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分散系及其分类
新知探究(一)——分散系
1.分散系
定义 化学上把一种(或多种)物质以________形式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形成的混合物,叫做分散系
组成 分散系中被分散成粒子的物质叫做______,另一种物质叫做__________
2.分散系的分类及其依据
(1)按照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分类
(2)常见分散系
溶液 如盐酸、食盐水等
胶体 如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等
浊液 如泥水、油水混合物等
[微点拨] 乳浊液和悬浊液都属于分散系,其中被分散成小液滴或固体小颗粒的物质是分散质,液体是分散剂。
[题点多维训练]
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氯化钠溶液均一、稳定、透明,不是分散系( )
(2)“冰水混合物”是一种分散系( )
(3)分散系有的是纯净物,有的是混合物( )
(4)分散系可以是固态、液态或气态( )
(5)油水混合物属于乳浊液( )
2.完成下表,写出常见分散系的分散质和分散剂。
分散系 分散质 分散剂
烟 ____________(固) ________(气)
雾 ____________(液) ________(气)
食盐水 ____________(固) ________(液)
有色玻璃 ____________(固) ________(固)
3.溶液、胶体和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 )
A.是否是大量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
B.是否能通过滤纸
C.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D.是否均一、透明、稳定
4.某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将1 g KCl加入100 g水中
②将1 g可溶性淀粉加入100 g水中,搅拌均匀后煮沸
③将1 g CaCO3粉末加入100 g水中,充分振荡
④将0.1 g植物油加入10 g水中,充分振荡
⑤将96 mL酒精与5 mL水充分混合
(注:淀粉分子的直径为1~100 nm)
其中所得到的分散系,属于溶液的有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胶体的有__________,属于浊液的有________。
新知探究(二)——胶体
(一)胶体
1.本质特征
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为1~100 nm的分散系。
2.胶体的分类
3.Fe(OH)3胶体制备实验
操作 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________________,继续煮沸至液体呈________色,停止加热,得到Fe(OH)3胶体
反应原理 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检验 将一束光通过Fe(OH)3胶体,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4.丁达尔效应
定义 光束通过胶体时,形成一条光亮的“通路”,叫做丁达尔效应
形成原因 胶体粒子对光线的________作用
应用 区分溶液和胶体
(二)溶液、胶体与浊液的比较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粒子种类 分子、离子 较多分子集合体或大分子 大量分子集合体(固体小颗粒或小液滴)
分散质粒子直径 d<1 nm 1 nm100 nm
外部特征 均一、透明、稳定 均一、较稳定 不均一、不透明、 不稳定
能否透过滤纸 能 能 不能
鉴别方法 无丁达尔效应 有丁达尔效应 静置分层或沉淀
应用化学
某同学去电影院观看电影,发现射到屏幕上的光形成了明亮的光柱,该同学立即用学过的化学知识“丁达尔效应”解释了这种现象。
1.分散系是不是都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2.如何快速简单地区别溶液和胶体?
[题点多维训练]
题点(一) 胶体的概述及鉴别
1.(2024·重庆高一期末)当光束通过下列物质时,会出现丁达尔效应的是( )
A.碳酸钡悬浊液 B.有色玻璃
C.葡萄糖溶液 D.3%过氧化氢溶液
2.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写道:“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月光穿过薄雾形成的种种美景的本质原因是( )
A.发生了丁达尔效应
B.空气中的小水滴颗粒的运动
C.雾是一种胶体,胶粒带有电荷
D.空气中的小水滴颗粒直径为1~100 nm
3.下列关于Fe(OH)3胶体和MgCl2溶液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粒子直径均在1~100 nm之间
B.分散质粒子均可透过滤纸
C.均能够产生丁达尔效应
D.分别取少量Fe(OH)3胶体和MgCl2溶液,加入少量NaOH溶液,只有MgCl2溶液产生沉淀
4. (2024·德州阶段检测)当光束通过稀豆浆时,能发生丁达尔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稀豆浆中的分散质粒子直径<1 nm
B.悬浊液与胶体的本质区别——能否发生丁达尔效应
C.稀豆浆属于浊液
D.稀豆浆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的散射
题点(二) 胶体的聚沉与分离
5.我们常用“往伤口上撒盐”来比喻某些人乘人之危的行为,其实从化学的角度来说,“往伤口上撒盐”的做法并无不妥,甚至可以说并不是害人而是救人。那么,这种做法的化学原理是( )
A.胶体的丁达尔效应
B.血液的氧化还原反应
C.血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
D.胶体的聚沉
6.氯化铁饱和溶液因久置而变浑浊,将所得分散系从如图所示装置的A区流向B区,其中C区是不断更换中的蒸馏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制备 Fe(OH)3 胶体的反应为 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B.滤纸上残留的红褐色物质为 Fe(OH)3 固体颗粒
C.在B区的深红褐色分散系为Fe(OH)3 胶体
D.C区溶液中无 Fe3+
|归纳拓展|
(1)胶体的聚沉
胶体粒子在一定条件下聚集为沉淀。聚沉的条件有加热、加电解质等。
(2)胶体的提纯——渗析
利用半透膜分离胶体的方法,小分子或离子可以透过,胶体粒子不能透过。装置如图。
第2课时 分散系及其分类
