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阳江市江城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 生物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阳江市江城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 生物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7-13 15:17: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试卷
七年级生物
本试卷共6页,34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小明将大米播种后未萌发,主要原因是()
A.胚已被破坏 B.外界温度太低
C.没有胚乳提供营养 D.种子处于休眠期
2.《荷塘月色》中“田田的叶子”由下列哪一结构直接发育而来 ()
A.花芽 B.幼叶 C.芽轴 D.芽原基
3.农谚“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植物的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是()
A. 铁、锌、碘 B. 碳、氧、水 C. 氮、磷、钙 D. 氮、磷、钾
4.为优化年龄结构,我国已经实施三孩生育政策。题4图是人体从受精到婴儿的发育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精子由睾丸产生,卵细胞由卵巢产生
B.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是胎盘
C.图中②→③过程中,母体通过脐带输送营养物质
D.青春期是人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人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5.某班级召开了“无憾青春”主题班会,以下是四位同学在交流环节中的发言,你不赞同的是( )
A.小安:遇到事情时应和家长及时沟通 B.小皖:青春期心、肺等功能明显增强
C.小华:对异性产生好感后不与其来往 D.小明:第二性征的发育与性激素有关
6.一位成年女性在备孕检查时发现输卵管阻塞,会造成()
A.不能分泌雌激素 B.不能产生卵细胞 C.第二性征消失 D.不能完成受精作用
7.《千金要方》中提到古人用猪肝这种食物治疗“雀目”(即夜盲症),其有效物质是()
A.维生素A B. 维生素B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8.“猪肠碌”是广东阳江的传统特色小吃,由豆芽、炒河粉做成,以整张的河粉作皮来包裹,撒上白芝麻,淋些肉汁,其中为人体提供主要能量来源的物质是()
A.豆芽 B.河粉 C.白芝麻 D.肉汁
9.粤港澳大湾区某中学开展“舌尖上的营养”实践课,学生使用AI营养检测仪分析食材时,检测报告显示某样本蛋白质含量高达20.8g/100g,且富含锌、硒等微量元素。该样本最可能是( )
A.南澳牡蛎(汕头特产) B.新会陈皮(江门特产)
C.梅州金柚(梅州特产) D.阳江豆豉(阳江特产)
10.今年“两会”国家呼吁民众响应“体重管理年”3年行动,有氧运动及合理营养都是控制体重的好方法。关于合理营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尽量少摄入油和盐 B.膳食应包括六类营养物质
C.各种营养物质的量要适合 D.只摄入膳食纤维即可满足人体营养需求
11.肠道显微胶囊是用于诊断胃肠道疾病的可吞咽式小型设备(题11图1),它可捕捉到消化道内的三维图像。结合题11图2,分析正确的是 ()
A.胶囊依次经过②③④
B.可以诊断出①的病变
C.显微胶囊可进入③,该结构可初步消化淀粉
D.显微胶囊可进入④,该结构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
12.“多酶片”可用于治疗消化不良,药片结构与成分如题12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所含的酶都是人体消化系统无法生成的
B.能促进蛋白质的消化,不能促进淀粉消化
C.使用肠溶衣包裹,可保证胰酶在小肠中起作用
D.吞服后药片会依次经过咽、喉、食道、胃等器官
13.“深呼吸法”可以帮助放松情绪,具体步骤为:步骤一吸气3秒;步骤二屏住呼吸4秒;步骤三呼气5秒,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步骤一:膈顶部下降→胸廓容积扩大→气体入肺
