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 物质的转化
新知探究(一)——酸、碱、盐的性质
导学设计
1.以盐酸为例,写出盐酸与Zn、CuO、Cu(OH)2、Ca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以NaOH为例,写出碱(NaOH)与CO2、硫酸、MgCl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以BaCl2为例,写出盐(BaCl2)与Na2SO4、AgN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系统融通知能]
1.酸、碱、盐的化学通性
(1)酸的化学通性
(2)碱的化学通性
(3)盐的化学通性
2.氧化物的化学通性
(1)酸性氧化物的化学通性
(2)碱性氧化物的化学通性
[题点多维训练]
1.魔术“水”变红(如图),杯子中事先涂有酚酞溶液,然后加入“水”,则加入的“水”是( )
A.H2O B.HNO3溶液
C.NaOH溶液 D.NaCl溶液
2.(2024·深圳高级中学月考)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类推正确的是( )
A.某些金属与酸反应有气体产生,则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一定是金属
B.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单质一定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则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3.X、Y、Z、W各代表一种物质,若它们之间能发生反应X+Y,Z+W,则X和Y发生的不可能是( )
A.酸与碱的反应
B.碱性氧化物和酸的反应
C.盐和盐的反应
D.酸性氧化物和水的反应
4.已知:物质X与Ca(OH)2在水溶液中能发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Ca(OH)2===Y+Cu(OH)2↓。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X肯定不可能是酸
B.X和Y都是盐
C.X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
D.Y可以是CaCl2或Ca(NO3)2
5.某同学要在如图所示五连环中填入物质,使相连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不相连物质间不能发生反应。你认为“五连环”中有空缺的一环应填入的物质是( )
A.稀硫酸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氯化钠溶液
新知探究(二)——物质的转化
导学设计
1.完成下列物质的转化,写出化学方程式。
(1)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制取MgCl2的可能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
3.工业生产中物质制备需考虑反应进行的可能性、原料的来源、成本 高低和设备要求等因素,以选取适当的方法。工业制NaOH一般不用Na2O与H2O反应的原因有哪些?主要采用什么方法?
[系统融通知能]
1.两种直线型转化关系
金属单质碱性氧化物碱盐
非金属单质酸性氧化物酸盐
2.常见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3.四种无机基本反应类型的模型反应
分解反应 A―→B+C+…
化合反应 A+B+…―→C
置换反应 A+BC―→AC+B
复分解反应 AB+CD―→AD+CB
[题点多维训练]
题点(一) 物质的转化及反应类型
1.碳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CCO2H2CO3 CaCO3CO2,其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依次是( )
A.化合、置换、分解、复分解
B.置换、复分解、化合、分解
C.置换、化合、复分解、分解
D.置换、化合、分解、复分解
2.(2024·济宁一中阶段练习)有关物质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X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
B.反应②一定有盐参加
C.向Ca(OH)2溶液中加入CaO,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D.图中的所有反应均不属于置换反应
3.(2024·南昌高一期末)已知在太阳光作用下,植物体内的叶绿素能将水、CO2转化为葡萄糖。如图为海水吸收CO2并进行碳循环的原理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碳循环是无机物之间的循环
B.该碳循环中涉及1种氧化物
C.该碳循环中涉及3种盐
D.该碳循环中涉及反应Na2CO3+CaCl2===2NaCl+CaCO3↓
题点(二) 物质转化的应用
4.一同学设计了两种由CuO→Cu的实验方案:
方案一:ZnH2Cu;
方案二:CuOCuSO4Cu。
大家认为方案二优于方案一,理由是:①节约能源;②Cu产率高;③产品纯净;④操作安全。其中,评价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
5.某学生设计了一种实验室制备碳酸钙的实验方案,其流程如图所示:
(1)写出第③步转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石灰石为原料,请设计制备CaCO3的另一方案,并写出流程图。
(3)上述转化中涉及哪些基本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24·宁波镇海中学阶段练习)如图表示的是物质A~H相互间的关系(“→”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A、G都是常见单质,气体C常用于灭火,D是纯碱,E是熟石灰,F是一种蓝色溶液,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C的化学式为________,H可能是________。
(2)写出标号①②③④对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热点——化学与中华传统文化
无情境不命题,情境更有利于考学生的阅读理解力。高考常取材于一些文献、典籍,在考所学知识的同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树家国情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1.化学与中华文明
烧制陶器 陶瓷釉料中主要含有一些金属及其化合物,在高温烧制时金属及其化合物发生不同的氧化还原反应,产生不同颜色的物质
冶炼青铜 把选好的矿石加入熔剂,放入炼炉,点燃木炭熔炼,等火候成熟,弃去炼渣得初铜。初铜经提炼得红铜,红铜加锡、铅熔成合金,即是青铜
造纸 《天工开物》记载,竹纸制造分为六个步骤: ①斩竹漂塘;②煮徨足火;③舂臼;④荡料入帘;⑤覆帘压纸;⑥透火焙干
制黑火药 主要成分:硝酸钾、木炭和硫黄。 反应原理:2KNO3+S+3CK2S+N2↑+3CO2↑
酿酒 先用米曲霉、黄曲霉等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称为糖化;再用酵母菌将葡萄糖发酵产生酒精,发酵后的混合料经过蒸馏,得到白酒和酒糟
