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作文素材周周练【六月第1期第1练(家国情怀、时代青年、英雄精神)】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作文素材周周练【六月第1期第1练(家国情怀、时代青年、英雄精神)】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7.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11 15:22: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主题分类 1
(一)主题1:家国情怀类(嫦娥六号携月壤归来) 1
(二)主题2:时代青年类(西部计划招募热潮) 4
(三)主题3:英雄精神类(卡车勇士与人梯救援队) 7
主题1:家国情怀类
【作文素材】嫦娥六号携月壤归来——以科技之钥启星辰大海
【事件背景】
2024年6月25日,嫦娥六号探测器携带人类首份月球背面样品成功返回地球,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再攀高峰。作为全球首个实现月背采样返回的航天器,嫦娥六号不仅填补了月球地质研究的空白,更以"精准着陆、高效采样、密闭封装、安全返回"的全链条技术突破,向世界展现了中国航天人的智慧与勇气。
【多维解读与适用角度】
1. 科技创新:以"中国精度"丈量宇宙尺度
嫦娥六号任务中,科研团队攻克了月背通信难题,通过"鹊桥二号"中继星搭建地月桥梁;研发出"钻取+表取"双模式采样装置,在真空环境下完成月壤密封;更以"打水漂"式返回技术实现精准着陆。这些突破印证了"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的深刻道理。正如嫦娥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所言:"航天事业没有奇迹,只有脚踏实地的创新。"
适用论点:
科技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在自主创新中掌握发展主动权
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铸就大国重器
2. 青年担当:让青春在星辰大海中闪光
嫦娥团队平均年龄仅33岁,这群"追月少年"用代码编织轨道,用算法丈量星河。他们中有放弃海外优渥条件回国的总体设计师,有连续72小时坚守岗位的90后调度员,更有在实验室重复万次实验的"细节控"。正如青年工程师李明(化名)所说:"我们这一代人,生逢其时,重任在肩,当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
适用论点:
新时代青年当以奋斗姿态逐梦太空
把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业
青春因担当而厚重,人生因奋斗而升华
3. 探索精神:人类文明的前行密码
从万户飞天到阿波罗登月,从嫦娥奔月神话到探月工程实践,人类对未知的渴望从未停歇。嫦娥六号带回的1935.3克月壤,不仅是科学研究样本,更是人类探索精神的物质载体。正如月球样品管理员王芳(化名)所言:"每一粒月壤都承载着人类对宇宙的好奇,这种好奇心驱动着我们不断突破认知边界。"
适用论点:
探索未知是文明发展的永恒动力
在仰望星空中拓展人生格局
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与敬畏心
4. 命运与共:构建太空合作新范式
嫦娥六号搭载了欧空局、法国、意大利等国际载荷,开启月球探测国际合作新篇章。正如联合国外空司司长所言:"中国探月工程向世界证明,太空探索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这种开放包容的姿态,恰与某些国家搞太空霸权形成鲜明对比。
适用论点: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照亮太空征程
在合作共赢中拓展文明边界
打破技术垄断,共建太空治理新秩序
【经典语录】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田中芳树《银河英雄传说》
"航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
【写作示范段落】
奋进的青春,当以勤奋为桨,划破学海无涯的惊涛。在嫦娥六号任务中,有位90后调度员的故事令人动容。为确保探测器精准着陆,他连续72小时坚守在方寸屏幕前,用布满血丝的双眼追踪每一组数据,用沙哑的嗓音下达每一道指令。当同事劝他休息时,他只是指着屏幕上跳动的参数说:"这些数字背后,是整个团队三年的青春。"这72小时的坚守,是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精神的生动注脚。正如古语所言"业精于勤荒于嬉",青春的奋进从不在空想中绽放,而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凝结成璀璨星辰。
