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马钧传 课件 (4)

文档属性

名称 15 马钧传 课件 (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08 18:29: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马钧传》 傅玄
裴松之注
《三国志·杜夔传》作者傅玄 傅玄,三国魏末到晋初时
的思想家。少年时家境贫困,经
过个人努力,官至散骑常侍,受
封为子爵。此人学问渊博,精通
音乐,文章也写得很好,也算一
个多才多艺的人。他的已经失传
的《傅子》,是讨论当时学术思
想和政治制度的著作。
传主马钧 传主马钧是三国魏国的一位科学家,他善于发明创造和革新机械。 《三国志?魏书?马钧传》记载:马钧,在机械设计和制造方面的才能当时就已闻名于天下,受到人民的钦佩。他的好友、文学家傅玄称赞他是"天下之名巧",史学家裴松之为《三国志》做注时写道:"时有扶风马钧,巧思绝世"。这是对马钧的恰当评价,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上马钧是古代机械制造专家的杰出代表。
马钧发明的 翻车和指南车课文分析及翻译 马先生钧,字德衡,天下之名巧也。少而游豫,不自知其为巧也。当此之时,言不及巧,焉可以言知乎? 马钧先生字德衡,是天下有名的技术高超的人。少年时代,他过着玩乐的生活,自己也不知道是个技术高超的人。在这个时候,他没有向人谈及技巧问题,又怎么谈得上有人知道他呢? 第一段:简介马钧的出身,指出他是“天下之名巧”。 课文分析及翻译第二段:从“为博士”到“飞之数百步矣”。这一段的意思是:介绍马钧在科学技术革新上的贡献。这一段内容较多,可按自然段再分为几层。
第l层:马钧改革织绫机,提高生产效率。
第2层:马钧制成指南车,“天下服其巧矣”。
第3层:,马钧创造翻车(龙骨水车),“其功百倍于常”。
第4层:马钧改造“水转百戏”,丰富文化生活。
第5层:马钧改进连弩、发石车等兵器,在军事技术上作出贡献。课文分析及翻译【补充注释】
①[轮扁之对]《庄子?天道篇》记述:一个制造轮子的工人轮扁对齐桓公说,古人的书只是一些糟粕,真正巧妙的地方,是语言所难于表达的。
②[不可以言言]不能用语言表达。前一个“言”字,是名词,指“语言”;后一个“言”字,是动词,指“表达”。
③[钧者器之模]“钧”是陶器的模型。
④[衡者所以定物之轻重]“衡”是用来确定物体轻重的。
⑤[轻重无准而莫不模]轻重没有准确定出,就想作一切的模型。
⑥[京师]指魏晋的都城洛阳。
⑦ [翻车]就是现在还在一些农村地方使用的龙骨水车。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三国时代,这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工具之一。
⑧[诸葛亮连弩]诸葛亮出兵伐魏时,曾使用的一种连发射远器,一下子就可以连发几十枝箭。
⑨[石不能连属而至]石块不能连续发射。