2.化学与传统文化
涉及“物质”的判断 根据文言文信息分析物质的性质,判断是哪种物质。例如,“有硇水者,剪银塊投之,则旋而为水”,“硇水”指的是硝酸;“鼻冲水”条目下写道:“贮以玻璃瓶,紧塞其口,勿使泄气,则药力不减,气甚辛烈,触入脑,非有病不可嗅。”“鼻冲水”指的是氨水
涉及“变化”的判断 从古代文献记载的内容,联系化学反应,判断是否为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判断化学反应的类型,如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例如,“烈火焚烧若等闲”,该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碳酸钙的分解;“熬胆矾(CuSO4·5H2O)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涉及的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或氧化还原反应
[题点多维训练]
1.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成语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刻舟求剑 B.滴水成冰
C.钻木取火 D.掩耳盗铃
2.(2024·开封高一期中)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对下列古文或诗词的解读错误的是( )
A.“白云深处有人家”其中“白云”是一种气溶胶
B.“曾青得铁则为铜”过程发生了复分解反应
C.“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涉及丁达尔效应
D.“方以类聚,物以群分”表达了对于世界体系的分类概念
3.(2024·普宁高一开学考试)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B.“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石灰石煅烧成石灰发生分解反应
D.“四海盛赞铜奔马,人人争说金缕衣”中的“铜奔马”主要是纯铜制品
4.我国古代科技十分发达,表中对古文献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古文献 解释
A 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可以用铁来冶炼铜
B 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创始,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指蒸锅),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 白酒(烧酒)的制造过程中采用了蒸馏的方法来分离和提纯
C 初,人不知盖泥法,元时南安有黄长者为宅煮糖,宅垣忽坏,去土而糖白,后人遂效之 蔗糖的分离提纯采用了黄泥来吸附红糖中的色素
D 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成丹砂 加热时HgS熔融成液态,冷却时重新结晶为HgS晶体
第3课时 物质的转化
[导学设计]
1.提示:Zn+2HCl===ZnCl2+H2↑ CuO+2HCl===CuCl2+H2O
Cu(OH)2+2HCl===CuCl2+2H2O CaCO3+2HCl===CaCl2+CO2↑+H2O
2.提示:2NaOH+CO2===Na2CO3+H2O
2NaOH+H2SO4===Na2SO4+2H2O
2NaOH+MgCl2===Mg(OH)2↓+2NaCl
3.提示:BaCl2+Na2SO4===BaSO4↓+2NaCl
BaCl2+2AgNO3===2AgCl↓+Ba(NO3)2
[题点多维训练]
1.选C 碱(NaOH)溶液能使酚酞变红,C正确。
2.选D 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则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3.选D 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碱性氧化物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盐和盐可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两种新盐,均符合反应特征;酸性氧化物和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酸,不符合反应特征。
4.选C Cu与Ca(OH)2不能反应,C错误。
5.选C 由图可知,“空缺”的一环的物质必须既能与NaOH溶液反应,又能与C反应。A错,稀硫酸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SO4和H2O,但不能与C反应。B错,O2能与C反应生成CO2或CO,但O2与NaOH溶液不反应。C对,CO2与NaOH溶液和C均可发生反应:2NaOH+CO2===Na2CO3+H2O,CO2+C2CO。D错,NaCl溶液与NaOH溶液、C均不发生反应。
新知探究(二)
[导学设计]
1.提示:(1)①2Ca+O2===2CaO ②CaO+H2O===Ca(OH)2
③Ca(OH)2+H2SO4===CaSO4+2H2O或Ca(OH)2+SO3===CaSO4+H2O
(2)①C+O2CO2 ②CO2+H2O===H2CO3
③H2CO3+Ca(OH)2===CaCO3↓+2H2O或H2CO3+CaO===CaCO3+H2O
2.提示:Mg+Cl2MgCl2(化合反应)
Mg+2HCl===MgCl2+H2↑(置换反应)
Mg(OH)2+2HCl===MgCl2+2H2O(复分解反应)
MgCO3+2HCl===MgCl2+CO2↑+H2O(复分解反应)
MgO+2HCl===MgCl2+H2O(复分解反应)
3.提示:Na2O的来源少、成本高,当前工业上主要采用电解饱和食盐水,过去曾采用Na2CO3与Ca(OH)2反应,Na2CO3+Ca(OH)2===CaCO3+2NaOH。
[题点多维训练]
1.选C C和CuO反应生成Cu和CO2,属于置换反应;CO2和H2O反应生成H2CO3,属于化合反应;H2CO3和Ca(OH)2反应生成CaCO3和H2O,属于复分解反应;CaCO3在高温条件下生成CaO和CO2,属于分解反应。
2.选D 由于CO2、CaCO3之间能相互转化,CO2与Ca(OH)2能反应,X可以为CO2,它不属于有机化合物,A错误。Ca(OH)2能与CO2反应生成CaCO3,CO2不属于盐,B错误。若Ca(OH)2溶液是饱和溶液,向Ca(OH)2溶液中加入CaO,温度不变,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C错误。由图中物质之间的反应可知,所有反应均不属于置换反应,D正确。
3.选D 葡萄糖是有机物,A项错误;CO2和H2O均为氧化物,B项错误;该循环中涉及Na2CO3、NaHCO3、CaCl2和CaCO3 4种盐,C项错误;结合图示可知循环中涉及反应Na2CO3+CaCl2===2NaCl+CaCO3↓,D项正确。
4.选B 方案一中Zn+H2SO4===ZnSO4+H2↑,H2+CuOCu+H2O,反应需加热,①对;H2还原CuO时需先通H2排出空气,否则易爆炸,反应结束后还需通入H2至生成的Cu冷却,否则Cu又易被氧化,②④对。
5.(1)Ca(OH)2+Na2CO3===CaCO3↓+2NaOH
(2)
(3)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
