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 共3课时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 共3课时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07-07 23:00: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节

硝酸
硫酸(课时1)导学案
氨和铵盐
学习目标
1.了解氨气的物理性质。
2.掌握氨气的化学性质及掌握氨水呈弱碱性的原因。
3.了解铵盐的性质及NH4+的检验方法。
知识点归纳

1.氨的合成
人工固氮(工业合成氨)化学方程式:
2.氨的物理性质:氨是
颜色、
的气体,
溶解于水且溶解得
,在常温下,1体积水大约可溶解
体积氨,故能用氨气体喷泉实验。
3.氨的化学性质
(1)氨与水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氨水(氨的水溶液):
a.受热易分解,化学方程式

b.弱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
或使红色石蕊试纸变

原因:


(2)与酸反应:
化学方程式
与氯化氢反应:

与硫酸反应:

与硝酸反应:

(3)与氧气反应:
4.氨的用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是
、有机合成工业及制造
、铵盐和
的原料;氨极易液化,液化放热,液氨汽化时
,因此,氨常用作

二.铵盐
1.物理性质:都是白色或无色晶体,
溶于水。
2.化学性质
(1)受热易分解
NH4Cl
(NH4)2CO3
(2)与碱反应,放出

NH4NO3
+
NaOH
=
NH4Cl
+
Ca(OH)2
=
3.铵盐(NH4+)的检验方法
化学原理:
铵盐与碱反应生成

检验方法:取少量待测物与
于试管中共热,并将湿润的
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现象和结论:若
色石蕊试纸变
,则该物质是铵盐或该物质含有

第四节

硝酸
硫酸(课时2)导学案
氨的实验室制法
学习目标
了解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了解氮循环对维持生态平衡的意义。
知识点归纳
一.氨的实验室制法
1.常用方法:铵盐与碱共热制取NH3.
实验原理(化学方程式):
实验装置(图1):
收集方法:
干燥方法:
验满方法:

方法一:

②方法二:

尾气处理:
实验室快速制取氨的方法
加热浓氨水
反应原理:
(2)浓氨水与生石灰
反应原理:
(3)浓氨水与固体NaOH
反应原理:
第四节

硝酸
硫酸(课时3)导学案
硫酸
硝酸
学习目标
1.了解硫酸、硝酸的酸性。
2.了解浓硫酸的三大特性,特别是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3.了解稀硝酸、浓硝酸的氧化性。
4.了解硫酸、硝酸的重要用途。
知识点归纳
一.硫酸
1.物理性质:纯的硫酸是一种无色、黏稠的油状液体,沸点高,
挥发,易溶于水,溶于水时
大量的热。稀释浓硫酸时,应把
沿器壁慢慢注入
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常用的浓硫酸质量分数为98%(物质的量浓度约为
mol/L)。
2.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
(1)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如使蓝色石蕊试液变

(2)能与活泼金属反应放出
。如:
(3)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如:
(4)能与碱反应。如:
(5)能与某些盐反应。如:
3.浓硫酸的特性
(1)吸水性:浓硫酸吸取物质中本身存在的水或结晶水的性质。
――浓硫酸可用作
。通常可用于
气体,如:

脱水性:浓硫酸将组成有机物的H、O元素按原子个数比2:1的形式脱去的性质。
强氧化性
①浓硫酸与金属铜的反应:(实验4-9)
化学方程式:
②常温下,浓硫酸(或浓硝酸)使金属Fe、Al钝化
――常温下,
(填“可以”或“不可以”)用铁制或铝制器皿贮存浓硫酸(或浓硝酸)。
③浓硫酸与C反应
化学方程式:
一.硝酸
1.物理性质:纯净的硝酸为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大于水,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2.化学性质
(1)不稳定性:见光或受热易分解:
化学程式:4HNO3
-
NO2↑+
O2
+
H2O
为了防止硝酸见光分解,一般将它保存在
试剂瓶里并放置在阴凉处。
硝酸的强氧化性
除Pt、Au外,大多数金属都能被硝酸氧化,且氧化时,硝酸中+5价的氮
电子,被还原成较低价的氮,通常来说,稀硝酸与金属反应时被还原成NO,浓硝酸与金属反应时被还原成NO2.
稀硝酸与铜反应:
浓硝酸与铜反应:
(2)常温下,浓硫酸(或浓硝酸)使金属Fe、Al钝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