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6张PPT。你准备好了吗?背诵一首诗歌
认识两个形象
把握三个角度蜀相
杜甫蜀 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琅琅地读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徒然婉啭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身先病亡,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还有一个“我” ------寻,泪满襟理解,从哪里开始呢?角度:知人论世杜甫知人论世
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
了解生活的环境和时代,
弄清创作的背景和心境。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赏析指导)安史之乱,万姓流离。(时代背景)
弃官入蜀,草堂暂居。
满腹深情,瞻依凭吊。(创作心境)感物怀人鉴赏,从哪里着手呢?角度:抓住诗眼抓住诗眼诗眼:
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以一字为工。
全篇最精彩和关键性的某一句,是主旨所在。
一般规律:
五言诗以第三字为眼、
七言诗以第五字为眼。红杏枝头春意闹
“闹”字不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而且,它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了。
拟人手法,着一“闹”字,将烂漫的大好春光描绘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闹”字不仅有色,而且似乎有声。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最具表现力的词(句)细细地品生机盎然之景
追怀先哲之情
不解人事之语暗寓诗人自己
追怀有志之士
深远影响感染概括成就地位
寄托崇高敬意歌颂丰功伟绩
惋惜壮志未酬(情感)
感叹功业未就专程来访之意
景仰缅怀之情“寻”“自” “空”“英雄”“蜀相”蜀 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细细地品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1他,躬耕垄亩,胸怀天下,赢得皇叔三顾;
他,轻摇羽扇,运筹帷幄,辅佐蜀汉两朝。
一篇《隆中对》,三分天下定。
他神机妙算,草船巧借十万箭;
他气定神闲,空城计退百万兵。
伐魏一统心未了,遗恨千古英名留。
他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典范------诸葛亮 他,生于唐朝,亲眼目睹了安史之乱,用他如椽的巨笔和现实的态度,留存下那一段腥风血雨的记忆,他因此被尊为“诗史”;
他,来自民间,亲身体验了流离之苦,以他沉郁的诗风和忧民的情怀,确立了他在诗坛上的颠峰地位,他因此被尊为“诗圣”。
他,心系苍生,慨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他,胸怀天下,高唱“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他就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杜甫杜子美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2拓展,从哪里展开呢? 角度:比较阅读《蜀相》与《武侯庙》比较阅读《蜀相》
1自比的成分较多
2表达崇敬、惋惜的情感
3 “自”,“空”描写乐景
4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反衬。 《武侯庙》
1几乎没有涉及到自比
2不以成败论英雄,表达崇拜之情
3 “空”,“隔”写凄清之景
4大部分为描述,正衬成分多
均表达了颂扬之情……比较点:题材内容、情感基调、艺术手法美美地联正统不惭传万古,莫将成败论三分
诸葛亮所辅佐的蜀汉正统事业和封建正统思想万古流传,三分天下并不代表他的全部功绩。明代,朱元璋钦定武侯庙为“帝王庙”,诸葛亮一跃进入帝王行列。清代,康熙皇帝言“为人臣者惟诸葛亮能如此耳”,对诸葛亮的为人大加赞扬。 咏史怀古诗的主题 ㈠怀人伤己
1.对比失落型 《绝句》 李清照
2.同病相怜型 《蜀相》 杜 甫
㈡怀古伤今
1.昔盛今衰型 《乌衣巷》 刘禹锡
2.物是人非型 《石头城》 刘禹锡
㈢理性反思
借古讽今,别有寄托《题乌江亭》 杜 牧目标回顾诸葛亮:功业昭著而事业未竟、鞠躬尽瘁的典范
杜 甫:胸怀天下却壮志难酬、忧国忧民的诗人知人论世、抓住诗眼、比较阅读两个形象三个角度你能背诵全诗吗?《蜀相》与《登高》蜀 相
760年春天
借古人抒怀抱 (咏史诗)
乐景写哀
感伤、叹惋 登 高
767年 秋天
借登台遣郁闷 (咏怀诗)
景中含情
孤愁、悲苦 比较点:
年代、抒情特点、情景关系、情感基调咏史诗多因人兴感、抚事寄慨,所寓多为对历史人物的见解态度或历史鉴戒。
咏怀诗多因景生情、抚迹寄慨,所抒多为今昔盛衰、人事沧桑之感;
“空”字不空古诗词中“空”字的妙用“空”能表现一种幽寂、静谧的意境
孟浩然在《晚泊浔阳望庐山》里写道:“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一个“空”字,写出了夕阳斜照时分听到东林寺传来了阵阵钟声,东林精舍的清幽静深可想而知了。“空”能传达一种凄清、冷落的氛围
韦庄在《台城》中写道:“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鸟啼草绿,春色常在,而台城却荒凉破败,只有不解人世沧桑的鸟儿在欢快地啼唱,一个“空”字道出了多少凄清与冷落,多少无奈与感伤 。
“空”字不空古诗词中“空”字的妙用“空”能寄寓许多个人感世伤怀的悲愤慨叹
陆游《书愤》中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写出诗人“塞上长城”只能“空自许”,“镜中衰鬓”却早先斑,“空”是叹壮志末酬,“已”是叹韶华已逝,愿望落空,“空”、“已”相映,有无限沉痛,也有极大悲愤。
韩愈《湘中》的“蘋藻满盘无处奠,空闻渔父扣舷歌”,一个“空”字生动地表现了诗人面对茫茫水天怅然若失的神情,深刻表现了世无知音的寂寞悲凉,含蓄抒发了无端遭贬的悲愤与牢骚。
“空”字不空古诗词中“空”字的妙用