6.解析:根据C常用来灭火,可知C为二氧化碳,A为氧气或碳单质,B为一氧化碳;D是纯碱,F为硫酸铜;G是常见单质,能够与硫酸铜反应,则G是比铜活泼的金属,如铁等;H能够与碳酸钠反应,也能与活泼金属反应,则H可能为酸,如稀硫酸或盐酸。因此反应①为2C+O22CO;反应②为2NaOH+CO2===Na2CO3+H2O;反应③为Na2CO3+Ca(OH)2===CaCO3↓+2NaOH;反应④为Fe+CuSO4===Cu+FeSO4(答案合理即可)。
答案:(1)CO2 HCl(或H2SO4等)
(2)①2C+O22CO
②2NaOH+CO2===Na2CO3+H2O
③Na2CO3+Ca(OH)2===CaCO3↓+2NaOH
④Fe+CuSO4===Cu+FeSO4(答案合理即可)
命题热点
1.选C A、B、D三项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属于化学变化,C项有新物质生成,涉及化学变化。
2.选B 云是一种气溶胶,故A正确;“曾青得铁则为铜”过程发生了反应:Fe+CuSO4===FeSO4+Cu,该反应为置换反应,不是复分解反应,故B错误;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雾属于胶体分散系,故C正确;“方以类聚,物以群分”“方”表示宇宙,“物”表示物种,表达了对于世界体系的分类概念,故D正确。
3.选D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指的是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属于置换反应,故A正确;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B正确;碳酸钙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属于分解反应,故C正确;“铜奔马”主要由铜、锌组成的青铜制品,属于铜合金,故D错误。
4.选D 丹砂即硫化汞,加热分解而得到汞,汞与硫黄化合又生成硫化汞。(共89张PPT)
第3课时 物质的转化
目录
新知探究(一)——酸、碱、盐的性质
新知探究(二)——物质的转化
命题热点——化学与中华传统文化
课时跟踪检测
酸、碱、盐的性质
新知探究(一)
导学设计
1.以盐酸为例,写出盐酸与Zn、CuO、Cu(OH)2、Ca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示:Zn+2HCl===ZnCl2+H2↑ CuO+2HCl===CuCl2+H2O
Cu(OH)2+2HCl===CuCl2+2H2O CaCO3+2HCl===CaCl2+CO2↑+H2O
2.以NaOH为例,写出碱(NaOH)与CO2、硫酸、MgCl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示:2NaOH+CO2===Na2CO3+H2O
2NaOH+H2SO4===Na2SO4+2H2O
2NaOH+MgCl2===Mg(OH)2↓+2NaCl
3.以BaCl2为例,写出盐(BaCl2)与Na2SO4、AgN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示:BaCl2+Na2SO4===BaSO4↓+2NaCl
BaCl2+2AgNO3===2AgCl↓+Ba(NO3)2
[系统融通知能]
1.酸、碱、盐的化学通性
(1)酸的化学通性
(2)碱的化学通性
(3)盐的化学通性
2.氧化物的化学通性
(1)酸性氧化物的化学通性
(2)碱性氧化物的化学通性
[题点多维训练]
1.魔术“水”变红(如图),杯子中事先涂有酚酞溶液,然后加入“水”,则加入的“水”是( )
A.H2O B.HNO3溶液
C.NaOH溶液 D.NaCl溶液
解析:碱(NaOH)溶液能使酚酞变红,C正确。
√
2.(2024·深圳高级中学月考)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类推正确的是( )
A.某些金属与酸反应有气体产生,则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一定是金属
B.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单质一定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则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
解析: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则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
3.X、Y、Z、W各代表一种物质,若它们之间能发生反应X+Y,Z+W,则X和Y发生的不可能是( )
A.酸与碱的反应
B.碱性氧化物和酸的反应
C.盐和盐的反应
D.酸性氧化物和水的反应
解析: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碱性氧化物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盐和盐可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两种新盐,均符合反应特征;酸性氧化物和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酸,不符合反应特征。
4.已知:物质X与Ca(OH)2在水溶液中能发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Ca(OH)2===Y+Cu(OH)2↓。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X肯定不可能是酸
B.X和Y都是盐
C.X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
D.Y可以是CaCl2或Ca(NO3)2
解析:Cu与Ca(OH)2不能反应,C错误。
√
5.某同学要在如图所示五连环中填入物质,使相连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不相连物质间不能发生反应。你认为“五连环”中有空缺的一环应填入的物质是( )
A.稀硫酸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氯化钠溶液
√
物质的转化
新知探究(二)
导学设计
1.完成下列物质的转化,写出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a+O2===2CaO
CaO+H2O===Ca(OH)2
Ca(OH)2+H2SO4===CaSO4+2H2O或Ca(OH)2+SO3===CaSO4+H2O
①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2+H2O===H2CO3
H2CO3+Ca(OH)2===CaCO3↓+2H2O
或H2CO3+CaO===CaCO3+H2O
2.写出制取MgCl2的可能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
Mg+2HCl===MgCl2+H2↑(置换反应)
Mg(OH)2+2HCl===MgCl2+2H2O(复分解反应)
MgCO3+2HCl===MgCl2+CO2↑+H2O(复分解反应)
MgO+2HCl===MgCl2+H2O(复分解反应)
3.工业生产中物质制备需考虑反应进行的可能性、原料的来源、成本高低和设备要求等因素,以选取适当的方法。工业制NaOH一般不用Na2O与H2O反应的原因有哪些?主要采用什么方法?
