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阶篇)三年级暑假提升测试卷:综合题(含解析)-2024-2025学年下学期小学数学北师大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爷爷有一块长方形的菜地,面积是160平方米,已知宽是8米,长是( )。
A.10米 B.20米 C.30米
2.下面只有一条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是( )。
A. B. C.
3.如图,将一张纸对折后剪去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圆,展开后的图形是( )。
A. B. C.
4.下面算式中,先算乘法的是( )。
A.128÷8×2 B.40+60×2 C.25×(36-13)
5.如图,从图①到图②是( )得到的。
A.向右平移4格 B.向左平移4格
C.向右平移2格 D.向左平移2格
6.兴平某果品批发市场运进一大批水果,记录如下:
名称 香蕉 苹果 菠萝 梨 火龙果
质量(千克) 650 700 450 540 210
卡车载重1吨,不能选择( )一起运送。
A.菠萝和梨 B.香蕉和菠萝 C.苹果和火龙果 D.香蕉和火龙果
7.下面各图中,阴影部分是整个图形的的是( )。
A. B. C.
8.用两根16米长的铁丝分别围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 )的面积大。
A.正方形 B.长方形 C.一样大 D.无法确定
9.把一条彩带对折、对折、再对折,然后从中间剪开,这条彩带被剪成了( )段。
A.8 B.9 C.16
二、填空题
10.钟表的表针转动属于( )现象,电梯的上下移动属于( )现象。
11.长方形有( )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 )条对称轴。
12.42×24的积的个位是( ),320×3的积是( )。
13.三年级250名同学去春游,他们每人喝一杯12元的果汁,果汁买“4杯送1杯”。他们一共要付( )元。
14.某小学三年级四个班参与“劳动最光荣”主题活动人数统计情况。
(1)根据统计情况,完成表格。
班级 三(1) 三(2) 三(3) 三(4)
人数/人
(2)参与人数最多的班级占全年级参与总人数的,参与人数最少的班级占全年级参与总人数的。
15.乐乐、菲菲和王冰分别参加十字绣社团、编织社团和舞蹈社团。乐乐说:“我参加的不是编织社团。”菲菲说:“我参加的是十字绣社团。”乐乐参加的是( )社团,王冰参加的是( )社团。
16.用边长是5厘米的3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周长是( )厘米。
17.竖式谜。□里可以填哪些数字?
(1) (2)
三、判断题
18.读作:四分之二,其中2是分子,4是分母。( )
19.一本故事书,淘气看了它的,笑笑看了它的,笑笑看得多。( )
20.两个数相乘,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积也扩大到原来的10倍。( )
21.一个数除以8,商是32,余数是6,这个数是250。( )
22.如果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扩大为原来的2倍,那么它的面积也扩大为原来的2倍。( )
23.一串四色珠子共108颗,按红、黄、绿、蓝的规律排列,最后一颗珠子是蓝色的。( )
四、计算题
24.直接写得数。
110×50= 48÷3=
2000+40= 65÷5= 16×30= 1.2+0.5=
25.用合适的方法脱式计算。
800+200÷8 35×23÷7 25×(200-182)
五、改错题
26.下面的计算对吗?先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然后写出正确的算式。
六、作图题
27.按要求在下面的方格中画图。(每个方格的边长是1厘米)
(1)画出将三角形先向下平移4格,再向左平移3格后的图形。
(2)画一个正方形,面积是16平方厘米。
(3)画一个长方形,使它的周长与你上面画的正方形周长相等。
七、解答题
28.小熊三口一起吃西瓜。爸爸吃了这个西瓜的,妈妈和爸爸吃的同样多,剩下的都留给小熊。小熊吃到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29.张梅比李华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30.有一个人参果,悟空吃了,沙僧吃了,剩下的都让八戒吃了。悟空和沙僧一共吃了这个人参果的几分之几?八戒吃了这个人参果的几分之几?
