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共2课时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共2课时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07-07 22:53: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课时1)导学案
氧化还原反应
学习目标
1.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角度来理解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2.学会用化合价升降法判断氧化还原反应,掌握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知识点归纳
一.氧化还原反应定义
<一>从得氧、失氧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物质
氧的反应。
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
氧的反应。
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是
发生的,这样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二>从元素化合价升降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1.从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是否升降看,氧化还原反应是有
的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2.氧化反应是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
(填“升高”或“降低”)的反应,该元素
(填“被氧化”或“被还原”);还原反应是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
(填“升高”或“降低”)的反应,该元素被
(填“被氧化”或“被还原”)。
<三>从电子转移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1.从反应前后电子转移的角度看,氧化还原反应是有
的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2、氧化反应是物质
电子的反应;还原反应是物质
电子的反应。
二.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1.化学反应的分类(以化学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为标准)可分为:
反应和
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1)两个可能:
反应和
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2)两个一定:
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图示: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课时2)导学案
氧化剂和还原剂
学习目标
能够正确表示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会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会比较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
知识点归纳
氧化剂和还原剂
1.氧化剂:
①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
,
电子(或电子对
),这种物质称为氧化剂。
②氧化剂具有
性,在化学反应中被
,发生
反应。
③常见的氧化剂:
O2、Cl2、浓硫酸、HNO3、KMnO4、FeCl3等。
2.还原剂:
①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
,
电子(或电子对
),这种物质称为还原剂。
②还原剂具有
性,在化学反应中被
,发生
反应。
③常见的还原剂:活泼的金属单质如:Al、Zn、Fe,以及C、H2、CO等;
3.
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氧化产物是

后的产物;还原产物是

后的产物.
二、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氧化剂
+还原剂
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氧化剂
+还原剂
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双线桥法
单线桥法
注意:在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总数相等(电子守恒规律)。
联系:
(1)氧化剂(具有
性)→所含元素化合价

电子→被还原剂
→发生
反应→得
产物。
(2)还原剂(具有
性)→所含元素化合价

电子→被氧化剂
→发生
反应→得
产物。
三、氧化性和还原性及其强弱的判断方法
1.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有:
氧化剂的氧化性>氧化产物的氧化性
还原剂的还原性>还原产物的还原性
2.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金属的还原性强弱:
3.同一元素最高价态只具有
性,最低价态只具有
性,中间价态既具有
性,又具有
性。
五、生活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e-
化合价
,
e-,发生
反应
化合价
,
e-,发生
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