提示:Na2O的来源少、成本高,当前工业上主要采用电解饱和食盐水,过去曾采用Na2CO3与Ca(OH)2反应,Na2CO3+Ca(OH)2===CaCO3+2NaOH。
[系统融通知能]
1.两种直线型转化关系
2.常见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3.四种无机基本反应类型的模型反应
分解反应 A―→B+C+…
化合反应 A+B+…―→C
置换反应 A+BC―→AC+B
复分解反应 AB+CD―→AD+CB
A.化合、置换、分解、复分解
B.置换、复分解、化合、分解
C.置换、化合、复分解、分解
D.置换、化合、分解、复分解
√
解析:C和CuO反应生成Cu和CO2,属于置换反应;CO2和H2O反应生成H2CO3,属于化合反应;H2CO3和Ca(OH)2反应生成CaCO3和H2O,属于复分解反应;CaCO3在高温条件下生成CaO和CO2,属于分解反应。
2.(2024·济宁一中阶段练习)有关物质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X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
B.反应②一定有盐参加
C.向Ca(OH)2溶液中加入CaO,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D.图中的所有反应均不属于置换反应
√
解析:由于CO2、CaCO3之间能相互转化,CO2与Ca(OH)2能反应,X可以为CO2,它不属于有机化合物,A错误。Ca(OH)2能与CO2反应生成CaCO3,CO2不属于盐,B错误。若Ca(OH)2溶液是饱和溶液,向Ca(OH)2溶液中加入CaO,温度不变,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C错误。由图中物质之间的反应可知,所有反应均不属于置换反应,D正确。
3.(2024·南昌高一期末)已知在太阳光作用下,植物体内的叶绿素能将水、CO2转化为葡萄糖。如图为海水吸收CO2并进行碳循环的原理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碳循环是无机物之间的循环
B.该碳循环中涉及1种氧化物
C.该碳循环中涉及3种盐
D.该碳循环中涉及反应Na2CO3+CaCl2===2NaCl+CaCO3↓
√
解析:葡萄糖是有机物,A项错误;CO2和H2O均为氧化物,B项错误;该循环中涉及Na2CO3、NaHCO3、CaCl2和CaCO3 4种盐,C项错误;结合图示可知循环中涉及反应Na2CO3+CaCl2===2NaCl+CaCO3↓,D项正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
√
5.某学生设计了一种实验室制备碳酸钙的实验方案,其流程如图所示:
(1)写出第③步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a(OH)2+Na2CO3===CaCO3↓+2NaOH
(2)以石灰石为原料,请设计制备CaCO3的另一方案,并写出流程图。
(3)上述转化中涉及哪些基本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分解反应、化合反应、
复分解反应
6.(2024·宁波镇海中学阶段练习)如图表示的是物质A~H相互间的关系(“→”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A、G都是常见单质,气体C常用于灭火,D是纯碱,E是熟石灰,F是一种蓝色溶液,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C的化学式为________,H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CO2
HCl(或H2SO4等)
(2)写出标号①②③④对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aOH+CO2===Na2CO3+H2O
Na2CO3+Ca(OH)2===CaCO3↓+2NaOH
Fe+CuSO4===Cu+FeSO4(答案合理即可)
化学与中华传统文化
命题热点
无情境不命题,情境更有利于考学生的阅读理解力。高考常取材于一些文献、典籍,在考所学知识的同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树家国情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1.化学与中华文明
烧制陶器 陶瓷釉料中主要含有一些金属及其化合物,在高温烧制时金属及其化合物发生不同的氧化还原反应,产生不同颜色的物质
冶炼青铜 把选好的矿石加入熔剂,放入炼炉,点燃木炭熔炼,等火候成熟,弃去炼渣得初铜。初铜经提炼得红铜,红铜加锡、铅熔成合金,即是青铜
续表
酿酒 先用米曲霉、黄曲霉等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称为糖化;再用酵母菌将葡萄糖发酵产生酒精,发酵后的混合料经过蒸馏,得到白酒和酒糟
续表
2.化学与传统文化
涉及 “物质” 的判断 根据文言文信息分析物质的性质,判断是哪种物质。例如,“有硇水者,剪银塊投之,则旋而为水”,“硇水”指的是硝酸;“鼻冲水”条目下写道:“贮以玻璃瓶,紧塞其口,勿使泄气,则药力不减,气甚辛烈,触入脑,非有病不可嗅。”“鼻冲水”指的是氨水
涉及 “变化” 的判断 从古代文献记载的内容,联系化学反应,判断是否为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判断化学反应的类型,如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例如,“烈火焚烧若等闲”,该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碳酸钙的分解;“熬胆矾(CuSO4·5H2O)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涉及的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或氧化还原反应
续表
[题点多维训练]
1.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成语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刻舟求剑 B.滴水成冰
C.钻木取火 D.掩耳盗铃
解析:A、B、D三项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属于化学变化,C项有新物质生成,涉及化学变化。
√
2.(2024·开封高一期中)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对下列古文或诗词的解读错误的是( )
A.“白云深处有人家”其中“白云”是一种气溶胶
B.“曾青得铁则为铜”过程发生了复分解反应
C.“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涉及丁达尔效应
D.“方以类聚,物以群分”表达了对于世界体系的分类概念
√
解析:云是一种气溶胶,故A正确;“曾青得铁则为铜”过程发生了反应:Fe+CuSO4===FeSO4+Cu,该反应为置换反应,不是复分解反应,故B错误;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雾属于胶体分散系,故C正确;“方以类聚,物以群分”“方”表示宇宙,“物”表示物种,表达了对于世界体系的分类概念,故D正确。
√
3.(2024·普宁高一开学考试)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B.“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石灰石煅烧成石灰发生分解反应
D.“四海盛赞铜奔马,人人争说金缕衣”中的“铜奔马”主要是纯铜制品
解析:“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指的是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属于置换反应,故A正确;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B正确;碳酸钙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属于分解反应,故C正确;“铜奔马”主要由铜、锌组成的青铜制品,属于铜合金,故D错误。