1.粒子 分散质 分散剂
[题点多维训练]
1.(1)× (2)× (3)× (4)√ (5)√
2.从左从右:微小尘埃 空气 微小水滴 空气 食盐 水 金属氧化物 玻璃
3.选C 溶液、胶体和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在于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4.解析:①分散质KCl溶于水后以离子形式存在,粒子直径小于1 nm,属于溶液;②淀粉分子的直径为1~100 nm,溶于水后,形成的是胶体;③CaCO3不溶于水,形成的是悬浊液;④植物油不溶于水,形成的是乳浊液;⑤酒精与水能以任意比例互溶,形成的是溶液。
答案:①⑤ ② ③④
(一)2.液体 气体 固体 3.FeCl3饱和溶液 红褐 4.散射
[应用化学]
1.提示:不是,只有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2.提示:用一束光照射两种分散系,形成“通路”的为胶体,另一种为溶液。
[题点多维训练]
1.选B 光束通过胶体时,光线能够发生散射作用而产生丁达尔效应,而通入其他分散系时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碳酸钡悬浊液为浊液,葡萄糖溶液、3%过氧化氢溶液为溶液,均不会出现丁达尔效应;有色玻璃中分散质在 1~100nm之间,为胶体,会出现丁达尔效应。
2.选D 薄雾是一种胶体,胶体的本质特征是胶粒直径为1~100 nm。
3.选B A错,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溶液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 nm;B对,溶液和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均可透过滤纸;C错,胶体能够产生丁达尔效应,溶液不能;D错,加入少量NaOH溶液,MgCl2溶液产生氢氧化镁沉淀,氢氧化铁胶体发生聚沉产生氢氧化铁沉淀。
4.选D 当光束通过稀豆浆时,能发生丁达尔效应,说明稀豆浆是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 nm,小于100 nm,故A、C错误;悬浊液与胶体的本质区别——粒子的直径,故B错误;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100 nm对光具有散射效果,胶体产生丁达尔效应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的散射形成的,故D正确。
5.选D 血液属于胶体,因为没有光束通过,所以不属于丁达尔效应,A错误;血液和氯化钠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血液和氯化钠不具备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C错误;血液属于胶体,在遇到电解质溶液的时候会聚沉,在伤口上撒盐可以使伤口表面的血液凝结,从而阻止进一步出血,属于胶体的聚沉,D正确。
6.选D 实验室向沸水中滴入几滴饱和氯化铁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可制得氢氧化铁胶体,A正确;浊液中分散质粒子不能透过滤纸,滤纸上残留的红褐色物质为 Fe(OH)3 固体颗粒,B正确;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在B区的深红褐色分散系为 Fe(OH)3 胶体,C正确;氯化铁溶液中的 Fe3+不能全部转化为 Fe(OH)3 ,Fe3+能透过滤纸和半透膜,则C区溶液中有 Fe3+,D错误。(共66张PPT)
第2课时 分散系及其分类
目录
新知探究(一)——分散系
新知探究(二)——胶体
课时跟踪检测
分散系
新知探究(一)
1.分散系
定义 化学上把一种(或多种)物质以 形式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形成的混合物,叫做分散系
组成 分散系中被分散成粒子的物质叫做 ,另一种物质叫做_______
粒子
分散质
分散剂
2.分散系的分类及其依据
(1)按照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分类
(2)常见分散系
溶液 如盐酸、食盐水等
胶体 如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等
浊液 如泥水、油水混合物等
[微点拨] 乳浊液和悬浊液都属于分散系,其中被分散成小液滴或固体小颗粒的物质是分散质,液体是分散剂。
[题点多维训练]
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氯化钠溶液均一、稳定、透明,不是分散系( )
(2)“冰水混合物”是一种分散系( )
(3)分散系有的是纯净物,有的是混合物( )
(4)分散系可以是固态、液态或气态( )
(5)油水混合物属于乳浊液( )
×
×
×
√
√
2.完成下表,写出常见分散系的分散质和分散剂。
分散系 分散质 分散剂
烟 (固) (气)
雾 (液) (气)
食盐水 (固) (液)
有色玻璃 (固) (固)
微小尘埃
空气
微小水滴
空气
食盐
水
金属氧化物
玻璃
3.溶液、胶体和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 )
A.是否是大量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
B.是否能通过滤纸
C.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D.是否均一、透明、稳定
解析:溶液、胶体和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在于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
4.某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将1 g KCl加入100 g水中
②将1 g可溶性淀粉加入100 g水中,搅拌均匀后煮沸
③将1 g CaCO3粉末加入100 g水中,充分振荡
④将0.1 g植物油加入10 g水中,充分振荡
⑤将96 mL酒精与5 mL水充分混合
(注:淀粉分子的直径为1~100 nm)
其中所得到的分散系,属于溶液的有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胶体的有________,属于浊液的有________。
解析:①分散质KCl溶于水后以离子形式存在,粒子直径小于1 nm,属于溶液;②淀粉分子的直径为1~100 nm,溶于水后,形成的是胶体;③CaCO3不溶于水,形成的是悬浊液;④植物油不溶于水,形成的是乳浊液;⑤酒精与水能以任意比例互溶,形成的是溶液。
①⑤
②
③④
胶体
新知探究(二)
(一)胶体
1.本质特征
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为1~100 nm的分散系。
