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单元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物质的运输
课时练4 细胞膜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选择题1~14题,每小题5分,15~16题,每小题6分,共82分。
一、选择题
1.在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通过细胞膜上的受体接收各种“信息”,以完成各项生命活动。下列不能体现细胞膜“信息交流”功能的是( )
A.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重吸收水分
B.神经递质促进肌肉细胞收缩
C.高浓度蔗糖溶液使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
D.B细胞识别抗原
2.(2024·贵州,8)将台盼蓝染液注入健康家兔的血管,一段时间后,取不同器官制作切片观察,发现肝和淋巴结等被染成蓝色,而脑和骨骼肌等未被染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结果说明,不同器官中毛细血管通透性有差异
B.脑和骨骼肌等未被染色,是因为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
C.肝和淋巴结等被染成蓝色,说明台盼蓝染液进入了细胞
D.靶向治疗时,需要考虑药物分子大小与毛细血管通透性
3.(2024·秦皇岛联考)下列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叙述错误的是( )
A.丹尼利和戴维森发现细胞的表面张力明显低于油—水界面的表面张力,因此推测细胞膜除脂质分子外,可能还附着蛋白质
B.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层分子的面积约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他们由此得出推断: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C.欧文顿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了上万次的实验,在实验基础上提出: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D.最初对细胞膜成分的认识,是通过对膜成分的提取与检测
4.(2022·河北,1)关于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膜与某些细胞器膜之间存在脂质、蛋白质的交流
B.细胞膜上多种载体蛋白协助离子跨膜运输
C.细胞膜的流动性使膜蛋白均匀分散在脂质中
D.细胞膜上多种蛋白质参与细胞间信息交流
5.(2024·大连一模)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致病菌,可引起人食物中毒或皮肤感染,甚至引起死亡。已知脂肪酸是合成细胞膜上磷脂的关键成分,细菌既可通过FAS Ⅱ 通路合成脂肪酸,也可从环境中获取脂肪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脂肪酸与磷酸结合形成磷脂,磷脂使细胞膜具有屏障作用
B.细胞膜中的磷脂对于维持细胞的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
C.抑制FAS Ⅱ 通路可阻断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的合成,从而抑制其繁殖
D.细胞膜的功能主要取决于膜中磷脂和蛋白质的种类及含量
6.(2024·恩施模拟)如图为细胞膜的结构模式图,①~③表示物质或结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①位于细胞膜外侧,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
B.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②的种类和数量
C.由于③的内部是疏水的,因此水分子不能通过细胞膜
D.③和大多数的②可以运动,因此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7.(2024·重庆,4)心脏受损的病人,成纤维细胞异常表达FAP蛋白,使心脏纤维化。科研人员设计编码FAP-CAR蛋白(识别FAP)的mRNA,用脂质体携带靶向运输到某种T细胞中表达,再由囊泡运输到T细胞膜上,作用于受损的成纤维细胞,以减轻症状。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mRNA放置于脂质体双层分子之间
B.T细胞的核基因影响FAP-CAR的合成
C.T细胞的高尔基体参与FAP-CAR的修饰和转运
D.脂质体有能识别T细胞表面抗原的抗体,可靶向运输
8.(2024·广州一模)磷脂分子由头部和两条脂肪酸链构成的尾部组成;胆固醇分子比磷脂小,由极性的头部、非极性的环状结构和非极性的尾部三部分构成。胆固醇若插到磷脂的饱和脂肪酸链中间,就会阻碍这些链相互紧密规则排列;若插到磷脂的不饱和脂肪酸链中间,就会限制这些链的活动性。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A.细胞膜中磷脂分子的双层排列方式是对水环境的一种适应
B.磷脂分子尾部的疏水性导致水溶性分子和离子不能自由通过
C.胆固醇的头部排列在磷脂双分子层的外侧,尾部埋在磷脂双分子层的中央
D.胆固醇插到磷脂的饱和脂肪酸链中间可以降低细胞膜的流动性
9.(2024·重庆七校联考)如图所示为某生物细胞核的结构组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核仁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与某种RNA的合成有关
B.图示中有中心体,说明该生物一定是动物细胞
C.核孔是蛋白质、DNA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具有选择性,核膜也具有选择透过性