4.我国古代科技十分发达,表中对古文献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古文献 解释
A 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可以用铁来冶炼铜
B 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创始,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指蒸锅),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 白酒(烧酒)的制造过程中采用了蒸馏的方法来分离和提纯
C 初,人不知盖泥法,元时南安有黄长者为宅煮糖,宅垣忽坏,去土而糖白,后人遂效之 蔗糖的分离提纯采用了黄泥来吸附红糖中的色素
D 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成丹砂 加热时HgS熔融成液态,冷却时重新结晶为HgS晶体
续表
解析:丹砂即硫化汞,加热分解而得到汞,汞与硫黄化合又生成硫化汞。
√
课时跟踪检测
(选择题第1~11小题,每小题3分,第15小题5分,本检测满分80分)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3
15
12
√
1.酸溶液中都含有H+,因此不同的酸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性质。下列关于H2SO4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酸的共同性质的是( )
A.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B.能与烧碱反应生成水
C.能与Na2CO3溶液反应生成气体
D.能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沉淀
16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3
15
12
解析:能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沉淀的可以是盐,如Na2SO4,D符合题意。
16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
√
2.化学变化多姿多彩,美丽如花。图中甲、乙、丙、X分别是Fe2O3、C、CO、盐酸中的一种,甲、乙、丙均能与X发生化学反应,则X是( )
A.C B.Fe2O3
C.CO D.盐酸
16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
16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
√
3.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所反映的物质变化主要与化学变化相关的是(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
16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
解析:A、C、D三项没有新物质生成,B项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16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
√
4.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CaO→Ca(OH)2→CaSO4
B.Fe→Fe2O3→FeCl3
C.C→CO→CaCO3
D.Cu→CuO→CuSO4
解析:CO不能一步反应生成CaCO3。
16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
√
5.(2024·衡水月考)甲、乙、丙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各组物质按照甲、乙、丙的顺序不符合要求的是( )
A.C、CO、CO2
B.H2O2、H2O、O2
C.KOH、K2CO3、KNO3
D.Fe2O3、FeCl3、Fe(OH)3
16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
解析:KOH与CO2反应可生成K2CO3,K2CO3和HNO3反应生成KNO3,但KNO3不能一步反应生成K2CO3。
16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
√
6.碱溶液中都含有OH-,因此不同的碱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性质。下列关于Ba(OH)2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碱的共同性质的是( )
A.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
B.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水
C.能与Na2SO4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
D.能与CO2反应生成水
16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
解析:碱均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碱均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Ba(OH)2能与Na2SO4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其他碱不一定能与Na2SO4反应;碱均可以与酸性氧化物CO2反应生成盐和水。
16
1
2
4
5
6
7
8
9
10
12
11
13
14
15
3
√
7.与化学相关的知识常见于我国传统文化典籍之中。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以芒硝(Na2SO4·10H2O)于风日中消尽水气”得到的是Na2SO4
B.某古剑“以剂钢为刃,铁为茎干……”,“剂钢”指的是铁的合金
C.《梦溪笔谈》载:“高奴县出脂水,燃之如麻,但烟甚浓”,所述“脂水”属于石油
D.《肘后备急方》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此提取青蒿素的方法属蒸馏
16
1
2
4
5
6
7
8
9
10
12
11
13
14
15
3
解析:蒸馏需要加热,而“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中没有加热的操作,故不属于蒸馏。
16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
√
8.三种物质间只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箭头所指方向的转化,下列符合要求的组合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解析:根据题图可知均可实现一步转化反应。
16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
√
9.KOH是我国古代纺织业常用于漂洗的洗涤剂。古代制取KOH的流程如下:
上述流程中没有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是(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16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
16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
10.如图是物质的分类及部分转化关系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转化b一定是化学变化