31.在如图格子(每个小格子边长为1厘米)里描出2个面积都是16平方厘米的不同图形,并列式计算出它们的周长。
图一周长: 。
图二周长: 。
32.圈一圈,算一算,结合下图,写出“356÷2”的计算过程。
算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算式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算式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阶篇)三年级暑假提升测试卷:综合题(含解析)-2024-2025学年下学期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B B C B A B C A B
1.B
【分析】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用长方形的面积除以宽就是长。据此解答。
【详解】(米)
所以,长是20米。
故答案为:
2.B
【分析】将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如果直线两侧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它的对称轴,根据对称轴定义找出各图形对称轴的数量。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A. 有两条对称轴,不符合题意。
B. 只有一条对称轴,符合题意。
C. 有两条对称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C
【分析】
是左右对折的,此时右半部分的右上角有三角形,对应的左半部分的左上角应该也有个三角形;右半部分的左下角有个圆,对应的左半部分的右下角应该有个圆;据此解题。
【详解】
如图,将一张纸对折后剪去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圆,展开后的图形是。
故答案为:C
4.B
【分析】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进行计算;既有加减,又有乘除的,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详解】A.128÷8×2先算除法,再算乘法;
B.40+60×2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C.25×(36-13)先算减法,再算乘法。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整数混合运算顺序的知识,熟练掌握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A
【分析】平移现象:将一个图形或物体按照某个直线方向做相同距离的移动,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运动,简称平移。平移是位置发生变化,大小不变,形状不变,都在一个平面内,运动方向不变。
【详解】如图,从图①到图②是向右平移4格得到的。
故答案为:A
【点睛】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平移的方法、平移的性质及应用。
6.B
【分析】1吨=1000千克,将每个选项的两种水果的质量相加,找出大于1000千克的选项,即可解答。
【详解】1吨=1000千克
A.450+540=990(千克),990千克<1000千克,能一起运送;
B.650+450=1100(千克),1100千克>1000千克,不能一起运送;
C.700+210=910(千克),910千克<1000千克,能一起运送;
D.650+210=860(千克),860千克<1000千克,能一起运送。
故答案为:B
7.C
【分析】根据分数的初步认识,将一个图形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为4份,其中的1份用分数表示是,则代表其中的3份,据此分析每个选项选出符合题意的即可。
【详解】A.没有平均分成4份,阴影部分不是整个图形的,不符合题意;
B.图形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为4份,阴影部分占其中的1份,是整个图形的,不符合题意;
C.将所有爱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为4份,阴影部分占其中的3份,是整个图形的,符合题意。
阴影部分是整个图形的的是。
故答案为:C
8.A
【分析】16÷2=8(米)=5米+3米=4米+4米,5×3=15(平方米),4×4=16(平方米),16大于15,正方形的面积比长方形的面积大,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用两根16米长的铁丝分别围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大。
故答案为:A
【点睛】相同周长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比长方形大。
9.B
【分析】对折一次,分成2段;再折一次,分成:2×2=4(段);折第三次,分成:4×2=8(段);
把这8段绳子从中间剪开,那么原来彩带的两端就被剪成了2段,而有弯折的7个地方则被剪成了7段。所以,这根剪开的彩带一共有9段。
【详解】如下图:
把一条彩带对折、对折、再对折,然后从中间剪开,这条彩带被剪成了9段。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了图形的折叠问题,具体操作一下会更简捷易懂。
10. 旋转 平移
【分析】旋转现象:钟表的表针围绕表盘中心的一个固定点做圆周运动,这种围绕某一点转动的方式称为旋转;
平移现象:电梯上下移动时,电梯整体沿竖直方向做直线运动,且运动过程中自身方向不变,这种沿直线方向移动的方式称为平移,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钟表的表针转动属于旋转现象,电梯的上下移动属于平移现象。
11. 2 1
【分析】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图形的对称轴。如下图,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认识。
12. 8 960
【分析】要求42×24的积的个位是多少,即求两个因数的个位数相乘的积的个位数;