【作文实战】
青春奋进赋伟力,奋斗生涯奏战歌
"青年之文明,奋斗之文明也,与境遇奋斗,与时代奋斗。故青年者,人生之玉,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李大钊先生之言如洪钟大吕,昭示着青春最本真的姿态——在最宝贵的年华里,唯有以奋进为底色,乘风破浪,披荆斩棘,朝着心之所向奋勇启航,方不负这人生之华章。
奋进的青春,当以勤奋为桨,划破学海无涯的惊涛。在嫦娥六号任务中,有位90后调度员的故事令人动容。为确保探测器精准着陆,他连续72小时坚守在方寸屏幕前,用布满血丝的双眼追踪每一组数据,用沙哑的嗓音下达每一道指令。当同事劝他休息时,他只是指着屏幕上跳动的参数说:"这些数字背后,是整个团队三年的青春。"这72小时的坚守,是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精神的生动注脚。正如古语所言"业精于勤荒于嬉",青春的奋进从不在空想中绽放,而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凝结成璀璨星辰。
奋进的青春,当以理想为帆,高扬信仰指引的猎猎风旌。"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这不仅是浪漫的诗篇,更是当代青年用行动书写的誓言。嫦娥团队平均年龄仅33岁,他们中有人放弃海外优渥条件毅然回国,有人将婚礼简化为两小时仪式便重返岗位。这些选择背后,是"心怀国之大者"的坚定信仰,是"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壮志豪情。正如苏轼在《晁错论》中所言:"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当理想信念融入青春血脉,奋斗便有了不竭的动力源泉。
奋进的青春,当以家国为岸,锚定生命价值的终极归航。在航天城的监控大厅里,无数双年轻的眼睛彻夜不眠;在西北大漠的发射场上,青春的身影与星箭并立。他们深知,个人的奋斗只有与民族复兴同频共振,才能绽放最绚丽的光彩。这种家国情怀,让青春告别了"佛系"的虚无,超越了"躺平"的倦怠,在"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担当中,书写着"青春因担当而厚重"的时代注脚。正如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历经千年仍璀璨如新,当代青年的家国情怀,正在浩瀚星空间续写着新的传奇。
奋进,方为青春最雄浑的注脚。唯有不断突破舒适藩篱,挣脱过往之茧,直面当下之艰,无畏未来之险,以开阔视野奋力向前,我们终将抵达最好的自我。何为奋进?是勤勉之桨破浪的笃定,是理想之帆引航的执着,是家国为岸归航的赤诚。何为青春?是生命以奋进为火,以时代为炉,淬炼成钢的壮丽旅程!当无数青春之舟划动勤勉之桨,扬起理想之帆,锚定家国港湾,那由奋进的星火汇聚的璀璨星河,必将照亮民族复兴的星辰大海!
主题2:时代青年类
【作文素材】西部计划招募热潮——以青春之名赴西部之约
【事件背景】
2025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招募通道开启后,全国高校青年踊跃报名,首日报名人数即破万。这一由共青团中央等部委联合实施的重大人才工程,自2003年启动以来,已累计派遣50余万名志愿者深入西部基层,从事乡村教育、医疗卫生、基层治理等工作。在云南昭通,志愿者胡云皓放弃上海工作机会,扎根德宏州梁河县推动养殖产业;在新疆昭苏,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李小丫用“生活物理实验室”将班级合格率从48%提升至85%。这些数字与故事背后,是新时代青年“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的集体选择。
【多维解读与适用角度】
1. 青年担当:从“被浇灌”到“播火种”的传承
西部计划志愿者李小丫的成长轨迹极具代表性:她出身大山,因支教老师点亮梦想而考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最终选择赴新疆昭苏支教。这种“曾被爱浇灌,更渴望让爱的火种蔓延”的信念,正是千万志愿者的精神写照。他们中有人放弃留沪机会投身云南乡村建设,有人在海拔4500米的青藏高原坚守医疗岗位,用实际行动诠释“教育不是单向灌输,而是让每个孩子都成为自己的追光者”。
适用论点:
青年是社会最活跃的力量,当以担当丈量时代
基层是青春最厚的沃土,实践是最好的老师
从“受助者”到“助人者”的蜕变彰显精神传承
2. 家国情怀:把个人理想融入祖国需要
“我的家乡在西部,想把大山外的世界带给大山里的孩子”“在党和国家帮助下实现大学梦,想以实际行动回报”——留言区滚烫的文字,折射出当代青年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的价值选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所指出的:“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西部计划的持续火热,正是对“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时代号召的响亮回答。