2.胶体的分类
液体
气体
固体
3.Fe(OH)3胶体制备实验
FeCl3饱和溶液
红褐
4.丁达尔效应
定义 光束通过胶体时,形成一条光亮的“通路”,叫做丁达尔效应
形成原因 胶体粒子对光线的 作用
应用 区分溶液和胶体
散射
(二)溶液、胶体与浊液的比较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粒子种类 分子、离子 较多分子集合体或大分子 大量分子集合体(固体小颗粒或小液滴)
分散质粒子直径 d<1 nm 1 nm100 nm
外部特征 均一、透明、稳定 均一、较稳定 不均一、不透明、
不稳定
能否透过滤纸 能 能 不能
鉴别方法 无丁达尔 效应 有丁达尔效应 静置分层或沉淀
续表
应用化学
某同学去电影院观看电影,发现射到屏幕上的光形成了明亮的光柱,该同学立即用学过的化学知识“丁达尔效应”解释了这种现象。
1.分散系是不是都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提示:不是,只有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2.如何快速简单地区别溶液和胶体?
提示:用一束光照射两种分散系,形成“通路”的为胶体,另一种为溶液。
[题点多维训练]
题点(一) 胶体的概述及鉴别
1.(2024·重庆高一期末)当光束通过下列物质时,会出现丁达尔效应的是( )
A.碳酸钡悬浊液 B.有色玻璃
C.葡萄糖溶液 D.3%过氧化氢溶液
√
解析:光束通过胶体时,光线能够发生散射作用而产生丁达尔效应,而通入其他分散系时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碳酸钡悬浊液为浊液,葡萄糖溶液、3%过氧化氢溶液为溶液,均不会出现丁达尔效应;有色玻璃中分散质在 1~100 nm之间,为胶体,会出现丁达尔效应。
2.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写道:“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月光穿过薄雾形成的种种美景的本质原因是( )
A.发生了丁达尔效应
B.空气中的小水滴颗粒的运动
C.雾是一种胶体,胶粒带有电荷
D.空气中的小水滴颗粒直径为1~100 nm
√
解析:薄雾是一种胶体,胶体的本质特征是胶粒直径为1~100 nm。
3.下列关于Fe(OH)3胶体和MgCl2溶液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粒子直径均在1~100 nm之间
B.分散质粒子均可透过滤纸
C.均能够产生丁达尔效应
D.分别取少量Fe(OH)3胶体和MgCl2溶液,加入少量NaOH溶液,只有MgCl2溶液产生沉淀
√
解析:A错,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溶液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 nm;B对,溶液和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均可透过滤纸;C错,胶体能够产生丁达尔效应,溶液不能;D错,加入少量NaOH溶液,MgCl2溶液产生氢氧化镁沉淀,氢氧化铁胶体发生聚沉产生氢氧化铁沉淀。
4. (2024·德州阶段检测)当光束通过稀豆浆时,能发生丁达尔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稀豆浆中的分散质粒子直径<1 nm
B.悬浊液与胶体的本质区别——能否发生丁达尔效应
C.稀豆浆属于浊液
D.稀豆浆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的散射
√
解析:当光束通过稀豆浆时,能发生丁达尔效应,说明稀豆浆是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 nm,小于100 nm,故A、C错误;悬浊液与胶体的本质区别——粒子的直径,故B错误;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100 nm对光具有散射效果,胶体产生丁达尔效应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的散射形成的,故D正确。
题点(二) 胶体的聚沉与分离
5.我们常用“往伤口上撒盐”来比喻某些人乘人之危的行为,其实从化学的角度来说,“往伤口上撒盐”的做法并无不妥,甚至可以说并不是害人而是救人。那么,这种做法的化学原理是( )
A.胶体的丁达尔效应
B.血液的氧化还原反应
C.血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
D.胶体的聚沉
√
解析:血液属于胶体,因为没有光束通过,所以不属于丁达尔效应,A错误;血液和氯化钠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血液和氯化钠不具备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C错误;血液属于胶体,在遇到电解质溶液的时候会聚沉,在伤口上撒盐可以使伤口表面的血液凝结,从而阻止进一步出血,属于胶体的聚沉,D正确。
6.氯化铁饱和溶液因久置而变浑浊,将所得分散系从如图所示装置的A区流向B区,其中C区是不断更换中的蒸馏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解析:实验室向沸水中滴入几滴饱和氯化铁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可制得氢氧化铁胶体,A正确;浊液中分散质粒子不能透过滤纸,滤纸上残留的红褐色物质为 Fe(OH)3 固体颗粒,B正确;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在B区的深红褐色分散系为 Fe(OH)3 胶体,C正确;氯化铁溶液中的 Fe3+不能全部转化为 Fe(OH)3 ,Fe3+能透过滤纸和半透膜,则C区溶液中有 Fe3+,D错误。
|归纳拓展|
(1)胶体的聚沉
胶体粒子在一定条件下聚集为沉淀。聚沉的条件有加热、加电解质等。
(2)胶体的提纯——渗析
利用半透膜分离胶体的方法,小分子或离子可以透过,胶体粒子不能透过。装置如图。
课时跟踪检测
(选择题第1~12小题,每小题3分,第15小题5分,本检测满分80分)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3
15
√
12
1.(2024·湖北宜昌部分省级示范月考)下列生活中的操作与粒子大小无直接关系的是( )
A.做蛋糕筛面粉 B.电筒照路形成光柱 C.喝汤用的 隔油勺 D.做豆浆除豆渣
16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3
15
12
解析:A.做蛋糕筛面粉时,粒子小的能经过筛子,粒子大的不能经过筛子,与粒子大小有直接关系;B.电筒照路形成光柱为丁达尔效应,与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有直接关系;C.喝汤用的隔油勺利用的是油与水不互溶,且油的密度小于水,与粒子大小无直接关系;D.做豆浆除豆渣时相当于过滤,与粒子大小有直接关系。