B.转化a一定是化学变化
C.转化b中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D.转化c可用于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
√
16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
解析:结合图示可做如下梳理:
转化a是混合物转化为纯净物,不一定是化学变化,B项错误;转化b是由化合物转化成单质的反应,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A、C项正确;转化c是从混合物中分离出单质,可用于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D项正确。
16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
√
11.甲、乙、丙三种物质间通过一步反应能实现如图转化,下列选项中符合转化关系的是( )
A.甲为NaOH,乙为NaCl,丙为NaNO3
B.甲为CuO,乙为CuCl2,丙为Cu(OH)2
C.甲为Na2CO3,乙为CO2,丙为CaCO3
D.甲为H2SO4,乙为BaSO4,丙为Na2SO4
16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
解析:NaOH属于碱,NaCl和NaNO3属于盐,NaOH与对应的酸发生反应可使碱转化为盐,要使盐转化为另一种盐,需满足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即生成沉淀、放出气体或生成水,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NaNO3,可以实现NaCl到NaNO3的转化,但是NaNO3不能与其他物质反应生成氯化钠,故A错误;CuCl2可通过与碱反应转化为Cu(OH)2,而CuO不能一步转化成Cu(OH)2,故B错误;
16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
Na2CO3与稀盐酸反应可生成CO2,Na2CO3或CO2与氢氧化钙反应可生成CaCO3,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CO2,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图示的转化,故C正确;Na2SO4可与BaCl2反应生成BaSO4,但BaSO4不能一步转化为Na2SO4,故D错误。
16
12
1
2
4
5
6
7
8
9
10
11
13
14
15
3
12.(6分)从Cu、BaCl2、KClO3、AgNO3、Na2O、H2O等物质中选出适当的物质,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方程式。
(1)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置换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复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2O+H2O===2NaOH
Cu+2AgNO3===2Ag+Cu(NO3)2
BaCl2+2AgNO3===2AgCl↓+Ba(NO3)2
16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
13.(12分)(2024·梅州一中阶段练习)在生产、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化学反应。下面是几个实例,请写出相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完成填空。
(1)将生石灰与水反应,可得到建筑用的熟石灰。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胃舒平中含有氢氧化铝,可用来治疗胃酸(主要成分为盐酸)过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aO+H2O===Ca(OH)2
Al(OH)3+3HCl===AlCl3+3H2O
16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
(3)我国古代曾采用“湿法炼铜”,并将其反应原理表述为“曾青(天然硫酸铜)得铁则化为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碳铵(NH4HCO3)是一种常用化肥,在较高温度下,它会发生分解,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故应保存于阴凉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e+CuSO4===Cu+FeSO4
16
13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4
15
3
(5)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使东部地区家庭逐步用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代替煤气作为燃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上述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___,属于置换反应的是____,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_____。(填序号)
(1)
(4)
(3)
(2)
16
10
1
2
4
5
6
7
8
9
11
12
13
14
15
3
14.(10分)A、B、C、D、E五种物质均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化合物,已知A、B、C、D、E五种物质里含有相同的一种金属元素,并且A、B、C、D都可与物质M反应生成E,物质之间按箭头方向都可通过一步反应实现转化。实验室通常用碱B的澄清溶液检验CO2。
回答下列问题:
16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
(1)写出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_。
(2)M属于______(填“酸”“碱”“盐”“酸性氧化物”或“碱性氧化物”)。
(3)写出正盐C转化为酸式盐D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aO
Ca(OH)2
CaCO3
CaCl2或Ca(NO3)2
酸
CaCO3+CO2+H2O===Ca(HCO3)2
16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
(4)写出碱B转化为酸式盐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实验室通常用碱B的澄清溶液检验CO2,即B为氢氧化钙,则A为氧化钙;D为酸式盐,说明D为碳酸氢钙,C为碳酸钙;氧化钙、碳酸钙、碳酸氢钙都可以和盐酸或硝酸等反应生成氯化钙或硝酸钙等,故E为氯化钙或硝酸钙等。
Ca(OH)2+2CO2===Ca(HCO3)2
16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
高阶思维训练(选做题)
15.(2024·郑州高一期末)构建知识网络,理清物质间的相互关系是化学学习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图中连线两端的物质可以相互反应。下列选项中,符合该图要求的是( )
16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
A.①NaHCO3 ②CO2 ③BaCl2
B.①Na2CO3 ②Fe ③K2CO3
C.①Fe2O3 ②CO ③Ba(NO3)2
D.①MgCO3 ②SO2 ③Na2CO3
√
16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
