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毫米、分米和千米
一、选择题
1.下列物品中,高度大约是7分米的是( )。
A.一瓶矿泉水 B.一张课桌 C.一台大冰箱 D.一个纸杯
2.跳远比赛中,龙龙跳了2.3米,天天跳了18分米,聪聪跳了2米2分米,他们当中( )跳得最远。
A.龙龙 B.天天 C.聪聪
3.一个长2分米6厘米,宽1分米8厘米,厚6毫米的物体,它可能是( )。
A.手机 B.橡皮 C.数学书
4.在下面的长度中,最接近6分米的是( )。
A.5厘米 B.58厘米 C.66厘米
5.我们在写字时,眼睛距离作业本的距离约3( )比较合适。
A.厘米 B.毫米 C.分米
二、填空题
6.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我国最长的河流长江长约6300( )。
(2)一枚2分硬币约重1( );一个篮球场的面积约500( )。
7.我会填。
2米=( )分米 3分米=( )厘米
40毫米=( )厘米 100毫米=( )分米
6分米=( )毫米 70分米=( )米
8.40分米=( )米 50毫米=( )厘米
1米-8分米=( )分米 3千米-1000米=( )千米
9.我能举例: 的长度约1分米。
10.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小数。
阴影部分用小数表示是( ) 铅笔长度是( )米
11.填空题。
120cm=( )m 8.03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86千克( )吨 3.25公顷( )平方米
12.如下图所示,灰铅笔比白铅笔长( )毫米。
13.100张A4纸摞在一起的厚度大约是1cm,( )张A4纸摞在一起厚度大约是1m。
1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2300千克=( )吨+( )千克 1米-26厘米=( )厘米
2分米+3毫米=( )毫米 4000米+5千米=( )千米
三、判断题
15.一幢楼高30厘米。( )
16.三年级数学课本大约厚6毫米。( )
17.小丽高16分米,小红高160厘米,她俩一样高。( )
18.此物体的长度是5厘米7毫米。( )
19.1.64米<1.67分米。( )
四、计算题
20.先化成小数,再计算。
50元-18元7角8分= 3m7dm+6m5dm=
五、解答题
21.佳佳去年栽了一棵50厘米高的小松树,现在长到9分米高了。这棵松树长高了多少厘米?
22.用两根铁丝分别围成一个每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和六边形,哪根铁丝短一些?短多少毫米?
23.一根长为2分米的木条,要把它锯成长为5厘米的小段,可以锯成几段?一共要锯几次?
24.一面长方形镜子长20分米、宽15分米,最多可以截成多少个边长是5厘米的正方形小镜子?
25.小明骑自行车通过一座1500米的大桥,车轮的直径65厘米,如果每分钟车轮转100圈,小明骑自行车7分钟能通过这座大桥吗?(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26.豆豆家、花花家和学校在同一条直线上,豆豆家离学校2千米,花花家离学校6000米,她们两家可能相距多少千米?
27.一根木头长3米,把它锯成同样长的若干段,一共锯了5次,每段长多少分米?如果把它锯成6分米长的小段,每锯一次3分钟,全部锯完要用多少分钟?
28.牙膏每次挤出的部分可近似看成圆柱。一支牙膏出口直径为5毫米,每次挤出1厘米,可以用72次;如果把这支牙膏的出口直径改为6毫米,每次仍挤出1厘米,可以用多少次?