B.步骤二:肋间肌和膈肌均保持收缩状态
C.步骤三:肋间肌和膈肌舒张→胸廓容积缩小→气体出肺
D.吸气过程中,气体依次经过鼻、咽、喉、支气管、气管、肺泡
14.人在剧烈运动时,汗液显著增多。汗液中不含的代谢废物是()
A.多余的无机盐 B.多余的水分
C.体内的尿素 D.二氧化碳
15.如题15图是同学们用漏斗、橡皮管、注射器、饮料瓶等制作的肾单位模型,下列关于模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②模拟的是肾小球
B.②和③组成肾单位
C.⑤只重吸收全部的葡萄糖
D.③是由①分出的许多毛细血管缠绕而成
【主题一】有报道称清晨到林间锻炼身体对健康不利,学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活动。利用同一植株上大小、长势相似的两片叶子,设计了如主题一图的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前暗处理24小时);同时装置B连通二氧化碳浓度测定仪,测定一天中的变化并绘图(如图乙)。请完成16-20小题。
16.关于图甲实验装置的设计原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装置A用黑色塑料袋,目的是避免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B.装置B用透明塑料袋,可让植物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C.两组装置的叶子长势需一致,是为了控制单一变量
D.挤压塑料袋时气体通入石灰水,是为了检测氧气含量
17.将装置A、B置于光照下3小时后,观察到以下现象。其中无法用该实验解释的是()
A.装置A中石灰水比装置B更浑浊
B.装置B的塑料袋内壁会出现水珠
C.装置B的植物叶片颜色变得更鲜绿
D.二氧化碳测定仪显示B装置内CO 浓度下降
18.实验结束后取出装置A、B中的叶片,用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检测淀粉。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
A.两装置叶片均变蓝,说明塑料袋密封性影响淀粉积累
B.装置B叶片未脱色直接滴加碘液变蓝,可证明淀粉存在
C.装置A 叶片脱色后滴加碘液变蓝,说明呼吸作用合成淀粉
D.装置A 叶片不变蓝,装置B 叶片变蓝,说明光照是淀粉合成条件
19.结合图乙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0-6点 浓度持续上升,表明植物未进行光合作用
B. 6-18点 浓度下降是因为光合作用速率始终大于呼吸作用速率
C.18点( 浓度最低,说明此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达到峰值
D. 18点后 上升仅由呼吸作用引起,与光照无关
20.结合图乙推测,更适宜到林间进行锻炼的时间是()
A.6点 B. 12点 C. 18点 D. 24点
【主题二】某智能空气净化器采用HEPA 滤网和活性炭双重净化技术,可过滤99.97%的PM2.5颗粒,同时吸附甲醛、苯等有害气体。请完成21-25题。
21.该空气净化器有效减少室内PM2.5颗粒,主要降低了对人体 的损害,该结构是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
A.鼻腔 B.气管 C.肺泡 D.支气管
22.空气净化器的HEPA 滤网主要模拟了人体呼吸系统中 的过滤作用,能阻挡较大颗粒物。( )
A.鼻腔 B. 咽 C.支气管 D.气管
23.长期处于甲醛超标的环境中,人体吸入的有害物质会进入血液,随血液循环最先到达心脏的( )
A.左心房 B.左心室 C.右心房 D.右心室
24.空气净化器需要通电才能工作,为其提供能量的电能类似于人体生命活动中主要提供能量的物质。这物质是()
A.储存在皮下的脂肪 B.构成细胞的蛋白质
C.经过消化吸收的淀粉 D.被小肠吸收后的葡萄糖
25.研究发现,长期暴露在高PM2.5颗粒的环境中,呼吸道黏膜上纤毛摆动频率下降约30%,这会直接导致()
A.纤毛推送黏液受阻 B.血液运输氧气能力降低
C.呼吸道内气体流速加快 D.肺泡处气体交换效率提升
【主题三】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普及背景下,广州某医院中医用传统脉诊判断患者机能,深圳智慧西医诊所指尖采血后借助智能采血手环生成电子检测报告,佛山中西医结合医院用配备AI剂量调节的精准靶向输液系统治疗慢性病患者。请根据主题三图完成26-30题。
26.脉诊、指尖采血、输液利用的血管分别是()
A. ①②③ B. ①③② C. ③①② D. ②①③
