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暑假提升专项训练:判断题(含解析)-2024-2025学年下学期小学数学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暑假提升专项训练:判断题(含解析)-2024-2025学年下学期小学数学北师大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7.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7-11 22:12: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四年级暑假提升专项训练:判断题(含解析)-2024-2025学年下学期小学数学北师大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判断题
1.把2.020里的“0”全部去掉,原数的大小不变。( )
2.4×a可以写成4a,b×b可以写成2b。( )
3.爸爸早上7:10起床,刷牙3分,洗脸3分,听新闻10分,吃早饭花了10分,他最早可以7:26从家出发去上班。( )
4.7.6千米和7600米都可以改写成7千米600米。( )
5.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140°,它的一个底角一定是20°。( )
6.用三根小棒一定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
7.小数乘整数,结果不一定是小数。( )
8.任意正多边形一定都能密铺。( )
9.梯形和平行四边形都是特殊的四边形,它们都有两组对边平行。( )
理由:
10.4x+10=70和5x+3x=120的解相同。( )
11.0.35>0.35×0.99。( )
12.最小的一位小数是0.1,最大的两位小数是0.99。( )
13.12-4.58+5.42=12-(4.58+5.42)。( )
14.26-m=14中没有未知数x,所以它不是方程。( )
15.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其中一个锐角是,则另一个锐角是。( )
16.0.7与0.5之间只有一个小数0.6。( )
17.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任意三角形都可以密铺。( )
18.2.6和2.60大小相等,表示的意义也相同。( )
19.6.8与6.80两个数大小相等,计数单位不同。( )
20.淘气在某文具店买了一块橡皮为0.58元,笑笑在另一家文具店买了一块相同的橡皮为0.6元,笑笑比淘气买的贵。( )
21.a=7.8是方程a-7.8=7.8的解。( )
22.a-6=0既是等式,又是方程。( )
23.如果把乙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后与甲数相等,则甲数是乙数的100倍。( )
24.乐乐是个小马虎,计算小数加法时,把一个加数的7.8看成了78,结果是80.4,正确结果是10.2。( )
25.因天气原因,周末活动临时取消,老师要尽快打电话通知15名同学,每分钟通知1人(必须一对一进行传达),至少需要4分钟。( )
26.自行车车架、房屋顶的三角架都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设计的。( )
27.奇思用尺子测量了一口铁钉的长度是8厘米(如下图)。( )
28.小数4.32在4和5之间,更接近5。( )
29.,图中阴影部分写成小数是3.9。( )
30.把0.96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二位,再向左移动三位,得到的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 )
31.20.400=20.4。( )
32.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不易变形。( )
33.0.752中的“2”表示2个百分之一。( )
34.王阿姨每天上下班都乘坐地铁,每次乘坐20分。她每天要往返两次,那么她每天上下班一共要乘坐1.2时地铁。( )
35.0.64扩大到它的10倍得到的数和640缩小到它的得到的数相同。( )
36.一个正方体,无论在哪个位置观察,最多能看到3个面。( )
37.正五边形和正六边形都可以单独密铺。( )
38.x=3是方程4x+1=13的解。( )
39.下面的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是。( )
40.m×5省略乘号表示为5m。( )
41.可以写成或。( )
42.一桶油连桶重40.5kg,倒出一半油之后,连桶重22.5kg,油重18kg。( )
43.一个三角形中,最大角的度数是这个三角形内角和的,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
44.方程两边都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数),方程依然成立。( )
45.0.01和0.08之间有无数个小数。( )
46.一个三角形有两条边都是6厘米,第三条边一定大于6厘米。( )
47.张阿姨要出门,出门之前她要完成以下几件事:整理房间15分钟,把衣服放入洗衣机要1分钟,洗衣机自动洗衣要12分钟,晾衣服要2分钟,擦鞋要3分钟。李阿姨至少需要16分钟就可以出门。( )
48.5.2与5.20相等,但计数单位不同。( )
49.2a=0不是方程。( )
50.大于1.6而小于1.8的小数只有1.7。( )
51.在三角形中,如果∠A+∠B=∠C,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
52.所有的整数都比小数大。( )
53.将最大的两位数缩小到原来的是0.99。( )
54.小明身高1.6米,他穿过一条平均水深1.4米的小河,可能有危险。( )
55.大于1.5且小于1.7的小数有无数个。( )
56.统计图比统计表用处大。( )
57.一条小河平均水深1.3米,一个身高1.46的小孩在河里游泳没有危险。( )
58.把一个三角形分成三个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 )
59.3.5去掉小数点后得到的数是原来的10倍。( )
60.小军身高1.5米,在平均水深0.9米的游泳池中学游泳,不会有危险。( )
《四年级暑假提升专项训练:判断题(含解析)-2024-2025学年下学期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参考答案
1.×
【分析】小数的性质是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详解】把2.020里末尾的“0”去掉,原数的大小不变。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2.×