D.内质网膜除了与核膜直接相连,还可以与高尔基体膜间接相连
10.(2024·湖北九师联盟质检)核被膜是细胞核的边界,它由内外两层平行的单位膜组成。在内外膜之间有间隙,核的内外膜在一些位点上融合形成环状开口,称为核孔,其中的中央栓由蛋白质复合物形成,保障了细胞核内外的物质平衡。核纤层与稳定间期染色质形态、空间结构等密切相关,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核被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B.核纤层蛋白向内可与染色质特定的区段结合
C.DNA分子可以通过中央栓蛋白运出细胞核
D.外核膜表面附有大量的核糖体,有些部位与内质网相连
11.(2023·江苏,2)植物细胞及其部分结构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①只存在于细胞核中
B.核膜及各种细胞器膜的基本结构都与②相似
C.③的主要成分是多糖,也含有多种蛋白质
D.植物细胞必须具备①②③才能存活
12.(2022·海南,4)肌动蛋白是细胞骨架的主要成分之一。研究表明,Cofilin-1是一种能与肌动蛋白相结合的蛋白质,介导肌动蛋白进入细胞核。Cofilin-1缺失可导致肌动蛋白结构和功能异常,引起细胞核变形,核膜破裂,染色质功能异常。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肌动蛋白可通过核孔自由进出细胞核
B.编码Cofilin-1的基因不表达可导致细胞核变形
C.Cofilin-1缺失可导致细胞核失去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核的能力
D.Cofilin-1缺失会影响细胞核控制细胞代谢的能力
13.亲核蛋白是在细胞核内发挥作用的一类蛋白质,可通过其中的一段特殊氨基酸序列(NLS)与相应的受体蛋白识别,并结合形成转运复合物。在受体蛋白的介导下,转运复合物与核孔结合后进入细胞核,该过程消耗细胞中的ATP。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真核细胞的RNA聚合酶中具有NLS氨基酸序列
B.分子大小合适的蛋白质都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
C.细胞呼吸抑制剂会影响亲核蛋白的入核转运过程
D.NLS氨基酸序列功能缺陷的亲核蛋白会在细胞质中积累
14.(2024·武汉联考)完整的核糖体由大、小两个亚基组成。如图为真核细胞核糖体大、小两个亚基合成、装配及运输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核糖体大、小亚基分别在细胞核内装配完成后经核孔运出
B.细胞的遗传信息都储存在rDNA中
C.核仁是合成rRNA和核糖体蛋白的场所
D.核膜由两层磷脂分子层构成,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15.(2024·山师大附中模拟)核小体是染色质组装的基本结构单位,每个核小体包括200 bp左右DNA进一步扭曲盘绕形成的超螺旋和一个组蛋白八聚体以及一分子的组蛋白H1。下列有关核小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B.沙眼衣原体核小体中含有C、H、O、N、P元素
C.高倍显微镜下观察不到核小体
D.核小体中的组蛋白在细胞质合成后经核孔的选择作用进入细胞核
16.(2024·聊城二模)核孔复合体镶嵌在内外核膜融合形成的核孔上,核质间通过核孔复合体参与的物质运输方式主要有如图所示的三种,其中只有丙方式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提供的能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核对通过核孔复合体进出的物质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B.某些分子以甲或乙的方式进出核孔复合体可看作是被动运输
C.以丙方式进入细胞核的物质的运输速度,会受相应受体的浓度制约
D.DNA聚合酶、ATP、mRNA、DNA等均可经核孔复合体进出细胞核
二、非选择题
17.(18分)(2025·随州月考)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具膜的细胞器,是研究膜结构功能的常用材料。当成熟红细胞破裂时,仍然保持原本的基本形状和大小,这种结构称为红细胞影,其部分结构如图所示。研究人员用不同的试剂分别处理红细胞影,结果如表所示(“+”表示有,“-”表示无):
实验处理 蛋白质种类 处理后红细胞影的形状
A B C D E F
试剂甲处理后 + + + + - - 变得不规则
试剂乙处理后 - - + + + + 保持原本形状
(1)构成红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________________。膜上有多种蛋白质,其中B蛋白与多糖结合,主要与细胞膜的______________功能有关。A和G蛋白均与跨膜运输有关,G主要功能是利用红细胞________呼吸产生的ATP供能,通过______________方式排出Na+吸收K+,从而维持红细胞内高K+低Na+的离子浓度梯度。
(2)在制备细胞膜时,将红细胞置于__________中,使细胞膜破裂释放出内容物。由表中结果推测,对维持红细胞影的形状起重要作用的蛋白质是__________。
(3)研究发现,红细胞膜上胆固醇含量与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形成密切相关。成熟红细胞不具有合成脂质的________(填细胞器),其细胞膜上的脂类物质可来自血浆。当血浆中胆固醇浓度升高时,会导致更多的胆固醇插入到红细胞膜上,细胞膜__________性降低,变得刚硬易破,红细胞破裂导致胆固醇沉积,加速了As斑块的生长。
(4)细胞学研究常用“染色排除法”鉴别细胞的生命力。例如,用台盼蓝染液处理动物细胞时,活细胞不着色,死细胞则被染成蓝色。“染色排除法”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
答案精析