为博士,居贫,乃思绫机之变,不言而世人知其巧矣。旧绫机五十综者五十蹑,六十综者六十蹑,先生患其丧功费日,乃皆易以十二蹑。其奇文异变因感而作者,犹自然之成形,阴阳之无穷。此轮扁之对,不可以言言者,又焉可以言校也? 马钧担任了博士,生活贫困,就考虑织绫机的变革,他不说但世人已知他的巧妙了。旧时的织绫机,五十个综就要五十个蹑,六十个综就要六十个蹑,马先生担忧这样耗力费时,就都改革为十二个蹑。织绫机改革后,可以随心所欲地织出各式各样的花纹,就如同天然形成的一样,又像阴阳二气反复变化而无穷无尽。这就像轮扁对齐桓公所说的那样,不能用语言表达,又怎能用语言检验呢? 先生为给事中,与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争论于朝,言及指南车。二子谓古无指南车,记言之虚也。先生曰:“古有之。未之思耳,夫何远之有?”二子晒之曰:“先生名钧,字德衡,钧者器之模,而衡者所以定物主轻重,轻重无准而莫不模哉!”先生曰:“虚争空言,不如试之易效也。”于是二子遂以白明帝,诏先生作之,而指南车成。此一异也,又不可以言者也。从是,天下服其巧矣。 马先生担任了给事中的官,和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在朝廷上相争辩论,谈到指南车时,高堂隆和秦朗两人都说古代没有指南车,这是记载上的虚妄之语。马先生说:“古代确有指南车,只是两位没有想到罢了,这哪里是遥远的事呢?”高、秦两人对马先生冷笑说: “马先生大名叫钧,表字叫德衡。‘钧’,是陶器的模型,而‘衡’是用来确定物体轻重的,你这个‘衡’轻重不准确,还想作一切的模型吗!”马先生说:“用空话争辩,不如试验更容易证明。”于是高、秦两人就把马钧要制指南车的情况禀报魏明帝,魏明帝下命令马钧制作,而指南车终于制成了。这是一件奇异的事,又是不能用言语来形容的。从这以后,天下的人都佩服他的奇巧了。
居京师,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患无水以溉。先生乃作翻车,令童儿转之,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其功百倍于常。此二异也。 ? ? 马先生居住在京城洛阳,都城内有土地可用作菜园,只是担忧没有水灌溉。马先生就制作龙骨水车,让年轻人踩动,灌注的水自行倒出,水轮番进出,功效比旧时水车超出许多倍。这是第二件奇巧的事。
其后有人上百戏者,能设而不能动也。帝以问先生:“可动否?”对曰:“可动。”帝曰:“其巧可益否?”对曰:“可益。”受诏作之。以大木雕构,使其形若轮,平地施之,潜以水发焉。设为女乐舞象,至令木人击鼓吹箫;作山岳,使木人跳丸、掷剑,缘垣、倒立,出入自在,百官行署,春磨、斗鸡,变化百端。此三异也。
后来有人献上杂技表演器具,但只能摆设而不能活动。魏明帝询问马钧说:“你能让它活动起来吗?”马先生回答说:“可以动起来。”魏明帝又说:“它的技术能改进吗?”马先生回答说:“可以改进。”他接受命令改进它。他用大木雕刻构造,使它的形状像轮子一样,在平地上行走,暗设机关,借水力发动。又设置女子歌舞的形状,甚至可以让木偶人打鼓吹箫;做杂技中的叠罗汉,让木偶人抛球、将几把短剑抛到空中,然后依次用手接取。走绳索、倒翻筋斗,转动灵活,木偶人有的扮演官吏坐堂,有的扮演磨米、斗鸡,变化多端。这是第三件奇巧的事。