参考答案
1.B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以及对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即可;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
A.一瓶矿泉水高度大约是2分米;
B.一张课桌高度大约是7分米;
C.一台大冰箱高度大约是18分米;
D.一个纸杯高度大约是1分米。
故答案为:B
【点睛】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地选择。
2.A
【分析】根据题意,明确长度单位间的进率,1米=10分米,先把单位换算成米,18分米=1.8米,2米2分米=2米+0.2米=2.2米,再根据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十分位上相同,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以此类推。比较出最大的数,就是跳的最远的。以此答题即可。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
1米=10分米
18分米=1.8米
2米2分米=2米+0.2米=2.2米
2.3米>2.2米>1.8米
2.3米>2米2分米>18分米
跳远比赛中,龙龙跳了2.3米,天天跳了18分米,聪聪跳了2米2分米,他们当中龙龙跳得最远。
故答案为:A
3.C
【分析】常见的长度单位有毫米、厘米、分米、米等。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可知2分米6厘米=26厘米,1分米8厘米=18厘米,这个物体长26厘米,宽18厘米,厚6毫米。也就是这个物体是一个略长的,很薄的东西。结合各选项可知,这个物体可能是数学书。以此答题即可。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
2分米6厘米=26厘米
1分米8厘米=18厘米
这个物体长26厘米,宽18厘米,厚6毫米。
A.手机的尺寸通常为长16厘米,宽7厘米,厚8毫米,不符合题意;
B.橡皮的尺寸通常为长6厘米,宽3厘米,厚6毫米,不符合题意;
C.数学书的尺寸通常为长26厘米,宽18厘米,厚6毫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B
【分析】根据题意,依次计算出各选项的长度与6分米的差,差越小就越接近,根据1分米=10厘米统一单位再计算。
【详解】6分米=60厘米;
A.60-5=55(厘米);
B.60-58=2(厘米);
C.66-60=6(厘米);
2<6<55
则最接近6分米的是58厘米。
故答案为:B
5.C
【分析】常见的长度单位有米、分米、厘米、毫米,小学生两臂伸开的长度大约1米,小学生一拃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小学生食指宽度大约是1厘米,1厘米=10毫米。根据生活经验,写字时,眼睛距离作业本的距离选择3分米比较合适。
【详解】我们在写字时,眼睛距离作业本的距离约3分米比较合适。
故答案为:C
6.(1)千米/km
(2) 克/g 平方米/m2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数据大小及对单位的认识可知:计量长江的长度用“千米”作单位,计量一枚硬币的质量用“克”作单位,计量篮球场的面积用“平方米”作单位;据此解答。
【详解】(1)我国最长的河流长江长约6300千米。
(2)一枚2分硬币约重1克;一个篮球场的面积约500平方米。
【点睛】联系生活实际,根据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
7. 20 30 4 1 600 7
【分析】根据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在2米后面加上一个0即可换算成分米为单位;
在3分米后面加上一个0即可换算成厘米为单位;
将40毫米末尾的0去掉即可换算成厘米为单位;
将100毫米末尾的2个0去掉即可换算成分米为单位;
在6分米后面加上2个0即可换算成毫米为单位;
将70分米末尾的0去掉即可换算成米为单位。
【详解】2米=20分米;3分米=30厘米;
40毫米=4厘米;100毫米=1分米;
6分米=600毫米;70分米=7米。
8. 4 5 2 2
【分析】10分米=1米,10毫米=1厘米,1米=10分米,由此统一单位后再计算;1000米=1千米,由此统一单位后再计算。
【详解】40分米里面有4个10分米,也就是有4个1米,是4米,40分米=4米;
50毫米里面有5个10毫米,也就是有5个1厘米,是5厘米,50毫米=5厘米;
1米-8分米=10分米-8分米=2分米;
3千米-1000米=3千米-1千米=2千米。
9.一支粉笔
【分析】根据题意,1分米=10厘米,结合生活实际举例子即可。