适用论点:
家国情怀是青春最鲜亮的底色
个人奋斗只有融入国家战略才有更高价值
从“小我”到“大我”的升华彰显青年格局
3. 基层实践:在祖国最需要处读懂中国
在云南勐养镇,志愿者胡云皓用三个月时间跑遍25个村寨推动万头猪场项目,鞋子沾满泥土却说“这孩子眼见着黑了不少,深感光荣”;在西藏那曲,首批志愿者谈海玉20年坚守传染病防治一线,累计治愈患者超8000人。这些经历证明,基层是青年认知国情、锤炼本领的最好课堂。正如一位志愿者所言:“在西部,我读懂了‘乡村振兴’四个字的千钧分量。”
适用论点:
基层是青年成长成才的必修课
实践出真知,奋斗长才干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厚植人民情怀
【经典语录】
“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西部计划志愿者誓词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西部计划宣传口号
“青春在奉献中会有意义,被需要的感觉让我坚定扎根西部的选择。”——西藏志愿者谈海玉
【写作示范段落】
以信念起笔,饱蘸理想赤忱,绘就“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丹心画卷。在广西医科大学,有这样一群青年,他们带着“厚德励志、博学弘医”的校训精神,跨越崇山峻岭,将青春誓言书写在西部大地。李捷主动请缨奔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医院,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推进宫颈癌、乳腺癌防治体系建设,用专业守护边疆妇女健康;房美玲扎根柳城县龙头镇,在公文处理、产业宣传中读懂乡村振兴的深意,用脚步丈量基层治理的经纬。正如李小丫在支教日记中所写:“我曾被支教老师的爱浇灌,如今要将这份爱化作火种,在昭苏草原燎原。”这种信念的传递,恰似敦煌壁画中飞天的飘带,穿越千年仍闪耀着理想的光芒。
【作文实战】
执时代之笔,绘青春长卷
时光长河奔涌不息,青春始终是最亮丽的浪花;历史书卷徐徐展开,青春永远是最精彩的篇章。立于时代潮头的新青年,当以个人理想为墨,融入民族复兴的洪流,执“时代之笔”,倾情描绘信念为骨、奋斗为脉、奉献为魂的壮阔青春图景。
以信念起笔,饱蘸理想赤忱,绘就“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丹心画卷。在广西医科大学,有这样一群青年,他们带着“厚德励志、博学弘医”的校训精神,跨越崇山峻岭,将青春誓言书写在西部大地。李捷主动请缨奔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医院,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推进宫颈癌、乳腺癌防治体系建设,用专业守护边疆妇女健康;房美玲扎根柳城县龙头镇,在公文处理、产业宣传中读懂乡村振兴的深意,用脚步丈量基层治理的经纬。正如李小丫在支教日记中所写:“我曾被支教老师的爱浇灌,如今要将这份爱化作火种,在昭苏草原燎原。”这种信念的传递,恰似敦煌壁画中飞天的飘带,穿越千年仍闪耀着理想的光芒。
以奋斗运笔,挥洒躬行汗水,谱写“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实干长卷。在贵州龙里县鸿运社区,00后志愿者杨启顺自费购买葡萄种植书籍,用远程指导攻克技术难关,让“阳光玫瑰”在闲置土地上绽放。他办公桌下的雨靴沾满泥土,却笑着说:“咱年轻有的是力气。”在新疆阿勒泰,董天阳面对陌生公文格式屡屡碰壁,却在撰写“志愿者留疆举措实施方案”时深入调研,让政策真正落地生根。这些青年用行动诠释:奋斗不是响亮的口号,而是像王军扬那样,在戈壁滩上与沙棘为伴十六载,用40℃高温下的奔波换来万亩绿洲。
以奉献收笔,晕染家国情怀,铺展“苟利国家生死以”的无悔长卷。在西藏定日县地震灾区,12名西部计划志愿者组成的“青青儿童乐园”成为孩子们心灵的避风港。毕业于临沂大学美术学院的邹恒,用彩笔带孩子们描绘新生,她说:“大学兼职美术老师的经历,让我懂得陪伴是最好的治愈。”在四川筠连县山体滑坡现场,25岁的谭宇声在废墟缝隙间呼喊,每一声都承载着生命的希望。正如李小丫在物理课上告诉学生:“我能行,你们也能行!”这种奉献精神,恰似天山雪松,根扎越深,枝叶越挺拔。
茫茫九脉流中国,纵横当有凌云笔。身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当将“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铭刻于心、践行于身。以信念起笔定位人生坐标,以奋斗运笔深耕理想沃土,以奉献收笔书写无我境界。当无数青春之笔饱蘸赤诚,在时代的巨幅长卷上共同挥毫,一幅由青春之我铸就的、恢弘磅礴的青春中国图景,必将辉映寰宇,光耀千秋!
