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
梦游天姥吟留别
教案
【设计说明】
《梦游天姥吟留别》作为一篇传统名篇,它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高超的写作技巧,赏析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来源:21·世纪·教育·网】
首先,从主旨上突破。对于诗歌的内容和主旨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们可以从“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入手。因此,教师可以适时提供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认识李白的“游仙”之念是他对黑暗现实的消极反抗和不事权贵的傲岸性格的体现;
其次,从创作风格上突破。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继屈原以后最具浪漫主义气息的诗人,他的浪漫主义风格主要表现为奇特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因此,赏析时应牢牢抓住这两点,让同学们立足文本,在诵读中置身诗境;拓展延伸,在比较中感知,在探究中得出结论,以加深对风格的理解和把握。21·世纪
教育网
【教学目标】
1.认识李白的“游仙”之念所表现的对黑暗现实消极反抗的精神和不事权贵的傲岸性格。
2.领会作品想象奇特和大胆夸张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
领会作品的浪漫主义风格和诗人不事权贵的傲岸性格。
【教学难点】
1.鉴赏“梦游”的意境。
2.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教学方法】
诵读法、比较法、探究法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说起唐代大诗人李白,大家一定不陌生,我们请几位同学说说你所知道的李白。
师生总结: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素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诗仙”之称,在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后最具浪漫主义气息的诗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泰安东),生于碎叶(今巴尔克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25岁始离川在各地漫游,晚年漂泊困苦,卒于当涂。他的诗歌感情热烈,语言清新自然,善于借助奇特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表现激情。(课件一)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今天,我们就随着他的梦境,去欣赏天姥山的仙境美景,感受诗人浪漫情怀和高远追求。
(李白是同学们熟悉的“大家”,由介绍作者导入,唤起学生的知识储备,以旧知激发学习新知的兴趣。)
二、解题
诗人把梦中游历天姥山的情形
( http: / / www.21cnjy.com )写成诗,留给东鲁的朋友作别。“吟”是古诗中的一种体式,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上比较自由活泼,可以不拘一格。“梦游”是一种表现手法,并非真梦。本诗既是记梦诗,也是游仙诗。(课件二)
(本册书内容之一就是鉴赏古代诗歌,了解诗词格律常识是最基本要求,也便于学生迅速了解本诗的内容。)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播放诗歌朗诵,同时在屏幕上出现原文,课文已划分节奏,重点字词用不同颜色突出。(课件三、四、五)
2.学生朗读,正音、正节奏。
3.学生默读,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疏通大意。
4.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课件六)
姥mǔ
瀛
yíng
暝
míng
剡shàn
渌lù
栗
lì
著
zhuó
冥
míng
天台
tāi
鸾
luán
悸
jì
怳
huǎng
嗟jiē
烟涛微茫信难求
信:实在。
越人语天姥
语:谈论。
或可睹:有时能够看到。
势拔五岳掩赤城
拔:超出。掩:遮掩。
尚在:还在,仍在。
脚著谢公屐
著:穿。
栗深林兮惊层巅
栗:使……战栗。惊:使……震惊。
来下:下来,为配合韵脚而颠倒词序。
虎鼓瑟兮鸾回车
鼓:名作动,演奏。回:回旋,运转。
如麻:形容极多。
事权贵:侍奉有权势的官僚们。
开心颜:心情愉悦,面带笑容。颜,面容;心,心情。
(诗歌以诵读为主,不必逐字逐句翻译,但仍应夯实字词,重视积累。)
5.理清思路,教师指导诵读课文。
(1)全诗共有三段组成,试概括每段的大意。(课件七)
入梦缘由
梦游仙境
梦后嗟叹
(诗歌的脉络清晰,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概括,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诵读诗歌第一段。
教师提问:诗人为什么产生告别东鲁,遨游天姥之念?诗人用什么手法写天姥的?
明确:诗人有求仙的愿望,并认为海上寻仙
( http: / / www.21cnjy.com )难以实现,而高山寻仙倒有可能。一“信”一“或”对照,用瀛洲陪衬天姥。用夸张、比较和衬托的手法描绘天姥山高大雄伟的气势。仙境可能出现,令人无限神往。21教育网
诵读指导:第一段共有8句:1、2句
( http: / / www.21cnjy.com )轻读,3、4句稍稍加重,使之有鲜明的对比色调;后4句须读得雄浑有力,气势贯通,以表达诗人对天姥山的景仰和向往之情。21cnjy.com
(3)诵读诗歌第二段。
教师提问:诗人是怎样一步一步梦游仙境的?
梦游历程
梦中仙境
梦破神伤
诵读指导:诗人赶路登山的诗句应读得轻快,仙人出现之前阴森可怕的气氛应读得紧张,仙人盛会的场面应读得热烈,梦醒时惆怅应读得低沉。
教师提问:你能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描述
“梦中仙境”吗?
教师总结:随着时间的变化和地点的转
( http: / / www.21cnjy.com )移,诗人终于登上高山之巅,他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离奇变幻、五彩缤纷的梦境:熊咆龙吟,雷电大作,地裂山崩,洞天石扉,訇然中开,神仙们着霓裳,驾长风,虎奏乐,鸾驾车,好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神仙世界啊!可是好景不常在,梦境在高潮处戛然而止,回到了现实中来。
(4)诵读诗歌第三段
教师提问:诗人梦醒后发出嗟叹,哪些是消极的,哪些是积极的?
明确:积极的方面:不满现实,不趋炎附势,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消极方面:人生如梦的感伤情绪和逃避现实的消极避世的思想。21·cn·jy·com
诵读指导:1、2句对人生的伤感情绪应读得低沉
( http: / / www.21cnjy.com ),3、4、5句都是表现诗人逃避现实的消极态度应连贯,6、7句“安能”和“不得”须重读并适当延长,才能突出诗人不事权贵的傲岸性格。www.21-cn-jy.com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与说相结合,品味诗歌的意境,为理解主旨张本。)
四、认识李白的人格特点,揭示全诗的主旨
分组讨论:诗人为什么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光明璀璨的神仙世界?
资料链接:
1.时代背景:
唐玄宗天宝
( http: / / www.21cnjy.com )元年(742),李白寓家山东,旅游江南,经道士吴筠推荐,被玄宗召到长安,任翰林待诏。名为待诏,实际上干的是御用文人的工作,不久他就感到厌烦。由于他放荡不羁,蔑视权贵,便遭到高力士等人的排挤,天宝三年三月,李白上书请还,玄宗于是打发他回家。李白因此心情悲愤。这年冬天他回到山东,便只是与友人寻幽饮酒,忌谈富贵功名。天宝5年秋,离家南下,准备再游吴越。这首诗就是准备去吴越前夕写的。(课件八)
2.社会文化背景:在我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封建社会,历代读书人往往具有文化人和政治人的双重价值取向,他们读书不仅仅为了做学问,更是为了悟道、明道,他们总是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当作读书的终极目的,把安邦定国、建功立业当作实现个人价值的理想方式,这些目标和理想能否实现并不完全取决于他们的读书准备是否充分,更多的是要看政治是否清明。因此,历代能够完成文化—政治双重价值追求的读书人始终为数不多,在这长长失意者的名单上又增加了一个显赫的名字——李白。(课件九)2·1·c·n·j·y
3.拓展延伸:读下面一首诗,找出诗中诗人理想与现实矛盾的诗句。(课件十)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