【分析】4×a表示4个a相加可以写成4a,b+b表示2个b相加可以写成2b,b×b表示两个b相乘,写成b2。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4×a可以写成4a,b×b可以写成b2。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3.√
【分析】普通计时法转换成24时计时法:去掉时间限制词(如凌晨、早晨、上午、下午、晚上等),到了下午1时的( +12 );将早上7:10转换为24时计时法,先刷牙、洗脸,吃早饭的同时可以听新闻,那么将刷牙、洗脸和吃早饭的时间加起来,可以计算出爸爸最少需要花的时间,再用开始时间加上经过时间,可以计算出爸爸最早出发上班的时间;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
早上7:10为7:10
3+3+10=16(分钟)
7:10+16分钟=7:26
所以他最早可以7:26从家出发去上班,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4.√
【分析】高级单位千米换算成低级单位米,乘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据此将0.6千米换算成米为600米,则7.6千米就是7千米600米。7千米是7000米,则7千米600米=7000米+600米=7600米。
【详解】7.6千米=7千米600米
7千米600米=7000米+600米=7600米
则7.6千米和7600米都可以改写成7千米600米。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长度单位的换算,关键是明确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
5.√
【分析】在等腰三角形中,2个底角是相等的,用180°减去顶角,再除以2就是底角度数。
【详解】(180°-140°)÷2
=40°÷2
=20°
所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140°,它的一个底角一定是20°,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6.×
【分析】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可以用2厘米、3厘米、4厘米的小棒,以及1厘米、2厘米、3厘米的小棒举例;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
2厘米、3厘米、4厘米的小棒:2+3=5(厘米),5>4,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
1厘米、2厘米、3厘米的小棒:1+2=3(厘米),3=3,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所以用三根小棒不一定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7.√
【分析】根据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可知,积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如0.25×4=1,积就是整数。
【详解】小数乘小数,积不一定是小数,如0.25×4=1,积就是整数,原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小数乘法计算法则中,积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的这一知识点.本题举例解答更直观一些。
8.×
【分析】平面图形密铺的特点:(1)用一种或几种全等图形进行拼接;(2)拼接处不留空隙、不重叠;(3)连续铺成一片。根据正多边形的组合能否密铺,关键是看位于同一顶点处的几个角之和能否为360°,如果能组成360°就能够密铺,反之不能。
【详解】反例:
正五边形每个内角是180°-360°÷5
=180°-72°
=108°
108°不能整除360°,不能密铺,所以任意正多边形一定都能密铺的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平面图形的密铺。根据密铺的意义,掌握常见的密铺图形和不能密铺的图形种类是解题的关键。
9. × 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分析】四边形都有四条边,平行四边形有四条边,它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梯形也有四条边,它只有一组对边平行。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梯形和平行四边形都是特殊的四边形,是正确的。它们都有两组对边平行是错误的。平行四边形有两组对边平行,但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故答案为:×
理由: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10.√
【分析】根据等式的性质1和性质2,分别求出方程4x+10=70的解和方程5x+3x=12的解,再进行比较,即可解答。
【详解】4x+10=70
解:4x+10-10=70-10
4x=60
4x÷4=60÷4
x=15
5x+3x=120
解:8x=120
8x÷8=120÷8
x=15
15=15
4x+10=70和5x+3x=120的解相同。
原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利用等式的性质1和性质2解方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
【分析】两个乘法算式中,若有一个因数相同,则另一个因数越大,积越大。据此可将0.35变成两个数相乘的形式,比较除0.35外,两边另一个因数的大小,即可判断。
【详解】0.35=0.35×1
1>0.99
因此0.35×1>0.35×0.99,即0.35>0.35×0.99。
故答案为:√
12.×
【分析】最小的一位小数,它的十分位应该是1,整数部分是0,即0.1;而最大的两位小数,因为整数部分没有最大的,所以没有最大的两位小数。据此解答。
【详解】最小的一位小数是0.1,没有最大的两位小数,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3.×
【分析】减法的性质是指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这两个数的和,也可以先减去第二个数,再减去第一个数。据此可知,12-(4.58+5.42)=12-4.58-5.42,很明显,12-4.58+5.42和12-4.58-5.4不相等,据此判断。
【详解】12-(4.58+5.42)=12-4.58-5.42
12-4.58+5.42≠12-4.58-5.42,则12-4.58+5.42≠12-(4.58+5.42)。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关键是灵活运用减法的性质变换算式,再进行解答。