27.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管壁较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 B.②管壁较薄,管腔较大,弹性最小
C.③能将血液从心脏运到身体各部分 D.血管内的血流速度为①<②<③
28.智能采血手环进行指尖采血时,选择指尖部位的主要原因是()
A.指尖处①血管分布密集,血液含氧量高
B.指尖处②血管管壁薄,采血时疼痛感轻
C.指尖处③血管丰富,且位置表浅便于采血
D.指尖皮肤角质层薄,采血后伤口愈合速度最快
29.精准靶向输液时,若药物从手背静脉注入,药物经过的血管类型顺序是()
A. ②→③→① B. ①→③→② C. ②→①→③ D. ③→②→①
30.下列关于中西医结合诊疗中血管应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脉诊通过触摸①的搏动,判断心功能
B.③管壁由多层上皮细胞构成,便于物质交换
C.输液选择②,血流速度较慢且管腔大易进针
D.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均与其在诊疗中的应用功能相适应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31.上完体育课后,同学们满头大汗地跑回教室中,端起桌上的水杯喝了起来。同学们喝进体内的水去向如何 这些水又发挥了什么作用呢 如图是人体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①~④表示心脏四腔,A~E、Ⅰ~Ⅲ、1~5均表示人体的相关结构。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注:[ ]内填字母或数字)
(1)水的吸收:喝下的水主要通过图中A系统的 (填器官名称)吸收进入血液,随血液循环最先到达心脏的[ ] 。图中Ⅰ的内部和Ⅱ的周围都具有丰富的 等特征与其功能相适应。
(2)水的利用:进入血液的水有一部分成为 (血液成分)的主要成分,帮助运载 、营养物质和废物等,还有一部分水进入组织细胞成为人体的组成成分,或参与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
(3)水的排出:人体排出水的途径有3条。当水以液体的形式通过皮肤上的[ ] 分泌汗液,可以调节体温;通过[ ] 系统排出水是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的主要途径,请用图中的序号和箭头表示水经过此途径的过程 。当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B系统排出体外时,Ⅲ膈肌的状态是 。
(4)由上述可见,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依靠各器官、系统之间的协调配合,实现了对水的充分利用,真正做到了“不浪费每一滴水”。谈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哪些具体行动践行“节约用水”的理念 。
32.中国空间站的水稻实验,特别是“从种子到种子”的全生命周期空间培养,不仅标志着我国太空科研的突破,也预示着未来太空农业的无限可能。
(1)太空水稻种子的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 (填种子结构)中。在太空水稻生长过程中,通过呼吸作用,细胞利用 将 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该过程主要在细胞中的 (填细胞结构)内进行。
(2)太空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相对较低,科学家会向种植太空水稻的舱室内补充适量二氧化碳,这是因为二氧化碳是 作用的原料,此作用涉及的能量转换是 转变为 。
(3)科研人员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在太空环境光照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太空水稻的叶片面积普遍比地面水稻的大。从适应太空环境的角度分析,这种变化的意义是 。
(4)太空舱内温度相对稳定,但在水稻生长的关键时期,科研人员会微调舱内昼夜温差。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角度分析,原因是 (2分)。
学校生物社团开展“校园小农夫”活动,要求各小组在4周内完成大豆种植并探究环境因素的影响。以下是某小组的实验记录。33.33.33.33.
