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送沈子福归江东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 送沈子福归江东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08 07:56: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送沈子福归江东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基本读懂诗歌内容
2、鉴赏本诗的基本手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生主动探究
2、融会贯通,以点带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珍视珍贵的人间真情
[教学重难点]:化虚为实的艺术手法
[教学方法]:探究式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感情铺垫:课前播放《送别》一曲
(一)新课导入(1分钟)
古人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从古至今,离别往往是最让人感慨万千的一件事,“离别”也是历代诗歌永久的主题,然而由于时代、诗人的个性和经历有所不同,送别诗往往内容各异、情感不同。
今天,让我们走近王维,去感受他那份离别深情。
(二)合作探究
1、美读(3分钟)(指导:情感、节拍)
2、(探究思考一):
请在诗中找出你认为最能传递诗人感情的词句,并结合你的感受谈谈你的理解。(学生分析)(8分钟)
参考:“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在杨柳依依的渡口,正是艳阳好风光,此时送别朋友的心情格外难受,
“行客稀”可见渡头冷清,反衬出离别的伤感。
友人乘船而去,诗人依依不舍,望着大江南北两岸,春满人间,春光荡漾,桃红柳绿,芳草萋萋。这时,诗人感觉到自己心中的无限依恋惜别之情,就象眼前春色的无边无际。诗人忽发奇想:让我心中的相思之情也象这无处不在的春色,从江南江北,一齐扑向你,跟随着你归去吧?“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多么美丽的想象,多么蕴藉而深厚的感情!将自然界的春色比心灵中的感情,借可感之景以抒无形之情,情与景妙合无间,离情别绪哀而不伤,形象丰满,基调明快。(春色送、柳送)
过渡:(教师引导)王维是借春色借柳来抒发自己对朋友的不舍之情和祝福,那么其他诗人又是如何表达这种离情的呢?
(探究问题二):我们还学过哪些诗句不是直接说我送你,而是用外物来表达送别之情的?(15分钟)
展示学生课外搜集的“送别诗”,以及对本诗的理解(本诗作者如何表达离别之情的?)(分组讨论,六人一组,指定小组长负责记录过程和结果并安排发言人。)
(教师引导)过渡:刚才同学们都展示了自己搜集的作品,并交流了自己的看法,纵观这些经典的诗歌,诗人在表达离情的时候往往借助外物,最常见的有这几类:
“柳”送
送柳道时余北还
【唐】戴叔伦
征役各异路,烟波同旅愁。轻桡上桂水,大艑下扬州。
何处成后会,今朝分旧游。离心比杨柳,萧飒不胜秋。
“酒”送:
《送元二使安西 》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月”送:
明月夜留别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
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
“水”送:
《江陵愁望有寄》
鱼玄机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过渡:大家再看这些例子:
(分析4分钟)
离心比杨柳,萧飒不胜秋。
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过渡):上面这些例子都是用各种各样的外物来表达作者的离情。
(探究问题三):上面这些诗句在技巧上都有什么特别之处?有什么表达效果?(作用)
分析板书:柳
具体

离情,相思之情
抽象
(实)

(虚)
春色
化虚为实
诗句采用化虚为实的手法,以实写虚,化无形为有形,将抽象的情感转化为具体可感的东西,比直抒胸臆更形象,所以更富感染力,。
(教师引导)过渡语:不一样的时间,不一样的地点,不一样的人物,不一样的诗句,心底流淌着的却是同样一份美好的情感。那么,你们又是如何传情的呢?
(三)、体验与运用(课外作业)
人生自古伤别离,离别总是在杨柳依依的春天里,在人流攘攘的站台上;在血浓于水的亲人之间,在满写着师生情谊的校园;有时送别的可能是自己曾走过的一段路,或曾经历过的一段时光。
请回忆自己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一次别离,用化虚为实的写法,写一小文段,表达自己离别时的(惆怅、孤寂、伤感、鼓励、劝勉等)情绪。
全班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