16
√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
2.“天宫二号”上开展了包括纳米材料等在内的12项材料的制备实验,纳米材料是一种由直径为1~100 nm的基本颗粒构成的粉状或团块状天然或人工材料。若将该“纳米材料”分散到水中,则形成的分散系是( )
A.溶液 B.胶体 C.乳浊液 D.悬浊液
解析: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为1~100 nm的分散系是胶体。
16
√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
3.下列关于分散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所有的分散系都是混合物
B.悬浊液中分散质颗粒不能透过滤纸
C.碘酒这种分散系的溶质是酒精
D.雾是小水滴的聚集体分散到大气中形成的分散系
解析:碘酒是碘分散到酒精中形成的分散系,溶质是碘。
16
√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
4.我国材料化学的发展为科技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纳米”铜比表面积大,可与盐酸剧烈反应生成H2
B.二水氯化钙(CaCl2·2H2O)属于纯净物
C.碳纳米管与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
D.将“纳米材料”粒子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所得混合物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解析:Cu与酸不能反应,A错误。
16
√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
5.下列关于胶体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胶体不均一、不稳定,静置后易产生沉淀;溶液均一、稳定,静置后不产生沉淀
B.光线通过时,胶体发生丁达尔效应,溶液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
C.胶体与悬浊液的本质区别是胶体是均一透明的,而悬浊液是浑浊的
D.只有胶状物如胶水、果冻类的物质才能称为胶体
16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
解析:胶体属于介稳体系,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静置后不会产生沉淀;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静置后不产生沉淀,A错误;胶体分散质粒子能够使光线发生散射作用而沿直线传播,因此当光线通过胶体时,胶体会发生丁达尔效应,而溶液的溶质粒子不能使光线发生散射作用,因此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B正确;胶体与悬浊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C错误;是不是胶体要看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与外观形状无关,D错误。
16
√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
6.按溶液、胶体、悬浊液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苏打水、鸡蛋清、有色玻璃
B.碘酒、云、泥水
C.白糖水、食盐水、汽水
D.石灰乳、雾、油泼面汤
16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
解析:苏打水、鸡蛋清、有色玻璃分别是溶液、胶体、胶体,A错误;碘酒、云、泥水分别是溶液、胶体、悬浊液,B正确;白糖水、食盐水、汽水均是溶液,C错误;石灰乳、雾、油泼面汤分别是悬浊液、胶体、乳浊液,D错误。
16
√
1
2
4
5
6
7
8
9
10
12
11
13
14
15
3
7.“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 nm(1 nm=10-9m)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①是溶液 ②是胶体 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④能透过滤纸
⑤不能透过滤纸 ⑥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正确的是( )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③⑥ D.①④⑥
解析:纳米碳均匀分散到水中形成的物质为胶体。
16
√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
8.下列关于分散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散系的稳定性:溶液>胶体>浊液
B.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溶液>胶体>浊液
C.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为几纳米或几十纳米的分散系是胶体
D.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将悬浊液中的分散质从分散剂中分离出来
16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
解析:溶液均一、稳定,胶体属于介稳体系,浊液不能稳定存在,所以分散系的稳定性:溶液>胶体>浊液,A项正确;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顺序为浊液>胶体>溶液,B项错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100 nm的分散系为胶体,C项正确;悬浊液中的分散质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分离,D项正确。
16
√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
9.在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激光笔照射,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B.将液体静置片刻,会出现沉淀现象
C.所得胶体中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大于100 nm