解析:①NaHCO3、②CO2都能发生相应反应,③BaCl2和Ca(OH)2、BaCl2和CuCl2若能反应都是复分解反应,但两组互相交换成分都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所以都不能反应,A不符合题意;①Na2CO3、③K2CO3都能发生相应反应,②Fe不能和Ca(OH)2反应,B不符合题意;①Fe2O3只能和HCl反应,不能和Ca(OH)2反应,②CO不能和Ca(OH)2反应,③Ba(NO3)2和Ca(OH)2、CuCl2都不能反应,C不符合题意;①MgCO3、②SO2、③Na2CO3都能发生相应反应,D符合题意。
16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
16.(14分)单质、氧化物、酸、碱、盐这些不同类别的物质之间反应时可以生成盐,某同学构建了如图所示的知识网络图。
(1)请任写一种符合图中组合⑥关系的化学方程式(要求组合⑥不能与图中已有组合重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e+CuSO4===FeSO4+Cu(答案合理即可)
16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
16
(2)用面粉制作馒头的发酵过程中会产生有机酸,设其化学式为HR,R表示有机酸根成分。若在蒸馒头前加入小苏打,则蒸好的馒头有很多小孔,吃起来松软可口且无酸味。请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所对应的是图中的哪种组合?_______。(从①~⑩中选序号填入)
HR+NaHCO3===CO2↑+H2O+NaR
①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
16
(3)Fe3O4可看作由Fe2O3和FeO组成。请写出Fe3O4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e3O4+8HCl===2FeCl3+FeCl2+4H2O
(或FeO·Fe2O3+8HCl===FeCl2+2FeCl3+4H2O)课时跟踪检测(三) 物质的转化
1.酸溶液中都含有H+,因此不同的酸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性质。下列关于H2SO4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酸的共同性质的是( )
A.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B.能与烧碱反应生成水
C.能与Na2CO3溶液反应生成气体
D.能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沉淀
2.化学变化多姿多彩,美丽如花。图中甲、乙、丙、X分别是Fe2O3、C、CO、盐酸中的一种,甲、乙、丙均能与X发生化学反应,则X是( )
A.C B.Fe2O3
C.CO D.盐酸
3.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所反映的物质变化主要与化学变化相关的是(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
4.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CaO→Ca(OH)2→CaSO4
B.Fe→Fe2O3→FeCl3
C.C→CO→CaCO3
D.Cu→CuO→CuSO4
5.(2024·衡水月考)甲、乙、丙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各组物质按照甲、乙、丙的顺序不符合要求的是( )
A.C、CO、CO2
B.H2O2、H2O、O2
C.KOH、K2CO3、KNO3
D.Fe2O3、FeCl3、Fe(OH)3
6.碱溶液中都含有OH-,因此不同的碱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性质。下列关于Ba(OH)2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碱的共同性质的是( )
A.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
B.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水
C.能与Na2SO4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
D.能与CO2反应生成水
7.与化学相关的知识常见于我国传统文化典籍之中。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以芒硝(Na2SO4·10H2O)于风日中消尽水气”得到的是Na2SO4
B.某古剑“以剂钢为刃,铁为茎干……”,“剂钢”指的是铁的合金
C.《梦溪笔谈》载:“高奴县出脂水,燃之如麻,但烟甚浓”,所述“脂水”属于石油
D.《肘后备急方》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此提取青蒿素的方法属蒸馏
8.三种物质间只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箭头所指方向的转化,下列符合要求的组合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9.KOH是我国古代纺织业常用于漂洗的洗涤剂。古代制取KOH的流程如下:
贝壳(CaCO3)生石灰(CaO)水KOH
上述流程中没有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是(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10.如图是物质的分类及部分转化关系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转化b一定是化学变化
B.转化a一定是化学变化
C.转化b中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D.转化c可用于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
11.甲、乙、丙三种物质间通过一步反应能实现如图转化,下列选项中符合转化关系的是( )
A.甲为NaOH,乙为NaCl,丙为NaNO3
B.甲为CuO,乙为CuCl2,丙为Cu(OH)2
C.甲为Na2CO3,乙为CO2,丙为CaCO3
D.甲为H2SO4,乙为BaSO4,丙为Na2SO4
12.(6分)从Cu、BaCl2、KClO3、AgNO3、Na2O、H2O等物质中选出适当的物质,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方程式。
(1)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置换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复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12分)(2024·梅州一中阶段练习)在生产、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化学反应。下面是几个实例,请写出相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完成填空。