主题3:英雄精神类
【作文素材】洪流中的青春方舟——卡车勇士与人梯救援队精神图谱
【事件背景】
2024年盛夏,南方多地遭遇特大暴雨侵袭,福建、广东、广西等地水文站全线超警。在洞庭湖决堤抢险中,18辆卡车以“以车代仓”方式冲入溃口,驾驶员在距决口两米处跳车逃生,用车身筑起临时堤坝。与此同时,广东救援队在河北涿州洪灾中创造“人梯战术”:队员以肩为梯、以背为桥,帮助237名被困群众转移。这两支由普通劳动者组成的救援力量,以血肉之躯诠释了中国式救援的智慧与温度。
【多维解读与适用角度】
1. 青年担当:在至暗时刻点亮生命之光
湖南卡车司机胡跃的故事极具代表性。这位54岁的退伍军人,8年前曾在新华垸溃口抢险中驾驶卡车沉江堵漏,8年后再次响应召唤。当被问及为何义无反顾时,他指着决口方向说:“我的家就在堤坝那头,守住这里就是守住根。”在广东救援队中,90后队员王治勇连续作战36小时,肩扛老人、怀抱孩童,在齐胸深的洪水中搭建人梯。这些平凡英雄用行动证明:青年担当不在年龄,而在危难时刻迸发的血性。
适用论点:
平凡人非凡事,方显英雄本色
青春担当需要血性浇灌
从“小我”到“大我”的升华彰显青年格局
2. 生命至上:用专业精神守护每个生命
华容县抢险现场,指挥部运用“沉车裹头”战术:先以3辆卡车试探性封堵,再通过水文监测调整投放角度,最终用18辆卡车形成梯形阻水屏障。这种将民间智慧与专业救援结合的模式,体现对生命的极致尊重。在涿州,救援队携带排涝、消杀、净水一体化设备,不仅转移群众,更构建起“水上生命线”。正如队员李明所言:“我们救的不只是人,更是无数家庭的完整。”
适用论点:
生命至上需要科学救援智慧
从“转移”到“守护”的理念升级
科技赋能让生命救援更有温度
3. 精神传承:在灾难中锻造民族基因
从1998年抗洪“人在堤在”的誓言,到今日“以车代仓”的创新,中国式救援始终贯穿着“集体主义”精神内核。华容县00后志愿者小陈,跟着父亲卡车司机的足迹加入后勤保障队,他说:“小时候觉得父亲开车堵溃口是傻,现在明白那是刻在骨子里的担当。”这种精神的代际传递,在涿州救援队中同样可见:老队员手把手教新队员打绳结、测水流,确保“人梯战术”精准实施。
适用论点:
灾难是最好的精神传承课堂
从“身体力行”到“智慧传承”的跨越
集体主义精神照亮青春航向
【经典语录】
“卡车是我的命,但人命比天大!”——湖南卡车司机胡跃
“青春就该在人民需要的地方燃烧。”——广东救援队队员王治勇
“我们不是生来勇敢,而是选择无畏。”——涿州受灾群众赠救援队锦旗
【写作示范段落】
当胡跃第五次跳下卡车时,浑浊的洪水已漫过膝盖。这位驾驶卡车30年的老师傅,熟练地打开车门、松油门、跳车,整套动作一气呵成。在他身后,18辆卡车像楔子般钉入溃口,车身上“华容救援”的红漆在洪水中若隐若现。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涿州,90后队员张伟正以“公主抱”姿势将瘫痪老人托举过肩,脚下是漂浮的家具碎片,耳边是受困孩童的抽泣。这两个平行时空的救援场景,恰似当代中国的精神镜像:一边是传统勇气的当代绽放,一边是专业救援的人性光辉。他们用行动诠释:青春的价值不在于是否完美无缺,而在于关键时刻能否挺身而出。