14.×
【分析】方程是指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所以方程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含有未知数;②等式;由此进行判断。
【详解】26-m=14,既含有未知数m,又是等式,具备了方程的条件,因此是方程,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考查方程的辨识:只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才是方程。
15.√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解答此题即可。
【详解】180°-90°-46°
=90°-46°
=44°
所以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其中一个锐角是46°,则另一个锐角是44°,这句话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点睛】熟练掌握三角形内角和知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6.×
【分析】0.5和0.7之间有一位小数0.6,有两位小数0.61、0.62……,有三位小数0.601、0.602、0.603……,还有四位小数,五位小数等等。据此判断。
【详解】0.7与0.5之间有无数个小数。
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7.√
【分析】平面图形密铺的特点:(1)用一种或几种全等图形进行拼接;(2)拼接处不留空隙、不重叠;(3)连续铺成一片,能密铺的图形在一个拼接点处的特点是:几个图形的内角拼接在一起时,其和等于360°,并使相等的边互相重合。
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因此,若干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能密铺,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由分析可知,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所以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任意三角形都可以密铺,原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8.×
【分析】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根据小数的性质可知,2.6=2.60;
根据小数的意义可知:2.6的计数单位是0.1,表示26个0.1。2.60的计数单位是0.01,表示260个0.01,据此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2.6=2.60
2.6表示26个0.1,2.60表示260个0.01;
所以2.6和2.60的大小相等,表示的意义不同,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注意小数的位数不同,计数单位就不同。
19.√
【分析】根据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所以6.8的末尾添上一个0变为6.80,两个数的大小相等;
根据小数的意义,6.8是一位小数,计数单位是0.1,表示68个0.1;6.80是两位小数,计数单位是0.01,表示680个0.01;所以两个数的计数单位不同。据此判断。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
6.8与6.80两个数大小相等,计数单位不同。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20.√
【分析】两位小数的比较大小,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较大的那个小数就大,若相同,再比较十分位上的数字,哪个数字较大则那个小数就大,依次类推。此题直接比较0.58和0.6的大小即可。
【详解】0.58<0.6
则笑笑比淘气买的贵。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的掌握与运用。
21.×
【分析】根据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一个数,等式不变,即a-7.8=7.8,把两边同时加上7.8,求出a的值即可判断。
【详解】a-7.8=7.8
解:a-7.8+7.8=7.8+7.8
a=15.6
所以a≠7.8,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式的性质1解方程,熟练掌握等式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也可以把a=7.8代入方程。
22.√
【分析】等式:含有等号的式子是等式;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据此即可判断。
【详解】由分析可知:
a-6=0有未知数还有等号,它既是等式又是方程,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方程的含义,熟练掌握方程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23.√
【分析】小数点向右移动,则小数相比原来会扩大,向右移动两位,则相当于小数扩大到原来的100倍,由于扩大到原来的100倍是甲数,那么甲数就是乙数的100倍,据此即可判断。
【详解】由分析可知:
如果把乙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后与甲数相等,则甲数是乙数的100倍。原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小数点的移动,看清楚是向哪个方向移动。
24.√
【分析】80.4减78等于另一个加数,再加7.8即等于正确的结果,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80.4-78+7.8
=2.4+7.8
=10.2
正确的结果是10.2,故原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先计算出另一个加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5.√