【实验设计】
实验材料:大豆种子(品种、大小等均一致)150粒、培养皿3个、脱脂棉、标签纸等。
实验步骤:①将种子浸泡2小时后平铺于湿润的脱脂棉上,每组50粒。②各组设置的环境条件和7天后种子的萌发率(已重复测定)如下表:
组别 温度 光照 水分管理 萌发率
A 无光 每日喷水一次,20毫升 96%
B ① 每日喷水一次,20毫升 98%
C 有光 ② 60%
(1)补全表格中①、②处的内容:① 、② 。实验中B组与C组作对照,变量是 。为何每个培养皿放置50粒种子而非1粒 。
【结果反思】
(2)同学们观察到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结构是 。A、B组中,有个别种子没有萌发的原因可能是: 。
(3)根据实验结果,你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结论一: ;结论二: 。
(4)若想进一步探究“土壤浸出液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小组在原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了D组实验并与A 组形成对照,请补全表格中的③ 。
组别 温度 光照 水分管理
D 无光 ③
(5)农业生产中,大豆种子通常采用浅播(埋土深度1-2cm)而非深播,请用种子萌发的条件来分析其原理 。
34.广东某中学参与“智慧呼吸健康”科研项目,学生佩戴AI呼吸监测手环(2025年广东省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产品),实时记录运动前后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心率等数据。某同学进行监测,数据如下表:
监测阶段 呼吸频率(次/分) 血氧饱和度(%) 心率(次/分)
静息状态 16-18 97-99 65-75
剧烈运动后 28-32 94-96 120-140
恢复30分钟后 18-20 95-98 70-80
(1)人体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是 ,其结构中肺泡壁由 层上皮细胞构成,周围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体现了生物学中 相适应的观点。
(2)佩戴监测手环时,此处可检测到桡动脉的搏动。桡动脉是上肢的主要动脉血管,流动的血液氧气含量较 ,该血液由心脏的左心室泵出后,经 (填“体循环”或“肺循环”)输送至上肢。
(3)监测数据显示,学生剧烈运动后呼吸频率显著 。其生理意义是通过加快 (填“肺的通气”或“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促进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为细胞提供更多 (填气体名称)。若某学生运动后血氧饱和度持续低于90%,可能是下列哪一环节出现障碍 ()
A.鼻腔对空气的清洁作用 B.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C.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D.呼吸道对空气的温暖作用
(4)AI呼吸监测手环的研发结合了广东本土科技优势。请结合广东高温高湿的气候特点从生物学与科技结合的角度,例举AI呼吸监测手环一种未来可优化的功能: 。
2024—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试卷
七年级生物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
31.(每空 1 分,共 10 分)
(1)小肠
①右心房(错其中一个空格不给分)
毛细血管
(2)血浆
血细胞
(3)D 汗腺(错其中一个空格不给分)
E 泌尿(错其中一个空格均不给分)
1→3→4→5
舒张
(4)参与社区节水宣传活动;淘米水用于浇花;洗菜水沉淀后冲厕所;淋浴时使用节水花洒;
马桶选用带双档冲水按钮的型号;及时关闭滴水的水龙头等。
32.(除标注分值外,每空 1 分,共 10 分)
(1)胚乳
氧气
有机物
线粒体
(2)光合
光能
化学能
(3)增加光合作用的光照面积,能捕获更多光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合成更多有机物。(可
以不答全,答出其中一小点均可给分)。
(4)白天适当升高温度,能增强水稻的光合作用,合成更多有机物;夜间适当降低温度,可减
弱水稻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从而使有机物积累增多,提高产量。(关键点:增
强光合作用与减弱呼吸作用各占 1 分)(2 分)
33.(每空 1 分,共 10 分)
(1)有光
每日喷水一次,20 毫升
温度
避免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实验结论的准确度(关键得分点:避免偶然性)
(2)胚根
种子的胚不完整(或种子处于休眠期或种子的胚已死亡)
(3)大豆种子的萌发与光照无关(光照对大豆种子的萌发影响不大)
大豆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两个结论顺序可调换)
(4)每日喷土壤浸出液一次,20 毫升
(5)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氧气),浅播时种子更容易接触到土壤表层的空气(氧气),而
深播会导致土壤深层空气(氧气)含量较少,影响种子的呼吸作用,进而抑制萌发。(关
键得分点:种子浅播空气(氧气)充足)
34.(每空 1 分,共 10 分)
(1)肺

结构与功能
(2)高
体循环
(3)增加(上升)
肺的通气
氧气
B
(4)①优化对体表汗液电解质浓度的实时监测功能,实时检测汗液钠、钾离子浓度,通过 AI
算法分析脱水风险并智能推送补水(含电解质)提醒。
②优化实时监测皮肤温度梯度变化的功能,通过 AI 算法分析高温环境下的体温上升速率,
当皮肤温度超过 37.5℃且持续上升时,自动触发中暑风险预警。
③优化环境湿度传感器,构建“体温+湿度”复合预警模型,AI 自动计算并推送“减少户
外运动”等建议。(广东高温高湿气候相关,主要能往监测体温或体表湿度方面答题均可
给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