(1)将生石灰与水反应,可得到建筑用的熟石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胃舒平中含有氢氧化铝,可用来治疗胃酸(主要成分为盐酸)过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古代曾采用“湿法炼铜”,并将其反应原理表述为“曾青(天然硫酸铜)得铁则化为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碳铵(NH4HCO3)是一种常用化肥,在较高温度下,它会发生分解,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故应保存于阴凉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使东部地区家庭逐步用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代替煤气作为燃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上述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___,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属于置换反应的是_______,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14.(10分)A、B、C、D、E五种物质均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化合物,已知A、B、C、D、E五种物质里含有相同的一种金属元素,并且A、B、C、D都可与物质M反应生成E,物质之间按箭头方向都可通过一步反应实现转化。实验室通常用碱B的澄清溶液检验CO2。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E__________。
(2)M属于____________(填“酸”“碱”“盐”“酸性氧化物”或“碱性氧化物”)。
(3)写出正盐C转化为酸式盐D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碱B转化为酸式盐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阶思维训练(选做题)
15.(2024·郑州高一期末)构建知识网络,理清物质间的相互关系是化学学习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图中连线两端的物质可以相互反应。下列选项中,符合该图要求的是( )
A.①NaHCO3 ②CO2 ③BaCl2
B.①Na2CO3 ②Fe ③K2CO3
C.①Fe2O3 ②CO ③Ba(NO3)2
D.①MgCO3 ②SO2 ③Na2CO3
16.(14分)单质、氧化物、酸、碱、盐这些不同类别的物质之间反应时可以生成盐,某同学构建了如图所示的知识网络图。
(1)请任写一种符合图中组合⑥关系的化学方程式(要求组合⑥不能与图中已有组合重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面粉制作馒头的发酵过程中会产生有机酸,设其化学式为HR,R表示有机酸根成分。若在蒸馒头前加入小苏打,则蒸好的馒头有很多小孔,吃起来松软可口且无酸味。请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所对应的是图中的哪种组合?________。(从①~⑩中选序号填入)
(3)Fe3O4可看作由Fe2O3和FeO组成。请写出Fe3O4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时跟踪检测(三)
1.选D 能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沉淀的可以是盐,如Na2SO4,D符合题意。
2.选B Fe2O3与C、CO、盐酸均能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分别为3C+2Fe2O3高温,4Fe+3CO2↑、3CO+Fe2O32Fe+3CO2、Fe2O3+6HCl===2FeCl3+3H2O,故X为Fe2O3。
3.选B A、C、D三项没有新物质生成,B项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4.选C CO不能一步反应生成CaCO3。
5.选C KOH与CO2反应可生成K2CO3,K2CO3和HNO3反应生成KNO3,但KNO3不能一步反应生成K2CO3。
6.选C 碱均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碱均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Ba(OH)2能与Na2SO4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其他碱不一定能与Na2SO4反应;碱均可以与酸性氧化物CO2反应生成盐和水。
7.选D 蒸馏需要加热,而“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中没有加热的操作,故不属于蒸馏。
8.选D 根据题图可知均可实现一步转化反应。
9.选C 该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依次是CaCO3CaO+CO2↑(分解反应);CaO+H2O===Ca(OH)2(化合反应);Ca(OH)2+K2CO3===CaCO3↓+2KOH(复分解反应)。
10.选B 结合图示可做如下梳理:
转化a是混合物转化为纯净物,不一定是化学变化,B项错误;转化b是由化合物转化成单质的反应,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A、C项正确;转化c是从混合物中分离出单质,可用于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D项正确。
11.选C NaOH属于碱,NaCl和NaNO3属于盐,NaOH与对应的酸发生反应可使碱转化为盐,要使盐转化为另一种盐,需满足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即生成沉淀、放出气体或生成水,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NaNO3,可以实现NaCl到NaNO3的转化,但是NaNO3不能与其他物质反应生成氯化钠,故A错误;CuCl2可通过与碱反应转化为Cu(OH)2,而CuO不能一步转化成Cu(OH)2,故B错误;Na2CO3与稀盐酸反应可生成CO2,Na2CO3或CO2与氢氧化钙反应可生成CaCO3,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CO2,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图示的转化,故C正确;Na2SO4可与BaCl2反应生成BaSO4,但BaSO4不能一步转化为Na2SO4,故D错误。
12.(1)2KClO32KCl+3O2↑
(2)Na2O+H2O===2NaOH
(3)Cu+2AgNO3===2Ag+Cu(NO3)2
(4)BaCl2+2AgNO3===2AgCl↓+Ba(NO3)2
13.(1)CaO+H2O===Ca(OH)2
(2)Al(OH)3+3HCl===AlCl3+3H2O
(3)Fe+CuSO4===Cu+FeSO4
(4)NH4HCO3NH3↑+CO2↑+H2O
(5)CH4+2O2CO2+2H2O (1) (4) (3) (2)
14.解析:实验室通常用碱B的澄清溶液检验CO2,即B为氢氧化钙,则A为氧化钙;D为酸式盐,说明D为碳酸氢钙,C为碳酸钙;氧化钙、碳酸钙、碳酸氢钙都可以和盐酸或硝酸等反应生成氯化钙或硝酸钙等,故E为氯化钙或硝酸钙等。
答案:(1)CaO Ca(OH)2 CaCO3 CaCl2或Ca(NO3)2 (2)酸
(3)CaCO3+CO2+H2O,Ca(HCO3)2
(4)Ca(OH)2+2CO2,Ca(HCO3)2
15.选D ①NaHCO3、②CO2都能发生相应反应,③BaCl2和Ca(OH)2、BaCl2和CuCl2若能反应都是复分解反应,但两组互相交换成分都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所以都不能反应,A不符合题意;①Na2CO3、③K2CO3都能发生相应反应,②Fe不能和Ca(OH)2反应,B不符合题意;①Fe2O3只能和HCl反应,不能和Ca(OH)2反应,②CO不能和Ca(OH)2反应,③Ba(NO3)2和Ca(OH)2、CuCl2都不能反应,C不符合题意;①MgCO3、②SO2、③Na2CO3都能发生相应反应,D符合题意。
16.(1)Fe+CuSO4===FeSO4+Cu(答案合理即可)
(2)HR+NaHCO3===CO2↑+H2O+NaR ①
(3)Fe3O4+8HCl===2FeCl3+FeCl2+4H2O(或FeO·Fe2O3+8HCl===FeCl2+2FeCl3+4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