根据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计算出320×3的积即可解答。
【详解】2×4=8,42×24的积的个位是8;
320×3=960。
【点睛】熟练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3.2400
【分析】根据题意,已知果汁促销是“买4杯送1杯”,即每5杯果汁为一组,只需支付4杯的钱。总共有250名同学,每人喝一杯,所以需要250杯果汁。每5杯为一组,用250除以5,求出一共有多少组;再用组数乘4,就是需要付钱的总杯数;再乘12,就是总共付的费用;列式计算即可。
【详解】250÷(4+1)×4×12
=250÷5×4×12
=50×4×12
=200×12
=2400(元)
三年级250名同学去春游,他们每人喝一杯12元的果汁,果汁买“4杯送1杯”。他们一共要付2400元。
14.(1)见详解(2);
【分析】(1)正字的一个笔划代表1人,一个正字代表5人,数出每个班级的人数,再填表即可。
(2)先求出全年级参与总人数,参与人数最多的班级人数作分子,全年级参与总人数作分母,表示出参与人数最多的班级占全年级参与总人数的几分之几;参与人数最少的班级人数作分子,全年级参与总人数作分母,表示出参与人数最少的班级占全年级参与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详解】(1)表如下:
班级 三(1) 三(2) 三(3) 三(4)
人数/人 29 33 40 42
(2)29+33+40+42
=62+82
=144(人)
所以参与人数最多的班级占全年级参与总人数的,参与人数最少的班级占全年级参与总人数的。
【点睛】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统计表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表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15. 舞蹈 编织
【分析】根据题意,菲菲参加的是十字绣社团,乐乐参加的不是编织社团,所以乐乐就只能在舞蹈社团,据此可推出王冰参加的是编织社团。
【详解】由分析知:乐乐参加的是舞蹈社团,王冰参加的是编织社团。
16. 75 40
【分析】根据题意,即把3个正方形摆成一排拼成一个长方形(如图),从而可以求出拼成的长方形的长是(5×3)厘米,宽是5厘米;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列式计算即可。据此解答。
【详解】面积:5×3×5
=15×5
=75(平方厘米)
周长:(5×3+5)×2
=(15+5)×2
=20×2
=40(厘米)
所以,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75平方厘米,周长是40厘米。
17.见详解
【分析】(1)3乘商的个位上的数等于12,说明商的个位上是4;3乘商的十位上的数等于21,说明商的十位上是7;3乘商的百位上的数等于6,说明商的百位上的数是2;据此即可推算出其他方框里的数;
(2)除数乘商的个位上的数的积的末尾是1,所以可以设定除数为7,商的个位上的数为3,7乘3的积加1等于被除数后两位数,被除数百位上的数能被7整除,所以百位上的数为7,商的百位上是1,据此即可推算出其他方框里的数。
【详解】(1)(2)(答案不唯一)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18.√
【分析】分数的读法:读分数时,先读分母再读“分之”然后读分子,分子和分母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分子在上面,分母在下面;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读作:四分之二,所以其中2是分子,4是分母,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9.√
【分析】根据题意,要求谁看得多,也就是比较和的大小;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分母较小的分数反而较大。
【详解】<
则笑笑看得多。
故答案为:√
【点睛】熟练掌握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0.√
【分析】在乘法中,两个乘数如何变化,积就如何变化,如一个乘数乘10,那么积也要扩大到原来的10倍,如23与2的积是46,给2乘10得20,而23与20的积是460,据此解答。
【详解】23×2=46
23×20=460
两个数相乘,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积也扩大到原来的10倍,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21.×
【分析】商×除数+余数=被除数,将数据代入计算出结果,看是否是250即可;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
8×32+6
=256+6
=262
所以这个数是262,而不是250,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22.×
【分析】根据可知,正方形的周长扩大为原来的2倍,说明边长扩大为原来的2倍;根据可知,边长扩大为原来的2倍,面积就扩大原来的倍,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解析可知,如果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扩大为原来的2倍,那么它的面积也扩大为原来的4倍,原题表达错误。
故答案为:×
23.√
【分析】这串珠子按照红、黄、绿、蓝的顺序排列,每4颗珠子为一个循环周期。要确定最后一颗珠子的颜色,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总珠子数除以循环周期数的余数来确定。
总珠子数为108颗,循环周期为4颗珠子。我们计算108除以4的余数0,如果余数是0,那么最后一颗珠子是蓝色,因为4颗珠子正好组成一个完整的周期。如果余数不是0,我们需要根据余数来确定最后一颗珠子的颜色。
【详解】,算式能够整除,余数为0,所以108颗珠子正好按照红、黄、绿、蓝的顺序分为27组,所以最后一颗珠子为蓝色的。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周期问题,关键找准几个数为一个周期。
24.
