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与健康 投实心球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体育与健康 投实心球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体育与健康
更新时间 2025-07-11 16:32: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学科 运动与健康 教学班级 启智部七年级
课题 掷实心球 课时数 共2课时,第1课时
一、课程内容分析
本节课主要教学原地掷实心球,教学重点是掌握原定掷实心球的技术动作,难点是掌握正确的发力顺序、投掷姿势,学会全身协调发力。
二、教学目标
A组:引导学生熟练掌握规范的技术动作,全身协调发力,能够将实心球球掷出2米以上的距离;使其对投掷类运动产生兴趣,进而对体育运动产生热爱。 B组:引导学生基本掌握规范技术动作,能够将球安全的掷出,尽量达到1米以上距离;提高其身体素质,愿意参加体育锻炼。 C组:在教师的帮助下摆出较为规范的掷球姿势;提高其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增加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
三、学情分析(分层情况)
本班共6名学生,分为ABC三类。 A类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耐挫能力强,粗大动作程度较好,身体素质较好。 B类学生:能在教师的单独指导下配合完成教学任务,耐挫能力一般,身体素质一般。 C类学生:自控能力较差且肢体不够协调,较难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方法进行教学。
五、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熟练掌握规范的技术动作,全身协调发力,能够将实心球球掷出2米以上的距离;使其对投掷类运动产生兴趣,进而对体育运动产生热爱。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体现分层、个别教学) 设计意图 及分层教学
一、准备活动 (一)热身运动。教师领操、领跑。 (二)队形 ○○○○○ ○○○○○ △ (三)体育游戏:投球掷远。 (一)A、B类学生跟随教师自主完成热身运动(头部运动、扩胸运动、弓步压腿、侧压腿、踝关节运动)。C类学生在教师辅助下完成热身运动。 (一)通过热身运动,激活身体机能,防止受伤。
二、新课教学 (一)持球方法 投掷实心球时,双手手掌应该自然张开,两只手的大拇指相对,其余四个手掌张开呈三角形,握球时手应该托住实心球的下半部分,而掌心则应该略微空出。 (二)准备姿势 双脚前后站立,双脚掌之间的距离应该在一个半脚掌的距离,在投掷时身体向后仰的时候,后脚掌应该支撑起自己的身体重量,此时有利于自己的反弓发力,良好的站姿能够让身体掌控重心位置,为投射提供更好的发力。在投掷前还应该进行一定的预摆动作,预摆是为了让身体适应摆动的幅度以及投掷的重量,预摆的幅度不用太大,每次2度到3度之间就可以。 (三)发力投掷 按照预备站位的姿势在投掷线约20cm处自然站立,在前后两个幅度的预摆之后,使用脚蹬地的力量,通过身体的躯干传导到自己的手臂后,随后全力将球投掷出去。投掷完实心球后,身体还应该做一个跟随的缓冲动作,但同时要注意脚不能踩线。 A类学生能掌握规范的技术动作,做到全身协调发力。 B类学生能基本掌握规范的技术动作,安全将垒球掷出。 C类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尽量将球掷出。 保证每位学生有足够的课堂参与感,引导不同层次学生掌握与其能力相适应的技术动作,让每位学生都学有所获。
三、练习活动 分组练习:A、B类学生两两一组相对站立(保持安全距离),进行互相投掷,教师从旁指导。教师和C类学生一组,进行手把手陪练。 若课堂时间充裕,可增加比投掷远近的环节。 A类学生能够用规范的技术动作将球掷出2米以上的距离。 B类学生能够在教师引导下用较为规范的技术动作安全的将球掷出1米以上距离。 C类学生对投掷距离不做要求,能够摆出投掷姿势即可。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高技术动作熟练度。
四、结束部分 整队,总结本节课重难点,点评学生表现。 学生和教师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A类学生能较完整的复述规范的技术动作要领。B、C学生能跟述相关要领。 进行全面梳理,加深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印象。
五、课后练习 1.在家进行徒手练习,进一步规范技术动作; 2.在家长陪同下进行有球练习,考虑到安全问题,也可以用沙包代替。 进行课后练习,进一步掌握本节课所学要点。 通过大量练习,进一步熟悉技术动作。
教学板书设计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