D.可用滤纸分离提纯得到氢氧化铁胶体
16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
解析:胶体都具有丁达尔效应,所以用激光笔照射,会产生丁达尔效应,故A正确;胶体性质较稳定,将液体静置片刻,不会出现沉淀现象,故B错误;胶体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为1~100 nm,故C错误;胶体分散质、溶液分散质都能透过滤纸,不能用滤纸分离提纯得到氢氧化铁胶体,故D错误。
16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
10.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肥皂水、氢氧化铁胶体均属于胶体
B.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
C.用平行光线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胶体时,产生的现象相同
D.Fe(OH)3胶体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降,达到净水的目的
√
16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
解析:肥皂水、氢氧化铁胶体均属于胶体,故A叙述正确;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大小不同,胶体分散系的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故B叙述正确;NaCl溶液不具有丁达尔效应,而Fe(OH)3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现象不相同,故C叙述错误;Fe(OH)3胶体的表面积较大,能吸附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达到净水的目的,故D叙述正确。
16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
11.(2024·长沙高一期末)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浪淘沙》有如下诗句:“日照澄洲江雾开”,其描述的是朝阳照在江雾初开的小洲上的美丽景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诗句描述的现象为丁达尔效应
B.胶体的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0-9~10-7 m之间
C.以Fe(OH)3为分散质形成的任何分散系都能发生丁达尔效应
D.利用该现象可以区分胶体和溶液
√
16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
解析: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江雾是胶体,因此该诗句描述的是丁达尔效应,故A正确;胶体的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0-9~10-7 m之间,故B正确;Fe(OH)3为分散质可形成沉淀,当形成沉淀时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故C错误;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现象,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故D正确。
16
12
√
1
2
4
5
6
7
8
9
10
11
13
14
15
3
12.(2024·长春部分重点高中联考)能够在人体血管中通行的药物分子运输车——“纳米药物分子运输车”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制成功,该“运输车”可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运输车”中铁元素的价态为+3价
B.二氧化硅属于金属氧化物
C.该“运输车”分散于水中所得的分散系属于胶体
D.该“运输车”的外壳含有碳元素
16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
解析:由图可知,该“运输车”中含有四氧化三铁,其中有+2价和+3价铁,A错误;二氧化硅属于非金属氧化物,B错误;该“纳米药物分子车”的直径为200 nm,而胶体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为1~100 nm,所以该“纳米药物分子车”分散于水中所得的分散系不属于胶体,C错误;该“运输车”为有机物外壳,有机物中含有碳,D正确。
16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
13.(12分)(1)把10 mL淀粉胶体和5 mL NaCl溶液的混合液加入用半透膜制成的袋中,将此袋浸入蒸馏水中。2 min后用两支试管各取5 mL烧杯中的液体,并做如下实验:
①向其中一支试管中滴加少量AgNO3溶液,其现象是_____________。
②向另一支试管中滴加少量碘水,其现象是_____________。
产生白色沉淀
碘水不变蓝色
16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
③由上述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Cl-等离子和小分子均可以透过半透膜,但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故向试管中加入AgNO3溶液会产生AgCl白色沉淀,而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碘水不会变蓝色。
Cl-等离子或小分子可以透过
半透膜,而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
16
13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4
15
3
(2)聪明的你还想出来许多在家里观察丁达尔效应的方法,请设计一个你认为最简单、最环保的办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向Fe(OH)3胶体中滴加稀H2SO4,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打开装有热水的暖瓶盖,用一束
光照射升腾的水汽(答案合理即可)
先变浑浊,然后又变
澄清黄色溶液
Fe(OH)3胶体遇稀H2SO4发生聚沉,然后
Fe(OH)3沉淀又溶于稀H2SO4
解析:(3)稀H2SO4是电解质溶液,使胶体聚沉,Fe(OH)3又溶于稀H2SO4。
16
10
1
2
4
5
6
7