【详解】一支粉笔的长度大约1分米。(答案不唯一)
【点睛】本题考查了长度单位的认识,结合生活实际解答即可。
10. 1.08 0.029
【分析】根据小数的意义,图一中有1个1,和8个0.01组成,据此解答即可;
图二中是29毫米,根据1米=1000毫米换算解答即可。
【详解】29毫米=0.029米
即阴影部分用小数表示是1.08;铅笔长度是0.029米。
【点睛】本题考查了小数的意义,结合图示分析解答即可。
11. 1.2 803 0.086 32500
【分析】1m=100cm,低级单位厘米化高级单位米除以进率100;
1dm2=100cm2,高级单位平方分米化低级单位平方厘米乘进率100;
1吨=1000千克,低级单位千克化高级单位吨除以进率1000;
1公顷=10000平方米,高级单位公顷化低级单位平方米乘进率10000。
【详解】120cm=1.2m 8.03平方分米803平方厘米
86千克0.086吨 3.25公顷32500平方米
【点睛】本题是考查质量的单位换算、长度的单位换算、面积的单位换算。单位换算首先要弄清是由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还是由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其次记住单位间的进率。
12.15
【分析】白铅笔的一端和1厘米刻度线对齐,另一端和4厘米刻度线对齐,则白铅笔长3厘米,也就是30毫米。灰铅笔的一段和5厘米5毫米刻度线对齐,另一端和10厘米刻度线对齐,则灰铅笔长4厘米5毫米,即45毫米。将两支铅笔的长度相减求差。
【详解】4厘米-1厘米=3厘米
3厘米=30毫米
10厘米-5厘米5毫米=4厘米5毫米
4厘米5毫米=45毫米
45毫米-30毫米=15毫米
灰铅笔比白铅笔长15毫米。
【点睛】本题考查长度的测量方法,当物体一端没有和0刻度线对齐时,物体两端对齐刻度差就是物体长度。
13.10000
【分析】1m=100cm,那么1m里有100个1cm, 1m厚的A4纸的数量也会是1cm厚的A4纸的数量的100倍,也就是100的100倍。
【详解】1m=100cm
100=100×1
100的100倍是10000
因此,10000张A4纸摞在一起厚度大约是1m。
14. 2 300 74 203 9
【分析】(1)单名数到复名数转换方法:除以进率。据此将2300千克改成复名数即可解答;
(2)根据1米=100厘米,先将单位化统一,然后再相减,据此解答;
(3)根据1分米=100毫米,先将单位化统一,然后再相加,据此解答;
(4)根据1千米=1000米,先将单位化统一,然后再相加,据此解答。
【详解】2300千克=2000千克+300千克=2吨+300千克;
1米-26厘米=100厘米-26厘米=74厘米;
2分米+3毫米=200毫米+3毫米=203毫米;
4000米+5千米=4千米+5千米=9千米。
15.×
【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及给出的数据来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即可。
要表示一幢楼的高度,用米来表示比较合适。
【详解】根据实际分析可知,一幢楼高30米;原题说法不正确。
故答案为:×
16.√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以及对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计量三年级数学课本的厚度应用“毫米”作单位;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据分析可知:
三年级数学课本大约厚6毫米,此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7.√
【分析】根据1分米=10厘米,将分米化成厘米,乘进率10,据此判断。
【详解】16分米=160厘米,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考查名数的换算,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换算成低级单位的名数,就乘单位间的进率,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换算成高级单位的名数,就除以单位间的进率。
18.×
【分析】测量物体时,如果物体的左端没有对齐0刻度,则物体的实际长度为直尺右端刻度减去左端刻度。图中左端刻度为1厘米,右端刻度为5厘米7毫米,大刻度减去小刻度,即可算出物体长度。据此解答。
【详解】5厘米7毫米-1厘米=4厘米7毫米
此物体的长度是4厘米7毫米。所以题目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9.×
【分析】比较小数大小,首先把单位换算一致,然后根据小数大小比较方法进行比较,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相同再比较小数部分。