【作文实战】
追光踏浪行 弄潮新时代
星燧贸迁,时序流转,繁花千树,万象更新。历史不断向前奔腾,冲刷出新的河床,镌刻出新的走向。每一个时代都需要顺时之势、为民请命之人。时代呼唤敢拼敢闯的年轻人,顺时代同频共振,定信念发光发热。当洞庭湖的惊涛拍岸,当涿州的洪水漫堤,一群逆行的身影用脊梁撑起生命方舟,在洪流中写下新时代的青春注脚。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做伟大时代的追光者。湖南华容县决堤抢险现场,54岁的卡车司机胡跃第八次跳下驾驶室。这位退伍老兵的卡车在洪流中化作定海神针,车身"华容救援"的红漆与翻涌的浊浪形成鲜明对比。八年前他曾在溃口沉车堵漏,八年后依然选择与时间赛跑。"我的家就在堤坝那头,守住这里就是守住根。"他踩着齐腰深的洪水走向临时安置点时,裤管上凝结的泥浆在阳光下泛着金光。在广东涿州,90后救援队员王治勇连续作战36小时,肩扛老人、怀抱孩童,用身体搭建"水上生命线"。当被问及为何义无反顾时,他指着肩头深深的压痕说:"我们不是生来勇敢,而是选择无畏。"这些逆行的身影,恰似追光者,在至暗时刻为时代点亮希望。
心当擎云,无问西东,做人生价值的践行者。华容县抢险现场的"沉车裹头"战术,是民间智慧与专业救援的完美融合。指挥部通过水文监测精准计算卡车投放角度,18辆卡车如楔子般钉入溃口,形成梯形阻水屏障。在涿州,救援队携带排涝、消杀、净水一体化设备,不仅转移群众,更构建起"水上生命线"。00后志愿者小陈跟着父亲卡车司机的足迹加入后勤保障队,他说:"小时候觉得父亲开车堵溃口是傻,现在明白那是刻在骨子里的担当。"这种精神的代际传递,让专业救援充满人性温度。当科技赋能遇见血性担当,青春的价值在洪流中淬炼成钢。
大江大河,我为潮流,做美好生活的发光者。在涿州洪灾现场,90后队员张伟正以"公主抱"姿势将瘫痪老人托举过肩,脚下是漂浮的家具碎片,耳边是受困孩童的抽泣。这个画面被定格为"最美逆行者",而张伟却说:"我们救的不只是人,更是无数家庭的完整。"在洞庭湖畔,18辆卡车组成的钢铁长城背后,是胡跃和工友们彻夜未眠的守护。当决口成功合龙时,他们相视而笑的脸上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泪水。这些平凡英雄用行动证明:青春就该在人民需要的地方燃烧,在时代需要时绽放。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前有追时代之光者发光发热,后有滚滚后浪推波助澜,不露声色!当卡车勇士的轰鸣声与人梯救援队的呐喊声在洪流中交响,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传统勇气的绽放,更是专业救援的人性光辉。这种精神,恰似洞庭湖畔永不熄灭的航标灯,照亮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的征程。顺时代同频共振,定信念发光发热,新时代的青春方舟必将乘风破浪,驶向星辰大海!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