;;5500;16;
2040;13;480;1.7
【详解】略
25.825;115;450
【分析】800+200÷8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35×23÷7从左向右进行计算;
25×(200-182)先算小括号里的减法,再算括号外的乘法。
【详解】800+200÷8
=800+25
=825
35×23÷7
=805÷7
=115
25×(200-182)
=25×18
=450
26.×;;×;;×;
【分析】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先是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上的数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所得的积末尾与个位对齐;接着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上的数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所得的积末尾与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就是所求的积。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前一位不够除就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用0占位,每次除后余下的数要比除数小。
(1)第一个因数与第二个因数十位相乘时,所得的积末尾与十位对齐,所以原题计算错误,据此改正即可;
(2)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计算错误,据此改正即可;
(3)被除数十位上的2小于除数7,不够商1,在商的十位上写0占位后,应把十位上2落下来;据此改正即可。
【详解】
(1)×;改正:
(2)×;改正:
(3)×;改正:
27.见详解
【分析】(1)作平移后的图形的方法:找出构成图形的关键点,由平移的距离确定关键点平移后的对应点的位置,再依据图形的形状顺次连接各对应点,画出最终的图形。
(2)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面积是16平方厘米,4×4=16(平方厘米),据此画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即可。
(3)正方形周长=边长×4,(2)中的正方形边长是4厘米,4×4=16(厘米),则画一个边长是16厘米的长方形,长方形周长=(长+宽)×2,16÷2=8(厘米),则长加宽的长度和是8厘米,可以画长7厘米宽1厘米的长方形,也可以画长6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还可以画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据此作图即可。
【详解】(1)(2)(3)见下图:
28.
【分析】用加上,求出爸爸和妈妈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再用1减去爸爸和妈妈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求出小熊吃到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详解】+=
1-=
答:小熊吃到这个西瓜的。
【点睛】本题重点考查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时,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29.
【分析】用张梅用去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减李华用去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即可解答。
【详解】-=
答:张梅比李华多用了这张纸的。
【点睛】熟练掌握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0.;
【分析】用加上,求出悟空和沙僧一共吃了这个人参果的几分之几;把这个人参果看成一个整体,用1减去悟空和沙僧一共吃了这个人参果的几分之几,求出八戒吃了这个人参果的几分之几。
【详解】+=
1-=
答:悟空和沙僧一共吃了这个人参果的,八戒吃了这个人参果的。
【点睛】同分母分数相加、减时,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31.图见详解;20厘米;16厘米。
【分析】图一:长方形面积=长×宽,因为2与8相乘得16,所以可以画一个长是8厘米,宽是2厘米的长方形,根据长方形周长=(长+宽)×2,先把2与8相加,求出和,再乘2,即可求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图二:也可以画一个正方形,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4与4相乘得16,所以可以画一个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再根据正方形周长=边长×4,把4与4相乘即可求出这个正方形的周长。
【详解】图一周长:
(厘米)
图二周长:(厘米)
(画法不唯一)
图一周长20厘米,图二周长16厘米。
32.图见详解
200÷2=100;140÷2=70;
16÷2=8;178。
【分析】通过上图可知,把356分成200+140+16,用200除以2,140除以2,16除以2,再把商相加即可求出356÷2的结果。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如图:
200÷2+140÷2+16÷2
=100+70+8
=170+8
=178
算式①:200÷2=100;算式②:140÷2=70;
算式③:16÷2=8;结果是178。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