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眼睛和眼镜 授课课件(共22张PPT)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5.4 眼睛和眼镜 授课课件(共22张PPT)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7-11 22:04: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第4节 眼睛和眼镜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
课程讲授
课程导入
本课小结
习题练习
课程导入
课程导入
夜晚与白天的景色完全不同。白天光线充足,美景尽收眼底;而夜晚光线不够,各色霓虹灯就点亮了城市的黑暗,成了另一幅画卷。
为什么我们能看到这么多的美景呢?
课程讲授
眼睛
眼睛的结构
世间的美景,大部分都是通过眼睛被我们感知到的。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被我们眼睛捕捉到,我们就能看到物体。
课程讲授
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
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形状
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发送给大脑
瞳孔:调节光线进入眼睛的多少
眼睛
眼睛的结构
课程讲授
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
眼睛
眼睛的结构
课程讲授
但是注意的是,眼球的像距是不变的,那我们为什么还能看清远近的物体呢?
通过改变晶状体的“焦距”。
像距
眼睛
眼睛的结构
课程讲授
眼睛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变厚
变薄
眼睛
正常的眼睛调节
课程讲授
眼睛调节所能看清的最远最近的两个极限点分别叫做远点和近点。
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时,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25cm,这个距离叫做明视距离。
眼睛
正常的眼睛调节
课程讲授
眼睛的保护
眼睛
课程讲授
近视眼的成因
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形成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导致来自远处某点的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
近视眼及其矫正
课程讲授
利用凹透镜能使光发散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合适的凹透镜,就能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
近视眼及其矫正
近视眼的矫正
课程讲授
利用凹透镜能使光发散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合适的凹透镜,就能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
近视眼及其矫正
近视眼的矫正
课程讲授
远视眼的成因
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形成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因此来自近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后。
远视眼及其矫正
课程讲授
利用凸透镜能使光发散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合适的凸透镜,就能使来自近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
远视眼及其矫正
远视眼的矫正
课程讲授
眼睛的度数
科学世界
小结
课程讲授
眼睛
眼睛的结构
眼睛和眼镜
近视眼及其矫正
近视眼的成因
正常眼睛的调节
近视眼的矫正:配戴凹透镜
远视眼及其矫正
远视眼的成因
远视眼的矫正:配戴凸透镜
眼睛的度数
习题练习
1.人的眼睛好像一架精密的照相机,如图所示是描述人眼的成像图,其中看远处景物的是   图。

习题练习
2.每年的6月6日被定为全国“爱眼日”。如图为用眼不正确的学生看远处物体的成像示意图,矫正时需要配戴的透镜是( )
A
习题练习
3.学习了透镜知识后,李华同学回家认真研究爷爷的老花镜,并得出了以下结论。你认为他的这些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老花镜能在阳光下点燃白纸
B.老花镜可以用来作放大镜
C.老花镜是一种凹透镜
D.爷爷是个远视眼
C
习题练习
4.某同学想进一步了解远视眼矫正的原理,于是利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进行实验。他将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固定,移动蜡烛,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
(1)如果要模拟远视眼,他应该 (选填“向左”或“向右”)移动光屏;
向左
习题练习
4.某同学想进一步了解远视眼矫正的原理,于是利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进行实验。他将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固定,移动蜡烛,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
(2)如果要模拟远视眼的矫正,他在移动光屏后,保持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那么要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 (选填“凸”或“凹”)透镜才能使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