8
9
11
12
13
14
15
3
14.(12分)将少量氯化铁饱和溶液分别滴加到下列物质中,得到三种分散系甲、乙、丙。
16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
(1)将丙继续加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用最简单的方法判断丙中是否成功制备出胶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胶体和溶液,因此利用丁达尔效应可判断胶体是否制备成功。
利用丁达尔效应,用一束光照射所得的液体,从与光线垂直的方向观察是否有一条光亮的“通路”出现
16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
(3)向经过检验后的丙中逐滴加入盐酸:
①先出现和乙中相同的现象:_______________。
②随后发生变化得到和甲相同的溶液,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Fe(OH)3胶体遇电解质溶液生成红褐色Fe(OH)3沉淀;继续滴加盐酸,Fe(OH)3与盐酸反应,红褐色Fe(OH)3沉淀溶解。
产生红褐色沉淀
Fe(OH)3+3HCl===FeCl3+3H2O
16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
高阶思维训练(选做题)
15.医学上对血液中毒最常用的净化手段是血液透析。透析时,病人的血液通过浸在透析液中的透析膜进行循环和透析。血液中的蛋白质和血细胞不能通过透析膜,血液内的毒性物质则可以透过,由此可以判断( )
16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
A.蛋白质、血细胞不溶于水,毒性物质可溶于水
B.蛋白质以分子形式存在,毒性物质以离子形式存在
C.蛋白质、血细胞不能透过滤纸,毒性物质能透过滤纸
D.蛋白质、血细胞的粒子直径大于毒性物质的粒子直径
√
16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
解析:透析膜实际是一种半透膜,只允许小分子和离子通过,而粒子直径较大的高分子、胶体粒子都不能透过,所以蛋白质、血细胞不能通过透析膜是因为其直径大于透析膜孔径,A错误;毒性物质不一定以离子形式存在,也可以是直径较小的分子,B错误;蛋白质分子能透过滤纸,C错误;蛋白质、血细胞不能通过透析膜,而毒性物质可以,说明蛋白质、血细胞的粒子直径大于毒性物质,D正确。
16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
16.(15分)(1)丁达尔效应是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最常用的方法。
①如图是在实验室中进行氢氧化铁胶体丁达尔效应实验的示意图,该图中的一处明显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从分散系的分类进行讨论说明)。
16
空气中也出现了光柱
进入烧杯前,光穿过的空气不是胶体,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解析:①光束进入烧杯前穿过的空气不是胶体,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该图中的明显错误是空气中也出现了光柱。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
16
②欲在树林中观察到丁达尔效应,你认为一天中最有可能观察到该现象的时间是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②清晨,树林中存在水雾,阳光透过树叶间隙形成光束,光束穿过这些水雾会产生丁达尔效应,所以一天中最有可能观察到该现象的时间是清晨。
清晨
清晨树林中存在雾,雾是胶体,阳光
透过树叶间隙形成光束,光束穿过这些水雾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
(2)高铁酸钾可作为水处理剂。K2FeO4中Fe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用K2FeO4对饮用水消毒时,K2FeO4转化为Fe元素为+3价的化合物,因而K2FeO4既能杀菌也具有净水作用,其具有净水作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16
+6
Fe3+与H2O反应生成Fe(OH)3胶体,Fe(OH)3胶体能吸附水中的悬浮
杂质而具有净水作用课时跟踪检测(二) 分散系及其分类
1.(2025·湖北宜昌部分省级示范月考)下列生活中的操作与粒子大小无直接关系的是( )
A.做蛋糕筛面粉 B.电筒照路形成光柱 C.喝汤用的隔油勺 D.做豆浆除豆渣
2.“天宫二号”上开展了包括纳米材料等在内的12项材料的制备实验,纳米材料是一种由直径为1~100 nm的基本颗粒构成的粉状或团块状天然或人工材料。若将该“纳米材料”分散到水中,则形成的分散系是( )
A.溶液 B.胶体
C.乳浊液 D.悬浊液
3.下列关于分散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所有的分散系都是混合物
B.悬浊液中分散质颗粒不能透过滤纸
C.碘酒这种分散系的溶质是酒精
D.雾是小水滴的聚集体分散到大气中形成的分散系
4.我国材料化学的发展为科技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纳米”铜比表面积大,可与盐酸剧烈反应生成H2
B.二水氯化钙(CaCl2·2H2O)属于纯净物
C.碳纳米管与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
D.将“纳米材料”粒子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所得混合物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5.下列关于胶体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胶体不均一、不稳定,静置后易产生沉淀;溶液均一、稳定,静置后不产生沉淀
B.光线通过时,胶体发生丁达尔效应,溶液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
C.胶体与悬浊液的本质区别是胶体是均一透明的,而悬浊液是浑浊的
D.只有胶状物如胶水、果冻类的物质才能称为胶体
6.按溶液、胶体、悬浊液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苏打水、鸡蛋清、有色玻璃
B.碘酒、云、泥水
C.白糖水、食盐水、汽水
D.石灰乳、雾、油泼面汤