【详解】因为1.64米=16.4分米,16.4>1.67,所以1.64米<1.67分米,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小数大小的比较,注意要先统一单位。
20.31.22元;10.2m
【分析】1元=10角=100分,将1元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100份,1角可以写作0.1元,1分可以写作0.01元;那么7角为0.7元,8分为0.08元;
1m=10dm,将1m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10份,1dm可以写作0.1m;那么7dm为0.7m,5dm为0.5m;据此化成统一单位计算即可。
【详解】50元-18元7角8分
=50元-18.78元
=31.22元
3m7dm+6m5dm
=3.7m+6.5m
=10.2m
21.9分米=90厘米
90-50=40(厘米)
【详解】略
22.围成三角形的铁丝;60毫米
【分析】8乘3等于三角形的周长,5乘6等于六边形的周长,再用长的减短的即可解答。
【详解】8×3=24(厘米)
5×6=30(厘米)
30-24=6(厘米)=60毫米
答:围成三角形的铁丝短一些,短60毫米。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周长概念和掌握和灵活运用。
23.4段;3次
【分析】先根据“1分米=10厘米”,将2分米的单位换算成厘米,用木条的总长度除以5,即可得到可以锯成几段。锯成2段需要锯1次,锯成3段需要锯2次,因此锯成n段需要锯(n-1)次。
【详解】2分米=20厘米
20÷5=4(段)
4-1=3(次)
答:可以锯成4段,共要锯3次。
24.1200个
【分析】1分米=10厘米,根据进率转换单位,用长方形镜子的长除以5计算出长边能截出几个正方形小镜子,用长方形镜子的宽除以5计算出宽边能截出几个正方形小镜子,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再将长边截出的正方形小镜子个数乘宽边截出的正方形小镜子个数,计算出最多能截的块数;据此解答。
【详解】20×10=200(厘米)
那么20分米=200厘米
15×10=150(厘米)
那么15分米=150厘米
200÷5=40(个)
150÷5=30(个)
40×30=1200(个)
答:最多可以截成1200个边长是5厘米的正方形小镜子。
25.不能
【分析】根据圆周长公式“C=πd”即可求出自行车轮的周长,也就是转动一周所走的路程,再乘100就是每分钟走的路程,即速度,再根据“时间=路程÷速度”即可求出通过这座大桥所用的时间。
【详解】3.14×65×100
=3.14×100×65
=314×65
=20410(厘米)
20410厘米=204.1米
1500÷204.1≈7.4(分钟)
7.4>7
答:小明骑自行车7分钟不能通过这座大桥。
【点睛】此题主要是考查圆周长的计算及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时间。
26.4千米或8千米
【分析】豆豆家、花花家和学校在同一条直线上有两种情况,一是两家都在学校的同一侧,二是两家分别在学校的两侧,如图所示:
情况一:
情况二:
1千米=1000米,先根据进率统一单位;第一种情况,用花花家到学校的距离,减去豆豆家到学校的距离即可;第二种情况,用花花家到学校的距离,加上豆豆家到学校的距离即可;据此解答。
【详解】6000米=6千米
第一种情况:两家都在学校的同一侧
6-2=4(千米)
第二种情况:两家分别在学校的两侧
2+6=8(千米)
答:她们两家可能相距4千米,也可能相距8千米。
27.5分米;12分钟
【分析】根据1米=10分米,先将3米换算成分米为单位,锯了5次则分成了(5+1)段;先用总长度除以每段的长度求出段数,段数-1即为锯的次数,再乘3即为全部居然需要用的时间。
【详解】3米=30分米
30÷(5+1)
=30÷6
=5(分米)
30÷6=5(段)
5-1=4(次)
3×4=12(分钟)
答:一共锯了5次,每段长5分米;如果把它锯成6分米长的小段,每锯一次3分钟,全部锯完要用12分钟。
28.50次
【分析】根据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计算出每次挤出牙膏的体积,再乘72所得结果即为这支牙膏的总量;总量不变,用这支牙膏的总量除以每次挤出牙膏的体积,所得结果即为可以挤出多少次,据此解答。
【详解】1厘米=10毫米
3.14×(5÷2)2×10×72
=3.14×6.25×10×72
=19.625×10×72
=196.25×72
=14130(立方毫米)
3.14×(6÷2)2×10
=3.14×9×10
=28.26×10
=282.6(立方毫米)
14130÷282.6=50(次)
答:可以用50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