先生见诸葛亮连弩,曰:“巧则巧矣,未尽善也”言作之可令加五倍。又患发石车,敌人于楼边悬湿牛皮,中之则堕,石不能连属而至。欲作一轮,悬大石数十,以机鼓轮,为常则以断悬石,飞击敌城,使首尾电至。尝试以车轮悬瓴甓数十,飞之数百步矣。 马先生见到诸葛亮的“连弩”,就说:“这也算是巧妙了,但不够完善。”他说自己制作的可让功效增加五倍。他又担忧发石车,敌人在城楼边悬挂湿牛皮,石块碰上湿牛皮就落下地面。石块又不能连续发射。他想制作一个轮子,悬挂大石头几十块,用机械转动轮子,轮子上悬石的绳索按一定的节奏断开,石块就顺势连续抛出,飞一般地攻击敌人的城墙,使石头像闪电一样快的接连飞到。他曾经试验用车轮悬挂瓦块、砖头几十件,飞出有几百步之远。 第三段从“有裴子者”到“武乡侯者,曹爽也”。这一段的意思是:马钧不受当权贵族的重视,傅子为此深感痛心。这一段内容也较多,也可按自然段再分为几层。

第1层:裴子与马钧辩论,傅子为马钧辩护。

第2层:傅子在安乡侯面前极力推荐马钧。

第3层:马钧最终不为世用,傅子深感惋惜。课文分析及翻译①[必有所不解]必定有理解不到的地方。
②[夫巧者,天下之微事也]技术,是天下间精微的事情。微,精微。③[其相击刺,必已远矣]所攻击的问题,必定是离题很远。 ④[此马氏之所以不对也]这就是马先生不回答的原因。对,回答 ⑤[不言而诚心先达]不需要口才,而诚意先已表达出来 ⑥[变辩是非]明辨是非,善于随机应变。 ⑦[国之精器、军之要用也]国家的精巧器具、军队的重要用品。⑧[是则初所言者不皆是]这样,那么当初所说的不一定都正确。 ⑨[不以人害人]不因为个人的私心而破坏别人的事业。 有裴子者,上国之士也,精通见理,闻而哂之。乃难先生,先生口屈不能对,裴子自以为难得其要,言之不已。傅子谓裴子曰:“子所长者言也,所短者巧也。马氏所长者巧也,所短者言也。以子所长,击彼所短,则不得不屈;以子所短,难彼所长,则必有所不解者矣。夫巧者,天下之微事也,有所不解而难之不已,其相击刺,必已远矣。心乖于内,口屈于外,此马氏之所以不对也。” 有一位裴秀先生,是国都以西的名士,他见识精深,通达事理。他反驳马先生,马先生说不赢对方,不能回答。裴先生自以为击中了对方的要害,说个不停。傅子对裴先生说:“您所擅长的是言语,所欠缺的是技术。马先生所擅长的是技术,所欠缺的是言语。用您所擅长的,去攻击他所欠缺的,他不得不屈服;如果以您所欠缺的,去责难他所擅长的,那么必定有理解不到的地方。技术,是天下间的精微之事,您有不理解的地方,还要与他争论不休,那么,您所攻击的问题,必定是离题万里。他在内心不同意,嘴上又说不过您,这就是马先生不回答您的缘故了。”
傅子见安乡侯,言及裴子之论,安乡侯又与裴子同。傅子曰:“圣人具体备物,取人不以一揆也。有以神取之者,有以言取之者,有以事取之者。有以神取之者,不言而诚心先达,德行颜渊之伦是也。以言取之者,以变辩是非,言语宰我、子贡是也。以事取之者,着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旦圣人之明尽物,如有所用,必有所试。然则试冉、季以政,试游、夏以学矣。游、夏犹然,况自此而降者乎?何者? 傅子拜见安乡侯,说到裴先生的言论,安乡侯的见解又与裴先生相同。傅子说:“圣人在一身之内,样样都具备,取用人才不局限于一点。有的从品质上取用,有的从口才上取用,有的从办事能力上取用。那些从品质上取用的,不需要口才,诚意已先表达出来,孔子‘德行’科如颜渊这一类人就是这样。从口才取用的,在于明辨是非,善于随机应变,‘言语’科的宰我、子贡就是这一类人。从办理能力取用的,如‘政事’科的冉有、季路,‘文学’科的子游、子夏。尽管以圣人的明智,能普遍认识事物,如果要用人,必定要先试验。这样就用政事试验冉有、季路,用文学试验子游、子夏。子游、子夏尚且这样,何况从这算起等而下之的人呢?为什么呢?