【分析】第1分钟:老师打电话通知1名学生;第2分钟:让这名学生和老师一起通知2名学生,共通知:名学生;第3分钟:老师和这3名学生通知4名学生,共通知:名学生;第4分钟:老师和这7名学生通知8名学生,共通知:名学生,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4分钟共通知:(名),本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26.√
【分析】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易变形,人们在生活中经常来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加固物件,例如自行车的三角形车架、三角形房架、矩形门框的斜拉条、起重机的三角形吊臂车架等,都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起到加固作用,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自行车车架、房屋顶的三角架都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设计的,原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27.×
【分析】铁钉的起点指向直尺的2厘米处,铁钉的末端指向直尺的8厘米1毫米处,因此用8厘米1毫米减去2厘米即可得出其实际长度。
【详解】只有与0刻度线对齐并贴合后量出来的长度才是物体的实际长度,否则都需要读出两端对应的刻度后作差得出。铁钉的起点指向直尺的2厘米处,铁钉的末端指向直尺的8厘米1毫米处,其长度为:8.1-2=6.1(厘米)
原题说法有误。
故答案为:×
28.×
【分析】根据题意,计算出4.32与4和5的相差,再比较相差的大小,差的越少越接近,以此判断即可。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
4.32-4=0.32
5-4.32=0.68
0.68>0.32
4.32更接近4,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29.×
【分析】图中将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了100份,每份是0.01,图中阴影部分占39份,39个0.01是0.39。
【详解】图中阴影部分写成小数是0.39。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小数的意义,应结合图进行分析。
30.×
【分析】小数点位置向左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将一个数缩小到原来的、、…,也就是这个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个数就除以10、100、1000…,反之也成立;小数点位置向右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将一个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也就是这个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个数就乘10、100、1000…,反之也成立;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
0.96×100÷1000
=96÷1000
=0.096
观察发现0.96变为0.096,是将小数点向左移动了一位,是将0.96缩小到原来的,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31.√
【分析】根据小数的性质可知,小数的末尾填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详解】根据小数的性质可知,20.400去掉末尾的“0”,小数的大小不变,所以。
故答案为:√
32.√
【分析】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易变形,而四边形不具有稳定性,易变形,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由分析可知,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不易变形,原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33.×
【分析】根据对小数数位和计数单位的认识,0.752中的“2”在千分位上,代表2个千分之一,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0.752中的“2”表示2个千分之一。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34.×
【分析】往返两次一共就是四次,也就是4个20分钟,用20×4=80(分钟),再根据1小时=60分钟,将题中1.2时换算成分后再比较即可。
【详解】20×4=80(分钟)
1.2×60=72(分钟)
80>72;
王阿姨每天上下班都乘坐地铁,每次乘坐20分。她每天要往返两次,那么她每天上下班一共要乘坐1.2时地铁。这句话错误。应该是80分钟。
故答案为:×
35.√
【分析】根据题意,小数点的移动规律是: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移动三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00,小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0,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移动三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00,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以此计算即可。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
0.64×10=6.4
640÷100=6.4
0.64扩大到它的10倍得到的数和640缩小到它的得到的数相同。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36.√
【分析】一个正方体,从它的1个面看,只能看到1个面,从它的1条棱看,只能看到2个面,从它的1个顶点看,只能看到3个面,也就是说一个正方体无论在哪个位置观察,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
【详解】通过分析可知,一个正方体,无论在哪个位置观察,最多能看到3个面。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在观察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一样的结果。
37.×
【分析】密铺指用平面图形进行拼接,彼此之间不留空隙、不重叠地铺成一片。
