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社会化》教案
学科 政治 年级册别 八年级上册 共1课时
教材 部编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人的社会化》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它承接了个人成长的话题,深入探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教材通过具体案例和理论阐述,让学生明白社会化的过程和意义,为后续学习亲社会行为等内容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但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较浅。他们身心快速发展,渴望融入社会,但在社会化过程中会遇到困惑。教学中应结合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突破对社会化抽象概念理解的障碍。
课时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
1. 树立积极生活态度,主动关注、了解和服务社会,增进关心社会的情感。
2. 自觉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对国家和社会的认同感。
道德修养
1. 初步培养亲社会意识,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2. 努力做社会的好公民,在社会生活中展现良好道德风貌。
法治观念
1. 在参与社会活动中,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利义务相统一的理念。
2. 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健全人格
1. 理解个人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
2.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社会交往和实践中锻炼自己,为实现个人价值做准备。
责任意识
1. 树立主人翁意识,对自己负责,关心集体和社会。
2. 主动参与社会公益、志愿者和社区服务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理解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2. 掌握社会化过程中学习生活技能、行为规范和扮演社会角色的内容。
3. 明确社会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难点
1. 深入理解社会化的抽象概念,体会其伴随一生的特点。
2. 如何引导学生将社会化的知识内化为实际行动,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3. 帮助学生在复杂社会环境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情境探究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堂导入 播放视频
(1) 教师打开多媒体设备,播放精心挑选的视频《狼孩毛克利》。在播放前,提醒学生认真观看视频内容,留意狼孩的生活状态和行为表现。
(2) 视频播放过程中,教师适时观察学生的反应,确保学生专注于视频。
(3) 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暂停片刻,给学生留出思考时间。
(4)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狼孩为什么不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这说明了什么问题?”等。
(5) 鼓励学生积极举手发言,分享自己观看视频后的感受和想法。
(6)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简要点评和总结,肯定学生的积极思考,为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人的社会化”做好铺垫。
(7) 向学生解释,狼孩由于缺乏人类社会的环境和教育,无法掌握人类的语言、行为规范和生活技能,这体现了社会化对人的重要性。
(8) 自然地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了解人的社会化对于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健康成长的意义。 1. 认真观看视频,观察狼孩的生活和行为。
2. 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3. 积极举手发言,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 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和教师的总结。
评价任务 观看专注度:☆☆☆
思考活跃度:☆☆☆
发言积极性:☆☆☆
设计意图 通过播放有趣的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狼孩的故事引发学生对社会化的思考,自然地导入新课,为后续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精心探讨 活动一:分析雷军的成长历程 介绍案例
(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雷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详细介绍雷军的成长经历。从他出生于湖北仙桃一个小山村,到1987年考入武汉大学计算机系,大学期间编写杀毒软件赚取第一桶金。
(2) 讲述雷军毕业后加入金山软件,从程序员逐步做到CEO的奋斗过程。
(3) 提及他相继创办卓越网、小米科技,提出“互联网 + 硬件”模式,以高性价比智能手机颠覆行业的成就。
(4) 强调2018年小米港股上市,成为全球最年轻世界500强之一的辉煌成果。
(5) 引导学生思考雷军的成功离不开哪些因素,让学生分组讨论。
(6) 巡视各小组讨论情况,适时参与小组讨论,给予指导和启发。
(7) 请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8) 对各小组的发言进行总结和点评,指出父母的抚育、老师的教诲、同伴的帮助和社会的关爱等,为雷军的成长提供了必要的支持,也说明了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 1. 认真倾听教师对雷军成长历程的介绍。
2. 分组积极讨论雷军成功的因素。
3. 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
4. 倾听其他小组的发言和教师的总结。
评价任务 讨论参与度:☆☆☆
观点创新性:☆☆☆
总结准确性:☆☆☆
设计意图 通过介绍雷军的成功案例,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个人成长与社会环境的紧密联系,理解社会化过程中外界因素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精心探讨 活动二:解读社会化的概念 讲解概念
(1)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社会化”的概念:“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并进行详细解释。
(2) 举例说明,我们呱呱坠地时,只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人,仅仅依靠自己的生物本能无法在社会中生存。
(3)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是如何逐渐学习社会知识、了解和认识社会的。
(4) 介绍家庭、学校、同伴、大众传媒等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5) 引用《论语》中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解释“性相近”反映了人类作为社会性动物所共有的基本属性,“习相远”体现了社会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塑造作用。
(6) 提出问题“是不是人一生下来就会说话、写字、吃饭、穿衣呢?”引发学生深入思考。
(7) 播放视频《山东兄妹居深山20年近乎失语》,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
(8) 组织学生讨论视频内容,加深对社会化概念的理解。 1. 认真听讲,理解社会化的概念。
2. 思考自己成长中的社会化过程。
3. 观看视频,分析视频中兄妹的情况。
4. 参与讨论,分享自己对社会化的认识。
评价任务 概念理解度:☆☆☆
思考深度:☆☆☆
讨论参与度:☆☆☆
设计意图 通过讲解概念、引用名言和播放视频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抽象的社会化概念,让学生明白社会环境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精心探讨 活动三:探究社会化的内容 学习生活技能
(1) 教师提出问题“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是如何学习生活技能的?”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
(2) 举例说明,出生后,在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教育和指导下,我们逐渐学会说话、吃饭、走路、穿衣等基本的生活技能。
(3) 讲述上学后,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我们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
(4) 强调随着学习能力不断增强,学习内容不断丰富,我们不仅能够照顾自己,而且能够为他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为将来服务社会打下基础。
(5) 播放视频《懂礼仪的全红婵》,让学生观察全红婵在生活中展现出的良好生活技能和礼仪。