7.“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 nm(1 nm=10-9m)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①是溶液②是胶体 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④能透过滤纸 ⑤不能透过滤纸 ⑥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正确的是( )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③⑥ D.①④⑥
8.下列关于分散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散系的稳定性:溶液>胶体>浊液
B.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溶液>胶体>浊液
C.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为几纳米或几十纳米的分散系是胶体
D.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将悬浊液中的分散质从分散剂中分离出来
9.在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激光笔照射,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B.将液体静置片刻,会出现沉淀现象
C.所得胶体中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大于100 nm
D.可用滤纸分离提纯得到氢氧化铁胶体
10.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肥皂水、氢氧化铁胶体均属于胶体
B.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
C.用平行光线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胶体时,产生的现象相同
D.Fe(OH)3胶体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降,达到净水的目的
11.(2024·长沙高一期末)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浪淘沙》有如下诗句:“日照澄洲江雾开”,其描述的是朝阳照在江雾初开的小洲上的美丽景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诗句描述的现象为丁达尔效应
B.胶体的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0-9~10-7 m之间
C.以Fe(OH)3为分散质形成的任何分散系都能发生丁达尔效应
D.利用该现象可以区分胶体和溶液
12.(2024·长春部分重点高中联考)能够在人体血管中通行的药物分子运输车——“纳米药物分子运输车”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制成功,该“运输车”可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运输车”中铁元素的价态为+3价
B.二氧化硅属于金属氧化物
C.该“运输车”分散于水中所得的分散系属于胶体
D.该“运输车”的外壳含有碳元素
13.(12分)(1)把10 mL淀粉胶体和5 mL NaCl溶液的混合液加入用半透膜制成的袋中,将此袋浸入蒸馏水中。2 min后用两支试管各取5 mL烧杯中的液体,并做如下实验:
①向其中一支试管中滴加少量AgNO3溶液,其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②向另一支试管中滴加少量碘水,其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由上述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聪明的你还想出来许多在家里观察丁达尔效应的方法,请设计一个你认为最简单、最环保的办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Fe(OH)3胶体中滴加稀H2SO4,现象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12分)将少量氯化铁饱和溶液分别滴加到下列物质中,得到三种分散系甲、乙、丙。
(1)将丙继续加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用最简单的方法判断丙中是否成功制备出胶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经过检验后的丙中逐滴加入盐酸:
①先出现和乙中相同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
②随后发生变化得到和甲相同的溶液,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阶思维训练(选做题)
15.医学上对血液中毒最常用的净化手段是血液透析。透析时,病人的血液通过浸在透析液中的透析膜进行循环和透析。血液中的蛋白质和血细胞不能通过透析膜,血液内的毒性物质则可以透过,由此可以判断( )
A.蛋白质、血细胞不溶于水,毒性物质可溶于水
B.蛋白质以分子形式存在,毒性物质以离子形式存在
C.蛋白质、血细胞不能透过滤纸,毒性物质能透过滤纸
D.蛋白质、血细胞的粒子直径大于毒性物质的粒子直径
16.(15分)(1)丁达尔效应是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最常用的方法。
①如图是在实验室中进行氢氧化铁胶体丁达尔效应实验的示意图,该图中的一处明显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从分散系的分类进行讨论说明)。
②欲在树林中观察到丁达尔效应,你认为一天中最有可能观察到该现象的时间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高铁酸钾可作为水处理剂。K2FeO4中Fe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用K2FeO4对饮用水消毒时,K2FeO4转化为Fe元素为+3价的化合物,因而K2FeO4既能杀菌也具有净水作用,其具有净水作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时跟踪检测(二)
1.选C A.做蛋糕筛面粉时,粒子小的能经过筛子,粒子大的不能经过筛子,与粒子大小有直接关系;B.电筒照路形成光柱为丁达尔效应,与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有直接关系;C.喝汤用的隔油勺利用的是油与水不互溶,且油的密度小于水,与粒子大小无直接关系;D.做豆浆除豆渣时相当于过滤,与粒子大小有直接关系。
2.选B 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为1~100 nm的分散系是胶体。
3.选C 碘酒是碘分散到酒精中形成的分散系,溶质是碘。
