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11 23:18: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课《沁园春·雪》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给加黑的字注音:
沁园春(  )  莽莽(  )  红装素裹(  )  折腰(  )
略输(  )   稍逊(  )  成吉思汗(  )  今朝(  )
2.根据下列词中的注音写汉字:
红 zhuāng 素裹(  )  顿失 tāo tāo(    )
江山多 jiāo(  )    一代天 jiāo(  )
3.解释下面加点字的含义
(1)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2)须晴日
(3)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4)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5)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6)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4.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的一项是( )
A.望/长城内外 B.数/风流人物
C.山/舞/银蛇 D.欲/与天公试/比高
5.下面对本词诗句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三句总写北国雪景,意境开阔,气魄宏大,“冰封”“雪飘”静动相衬。
B.词中上阕的“望”和下阕的“惜”都是统领字,“望”引出下文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意境的大气磅礴;“惜”定下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表达批判之意。
C.“须晴日”三句想象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翻出一派新的气象,与前十句眼前的景象呼应,虚实结合,意境开阔。
D.本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写景意境壮美雄浑,气势磅礴,在壮景中寄寓了诗人豪迈奔放之情,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6、按提示默写句子。
(1)词中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2)词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化静为动,描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_________, _________。
(3)词中由写景过渡到议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4)词中以“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抒发了作者作为革命领袖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7.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句子,使之与上下文构成排比。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年四季景象不同,所代表的生命状态也不相同:春天(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夏天骄阳似火,蛙鸣虫唱,是生命的张扬;秋天(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冬天落雪无声,闲云舒卷,是生命的恬静。
阅读理解
(一)阅读《沁园春 雪》选段,回答问题。
江山如此多娇, 一代天骄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成吉思汗,
惜秦皇汉武, 只识弯弓射大雕。
略输文采; 俱往矣,
唐宗宋祖, 数风流人物
稍逊风骚。 还看今朝。

8.诗句“稍逊风骚”中“风骚”原指________,句中指________。
9.“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风流人物”指_______,全句表达的感情是
________ 。
10.对“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在全词中所起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承接上文,再次赞美祖国山河。
B.总领以下各句,为下文议论历史人物作铺垫。
C.引起下文,暗示历史人物对祖国山河的态度。
D.承上启下。既承接上文,再次赞美祖国山河;又指出历史英雄人物为祖国壮丽山河而倾倒,为评论历史人物作了铺垫。
11.写出“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其中一个的姓名 。并对其简述你对他的看法 。
(二)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沁园春 长沙
一九二五年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道。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12.请概括选文上阕和下阕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选文的前三句,点明了________、________。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如果让你给这首词配乐朗诵,你会选择哪一首曲目?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选文的第四句到第十句,描写了湘江大自然的寒秋景色。一个“________”字,领起了下文景色的描写。写景层次分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次写来;远眺、近看、仰视、俯视、上下、高低、动静结合,写出了寒秋中国江山呈现的美丽画面和万物在寒流里争取生存自由的斗争情景。请仔细体会揣摩。
16.词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在结构上起________作用。
17.你认为哪些词句表现出革命青年们对反动统治者的极端蔑视,表现出他们大无畏的战斗气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结尾三句,如果让你写一段话表达出作者的豪情壮志,你会怎样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槭树下的家
席慕容
我先是被鸟的鸣声吵醒的。
是个夏日的清晨,大概有几十只小鸟在我窗外的槭树上集合了,除了麻雀的吱喳声之外,还有那种小绿鸟的嘤嘤声。我认得那种声音,年年都会有一两对小绿鸟来我的树上筑巢,在那一段时间里。我每天都能听到它们那种特别细又特别娇的鸣声,听了就让我想微笑、想再听。
屋子里面还留有昨夜的阴暗和幽凉。窗帘很厚,光线不容易透进来,可是,我知道,窗户外面一定有很好的太阳,因为,从鸟的鸣声里,可以听得出它们的雀跃和欢喜。
而且,孩子们也开始唱歌了,就在我的窗下。仔细分辨,唱歌的人有的是坐在矮墙上,有的是爬在树上。他们一面唱一面嘻笑,那种只有孩子们才能发出的细嫩的歌声,还有不时因为一种极单纯的快乐才能引起的咕咕格格的笑声,让睡在床上的我听了也不禁微笑起来。
原来,早起的孩子和早起的小鸟一样,是快乐得非要唱起歌来才行的啊!