1.C [洋葱表皮细胞置于高浓度蔗糖溶液中,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属于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C符合题意。 ]
2.C [由“肝和淋巴结等被染成蓝色,而脑和骨骼肌等未被染色”可知,不同器官中毛细血管通透性有差异,A正确;肝和淋巴结等被染成蓝色是因为台盼蓝染液进入了肝和淋巴结细胞之间的组织液,脑和骨骼肌等未被染色是因为台盼蓝染液未进入脑和骨骼肌细胞之间的组织液,且这些细胞的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进出,B正确,C错误;由题意可得,大分子物质不能进入脑和骨骼肌,靶向治疗时,需要考虑药物分子大小与毛细血管通透性,D正确。]
3.D [最初对细胞膜成分的认识,是通过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的实验获得的,D错误。]
4.C [膜蛋白在磷脂双分子层的分布是不对称、不均匀的,C错误。]
5.B [磷脂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及其他衍生物所组成的分子,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细胞膜具有屏障作用,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A错误,B正确;脂肪酸是合成细胞膜上磷脂的关键成分,抑制FAS Ⅱ 通路,细菌可从环境中获取脂肪酸,不能达到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繁殖的目的,C错误;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就越多,细胞膜的功能主要取决于膜中蛋白质的种类及含量,D错误。]
6.C [水分子可以通过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C错误。]
7.A [脂质体双层分子中磷脂分子亲水的头部在外,疏水的尾部在内,而mRNA是亲水的大分子物质,所以mRNA放置于脂质体内部,A错误;FAP-CAR蛋白的mRNA用脂质体携带靶向运输到某种T细胞中表达,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所以T细胞的核基因影响FAP-CAR的合成,B正确;FAP-CAR由囊泡运输到T细胞膜上,需要高尔基体参与其修饰和转运,C正确;根据抗原和抗体特异性结合的特点,脂质体携带mRNA可以靶向运输到某种T细胞,所以脂质体有能识别T细胞表面抗原的抗体,可靶向运输,D正确。]
8.D [胆固醇插到磷脂的饱和脂肪酸链中间阻碍这些链相互紧密规则排列,也就是使它们松散,能提高细胞膜的流动性,D错误。]
9.D [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有关,A错误;中心体存在于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中,B错误;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具有选择性,DNA不能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C错误;内质网膜与细胞膜和核膜直接相连,与高尔基体膜之间通过囊泡间接相连,D正确。]
10.C [DNA不能通过核孔出细胞核,C错误。]
11.D [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线性染色质只存在于细胞核中,A正确;细胞膜、核膜及各种细胞器膜的基本结构都是由磷脂双分子层组成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以不同方式镶嵌其中构成,B正确;图中③代表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果胶等多糖,但是这些多糖分子相互结合形成细胞壁时需要相应功能蛋白的参与,C正确;植物组织中由于功能需要,有些细胞可高度特化为无核细胞,特殊条件或人为处理下可制备原生质体,虽然原生质体无细胞壁,但还能存活,D错误。]
12.A [核孔具有选择性,肌动蛋白不能通过核孔自由进出细胞核,肌动蛋白进入细胞核需要 Cofilin-1的介导,A错误;编码Cofilin-1的基因不表达,Cofilin-1缺失,可导致肌动蛋白结构和功能异常,引起细胞核变形,核膜破裂可能会导致细胞核失去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核的能力,染色质功能异常,染色质上含有控制细胞代谢的基因,从而影响细胞核控制细胞代谢的能力,B、C、D正确。]
13.B [具有特殊氨基酸序列(NLS)的蛋白质才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B错误。]
14.A [由图示可知,核糖体亚基在细胞核中装配完成后由核孔运出,而后在细胞质中组成核糖体,A正确;细胞的遗传信息主要储存在核仁外DNA即染色体DNA中,B错误;核仁是合成rRNA的场所,但核糖体蛋白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C错误;核膜是双层膜结构,由4层磷脂分子层构成,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D错误。]
15.B [沙眼衣原体是原核生物,没有染色质,而核小体是染色质组装的基本结构单位,故沙眼衣原体没有核小体,B错误;由题干信息可推知,核小体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高倍显微镜下观察不到,C正确。]
16.D [染色质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DNA无法通过核孔复合体进出细胞核,D错误。]
17.(1)磷脂双分子层 信息交流 无氧 主动运输 (2)蒸馏水(或低渗溶液) E、F (3)内质网 流动 (4)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
第
1
页
共
7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