从正五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向不相邻的两个顶点连线,可以将正五边形分割成三个三角形。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所以正五边形的内角和为:
正五边形的内角和为540°,那么它每个内角的度数为。在进行密铺时,若干个相同的正多边形围绕一点拼在一起成360°。计算能不能除尽,如果能除尽,正五边形就能单独密铺;如果不能除尽,正五边形就不能单独密铺。
从正六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向不相邻的两个顶点连线,可以将正六边形分割成四个三角形。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所以正六边形的内角和为:
正六边形的内角和为720°,那么它每个内角的度数为。在进行密铺时,若干个相同的正多边形围绕一点拼在一起成360°。计算能不能除尽,如果能除尽,正六边形就能单独密铺;如果不能除尽,正六边形就不能单独密铺。
【详解】正五边形每个内角度数为108°。因为不能除尽,所以正五边形不能单独密铺。
正六边形每个内角度数为120°。因为,所以正六边形能单独密铺。
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38.√
【分析】根据题意,把x=3带入方程的左边,求出左边的值,如果左边=右边,x=3是方程的解,如果不相等,则x=3不是方程的解,据此解答。
【详解】左边:4×3+1
=12+1
=13
13=13
左边=右边
所以x=3是方程4x+1=13的解。
原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方程的检验,根据方程检验的方法进行解答。
39.√
【分析】
由5个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从正面能看到4个小正方形,分两层,上层1个,下层3个,左列对齐。看到的是。
【详解】
从正面看到的是。
故答案为:√
40.√
【分析】当数字和字母相乘时,省略乘号的时候,数字在前,字母在后,据此即可判断。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m×5省略乘号表示为5m。
原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用字母表示数,关键要清楚数字和字母相乘,写成数字在前,字母在后的形式。
41.×
【分析】字母与数字的乘积,简写方法是:省略乘号,把数字放在前面,字母放在后面;两个相同的因数的乘积可以写成这个数的平方的形式,据此解答。
【详解】x×2可以写成2x,x×x可以简写成x2。
x×2可以写成2x,不能写成x2。
原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字母表示数,在乘法中的简写以及字母表示乘方的简便写法,主要注意2x和x2的区别。
42.×
【分析】用去一半油后,连桶重22.5kg,则用去了(40.5-22.5)千克,用去的是油的一半,那么油重:(40.5-22.5)×2,进而即可求出油重,据此解答。
【详解】(40.5-22.5)×2
=18×2
=36(kg)
答:油重36kg。
故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解答的关键是理解“用去的重量是油的一半”,从而解决问题。
43.×
【分析】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根据题意求出这个最大的角为:180°×,然后判断这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
【详解】因为最大角为:180°×=120°,所以这个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的应用。
44.×
【分析】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方程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不为零),等式仍然成立,因为方程两边都乘0,虽然还相等,但是没有解方程的意义了;而0不能作除数,方程两边不能除以0,所以方程两边都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数),必须不包括0,方程依然成立。
【详解】方程两边都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数),方程依然成立。没有说不包括0,说法不严谨,原题干错误。
故答案为:×
45.√
【分析】根据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可知,0.01和0.08之间的两位小数有0.02、0.03、0.04、0.05、0.06、0.07;三位小数有0.011、0.012…四位小数有0.0111、0.0112…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由分析得:
0.01和0.08之间有无数个小数。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46.×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详解】6+6=12(厘米),所以第三条边一定小于12厘米;
6-6=0(厘米),所以第三条边一定大于0厘米。
因此,第三条边的长度应该是大于0厘米且小于12厘米,不一定大于6厘米。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47.×
【分析】要使需要的时间最短,应先把衣服放入洗衣机,然后洗衣机自动洗衣,在洗衣服的同时,可以整理房间,然后晾衣服以及擦鞋,需要(1+15+2+3)分钟。
【详解】1+15+2+3=21(分钟)
李阿姨至少需要21分钟就可以出门。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优化问题,要想时间最短,应合理安排各项任务之间的顺序,注意同时进行的两项任务应互不干扰。
48.√
【分析】5.2的计数单位是0.1,5.20的计数单位是0.01,5.20末尾的0可以省略,省略后是5.2,5.2与5.20大小相等,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5.2与5.20相等,但计数单位不同。这句话是对的。
故答案为:√
【点睛】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0.1,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0.01,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0.001。
49.×