在这些声音里,我也听出了我孩子的声音,对一个母亲来说,自己孩子的声音总是特别突出、特别悦耳的。一早起来不知道有些什么事情让他们觉得那么好笑的,那样清脆和圆润的笑声,真有点像荷叶上的露珠,风吹过来时就滑来滑去,圆滚滚的、晶亮亮的,一直不肯安静下来。
然后,忽然间传来一声低沉的喝止:
“小声一点,你妈妈还在睡觉。”
那是一种低沉而宽厚的男中音,是比我起得早的丈夫出去干涉了。其实,这个时候我已经完全醒了,可是我愿意假装安静地躺在床上,享受着他给我的关怀。
在阴暗和幽凉的室内,在我们干净而舒爽的大床上,我一个人伸展着四肢,静静地微笑着。把脸贴近他的枕头,呼吸着我最熟悉的气息,枕头套的布料细而光滑,触到我的脸颊上有一种很舒服的凉意。这是我的家,我的亲人,我热烈地爱着的生命和生活。我虽然知道在这世间没有持久不变的事物,虽然明白时光正在一分一秒地逐渐流失,可是,能够在这一刻,能够在这个夏天的早上清楚地感觉到自己的幸福,一种几乎可以听到、看到和触摸到的幸福,我恐怕是真要感谢窗外那十几棵的槭树了。
在房子刚盖好的时候就种下的这些槭树,长得可真是快,七八年前只有手臂样粗细的幼树,现在却个个都是庞然巨物了,跟着四季的变化,把我们这栋原来非常普通的平房也带得漂亮起来。它们实在很漂亮也很尽责,春天时长出好多软软的叶子,绿得逼人,一簇簇的小花开得满树,在月亮底下每一小朵,每一小簇好像都会发亮。夏天时给我们整片的浓荫,风吹过来,说要多凉就有多凉。秋来时可以变得很黄很红,几乎所有路过的人都会忍不住摘下一两片。到冬天的时候,满树的叶子都落了,屋子里就会变得出奇的明亮,而那些小绿鸟留下的窝巢就会很醒目地在枝桠之间出现了。孩子们爬上树去拿了下来,当作宝贝一样地献给我,小小的鸟窝编织得又圆又温暖,拿在手上虽然没有一点重量,却能给人一份很扎实的快乐。
对我来说,我的这一个槭树下的家,和它的小小窝巢也没有什么不一样啊!
这个槭树下的家,就该是我多年来所渴望着的那一个了吧。不过是一栋普普通通的平房,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不过种了一些常见的花草树木。春去秋来,岁月不断地重复着同样的变化,而在这些极有规律的变化之中,树越长越高,我的孩子越长越大,我才发现,原来平凡的人生里竟然有着极丰盈的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的心中因而常常充满了感动与感谢。
19.“我”在夏日的清晨听到了哪几种声音?这些声音各有什么特点?
20.一年四季,槭树各有什么特点?请概括。作者为什么花这么多笔墨来描写槭树?
21.作者“在一个夏日的清晨感觉到了自己的幸福”,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说作者的幸福观。
22.简要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

答案
1.qìn mǎnɡ ɡuǒ zhé shū xùn hán zhāo 2.装 滔滔 娇 骄 3.(1)只 (2)等待 (3)娇艳妩媚 (4)倾倒 (5) 逊色 (6)数得着,称得上 4.D 5.B 6.(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4)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7.(1)惠风和畅,草长莺飞,是生命的萌发 (2)明月朗照,五谷飘香,是生命的纯熟 8.《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 文学才华
9.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对无产阶级革命者和人民大众的赞美之情。
10.D
11.嬴政 刘彻 李世民 赵匡胤 其中之一 简述看法(略)
12.上阕:通过湘江秋景的描写,展现出当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通过对往昔斗争生活的回忆,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号召人们发扬勇敢无畏的精神,坚定无产阶级立场,为了民族的解放,担当起“主”中国革命“沉浮”的历史责任。13.观看大自然景色的季节 地点 在内容上显示了诗人在激烈斗争的风暴中昂扬豪迈的革命风度和坚韧刚毅的英雄气概,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在结构上,为下文抒情作了铺垫,也以“独立”与下文的“百舸”遥相呼应映衬。14.示例:《命运交响曲》因为这首曲子充满着与命运抗争的豪情与力量,这与本词的意境情感相类似。15.看山 江 天 水 16.承上启下的过渡 17.“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18.大家肯定记得当年我们革命青年激流勇进,一往无前,力挽狂澜的豪迈气概;肯定会记得当年那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无畏革命精神。让我们继续发扬这种精神,坚定革命立场,为了使中国人民从水深火热中解放出来,担当起“主沉浮”的历史重任吧。(能答出大意即可)
19.鸟鸣声:特别细又特别娇,充满雀跃和欢喜;孩子们的歌声和笑声,细嫩、清脆、圆润;丈夫的说话声;低沉而宽厚。
20.春天:槭树的树叶多、绿;槭树的花多而亮。
夏天:槭树繁茂,形成浓荫。
秋天:槭树的叶子很黄很红。
冬天:槭树的叶子都落了,小绿鸟的窝巢在枝桠间出现了。
这一段使用了正面衬托的写作手法,用槭树一年四季的美映衬了槭树下家的温馨和美,表达了作者对家的美好情感。
21.生活平凡而又充盈;家人相爱而又快乐;物我和谐而又美好。
22.这段文字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孩子的笑声比作圆滚滚、晶亮亮的露珠,突出了孩子笑声的清脆和圆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