悬言物理,不可以言尽也;施之于事,言之难尽,而试之易知也。今若马氏所欲作者,国之精器、军之要用也。费十寻之木,劳二人之力,不经时而是非定。难试易验之事,而轻以言抑人异能,此犹以己智任天下之事,不易其道以御难尽之物,此所以多废也。马氏所作,因变而得,是则初所言者不皆是矣。其不皆是,因不用之,是不世之巧无由出也。夫同情者相妒,同事者相害,中人所不能免也。故君子不以人害人,必以考试为衡石,废衡石而不用,此美玉所以见诬为石,荆和所以抱璞而哭之也。 凭空而谈事物的道理,不可能用言语讲得清楚;实行起来的时候,说不清楚的地方,却容易用实践来证明。现在像马先生所想制造的东西,是国家精密的器具,军队的重要的用品,花费十寻的木头,烦劳两人的力气。不需要多少时候,而是非就能确定;把容易证明的事情,看得很难,不敢尝试,随便用冷言冷语来压抑那些才能出众的人,等于依靠个人的老经验来包办一切,用呆板不变的办法来对待无穷无尽的事物,事情自然办不好了。马先生所做的都是创造革新的事情,需要一个改进甚至失败的过程,自然不可能一开始就完全没有缺点。如果因为不一定都完全正确,就不去支持,那么,世上杰出的天才就无从产生了。爱情同属一个人,就互相妒忌;工作同属一件事,就互相破坏;这是一般人所不能免的。所以君子不因为个人的私心破坏别人的事业,一定要用实际考验来作衡量的标准,废弃衡石而不使用,这就是美玉被诬为石头,卞和抱着璞玉痛哭的原因啊。”
于是安乡侯悟,遂言之武安侯;武安侯忽之,不果试也。又马氏之巧名已定,此既易试之事,犹忽而不察,况幽深之才,无名之璞乎?后之君子,其鉴之哉!马先生之巧,虽古公输般、墨翟、王尔,近汉世张平子,不能过也。公输般、墨翟皆见用于时,乃有益于世。平子虽为侍中,吗先生虽给事省中,俱不典工官,巧无益于世,用人不当其才,闻贤不试以事,良可恨也。裴子者,裴秀。安乡侯者,曹羲也。武乡侯者,曹爽也。 于是安乡侯醒悟,就告诉武安侯,但武安侯不加留意,果然不试验。这已经是容易试验的事,马先生的巧名已经为大众所公认,尚且疏忽而不明察,何况是被埋没的人才、没有名声的璞玉呢。后世的君子应当好好地引以为鉴啊!马先生的技术,即使是古代的公输般、墨翟、王尔,近代汉朝的张平子,也不能超过啊。公输般、墨翟都被当时所用,于是对世人有益。张平子虽然担任了侍中,马先生虽然担任了给事省中,都不是管制造工程这类的官,技术对于世人没有什么益处。用人不用他的才学,听到贤才不用事来试他,实在可惜。裴子就是裴秀。安乡侯就是曹羲。武安侯就是曹爽。
分析第3部分——众人对马钧发明创造的不同态度:裴先生:以表面看人,不重实践检验,空谈理论。
安乡侯:虚心接受意见,推荐贤才。
武安侯:不重视,也不去考验制作。
傅玄:讲求实际,注重实效;认为执政者不应随意听信人言,应给人才机会去实践展示。
精华鉴赏 1、夹叙夹议,凸现人物形象。课文不但有传主在科学技术多方面革新和创造的记叙,而且有作者对传主不受重视,不为世用的叹惜。叙述与议论两者结合使用,使传主的形象具体感人。
关于此点详细剖析可参考《优化设计》P76。

2、类比手法的运用。为了向安乡侯推荐马钧,作者以孔子“七十贤人”中的颜渊、宰我、子贡、冉有、季路、子游、子夏各有所长,用来类比,借以说明不能“以言抑人异能”。 这些革新和发明体现了马钧的什么精神? 善于观察,善于钻研;
不怕怀疑,擅长实践;
发明创新,造福人类的宝贵的科学精神
本文作为史外传的特点: 这个时期的作者更注意为下层人物立传,更注重情节和效果,颇有小说的意味。表述带有主观色彩。传记除了在叙述传主事迹的字里行间直接表明作者的爱憎感情外,文末常有一段文字,供作者作总结性的评价用。本文的结尾处说:“用人不当其才,闻闲不试以事,良可恨也。”便表现了作者对马钧身怀绝技而不被世用的愤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