(6) 组织学生讨论,从全红婵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哪些生活技能和品质。
(7) 请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生活技能过程中的难忘经历。
(8) 对学生的分享进行总结和点评,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学习生活技能。 1. 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回忆自己学习生活技能的过程。
2. 观看视频,观察全红婵的表现。
3. 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4. 分享自己学习生活技能的难忘经历。
评价任务 回忆清晰度:☆☆☆
讨论参与度:☆☆☆
分享积极性:☆☆☆
设计意图 通过引导学生回忆自身经历和观看视频,让学生明白在社会生活中学习生活技能的重要性和途径,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感恩意识。
精心探讨 活动四:学习行为规范 讲解规范
(1) 教师引用“人不学,不知义。”这句话,强调学习行为规范的重要性。
(2) 举例说明在与他人的交往互动中,我们了解风俗习惯,理解伦理道德,遵守法律规范。
(3) 讲述通过学习行为规范,我们学会明辨善恶是非,懂得礼义廉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4) 播放视频《扮演各类角色的全红婵》,让学生观察全红婵在不同角色中是如何遵守行为规范的。
(5) 组织学生讨论,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遵守哪些行为规范。
(6) 请学生分享自己在遵守行为规范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7) 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遵守行为规范是我们融入社会、与他人和谐相处的基础。
(8)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遵守行为规范。 1. 理解教师讲解的行为规范的重要性。
2. 观看视频,分析全红婵的行为。
3. 参与讨论,分享自己对行为规范的认识。
4. 思考如何在生活中遵守行为规范。
评价任务 规范理解度:☆☆☆
讨论参与度:☆☆☆
思考深度:☆☆☆
设计意图 通过引用名言、播放视频和组织讨论,让学生明白学习行为规范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精心探讨 活动五:学习扮演社会角色 引导思考
(1) 教师提出问题“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和社会情境中,我们需要扮演哪些社会角色?”引发学生思考。
(2) 举例说明,在家庭中,我们是子女;在学校里,我们是学生;在社会上,我们是公民等。
(3) 强调在不同的角色中,我们需要承担不同的责任和义务。
(4) 播放视频《全红婵是中学生学习的榜样》,让学生观察全红婵在不同角色中的表现。
(5) 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才能胜任多种社会角色。
(6) 请学生分享自己在扮演社会角色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
(7) 对学生的分享进行总结和点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锻炼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
(8)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未来更好地扮演社会角色,为社会做出贡献。 1. 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列举自己扮演的社会角色。
2. 观看视频,学习全红婵的角色表现。
3. 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4. 思考未来如何扮演好社会角色。
评价任务 角色认知度:☆☆☆
讨论参与度:☆☆☆
思考前瞻性:☆☆☆
设计意图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让学生明白在社会生活中扮演不同角色的意义和要求,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精心探讨 活动六:认识社会化伴随一生 讲解意义
(1) 教师向学生强调,在当今社会,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精细,新技术新事物层出不穷。
(2) 举例说明,如互联网的发展、人工智能的兴起等,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 指出这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更好的条件,但也要求我们不断学习和进步。
(4) 讲解社会化伴随我们一生的道理,无论我们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都需要不断适应社会的变化。
(5) 组织学生讨论,在未来的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持续学习,促进自我发展。
(6) 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计划和目标。
(7) 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和鼓励,肯定学生积极进取的态度。
(8)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社会化对我们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不断提升自己。 1. 理解教师讲解的社会化伴随一生的意义。
2. 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计划。
3. 倾听其他同学的分享和教师的点评。
4. 明确自己在未来生活中的学习方向。
评价任务 意义理解度:☆☆☆
讨论参与度:☆☆☆
计划可行性:☆☆☆
设计意图 让学生认识到社会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和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人生目标。
巩固练习 布置练习
(1) 教师在多媒体上展示精心挑选的练习题,这些练习题涵盖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如社会化的概念、内容、意义等。
(2) 向学生说明练习题的要求和答题时间限制,提醒学生认真审题,仔细作答。
(3) 巡视学生的答题情况,观察学生的答题进度和遇到的问题。
(4) 对于学生在答题过程中提出的疑问,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5) 答题时间结束后,教师收回学生的答题纸。
(6) 对练习题进行详细讲解,分析每道题的考点和解题思路。
(7) 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错误,进行重点讲解和强调,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8)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加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1. 认真阅读练习题,独立思考并作答。
2. 如有疑问,及时向教师请教。
3. 倾听教师对练习题的讲解,纠正自己的错误。
4. 记录重点知识和解题方法。
评价任务 答题正确率:☆☆☆
疑问解决度:☆☆☆
知识巩固度:☆☆☆
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题,及时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业设计
书面作业
1.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社会化概念和内容的理解。
2. 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学习生活技能、行为规范和扮演社会角色的。
3. 收集一个体现社会化重要性的案例,并简要分析。
实践作业
1. 参加一次社区服务活动,如义务打扫卫生、关爱孤寡老人等,感受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
2. 观察身边的人在不同社会角色中的表现,记录下来并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人的社会化
一、概念
生物个体 → 社会人
二、内容
1. 学习生活技能
2. 学习行为规范
3. 学习扮演社会角色
三、意义
个人成长、社会发展
四、伴随一生
持续学习、适应变化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教学方法多样,通过播放视频、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2. 结合实际案例,如雷军的成长经历、全红婵的事迹等,让抽象的社会化概念变得更加直观易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知识点。
3. 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不足之处
1. 在小组讨论环节,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师未能及时给予关注和引导。
2. 教学时间把控不够精准,导致最后实践作业的布置略显仓促,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深入了解和讨论。
3. 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较为单一,主要以教师评价为主,缺乏学生自评和互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