【分析】方程是指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所以方程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含有未知数;②等式。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2a=0,既含有未知数,又是等式,所以是方程。
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50.×
【分析】根据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可知,1.6和1.8之间的一位小数有1.7,两位小数1.61、1.62……,三位小数有1.611、1.612……,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大于1.6而小于1.8的一位小数只有1.7,而大于1.6而小于1.8的小数有无数个。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小数比较大小方法的应用。如果题目中没有明确是几位小数时,在两个小数之间有无数个小数。
51.√
【分析】因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即∠A+∠B+∠C=180°,又因为∠A+∠B=∠C,据此可以计算出∠C的度数,通过∠C的度数判断该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即可。
【详解】由分析可得:
因为∠A+∠B+∠C=180°,∠A+∠B=∠C,
所以2∠C=180°
2∠C÷2=180°÷2
∠C=90°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灵活运用,是基础题,需要熟练掌握判断三角形类型的方法。
52.×
【分析】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十分位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十分位上的那个数也相同,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依此类推;只要举出反例即可证明。
【详解】小数是由小数部分和整数部分组成,
例如小数1.51和整数1比较大小,
1.51>1
所以原题的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53.√
【分析】把一个小数扩大到它的10倍,100倍,1000倍……就是把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把一个小数缩小到它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就是把这个数分别除以10、100、1000…也就是把小数点分别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据此解答。
【详解】最大的两位数是99,把99缩小到原来的,相当于把99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即由99变为0.99;所以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54.√
【分析】根据平均数的特点,它反映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处于最高数据和最低数据之间,所以小河平均水深1.4米,最深处可能比1.4米深,甚至比1.6米深,所以小明身高1.6米,他穿过这条小河,可能有危险。据此判断。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
小明身高1.6米,他穿过一条平均水深1.4米的小河,可能有危险。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55.√
【分析】题意可知要求的小数在1.5和1.7之间,没有说明是几位小数,可以是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等,所以有无数个小数,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解析可知,大于1.5且小于1.7的小数有无数个,原题表达正确。
故答案为:√
56.×
【分析】统计图和统计表都是数据分析的重要工具,但它们各有特点。统计图更直观,能清楚地看出数据的变化趋势和分布情况,而统计表则更详细,能提供更多的数据信息。据此解答。
【详解】由分析得,统计图和统计表各有特点,各有不同的用处。
故答案为:×
57.×
【分析】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并不能反映这组数据的中各个数据的大小,由此即可进行判断。
【详解】根据题干分析,平均水深1.3米,并不能反映出整个小河中每一处的水深大小,有的地方会比1.3米深一些,最深处可能大于1.46米,所以身高1.46米的小孩在河里游泳可能会有危险。
故答案为:×
【点睛】熟练掌握平均数的意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58.√
【分析】无论形状、大小,任何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均为180°。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把一个三角形分成三个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认识,需熟练掌握。
59.√
【分析】根据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可知,3.5去掉小数点,得到35,小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
【详解】由分析得:
3.5×10=35
3.5去掉小数点后得到的数是原来的10倍。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60.×
【分析】游泳池平均水深0.9米,可能有的地方水深小于0.9米,可能有的地方水深等于0.9米,也可能有的地方水深超过0.9米很多,甚至超过1.5米,所以下水游泳可能会有危险,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游泳池的平均水深是0.9米,可能有的地方超过小军身高1.5米,他在这个中学游泳游泳池中学游泳,可能会有危险。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平均数含义的应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平均数只能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并不能反映这组数据的中所有数据的大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