆市抗战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
1937年,随着抗日战事的进一步发展,国民政府从长远角度出发,于11月19日移驻重庆。把重庆作为战时的陪都。
三、日军的侵华暴行
(四)实施细菌战
日军侵华期间,践踏国际公法,实施细菌战,残杀中国军民。
材料一 731部队是日本法西斯于日本以外领土从事生物战、细菌战研究和人体试验相关研究的秘密军事医疗部队的代称。设于今哈尔滨平房区。是日本军国主义违背国际公约,用活人进行冻伤、细菌感染、毒气实验的大本营,是发动细菌战争的策源地,是日本对外侵略扩张、掠夺资源、践踏中国主权的重要罪证。
细菌战:仅鲁西聊城、临清等18个县有至少20多万人死于日本细菌战。
活体解剖:一个代号为“马路大”的特别项目进行人体试验:受试验者从中国的住民中抓来,也被称为“圆木” (丸太)。此项作业的要点是:必须保证解剖对象是绝对清醒的状态,也就是说,绝对不能麻醉。其解剖场景惨绝人寰。
三、日军的侵华暴行(五)推行“慰安妇”制度日本侵华战争(1931-1945)的十四年间,中国大约曾有20万,甚至更多的女性被日军诱骗、强迫,沦为日军发泄性欲、任意摧残的性奴隶。慰安妇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政府及其军队为顺利实施并完成侵略亚洲的战争而推行的一种军队性奴隶制度。大部分慰安妇来自中国、朝鲜半岛、日本本土,也有许多琉球、东南亚、荷兰等地的女性,其中在日本本土召集的慰安妇又被称为女子挺身队。国际公认的战争罪大致分为三种:①反和平罪,即计划、准备、发动、实施侵略战争。②常规战争罪,即违反战争法规、惯例,杀害、虐待被占领地的平民和战俘。③反人道罪,即在战争前或战争中杀害、灭绝、奴役平民与其他对平民的非人道行为。
根据材料所列的三种战争罪类型,指出日本在1931年至1945年侵华期间犯有哪几条罪行,并各举一例说明。
三种罪行都有。
①反和平罪: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②常规战争罪:九一八事变后的沈阳屠杀;南京大屠杀。
③反人道罪:细菌战;毒气战;用中国活人做试验。
【史料思考】
1.(2024·安徽适应性测试)如表为抗日战争时期创作的部分诗词。综合表中信息可见(  )
A
作者 身份 诗词
阿英 共产党员文学家 星光沉黯月昏西,渐渐芦苇来满吐我自擎枪行大野,军号前村鸡乱啼。
皓青 民主人士 将军弓马故盘旋,巧胜炎人是此年。提倡民权开议会,发扬诗兴筑吟坛。
于力 学者 日寇天同愤,驱除要儿时!
— 新四军战士 将军百战虎生风,气壮山河诛寇兵。塘马村头丧敌胆,倭寇俯首葬英雄。
A.挽救民族危亡凝聚了抗日力量 B.合作抗战成为全民共识
C.正面和敌后战场将士共赴国难 D.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2.20世纪30年代,中共中央决定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政策调整为:给一切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以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停止没收富农的土地及财产,允许有产阶级代表参加苏区政权管理工作,等等。上述调整( )
A.适应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B.是为武装反抗国民党进行社会动员
C.表明党的中心工作以夺取城市为目标 D.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争取广泛的支持
A
3.图中所反映的历史时期特征是(  )
A.国共合作,打倒北洋军阀
B.国共对峙,中共开创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C.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D.国共内战,国民党进攻中原挑起了内战
C
4.原日本侵华士兵三谷翔回忆1937年12月的南京时说:“在中山北路附近的广场上,我望见一堆堆尸体,每堆至少五六十具……有很多老人、妇女甚至还有孩子……惨不忍睹……陆军做得太无耻、太过分。”该材料(  )
A.可以反映当时日本人民的反战运动B.可以用于研究日本的“扫荡”政策
C.对于揭发日军侵华暴行有重要价值D.可以证实南京国民政府消极抵抗
C
5.马克思说,人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亲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叶剑英元帅1979年故地重游,感慨系之,写下“西安捉蒋翻危局,内战吟成抗日诗。楼屋依然人半逝,小窗风雪立多时。”其中“内战吟成抗日诗”是指( )
A.抗日游击战争 B.北伐战争
C.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D.反蒋抗日
C
压力——在事业成功的道路上,你是无知者颓丧的前奏,更是有志者奋进的序曲。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