4.选A Cu与酸不能反应,A错误。
5.选B 胶体属于介稳体系,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静置后不会产生沉淀;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静置后不产生沉淀,A错误;胶体分散质粒子能够使光线发生散射作用而沿直线传播,因此当光线通过胶体时,胶体会发生丁达尔效应,而溶液的溶质粒子不能使光线发生散射作用,因此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B正确;胶体与悬浊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C错误;是不是胶体要看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与外观形状无关,D错误。
6.选B 苏打水、鸡蛋清、有色玻璃分别是溶液、胶体、胶体,A错误;碘酒、云、泥水分别是溶液、胶体、悬浊液,B正确;白糖水、食盐水、汽水均是溶液,C错误;石灰乳、雾、油泼面汤分别是悬浊液、胶体、乳浊液,D错误。
7.选B 纳米碳均匀分散到水中形成的物质为胶体。
8.选B 溶液均一、稳定,胶体属于介稳体系,浊液不能稳定存在,所以分散系的稳定性:溶液>胶体>浊液,A项正确;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顺序为浊液>胶体>溶液,B项错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100 nm的分散系为胶体,C项正确;悬浊液中的分散质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分离,D项正确。
9.选A 胶体都具有丁达尔效应,所以用激光笔照射,会产生丁达尔效应,故A正确;胶体性质较稳定,将液体静置片刻,不会出现沉淀现象,故B错误;胶体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为1~100 nm,故C错误;胶体分散质、溶液分散质都能透过滤纸,不能用滤纸分离提纯得到氢氧化铁胶体,故D错误。
10.选C 肥皂水、氢氧化铁胶体均属于胶体,故A叙述正确;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大小不同,胶体分散系的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故B叙述正确;NaCl溶液不具有丁达尔效应,而Fe(OH)3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现象不相同,故C叙述错误;Fe(OH)3胶体的表面积较大,能吸附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达到净水的目的,故D叙述正确。
11.选C 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江雾是胶体,因此该诗句描述的是丁达尔效应,故A正确;胶体的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0-9~10-7 m之间,故B正确;Fe(OH)3为分散质可形成沉淀,当形成沉淀时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故C错误;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现象,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故D正确。
12.选D 由图可知,该“运输车”中含有四氧化三铁,其中有+2价和+3价铁,A错误;二氧化硅属于非金属氧化物,B错误;该“纳米药物分子车”的直径为200 nm,而胶体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为1~100 nm,所以该“纳米药物分子车”分散于水中所得的分散系不属于胶体,C错误;该“运输车”为有机物外壳,有机物中含有碳,D正确。
13.解析:(1)Cl-等离子和小分子均可以透过半透膜,但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故向试管中加入AgNO3溶液会产生AgCl白色沉淀,而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碘水不会变蓝色。(3)稀H2SO4是电解质溶液,使胶体聚沉,Fe(OH)3又溶于稀H2SO4。
答案:(1)①产生白色沉淀 ②碘水不变蓝色 ③Cl-等离子或小分子可以透过半透膜,而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
(2)打开装有热水的暖瓶盖,用一束光照射升腾的水汽(答案合理即可) (3)先变浑浊,然后又变澄清黄色溶液 Fe(OH)3胶体遇稀H2SO4发生聚沉,然后Fe(OH)3沉淀又溶于稀H2SO4
14.解析:(2)根据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胶体和溶液,因此利用丁达尔效应可判断胶体是否制备成功。(3)Fe(OH)3胶体遇电解质溶液生成红褐色Fe(OH)3沉淀;继续滴加盐酸,Fe(OH)3与盐酸反应,红褐色Fe(OH)3沉淀溶解。
答案:(1)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2)利用丁达尔效应,用一束光照射所得的液体,从与光线垂直的方向观察是否有一条光亮的“通路”出现
(3)①产生红褐色沉淀 ②Fe(OH)3+3HCl===FeCl3+3H2O
15.选D 透析膜实际是一种半透膜,只允许小分子和离子通过,而粒子直径较大的高分子、胶体粒子都不能透过,所以蛋白质、血细胞不能通过透析膜是因为其直径大于透析膜孔径,A错误;毒性物质不一定以离子形式存在,也可以是直径较小的分子,B错误;蛋白质分子能透过滤纸,C错误;蛋白质、血细胞不能通过透析膜,而毒性物质可以,说明蛋白质、血细胞的粒子直径大于毒性物质,D正确。
16.解析:(1)①光束进入烧杯前穿过的空气不是胶体,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该图中的明显错误是空气中也出现了光柱。②清晨,树林中存在水雾,阳光透过树叶间隙形成光束,光束穿过这些水雾会产生丁达尔效应,所以一天中最有可能观察到该现象的时间是清晨。
答案:(1)①空气中也出现了光柱 进入烧杯前,光穿过的空气不是胶体,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②清晨 清晨树林中存在雾,雾是胶体,阳光透过树叶间隙形成光束,光束穿过这些水雾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2)+6 Fe3+与H2O反应生成Fe(OH)3胶体,Fe(OH)3胶体能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具有净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