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夜 课件 (3)

文档属性

名称 3. 月夜 课件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09 00:21: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3张PPT。杜甫诗五首杜甫草堂-----四川成都知人论世话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青年时代漫游各地。33岁遇李白,同游梁宋之地。
后入长安,困顿十载,居少陵,自称“少陵野老”。
安史乱起,落入叛军之手,后脱逃,任左拾遗。
被贬后投严武,任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
严武死后,漂泊于蜀、鄂、湘一带,穷困潦倒,病痛缠身,于770年冬死于赴岳州的舟中。有致君尧舜的崇高理想,但命途多舛。
其诗忧国忧民,真实感人,安史之乱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都有反映;而且提供了战乱时期生动的社会画面,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故称“诗史”。
在诗歌创作上遣词造句,精工巧妙,艺术成就极其突出,后人称为“诗圣”。
其诗风格沉郁顿挫。
与李白合称“李杜”。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
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月 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还不懂得发髻月光照着诗人和妻子薄薄的帐子意本我思家,而偏想象家人之思我。
望月之久,忆念之深。1、儿女因太小不懂得想念在长安的父亲2、儿女们不理解望月思亲的母亲。妻子思考:
1、全诗的诗眼是哪几个词?
2、请说说这首诗的诗意,表达了什么情感?
月 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情感: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
有人说“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这一联中有两个字用得格外形象生动,含蓄凝练,你认为是哪两个字,并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湿”,沾湿。“寒”,生出寒意。
夜深露重,雾气沾湿了妻子高高的发髻。清冷的月光洒在她的身上,她柔润如玉的双臂一定生寒了。
“湿”和 “寒”可触可感,表现了妻子望月之久,忆夫之深。更深层的,是写诗人看月之久,忆妻之深的痛苦现实。思考探究一: 杜甫在诗中不说自己望月忆妻,却说妻子望月忆己,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作简要分析。
解析:
这是一道手法鉴赏题。答题时的步骤:A.先要点明手法;B.再结合诗的内容分析怎样用这种手法;C.再点明这样写的效果。
参考答案:
A.诗人采用想象的手法(或以虚写实);B.不说自己在长安望月思念妻子,却说妻子在鄜州望月怀念自己,比直写自己思念之情多了曲折含蓄;C.更能表现诗人对妻儿的思念之痛,牵挂之深。构思奇特,让人回味无穷。思考探究二: 除夜作(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诗后的问题。诗歌第三、四句运用了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试简析之。
诗中一、二两句写除夕之夜诗人身处异乡,寒灯伴影,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将游子的思乡之情表达得悱恻凄然。
答:诗人采用想象,从对方设想的手法,以虚写实,曲笔抒情,三、四两句撇开自己,不说自己思念亲人,却由从对方入手,想象故乡亲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比直写自己深挚的思念之情更为婉曲含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